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生才疏学浅,不敢讨论什么高深话题,只愿一并和大家努力,振兴微观版面,同时也希望讨论问题的帖子更多一些,毕竟资源只是资源,若不能为我所用,it still means nothing.现在进入正题,在凯恩斯革命之前,经济学基本上就是指微观经济学,马歇尔大人的《经济学原理》基本也是在讨论如今所谓的“微观”范畴,到新古典时代,即便是比较“标准”的宏观经济学家,也在为其宏观模型寻找坚实的微观基础,足见微观经济学之于整个经济学殿堂的重要性,大部分本科生进入大学之后也是按照先微观后宏观的顺序学习经济学的与宏观经济学迥异。
而且从某种层面讲,微观经济学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很多内容已经被大部分主流经济学家们认可,因而体现在教科书上就是大部分书籍无论从体例还是编排逐渐趋向一致.可以这么说,一本好的经济学教科书可一整整影响一代经济学人,当年由高老翻译的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是这样,科尔纳的《短缺经济学》也是这样(顺便给个书讯,07年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社会主义体制:共产主义政治经济学》,很不错的书,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探讨计划经济时期的政治经济学),当然从今天的角度看,经济学已成显学,教材更是有百家争鸣之势,鄙人由于专业缘故,在本科这几年读了基本微观的教材,所以斗胆在这里给一些浅显的评注,欢迎大家讨论。
一.初级教材。
其实大家区分教材是初级中级还是高级,一般是依照教材对阅读者数学基础的要求而言的,我也基本同意这种分法,但显然有很多“教科书”公式虽不多,但思想足够深刻,难度远在初级之上,这些“教材”我在后文专门讨论。
打头阵的自然是曼昆的《经济学原理》,Mankiw是少数几位愿意花心思给本科生写书的经济学大家,作为新凯的领军人物之一,Mankiw无论在政界还是学术界都是蛮有地位的,所以他的书自然也是值得一看,再加上出身Harvard这样的“名门”,自然又有了很强的广告效应,我上大一的时候就已经出版了第四版了,是梁小民老师翻译的,翻译的不错,宏微两册分开,微观显然比宏观要厚很多,但是强烈推荐大家看宏观分册(跑题了&……),宏观分册秉承了mankiw那本中宏简洁流畅体系完整的特点,看完之后对凯恩斯经济学就会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越跑越远……其次是帕金的《微观经济学原理》,人大不少老师一直拿着本书做大一新生的教材,英文版封面好像是个拿着枪的战士,有点攻占硫磺岛的意思……帕金的书我只看过这一本,说实话,写的很好,很多模型介绍的很到位,而且人民邮电的纸张要比北大的好。
康桑阿米达……music……现在隆重推出本编辑重点推荐的初级教材,由鄙人最稀饭的经济学者,康奈尔大学教授罗伯特弗兰克以及现任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联合写就的《微观经济学原理》。
这段时间有本经济学科普读物《牛奶可乐经济学》很火,D版都满天飞了,这本书就是由上面这位弗兰克大人写的,读过的人一定觉得很有意思,对,确实很有意思,那么他的这本《经原》也同样很有意思,甚至可以说非常有意思,弗兰克还有出中级教材,叫……呃,这个在下一个帖子说,也非常非常有意思。
经济学本身是个很有意思的东西,能把教科书写成这样,我觉得很了不起。
这本书主要是例子鲜活,而且秉承了弗兰克教授一贯的“经济自然主义者”这个思维,让你常常掩卷沉思,欲罢不能……郑重声明,本人系在校学生,绝非清华大学出版社邀请的枪手,但是我个人强烈认为这本书要好于北大出的曼昆的教材,当然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喜欢这种东西也是因人而异嘛。
接下来就是再版了n多次的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了,一本书能从八十年代火到现在,不容易,看外国的教材,只要看它再版的次数,基本可以得知它在国外大学的地位,这本再版了18次的书(现在可能是19ed了),跟马歇尔大人的书有一拼了。
萨缪尔森还有《经济分析基础》这样很数理的东西,个人感觉他的这本经济学在某一版之后就基本是他的学生在做了,因为他本人已经很老很老了¥……这本书我没有看过,不予置评了。
最后介绍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这是我买的第一本经济学教科书,应该是大一上的时候,红皮的,上下两册貌似九十多块钱,挺贵的(所以还是全民mankiw吧,毕竟有做得很好的D版)。
斯蒂格利茨本人是天才,在这些诺奖之中单论天赋也是翘楚,执牛耳,这个随便看一个他的简历就知道了,当然他比我的偶像拉丰大人要差一下,可惜天妒英才,拉丰大人命短,拉丰大人的书以后再介绍,都是神品,没个个把月看不完,当然其中也有稍微浅显一些的,可以当作教科书,但是大部分都是专著,他老人家自己的东西,非常艰深。
又跑题了,反正斯蒂格利茨这本和曼昆那本差不多,当然他本人是搞信息经济学的,所以这方面的内容多一些,也算是差别。
初级的教材基本就介绍的差不多了,当然市面上还有一些,我没看过或是人气不太旺的我在这里就没有涉及,但这并不代表那些书就不好,也是很好的书。
其实如开头所言初级教材都差不多,区别只在文笔,大家选一两本精读即可。
但是最后还是推荐大家看弗兰克那本,我看了挺多的书,这本印象最深,感觉最好。
(未完待续)经济学教科书书单推荐]经济学教科书书单这是老帖子了,但现在看来适合的,把它贴出来,对想学经济学的朋友可能有帮助。
(蓝色字体为转者所加)一、入门教材:人大版《经济科学译丛系列》1、曼昆《经济学原理》上下册,88元。
梁小民教授翻译。
曼昆为哈佛高才生,天才横溢,属新古典凯恩斯主义学派,研究范围偏重宏观经济分析。
该书为大学一年级学生而写,主要特点是行文简单、说理浅显、语言有趣。
界面相当友好,引用大量的案例和报刊文摘,与生活极其贴近,诸如美联储为何存在,如何运作, Greenspan 如何降息以应付经济低迷等措施背后的经济学道理。
该书几乎没有用到数学,而且自创归纳出“经济学10大原理”,为初学者解说,极其便利完全没有接触过经济学的人阅读。
学此书,可了解经济学的基本思维,常用的基本原理,用于看待生活中的经济现象。
可知经济学之功用及有趣,远超一般想象之外。
推荐入门首选阅读。
中南图书馆有英文原版教材,推荐看一下,印刷很精美的。
如果想培养对经济学的兴趣,曼昆这本书是最佳选择。
2、萨缪尔森《经济学》(Economics)萨缪尔森,新古典综合学派的代表人物,1970年成为第一个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人。
研究范围横跨经济学、统计学和数学多个领域,对政治经济学、部门经济学和技术经济学有独到的见解。
目前经济学各种教科书,所使用的分析框架及分析方法,多采用由他 1947年的《微观经济分析》发展糅合凯恩斯主义和传统微观经济学而成的“新古典综合学派”理论框架。
他一直热衷于把数学工具运用于静态均衡和动态过程的分析,以物理学和数学论证推理方式研究经济。
目前经济学理论数学化大行其道,此翁实始作俑者。
《经济学》由美国麦格劳——希尔图公司1948年初版。
现已出第16版,通行全世界。
国内50年代由高鸿业教授根据英文第10版翻译,商务印书馆于1981年出版。
市面之16版,是和诺德豪斯合写,由萧深教授翻译,并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个单行本出版。
全书结构宏伟,篇幅巨大。
可谓博大精深。
渗透老萨数十年经济学见解。
字里行间,三言两语,每有深意。
其中诸如“热情的心,冷静的头脑”、“相关未必因果”等言语,可谓经济学之《老子》。
读完该书,可了解经济学所探讨问题在经济学体系中之位置及分析框架,对经济学有一个完备之认识框架。
知识庞杂,有一体系框架,则适宜以后更进一步学习。
学之愈深,愈知此框架之重要。
尽管该框架在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方面仍有断层,但不失为一个好框架。
此书国内有机工版发行之英文版。
建议直接阅读英文版。
3、斯蒂格利姿《经济学》及系列辅助教材。
斯蒂格利姿在信息经济学成就甚高,此书可作为前二者的补充,前二者所涉及经济学内容主要是以价格理论及边际分析为基础,不包括不对称信息经济学、不确定性分析部分。
斯蒂格利姿之《经济学》可填充前二者之空白。
尽管三位作者政策倾向不同,但教材体现凯恩斯主义的特征稍多一点,总体上讲,教材相当客观和公允。
很适宜做入门教材。
友情提示,这三本书的定位基本一致,都是西方极流行的经济学入门教材,读一本即可。
4、《经济学、原理、问题与政策》及《经济学原理与问题》、〈经济学案例〉、〈经济学小品〉、《经济学悖论》、《社会问题经济学》等。
此类书之特点是先提问题,再论原理,主要是针对社会习见问题,逐步解释原理,水平、内容大多较好,唯缺乏体系与框架,适宜略懂经济学者补充学习。
5、国内老师自行编写之《西方经济学》教材:目前国内各大学自己编写的直接冠以《西方经济学》或〈经济学原理〉均属入门教材。
如高鸿业、历以宁、宋承先、梁小民、朱锡庆、尹伯成、司春林等等。
然皆远逊外国教材。
其中宋承先之《西方经济学》教材,竟用黑体加插一段马克思论地租之说法,以说明所传授学问之错误,实为极可笑者。
国内教材以高鸿业版最为常见,高老的书重点突出,特别适合各种考试的复习,虽然我不认为它是合适的入门教材说明:1、越基础性之教材越需深入浅出,将复杂抽象的道理联系到生活实际上,才讲的透彻,又能调起初学者之兴趣。
国外教材,形成一竞争市场,多极高明之著作,教材之撰写也充分考虑学生学习之便利,如曼昆之教材,以完全不带数学式而著称,又或更新换版本极快,以及时吸收新知识,如斯蒂格利姿《经济学》之增加不对称信息部分。
低手所写教材自然被市场淘汰。
故市面之基础教材,多为大高手所写就。
2、国内教材,建国以来,除商务系列丛书初期之100年前古典学派部分,政府同意翻译以作为马克思批判之反面教材得以出版外,80年代以前,近50年间国外经济学研究学问之成就,国人皆不得见。
80年代末期,邹至庄先生力倡西方经济学,邓大人首肯之后,国内始渐有〈西方经济学〉之类教材出现。
此类教材,多为新出道之老师,为进阶升职,凑出版物之数而编抄西人著作而成,机制所限,不敢添加“反动”之知识,又无竞争机制,购买者多为其听课学生。
故质量甚差,若非特殊目的如考研指定者,慎勿购买。
3、按经济学有入门低、中级、高级之分。
高级乃指其运用之数学工具及阐述观点之纷争更多而言,并非此学问高人一等。
一如高等数学未必高初等数学一等之意。
越是高级,则越多分歧,也越追求数理逻辑之严谨,反不如低级来的实用。
初级的入门教材一般是针对初学者,所以大多举案例和现象,加以文字解释,偶尔插加二维图案,高级教材注重数理逻辑,而二维图案及文字已难以表达、解决所说明之问题,故多用数学证明或代数方程,夹杂现代数学工具。
中级教材则介乎其中,界定甚为模糊。
教材难度不同,跨度也相差很大。
中级微观教材。
二、中级微观教材。
中级教材一般以微观、宏观两科为主,兼修其他应用科目。
传统经济学,本无宏观、微观之分,自凯恩斯针对名义变量进行宏观经济分析之后,始有宏观一科。
故历来次序,先修微观,再修宏观,后及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