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 第5单元《庄子》选读 1 无端崖之辞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高中语文 第5单元《庄子》选读 1 无端崖之辞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无端崖之辞 基础巩固1.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趣灌渎B .今汝怵然有恂目之志C .骛扬而奋鬐D .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解析】 A 项“趣”通“趋”,B 项“恂”通“瞬”,C 项“鬐”,通“鳍”。

【答案】 D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夫处穷.闾阨巷 穷:贫穷。

B .履危.石 危:危险。

C .惠子相.梁 相:辅佐。

D .益.车百乘 益:增加。

【解析】 A 项“穷”应为“偏僻”之意;B 项“危”应为“高”之意;C 项“相”应是名词作动词,为“做国相”之意。

【答案】 D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若能射乎.蹲乎.会稽,投竿东海B.⎩⎪⎨⎪⎧ 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是以.未尝闻任氏之风俗 C.⎩⎪⎨⎪⎧ 皆惊而.相告也尽垩而.鼻不伤D.⎩⎪⎨⎪⎧ 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搜于.国中三日三夜【解析】 D 项均为介词,在。

A 项疑问词,吗/介词,在;B 项连词,来/介词,因为;C 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

【答案】 D4.与例句加点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A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B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 .既来之,则安.之 D .项伯杀人,臣活.之 【解析】 A 、C 、D 三项和例句均为使动用法。

【答案】 B5.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饰小说..以干县令B.背逡巡..,足二分垂在外C.未尝闻任氏之风俗..D.已而..大鱼食之【解析】A项“小说”在句中指“偏颇琐屑的言论”,B项“逡巡”在句中指“退却”,C项“风俗”在句中指“传闻”。

【答案】 D6.下列与“我,东海之波臣也”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B.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C.南冥者,天池也D.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解析】例句为判断句,D项为被动句。

【答案】 D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

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

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

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

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贷子三百金.金:金属。

B.周顾.视车辙中顾:回头看。

C.鲋鱼忿然作色..曰作色:脸变色,指发怒。

D.君乃.言此乃:竟,竟然。

【解析】A项,金:古代的货币单位。

【答案】 A8.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用法,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①庄周忿然作色曰②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③故往贷粟于监河侯④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A.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不同。

B.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相同。

C.①②用法不同,③④用法相同。

D.①②用法不同,③④用法不同。

【解析】①形容词词尾;②乃,就。

③介词,向;④介词,在。

【答案】 D9.下列对选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借鲋鱼的故事,意在向监河侯强调要同情弱者,表达了他悲天悯人的思想。

B.这则寓言故事揭露了监河侯的伪善面目,讽刺了说大话、讲空话、不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惯用的伎俩。

C.庄子认为人们做事应顺应自然之道,违反自然之道,必然会遭到人们厌弃。

鲋鱼的故事形象地承载了庄子的这一主张。

D.善于借用寓言说理,将枯燥的说教寓于生动活泼的故事之中,让人在沉思中受到启迪是《庄子》语言的一大特色。

【解析】A项“同情弱者”,“悲天悯人”的说法错误。

【答案】 A10.翻译下列句子。

(1)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

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庄周昨天来时,在半道上听到呼救声,庄周回过头看见有一条鲋鱼在车辙印沟中。

(2)我将要去南方去游说吴国越国国王,引蜀江的水来迎接你,行吧?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然惠施之口谈,自以为最贤,曰:“天地其壮乎?”施存雄而无术。

南方有倚人焉,曰黄缭,问天地所以不坠不陷、风雨雷霆之故。

惠施不辞而应,不虑而对,遍为万物说,说而不休,多而无已,犹以为寡,益之以怪。

以反人为实,而欲以胜人为名,是以与众不适也。

弱于德,强于物,其涂隩矣!由天地之道,观惠施之能,其犹一蚊一虻之劳者也。

其于物也何庸?夫充一尚可,曰愈贵,道几矣。

惠施不能以此自宁,散于万物而不厌,卒以善辩为名。

惜乎,惠施之才!骀荡而不得,逐万物而不反。

是穷响以声,形与影竞走也。

悲夫!——节选自《庄子·天下篇》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自以为最贤.贤:有才能B.惠施不辞.而应辞:辞谢C.是以与众不适.也适:融合D.散于万物而不厌.厌:厌倦【解析】辞:推辞,推托。

【答案】 B12.下面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反人为实不以.其道得之B.施存雄而.无术离而.腊之C.天地其.壮乎郢人垩漫其.鼻端D.风雨雷霆之.故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解析】都是结构助词,的。

A项,介词,把/介词,凭借;B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C项,语气助词,多么/代词,他的。

【答案】 D13.下面对选文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惠施认为自己的口才非常优秀,可谓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所以他说自己非常伟大。

庄子却认为他有雄心而没有道术。

B.南方一个叫黄缭的怪人,询问天不坠落、地不塌陷、风雨雷霆形成的原因,惠施毫不推辞就立即回应了。

C.惠施轻视道德修养,努力追逐外物,走的是歪路,所以从天地之道看惠施的才能,他就像一只蚊虫那样徒劳。

D.庄子认为,惠施的言论作为一家之说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把惠施的言论作为很宝贵的理论,那么道术就会几乎完结。

【解析】“说自己非常伟大”错误,应该是说天地非常宏大。

【答案】 A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反人为实,而欲以胜人为名,是以与众不适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是穷响以声,形与影竞走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他把违背人之常情的认识说成真实的,想要通过超过别人而获取名声,因此跟众人不融合。

(2)这就像用声音来制止回声、以身形和影子竞走。

【参考译文】然而惠施口若悬河,自以为最有才能,说:“天地多么宏大啊!”惠施心存雄心而没有道术。

南方有个奇异的人,名叫黄缭,问天不坠落、地不塌陷、风雨雷霆形成的原因。

惠施不推辞就立即回应,不假思索就作出答复,广泛解说天地万物。

他说起来就没有休止,话多不停;还认为说得太少,把许多怪异的说法也添了进来。

他把违背人之常情的认识说成真实的,想要通过超过别人而获取名声,因此跟众人不融合。

轻视道德修养,努力追逐外物,他走的道路弯曲狭窄啊!用天地的大道,考察惠施的能耐,那就像是一只蚊、一只虻在徒然辛苦。

他的观点对于万物有什么用处?作为一家之说,还是可以的;如果说他的理论是很宝贵,那么道术几乎完结。

惠施不能够在尊崇大道方面安下心来,心神分散在各种事物上而不知倦怠,最终只不过凭善辩获得名声。

可惜啊,惠施的才能!放荡不羁而无所得,追逐万物而不知回头。

这就像用声音来制止回声、以身形和影子竞走可悲啊!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15~18题。

吴王射巧猿吴王浮于江,登乎狙之.山。

众狙见之.,恂然弃而走,逃于深蓁。

有一狙焉,委蛇..攫抓,见巧乎王。

王射之,敏给..搏捷矢。

王命相者趋射之,狙执死。

王顾谓其友颜不疑曰:“之狙也伐.其巧恃.其便以敖予以至此殛①也戒之哉嗟乎无以汝色·骄人哉!”颜不疑归而师董梧以锄其色,去乐辞显,三年而国人称之.。

(《庄子·徐无鬼》)【注】①殛:杀死。

1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委蛇..攫抓委蛇:弯曲B.王射之,敏给..搏捷矢敏给:敏捷,迅速C.之狙也伐.其巧伐:夸耀D.恃.其便以敖予恃:凭着,依靠【解析】A项,委蛇:转来转去。

【答案】 A16.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登乎狙之.山 B.众狙见之.C.之.狙也 D.三年而国人称之.【解析】A项,结构助词;B项,人称代词;C项,指示代词;D项,人称代词。

【答案】BD17.用“/”为下面一段话断句。

之狙也伐其巧恃其便以敖予以至此殛也戒之哉嗟乎无以汝色骄人哉!【答案】之狙也/伐其巧/恃其便以敖予/以至此殛也/戒之哉/嗟乎/无以汝色骄人哉!18.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颜不疑归而师董梧以锄其色,去乐辞显,三年而国人称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颜不疑回去后就拜董梧为师,改掉了他的傲态,抛弃了淫乐,告别了荣华显耀,三年后全国的人都称赞他。

【参考译文】吴王渡过长江,登上猕猴聚居的山岭。

群猴看见吴王打猎的队伍,惊惶地四散奔逃,躲进了荆棘丛林的深处。

有一只猴子留下了,它从容不迫地腾身而起抓住树枝跳来跳去,在吴王面前显示它的灵巧。

吴王用箭射它,它敏捷地接过飞速射来的利箭。

吴王下命令叫来左右随从打猎的人一起上前射箭,猴子躲避不及抱树而死。

吴王回身对他的朋友颜不疑说:“这只猴子夸耀它的灵巧,仗恃它的敏捷而蔑视于我,以至于受到这样的惩罚而死去!要以此为戒啊!唉,不要用傲气对待他人啊!”颜不疑回去后就拜董梧为师,改掉了他的傲态,抛弃了淫乐,告别了荣华显耀,三年后全国的人都称赞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