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病害目录黄瓜白粉病 (3)黄瓜霜霉病 (4)黄瓜细菌性缘枯病 (5)黄瓜灰色疫病 (6)黄瓜软腐病 (7)黄瓜焦边叶 (8)黄瓜(德里腐霉)猝倒病 (9)黄瓜幼苗腐霉根腐病 (10)黄瓜苗期子叶病害 (11)黄瓜叶斑病 (12)黄瓜红粉病 (13)生理性萎蔫和急性凋萎 (14)黄瓜高温障碍 (15)黄瓜(长蠕孢)圆叶枯病 (16)黄瓜花腐病 (17)黄瓜低温生理病 (18)黄瓜泡泡病 (19)嫁接黄瓜根腐病 (20)黄瓜起霜果和裂果 (21)黄瓜细菌性枯萎病 (22)黄瓜细菌性圆斑病 (23)黄瓜缺素症 (24)黄瓜黄化叶 (26)黄瓜绿斑花叶病 (27)黄瓜真滑刃线虫病 (28)黄瓜花斑叶 (29)黄瓜叶烧病 (30)黄瓜氨害和亚硝酸害 (31)黄瓜硼过剩 (32)黄瓜褐脉叶 (33)黄瓜花打顶 (34)黄瓜瓜佬 (35)黄瓜苗“载帽” (36)黄瓜蔓枯病 (37)黄瓜炭疽病 (38)黄瓜菌核病 (39)症状 黄瓜叶片、叶柄、茎均可染病 但多见于叶片。
叶片染病,叶正面出现白色圆斑,渐扩大成边缘不明显的大圆斑,严重时布满整个叶片。
病斑布白灰,长满白色菌丝,并有很多小黑点。
症状 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卷须、蔓和花梗也可受害。
初在叶片背面形成水渍状小点,以后病斑逐渐扩大,因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水渍状。
潮湿时,病斑上生紫黑色霉层。
叶正面病斑初黄色,边缘不明显,后变黄褐色。
严重时病斑连片,全叶卷缩、干村,仅留心叶。
黄瓜细菌性缘枯病症状 叶部发病,最初在水孔附近产生水渍状小斑点,后扩大成淡褐色不规则病斑,并沿叶脉向叶片扩大呈现V字形,病斑似水烫过。
叶柄、茎卷须上的病斑也为水渍状呈褐色。
瓜条从尖端开始软化。
湿度大时,病部溢出大量乳白色菌脓,严重时瓜条会软化。
黄瓜灰色疫病症状主要为害叶、茎和瓜条。
叶片染病,产生圆形暗绿色病斑,后呈软腐状下垂。
茎部染病,茎变细,发霉或呈暗绿色软腐,后期稍微开裂,病部生白色粉状霉。
果实染病,果斑暗绿色圆形,呈水渍状,病部及其四周凹陷,发病早的在病部产生逐渐密集的白色霉状物或呈现紧密的污白色天鹅绒状霉,果实下部病班凹陷显著,近果梗的上半部不明显。
该病除瓜条上与黄瓜疫病有这种不同之外,茎部染病与蔓枯病也近似,其特征需镜检孢子囊明确。
黄瓜软腐病症状主要发生在采收后运输贮藏过程中,染病瓜先在病部产生褪绿圆斑,后渐凹陷,发软,病部渐扩大,内部软腐,表皮破裂崩溃,从内向外淌水,整个果实腐败分解,散发出臭味。
黄瓜焦边叶症状黄瓜焦边叶又称枯边叶,棚室栽培黄瓜时常可见。
黄瓜焦边叶主要出现在叶片上,尤以中部叶片居多。
发病叶片初在一部分或大部分叶缘及整个叶缘发生干边,干边深达叶内2—4毫米,严重时引起叶缘干枯或卷曲。
三黄瓜(德里腐霉)猝倒病症状德里腐霉菌侵染黄瓜幼苗引起的猝倒病,发病后12小时根呈浅黄色水渍状,其上长出菌丝,24小时后茎基呈水渍状倒伏,根部变色加深,48小时后,根、茎、叶呈浅黄色水渍状软腐,可在根组织里产生大量卵孢子,致根部的表皮高隆或导致皮层破裂。
黄瓜幼苗腐霉根腐病症状主要侵染根及茎部,初呈水浸状,后于茎基或根部产生褐斑,逐渐扩大后凹陷,严重时病斑绕茎基部或根部一周,致地上部逐渐枯萎。
纵剖茎基或根部,导管变为深褐色,后根茎腐烂,不长新根,植株枯萎而死。
黄瓜苗期子叶病害症状所谓子叶病害系由种子带菌引起子叶发病的病害。
子叶病害先在子叶上产生病变,其症状因病原不同而异。
如是瓜类炭疽病,种子出土子叶尚未展开,在子叶边缘出现浅褐色半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稍凹陷,湿度大时长出粉红色粘稠物。
如是黄瓜蔓枯病,系种子带菌,发芽后子叶边缘或尖端现褐色病变,子叶上长出很多黑色小粒点。
如是黄瓜枯萎病等导管病害,子叶失去光泽,下胚轴纵裂或生长点产生红褐色坏死斑,致生长缓慢,纵剖下胚轴,可见维管束变黄或变褐,病茎100%带菌,枯萎病菌通过导管到达果实,随果实腐烂扩展到种子上。
如是菌核病,在茎基部和子叶上产生浅褐色水浸状病斑,湿度大时,长出白色棉絮状菌丝,致瓜苗软腐。
如种子带有黄瓜绿斑花叶病毒,种皮上病毒可传到子叶上,幼苗顶尖部2~3片叶子现亮绿或暗绿色斑驳或产生暗绿色斑。
此外,黄瓜黑星病、黄瓜猝倒病、黄瓜霜霉病等也都可引起子叶发病,如定植病苗,往往形成发病中心,病株称为中心病株。
症状主要为害叶片。
发病初期现大型水浸状斑,中部色较浅,后渐干枯,四周具浅绿色水渍状晕环,病斑大小15~20毫米;后期病斑中间呈薄纸状,浅黄色,易破碎,病斑上可见数量不多、不大明显的小黑粒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
该病多发生在生长后期。
症状黄瓜红粉病是近年塑料大棚或温室黄瓜等瓜类作物生产中新发生病害之一。
黄瓜生育后期在叶片上现暗绿色圆形至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浅褐色病斑,大小1~5厘米,湿度大时边缘呈水浸状,病斑薄易破裂,高湿持续时间长,病斑上生有浅橙色霉状物,且迅速扩大,致叶片腐烂或干枯。
该病病斑比炭疽病大,薄,暗绿色,不产生黑色小粒点,别于炭疽病和蔓枯病。
生理性萎蔫和急性凋萎症状黄瓜生理性萎蔫是指全株萎蔫。
采瓜初期至盛期,植株生长发育一直正常,有时在晴天中午,突然出现急性萎蔫枯萎症状,到晚上又逐渐恢复,这样反复数日后,植株不能再复原而枯死,又称水拖。
从外观上看不出异常,切开病茎,导管也无病变。
黄瓜叶片急性萎蔫是指在短时间内,黄瓜整株叶片突然萎蔫,失去结瓜能力。
黄瓜高温障碍症状棚室保护地栽培黄瓜,进入4月份以后,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在棚室放风不及时或通风不畅的情况下,棚内温度有时可高达40~50℃,有时午后可高达50℃以上,对黄瓜生长发育能造成为害,即所谓高温障碍或大棚热害。
育苗时遇有棚温高,幼苗出现徒长现象,子叶小,下垂,有时出现花打顶;成苗遇高温,叶色浅,叶片大且薄,不舒展,节间伸长或徒长。
成株期受害叶片上先出现1~2毫米近圆形至椭圆形褪绿斑点,后逐渐扩大,3~4天后整株叶片的叶肉和叶脉自上而下均变为黄绿色,尤其是棚内发病重,植株上部严重,严重时植株停止生长黄瓜(长蠕孢)圆叶枯病症状主要为害棚室栽培黄瓜的叶片。
病斑初为暗绿色水浸状,病斑圆形,直径10~30毫米,后变褐色,湿度大时病斑表面生黑褐色的霉层,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黄瓜花腐病症状黄瓜花腐病见于塑料棚室保护地或露地,发病初期黄瓜花和幼果发生水渍状湿腐,病花变褐腐败,病菌从花蒂部侵入幼瓜后,向瓜上扩展,致病瓜外部逐渐褐变,表面可见白色茸毛状物在瓜毛之间蔓延,有时可见黑色头状物,高温高湿条件下病情扩展迅速,干燥时半个果实变褐,失去食用价值。
黄瓜低温生理病症状黄瓜低温生理病在黄瓜提早延晚栽培中经常出现。
所谓低温生理病是指黄瓜在生育过程中遇到了低于其生育适温连续长期或短期低温的影响,使黄瓜发生生理障碍,延迟黄瓜生育或造成减产,称为低温生理病,有时甚至发展成冷害。
黄瓜在早春或秋冬栽培过程中,经常遇到低温的影响,尤其是提早栽培的影响更持久。
黄瓜长期处在低温条件下虽然可以逐渐适应,耐低温能力得到提高。
但其对低温忍耐能力还是有一个范围,生产上遇到过低温度或长期的连续低温会引发出多种症状:一是播种后遇到气温、地温过低,种子发芽和出苗延迟30~50天;致苗黄苗弱,沤籽或发生猝倒病、根腐病等。
有些出土幼苗子叶边缘出现白边,叶片变黄,根系不烂也不长;地温如果长时间低于12℃,根尖变黄或出现沤根、烂根现象,地上部开始变黄。
二是当白天气温处在20~25℃,持续6.5小时以上,夜间地温降到12℃左右时,黄瓜就会出现幼苗生长缓慢、退苗、叶色浅,叶缘枯黄的现象;当夜温低于5℃以下时,生长出现停滞,植株朽住不长,致幼苗萎蔫或黄莠,叶缘枯黄,结瓜少且小。
当0~5℃低温持续时间较长时,就会发展到伤害,有的不表现局部症状,有的不发根或花芽分化受到影响或不分化,叶片组织尚未坏死,但呈黄白色,抵抗力减弱,导致弱寄生物侵染,有的呈水渍状,致叶片枯死或干枯,有的还可诱发菌核病、灰霉病、煤污病等低温型病害发生和蔓延,生产效益不高。
黄瓜泡泡病症状主要发生在塑料棚或温室,初在叶片上产生鼓泡,大小5毫米左右,多产生在叶片正面,少数发生在叶背面,致叶片凹凸不平,凹陷处成白毯状,但未见附生物,叶正面产生的泡顶部位,初呈褪绿色,后变黄至灰黄色。
嫁接黄瓜根腐病症状主要侵染根及茎部,初呈水浸状,后于茎基或根部产生褐斑,逐渐扩大后凹陷,严重时病斑绕茎基部或根部一周,致地上部逐渐枯萎。
纵剖茎基或根部,导管变为深褐色,后根茎腐烂,不长新根,植株枯萎而死。
黄瓜起霜果和裂果症状起霜果是指在果皮上产生一层白粉状物质,果实没有光泽,如把此果放入水中,霜状物仍不脱落,用手轻揉后粉状物才消失。
黄瓜裂果果实多呈纵向裂开,多数从瓜把子开始裂。
症状又称细菌性萎蔫病,浙江、吉林已见发生。
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暗绿色水渍状病斑,茎部受害处变细,两端呈水渍状,病部以上的蔓和枝杈及叶片首先出现萎蔫,该病扩展迅速,不久全株突然萎凋死亡。
剖开茎蔓用手捏挤从维管束的横断面上溢出白色菌脓,用干净火柴棍或小刀刀尖沾上菌脓轻轻拉开可把菌脓拉成丝状。
导管一般不变色,根部也未见腐烂,别于镰刀菌引起的枯萎病。
症状主要为害叶片,有时也为害幼茎或叶柄。
叶片染病幼叶症状不明显,成长叶片叶面初现黄化区,叶背现水渍状小斑点,病斑扩展为圆形或近圆形,很薄,黄色至褐黄色,病斑中间半透明,病部四周具黄色晕圈,菌脓不明显。
幼茎染病致茎部开裂。
苗期生长点染病,多造成幼苗枯死。
果实染病在果实上形成圆形灰色斑点,其中有黄色干菌脓,似痂斑。
黄瓜缺素症症状一、缺氮叶片小,上位叶更小;从下向上逐渐顺序变黄;叶脉间黄化,叶脉突出,后扩展至全叶;坐果少,膨大慢。
二、缺磷生长初期叶片小、硬化、叶色浓绿;定植后,果实朽住不长,成熟晚,叶色浓绿,下位叶枯死或脱落。
三、缺钾生育前期叶缘现轻微黄化,后扩展到叶脉间;生育中后期,中位叶附近出现上述症状,后叶缘枯死,叶向外侧卷曲,叶片稍硬化,呈深绿色;瓜条短,膨大不良。
四、缺钙距生长点近的上位叶片小,叶缘枯死,叶形呈蘑菇状或降落伞状,叶脉间黄化、叶片变小。
五、缺镁在黄瓜植株长有16片叶子后易发病。
先是上部叶片发病,后向附近叶片及新叶扩展,黄瓜的生育期提早,果实开始膨大,且进入盛期时,发现仅在叶脉间产生褐色小斑点,下位叶叶脉间的绿色渐渐黄化,进一步发展时,发生严重的叶枯病或叶脉间黄化;生育后期除叶缘残存点绿色外,其他部位全部呈黄白色,叶缘上卷,致叶片枯死,造成大幅度减产。
六、缺锌从中位叶开始褪色,叶脉明显,后脉间逐渐褪色,叶缘黄化至变褐,叶缘枯死,叶片稍外翻或卷曲。
七、缺铁植株新叶、腋芽开始变黄白,尤其是上位叶及生长点附近的叶片和新叶叶脉先黄化,逐渐失绿,但叶脉间不出现坏死斑。
八、缺硼生长点附近的节间明显短缩,上位叶外卷,叶缘呈褐色,叶脉有萎缩现象,果实表皮出现木质化或有污点,叶脉间不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