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公园案例分析目录第一部分01. 群力国家城市湿地公园02. 石嘴山星海湖国家湿地公园03. 彩云湖国家湿地公园04. 东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05. 安邦河国家湿地公园06. 白渔泡国家湿地公园07. 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08.DDON作品:西安泾河湿地公园景观概念性设计09.香港湿地公园规划设计10.厦门马銮湾湿地分析与评价第二部分11.生态德阳启动-市区湿地绿道慢行规划12.淀山湖慢行交通系统13.西溪湿地慢行交通系统14.成都环城生态区综合交通系统15.泉州建滨海旅游慢行交通系统16.花溪湿地公园慢行系统01群力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群力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鸟瞰图近年来,城市涝灾已成为困扰着中国各大城市,北京、上海、杭州等地的雨后“看海”已成雨季无奈风景。
涝灾给城市带来严重的社会经济损害,并危及生命。
城市雨洪公园的诞生,为解决城市涝灾指明了一条出路,一条通过生态和景观设计来解决常规市政工程所没能解决的更有效的途径。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首个雨水公园在哈尔滨群力新区出现了。
从2006年开始,位于哈尔滨东部的群力新区开始键设,总占地27平方公里,建筑面积大3200万平米,规划13-15年时间全部建成。
将近有30万人口。
新区绿地面积占16.4%,而大部分土地将是城市的硬化地面。
而当地的年降雨量是567毫米,却集中在6至8月(占60-70%)。
本地处于低洼平原地带,历史上洪涝频繁。
2009年中,受当地政府委托,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了群力新区的一个主要公园设计。
公园占地34公顷,为城市的一个绿心。
场地原为湿地,但由于周边的道路建设和高密度城市的发展,导致该湿地面临水源枯竭,湿地退化,并将消失的危险。
土人的策略是将该面临消失的湿地转化为雨洪公园,一方面解决新区雨洪的排放和滞留,使城市免受涝灾威胁,同时,利用城市雨洪,恢复湿地系统,营造出具有多种生态服务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
实践证明,设计获得了巨大成功,实现了设计的意图。
设计策略是保留场地中部的大部分区域作为自然演替区,沿四周通过挖填方的平衡技术,创造出一系列深浅不一的水坑和高地不一的土丘,成为一条蓝-绿项链,形成自然与城市之间的一层过滤膜和体验界面。
沿四周布置雨水进水管,收集城市雨水,使其经过水泡系统经沉淀和过滤后进入核心区的自然湿地山丘上密植白桦林,水泡中为乡土水生和湿生植物群落。
高架栈桥连接山丘,布道网络穿越于丘林。
水泡中设临水平台,丘林上有观光亭塔之类。
创造丰富多样的体验空间。
建成的雨洪公园,不但为防止城市涝灾做出了贡献,同时为新区城市居民提供优美的游憩场所和多种生态体验。
同时,昔日的湿地得到了回复和改善,并已晋升为国家城市湿地。
该项目成为一个城市生态设计,城市雨洪管理和景观城市主义设计的有秀典范。
群力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悬挑于湿地上空的观景台群力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可为新区城市居民优美的游憩场所和多种生态体登上观光塔可以将群力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美景一览无余个案总结:哈尔滨群力湿地公园作为我国首个以“雨洪”结合“湿地”的公园,为缓解城市洪涝灾害带来了不可多得的益处。
土人这种独特的设计理念不仅将哈尔滨日益消失的湿地成功的转化成为了雨洪公园,让城市免受洪涝灾害的威胁;同时也让湿地景观呈现于城市居民面前,成为了具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的新型体验区域。
02石嘴山星海湖国家湿地公园1.公园概况湿地保护面积43平方公里,水域23平方公里,成为集拦洪、蓄水、调节气候、生态园林景观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观区。
域内除湖泊湿地外,大部分为荒丘沙地,有部分渔池和农田。
在低洼地区土壤的次生盐碱化现象比较突出,盐碱土地面积相对较大;在湿地边缘分布有芦苇和菖蒲等,植物种类较少,覆盖度低,生物多样性相对匮乏。
2. 区位交通星海湖湿地公园地处贺兰山东麓洪积扇下沿,毗邻石嘴山市老城区东侧,距银川市84公里。
3. 景观特色整个公园由“六景一山”组成,即:鹤翔谷、百鸟鸣、白鹭洲、新月海、金西域、南沙海和中华奇石山。
其中,中华奇石山占地面积1平方公里,分为世界园、西北园、东北园、民族园、西南园、华南园、石嘴山精神园等10个园区以及民族大团结雕塑园、民族之花雕塑园、世界名人雕塑园、中国著名科学雕塑园等8个雕塑园,还有三十六计擎天柱、三十六计碑。
4. 功能分区目前,已形成南域、北域、中域、东域、西域、新域6个湖面景区,总面积32Km2。
5. 项目设置游览项目:鹿儿岛水上体育运动观光看台、2万平方停靠船舶的渔人码头和南沙海码头、3000平方米供游人观光的木制码头、2000平方米的钓鱼岛餐饮服务中心、豪华游轮1艘管理项目:地管理站、湿地鸟类救护站、鸟类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站、鸟类投饲点、观测瞭望塔(台)、鸟类救护等设施。
6. 开发运营投资25亿元集中打造星海湖南域旅游景观开发项目。
2012年12月,石嘴山市与中基浩泰投资集团签订星海湖南域开发合作项目协议,该项目规划星海银河秀场、开心繁星岛、星辰欢乐广场、星海银河娱乐、星海体育休闲广场、中央地产景观、旅游度假商业区、观湖地产景观等八大功能组团,建设30个景点和景区,开启“星海银河”的新景观。
项目计划三年建成主体景观,五年建成全部景观。
编制《石嘴山市环星海湖开发景观规划》。
规划总面积68平方公里,分三级圈层开发,其中一级开发区域45平方公里,二级开发区域23平方公里,三级开发区域为周边辐射区域。
开发建设项目主要包括滨湖大道、星海镇天然气等35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蓝波湾景区、中域东堤景观绿化等10个生态景观建设项目;中域和东域西侧清淤、中域和北域湖岸修护建设等8个水域治理项目及阳光谷、洗车营地等27个产业发展项目,共80个项目,估算总投资125亿元。
7. 建设争议在加大星海湖周边的环境整治,通过对煤矸石山、两个粉煤灰场的改造利用,将3座主要污染源建设成为绿宝石生态园、中华奇石山和人民公园的同时,湿地整治建设中也出现了生态问题。
由于起初一味追求水面的宽阔宏大,因而忽略了生态问题的现实存在。
比如东侧的百鸟鸣景区,原来除了一些渔塘和少量农田外,本就是大片的草滩、沙丘和浅水湿地,成群的鸟类在草丛中繁衍生息。
在整治建设中本应留些沙丘岛屿供鸟类筑巢产卵,但现实情况是只有一望无际的水面,因为卵产在岸边总被一些无知的孩子拿走,鸟类的数量和种群开始逐年减少;在白鹭洲景区,整治前有大片高大茂密的芦苇,的确有白鹭、仓鹭、中华秋沙鸭、大鸨、黑鸛等珍稀鸟类出没,但整治后,芦苇不见了踪影,许多沙丘岛屿堤埂也消失了,这些鸟类也都远走高飞。
个案总结:本案的亮点是中华奇石山的创意,同时为类似荒丘湿地的景观设计提供借鉴,因地制宜的地域性和湿地生境的生态性是湿地开发利用的必遵原则。
03.彩云湖国家湿地公园1.公园概况彩云湖国家湿地公园属人工湿地类型,是由桃花溪上游人工修建的彩云湖、桃花溪部分河段和以净化城市生活污水为目的的人工湿地。
湿地公园总面积为83.1公顷,其中湖面面积约21.6公顷、湿地面积达到8.2公顷、河道面积5.2公顷、绿地面积48.1公顷,由九龙坡区和高新区(40公顷)分区建设。
这里原是一片被城市包围的臭水塘,经多年整治,组成了一个复合人工湿地生态系统。
2.区位交通公园位于二郎科技新城中心,由原规划的二郎高科技公园东区与桃花溪溪河公园合并而成。
目前,已有12条公交线路供市民选择前往。
3.景观特色彩云湖公园的主打风格是“立体湿地”,形成溪流、池塘、梯田的组合,在立面展开湿地。
同时,提取“桃林+人家+田地+溪流”等组合景观要素,从“湿地景观”、“生态保护”和“桃源文化”三个层面上打造“都市桃源”。
4.功能分区4.1湿地保护保育区(核心区)主要包括彩云湖和环湖部分区域及坝后扬声桥污水处理厂以下沟谷部分和河道西侧部分,占公园总面积近50%。
4.2生态缓冲控制区主要包括公园周边坡地林带及核心区周边水域,是公园湿地与城市之间的绿色屏障和保护壁垒。
4.3湿地功能展示区主要展示湿地的生态净化功能功能,对市民进行科普教育。
游览活动区:开展湿地景观观赏、品茗、健身等休闲活动。
4.4公园管理服务区主要包括湿地公园的管理、服务机构和设施。
5.开发运营“污水处理厂(生态补水设施)→立体湿地→彩云湖湖体→立体湿地→桃花溪溪流”的线状布置形式,搭建起公园湿地生态系统的同时,它亦是彩云湖的水体净化系统。
从“水——岸——山坡——山顶”规划设计植物。
水体的溪流部分选用净化功能强的水生植物以梯田等多种形式种植,在开阔的湖面上布置水上花园、植物绿岛(生物浮床),对水体起进一步净化作用;水岸边选用挺水植物、湿生植物及林带共同构成层次分明、景观绿化效应突出的群体植物景观;山坡上以游览区为主,选用景观树种搭骨架,以芳香植物、观花植物、观果植物或竹类加以点缀;山顶部分主要是生态缓冲控制区的防护林带,选用乡土树种和先锋造林树种,乔、灌、草有机结合,使植物自然衍替,逐渐形成稳定的生态格局。
立体的游览道路。
半山腰、环湖的主游览道,深入溪流边、沟谷内和梯田湿地植物之间的游步道;在湿地保护保育区,利用高架的城市污水箱涵规划空中游步道,在保护湿地不受游人影响的同时,可从空中俯瞰梯田与溪流湿地;公园南侧的蟠龙大道人行道旁建设系列观景平台,俯视彩云湖。
建筑以“隐为主、显为铺”。
湿地公园内所有建筑(单体建筑和组群)的布局与其所处环境有机结合,体现巴渝民居建筑风貌,做到建筑与山、水体相协调。
除特殊要求的景观性建筑外,其余建筑层高均控制在2层以内,以保障公园的自然景观效果。
6..建设经验6.1彩云湖水质保持湖水人工循环:“流水不腐”,针对湖区北部两个湾部水质状况较差的情况,将植物净化床的出水经过管渠输送至各个湖湾,促进湖湾中水的流动,缩短湖湾换水周期,从而提高湖水的自净能力,将“死”水带“活”,防止局部形成死水。
人工复氧装置:在彩云湖湖心、湖湾处安放活水装置。
通过装置内的螺旋桨使得水的表层和底层不断地循环,从而使底层的水体具有充足的溶解氧浓度,避免了营养物质的释放,增强了水体的自净能力。
环湖北岸设置雨水截流生物净化沟(渗滤沟):利用雨水截流生物净化沟上栽种根系发达的地被植物吸收和截流雨水径流中的悬浮物,使雨水得到净化后再排放入湖内。
6.2采取“引水成梯、垂直分带”让地形和植物做功“引水成梯”是指利用彩云湖水库常水位为272米的水势,通过管道、沟渠向水库大坝下游沟谷两侧270米以下、坡度小于15%坡地上引水,形成跌落的净化池,状如梯田,在生物净化的同时还可增加物理净化的作用。
“垂直分带”是根据湿地功能和河道洪水位变化的消落作用、植物的生长习性,形成不同水深和功能的湿地景观带,并根据不同的水深及植物生长习性种植不同的湿地植物,从溪流到山坡依次形成溪流过水带--低沼泽带--消落带--缓冲带--水土保持带,植物景观上形成高低层次上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