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游记的心学解读

西游记的心学解读

11090343 鄞佳
西游记的心学解读
——论文
从小就喜欢《西游记》喜欢孙悟空,因此看到学校有开关于西游记的通识课就毫不犹豫的选了。

结果这短短的几节通识课果然惊喜不断。

上完这几节通识课后,我的枕头边果断多了一本西游记。

世人从来以为《西游记》是一部浪漫主义神魔小说,那里面都是小时候的我们最喜欢听的故事。

一直以来我听到关于西游记的解说不是说它是一部讽刺封建社会的小说,就是说它是一部宗教小说。

所以刚开始看到西游记之心学解说的我还在纳闷,西游记跟心学有半毛线关系?后来上了课才发现《西游记》是主张“心学”的一部寓言,上网查资料后发现西游记更有可能是对王阳明心学的艺术解读,甚至就是源于明代的王阳明心学(因为西游记是明代的作品),有资料显示孙悟空的人生轨迹也正好印证了这一点,而且书中对儒、释、道皆有较深入的涉及(心学本来就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

在我重读西游记时注意到,孙悟空学道的地方是“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上网查后发现灵台就是儒家口中的心,斜月三星更是一个关于“心”的字谜这其实就是一个“心”字。

所以我认为孙悟空刚开始学道求仙就是在心洞——也就是心房修心。

王阳明心学有“正念头”,“正不正以归于正”,“去其心之不正,以全其本之正”的说法,这大概便是孙悟空的修行写照,也是西游记的暗线与中心。

钟老师提出心猿意马的说法我认为甚是有理,还有关于悟空一行人的武器(包括禅杖)的含义,都让我对西游记的内涵不由自主地燃起好奇心。

通过查阅资料我开始从悟空的修行之旅学到一点修心之道。

悟空是生于巨石的猿猴,后来为了求道升仙,到了所谓的“心洞”修行,然而却止于悟道,在大闹三界后被镇,被劝,终于走上了修行之路,经历了九九八十一的打劫才修成正果。

悟空的出生正如人之出生,心是与生俱来的,这时的猿心虽躁动不安,却拥有提升人生境界的意识。

由于存有追求真理的想法,悟空走上了修行之旅,也就是修心之旅。

可是只是一味的在“心洞”修行就像修心止于打坐静思,没有实际上的历练带来的经验,静坐最多就是悟道罢了。

由于尚未寻得真谛,本心便开始迷茫,开始感到彷徨,正如老师所说,悟空大闹三界便是在大闹五脏六腑与大脑。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所以悟空最后被如来镇住,相当于修行得到圣人的指点,在圣人的指点下走上了“实践出真知”的道路。

经历了种种苦难,种种波折,最后才悟得真理,修成正果。

正所谓“千经万典,也只是修心”,我明白了想要提高人生的境界,其本质就是修心,而欲修心就必须怀有永远坚定地追求真理的信念。

但仅此远远不够,还要得到高人的指点,我们可以通过学习知识,纳百家之所思,这样也是提升自身境界的修心之道。

如果只是通过禅坐,那么你所看到的世界便是狭隘的,如井底之蛙般可悲可笑。

我们虽然通过种种途径得到真理,却必须要明白一切真理都是源于生活而且高于生活,所以我们必须走上也只有走上这个社会,去接触形形色色的人和形形色色的事,只有通过实践,用身体和灵魂去体会这些从书本上获得的真理,才能收“心”,然后得道。

谢谢钟老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