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对比分析与统计指数思考与练习一、选择题:1.某企业计划要求本月每万元产值能源消耗率指标比去年同期下降5%,实际降低了2.5%,则该项计划的计划完成百分比为( d )。
a. 50.0%b. 97.4%c. 97.6%d. 102.6% 2.下列指标中属于强度相对指标的是( b )。
a..产值利润率 b.基尼系数c. 恩格尔系数d.人均消费支出 3.编制综合指数时,应固定的因素是(c )。
a .指数化指标 b.个体指数 c.同度量因素 d.被测定的因素4.指出下列哪一个数量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恒等于综合指数形式的拉氏数量指标指数(c )。
a .1010p q p q k q ∑∑;b.1111p q p q k q ∑∑;c.000p q p q k q ∑∑; d.101p q p q k q ∑∑5.之所以称为同度量因素,是因为:(a )。
a. 它可使得不同度量单位的现象总体转化为数量上可以加总;b. 客观上体现它在实际经济现象或过程中的份额;c. 是我们所要测定的那个因素;d. 它必须固定在相同的时期。
6.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所采用的同度量因素是(a ) a . 质量指标 b .数量指标 c .综合指标 d .相对指标7.空间价格指数一般可以采用( c )指数形式来编制。
a .拉氏指数 b.帕氏指数 c.马埃公式 d.平均指数 二、问答题:1.报告期与基期相比,某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10%,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了20%,试问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提高了多少?解:(1+20%)/110%-100%=109.10%-100%=9.10%2.某公司报告期能源消耗总额为28.8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所耗能源的价格平均上升了20%,那么按去年同期的能源价格计算,该公司报告期能源消耗总额应为多少?解:28.8÷(1+20%)=24万元3.编制综合指数时,同度量因素的选择与指数化指标有什么关系?同度量因素为什么又称为权数?它与平均指数中的权数是否一致?解:(略)4.结构影响指数的数值越小,是否说明总体结构的变动程度越小?一般说来,当总体结构发生什么样的变动时,结构影响指数就会大于1。
可结合具体事例来说明。
解:(略)5.为什么在多因素指数分析中要强调各因素的排列顺序?“连锁替代法”是否适用于任一种排序的多因素分析?解:(略)6.某厂工人分为技术工和辅助工两类,技术工人的工资水平大大高于辅助工。
最近,该厂一位财务人员对全厂工人的平均工资变动情况进行了动态对比,他发现与上年相比,全厂工人的平均工资下降了5%。
而另一人则通过分析认为,全厂工人的工资水平并没有下降,而实际上工人的工资平均提高了5%。
你认为这两人的分析结论是否矛盾?为什么?解:不矛盾。
前者依据的是可变构成指数的计算结果;后者依据的是固定构成指数的计算结果。
三、计算题1. 某企业生产A、B两种产品,报告期和基期产量、出厂价格资料如下要求:(1)用拉氏公式编制产品产量和出厂价格指数;(2)用帕氏公式编制产品产量和出厂价格指数;(3)比较两种公式编制的产量和销售量指数的差异。
解:(1)产品出厂量的拉氏指数:01q 0p q122200 6.2600063600115.63%p q122000 6.2500055000L ⨯+⨯==⨯+⨯∑∑== 产品出厂价格的拉氏指数:10p 00p q12.520006500055000100%p q122000 6.2500055000L ⨯+⨯==⨯+⨯∑∑== (2)产品出厂量的帕氏指数:11q1p q 12.522006600063500115.45%p q12.520006500055000P ⨯+⨯==⨯+⨯∑∑== 产品出厂价格的帕氏指数:11p 01p q 12.52200660006350099.84%p q 122200 6.2600063600P ⨯+⨯==⨯+⨯∑∑==(3)拉氏和帕氏指数公式的差异: ,P p q q L P L P >>要求:编制这两类商品收购价格总指数。
解:这两类商品收购价格总指数,可以运用算术平均指数的公式进行计算,也可运用调和平均数的公式进行计算。
(1)算术平均数指数:100p00105%14098%60205.8102.9%p q14060200p p q p I ⨯+⨯==+∑∑==(2)调和平均数指数:11p111138.678.4217102.36%111212p q 138.678.4p 105%98%p p q I +==⨯+⨯∑∑==3. 据调查,某地甲、乙、丙、丁四种商品的个体价格指数分别为110%、95%、100%及105%,各类代表商品的固定权数分别为10%、30%、40%和20%,试计算这四种商品价格总指数。
解:四种商品的价格指数和权重如表所示:编制价格指数: 1p i 0p p I w =∑110%10%95%30%100%40%105%20%=⨯+⨯+⨯+⨯ 100.5%=该四种商品的价格总指数为100.5%。
4.某企业生产三种产品,有关资料如下表: 要求:计算该企业三种产品产量总指数。
解:该企业三种产品产量总指数: 0000q q i p q I p q=∑∑=109.2%1020121.5%91698.6%8151020916815⨯⨯+⨯⨯+⨯⨯⨯+⨯+⨯=511.68464=110.28%5. 某地区2006年农副产品收购总额为400亿元,2007年比2006年的收购总额增长10%,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总指数为102%。
试问2007年与2006年对比:(1)农民因交售农副产品共增加多少收入?(2)农副产品收购量增加了百分之几?农民因此增加了多少收入? (3)由于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提高2%,农民又增加了多少收入? (4)验证以上三方面的分析结论能否协调一致。
解:用连锁替代法进行因素分析(1) 农民因交售农副产品共增加收入即销售总额增长数:400×10%=40(亿元)(2)①销售额变动指数、产品收购量变动程度和产品收购价格变动程度存在以下的关系:110111000001p q p q p q p qp q p q⨯∑∑∑∑∑∑=所以,产品收购量变动影响程度=110102%%=107.84% 农副产品收购量增加了7.84%② 由以上分析知:0100p q 107.84p q∑∑=%而00p q∑=400亿元,所以01p q∑=400×107.84%=431.75(亿元)农民因此而增加的收入:431.75-400=31.75(亿元)(3)由于价格提高,农民增加的收入=11p q ∑-01p q∑=400×110%-431.75=8.25(亿元)(4)由于产品产量和产品价格的变动引起的农民收入的增加量:31.75+8.25=40(亿元)而农民收入总增加为40亿元,即:40=31.75+8.25,所以以上的分析能够协调一致。
要求:以乙城市为比较基准,用马埃公式计算甲、乙两城市水果价格比较指数,并加以简要文字说明。
解:马埃公式:pp q q p qq E ∑∑乙甲甲甲/乙乙乙甲(+)=(+)代入数据,得:pE 甲/乙14⨯⨯⨯⨯(200000+50000)+20(100000+150000)=20(200000+50000)+12(100000+150000)106.25=%计算结果表明,甲城市比乙城市水果价格高6.25%。
要求:(1)计算该厂工业总产值指数及总产值增长额;(2)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方面对总产值变动进行因素分析;(3)用文字说明分析结果。
解:(1)计算工业总产值指数和总产值增长额 工业总产值指数=1100p qp q∑∑45246004501204020000500108⨯+⨯⨯+⨯=1161000=854000135.95=%总产值增长额=1161000-854000=307000(元) (2)因素分析:①由于产品产量的变动而引起的总产值的变动产量变动影响程度=0100p q p q∑∑40246005001204020000500108⨯+⨯⨯+⨯=1044000=854000122.25=%产量变动影响的绝对额=1044000-854000 =1900000(元) ②由于价格的变动而引起的总产值的变动价格变动影响程度=1101p q p q∑∑45246004501204024600500120⨯+⨯⨯+⨯=1161000=1044000111.21=%价格变动影响的绝对额=1161000-1044000 =117000 ③影响因素综合分析110111000001p q p q p q p qp q p q⨯∑∑∑∑∑∑=135.95%=122.25%×111.21%11p q ∑-00p q∑=(01p q ∑-00p q∑)+(11p q ∑-01p q∑)307000=190000+117000(3)分析结果表明:从相对数方面来看,该工厂销售额报告期比基期增长35.95%,是由于产量增长22.25%和价格上涨11.21%共同作用的结果;从绝对数方面来看,该工厂销售额报告期比基期增加307000元,是由于产量上升使销售额增加190000元和价格上涨使销售额增加117000元共同作用的结果。
要求:根据上列资料分析说明该公司工业总产量变动情况及劳动生产率、工作日长度、工作月长度和工人数各因素影响程度和绝对额。
解:用x 表示平均工人数,l 表示单位劳动生产率,d 表示工作日长度,m表示工作月长度(1)该公司工业总产量指数和总产量变动额总产量变动指数111100x l d m x l d m∑∑=93250008892000=104.87=%总产量变动额=9325000-8892000 =433000 (2)因素分析①由于工人数变动而引起的总产量的变动 工人数变动影响程度100000x l d m x l d m∑∑=92820008892000=104.39=% 工人数影响绝对额92820008892000=- 390000=②由于单位劳动率的变动而引起的产量的变动 单位劳动生产率影响程度1100100x l d mx l d m∑∑=10348000=9282000111.48=%单位劳动生产率变动影响绝对额9282000=10348000- 1066000=③由于工作日长度变化而引起产量的变动工作日长度的影响程度1110110x l d m x l d m∑∑=9698000=1034800093.72=%工作日长度影响绝对额=9698000-10348000 650000=-④由于工作月长度的变动而引起的产量的变动 工作月长度的影响程度1111111x l d m x l d m∑∑=9325000=969800096.15=%工作月长度变动影响的绝对额=9325000-9698000 =-373000⑤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1111000x l d m x l d m∑∑=1000000x l d m x l d m∑∑×1100100x l d m x l d m∑∑×1110110x l d m x l d m∑∑×1111111x l d m x l d m∑∑104.87%=104.39%×111.48%×93.72%×96.15%1111x l d m ∑-000x l d m∑=(100x l d m ∑-000x l d m∑)+(110x l d m ∑-100x l d m∑)+(111x l d m∑-110x l d m∑)+(110x l d m ∑-111x l d m∑)433000=390000+1066000+(-650000)+(-373000) 以上分析结果表明:从相对数方面来看,该公司产量报告期比基期增长4.87%,是由于平均工人数增长4.39%、劳动生产率提高11.48%、工作日长度缩短6.28%和工作月长度缩短3.85%共同作用的结果;从绝对数方面来看,该公司产量报告期比基期增加433000,是由于平均工人数增多使产量增加390000、单位劳动率提高使产量增加1066000、工作日长度缩短使产量降低650000和工作月长度缩短使产量降低373000共同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