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右溪记翻译

右溪记翻译

P84右溪记翻译
【注释】[1]右溪:唐道州城西的一条小溪。

道州治所在今湖南道县。

“右”,古以东为左,西为右,此溪在城西,所以作者为之取名“右溪”。

[2]营溪:谓营水,源出湖南宁远,西北流经道县,北至零陵入湘水,湘江上游的较大支流[3]抵:击拍,形容溪流满涌,作者《游右溪劝学者》:“尤宜春水满,水石更殊怪。

”[4]悉皆:谓两岸都是。

[5]欹嵌(qīqiàn):石块错斜嵌插溪岸的样子;“欹”,通“攲”。

盘屈:怪石随着溪岸弯曲屈折的样子。

[6]名状:说出它们的状态。

[7]洄(huí):漩涡。

悬:形容触石溅起的浪花。

激:形容被石遏制而造石成的急流。

注:形容水急如灌注一般。

[8]垂阴:投下阴影。

相荫:彼此遮蔽荫护。

[9]逸民退士:指不仕的隐者和归隐的官宦。

[10]人间:谓世俗社会,主要相对隐逸而言,指仕宦于朝;嵇康《答山巨源绝交书》:“又每非汤、武而薄周、孔,在人间不止,此事会显,世教所不容。

”其义同此。

[11]都邑:都会城镇。

胜境:风景优美的环境。

一本“可为”上有“则”字。

[12]静者:谓仁人;《论语·雍也》载孔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13]置州:谓唐朝设置道州。

唐高祖武德四年(612)设置南营州,太宗贞观八年(634)改为道州,玄宗天宝元年(742)改设江华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复称道州。

已来:同“以来”。

[14]之:指“无人赏爱”。

怅然:惆怅抱憾的样子。

[15]疏凿芜秽:谓疏通水道,开挖乱石,去除荒草杂树。

[16]俾(bì):以便,准备。

为:修筑。

亭宇:亭子房屋。

[17]兼之:并且在这里种植。

[18]裨:补益,增添好处。

形胜:优美的风景。

[19]为:因为。

[20]命:命名。

[21]铭:铭文,指作者为右溪所作的铭文。

据作者《阳华志铭》、《五如石铭》、《浯溪铭》等其它同类作品,大多以铭文为主,前有小序。

则本篇当同其例,应有铭文,此记属序。

但铭文已佚,后人为拟题作“记”。

[22]彰示:明白地告诉;这里告诉以后来的人。

【译文】在道州城西边一百多步的地方,有一条小溪。

它向南流几十步远,并入营溪。

溪水两岸,全都是怪石,它们倾斜嵌叠,回旋盘曲,姿态奇特,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清澈的溪流冲击到岩石,便
激起腾空的浪花和股股洄流。

岸边还有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垂下荫影相互遮蔽。

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那是很适合隐士游览和居住的;如果在人烟辏集的地方,也可成为城市居民游览的胜地,和爱清静者休憩的园林。

可是自从道州城成为州的治所以来,却至今没有人们来欣赏它和喜爱它;我在溪水旁徘徊,为此怅然惋惜!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木,建造了亭阁,又种植了松树、桂树,还铺植保护坡岸的香茅,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

因为溪在州城之右(即西面),便命名它为“右溪”。

现在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可以让后来的人知道。

P70
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榭间,以红粉笙歌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

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

尝秋夜与弱生坐钓月矶,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及佛灯隐现林杪而已。

又今年春中,与无际舍侄偕访仲和于此。

夜半月出无
人,相与趺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然欲与清景俱往也。

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

友人徐声远诗云:“独有岁寒好,偏宜夜半游。

”真知言哉!
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作品注释
(1)虎丘:苏州名胜。

(2)遂使丘壑化为酒场:于是(或因此)令丘壑变成了酒场(一般)(3)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

(4)钓月矶:位于虎丘山顶。

(5)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

(6)林稍:树梢末端。

(7)无际、仲和:作者的朋友。

(8)偕:一起(9)趺坐:两脚盘腿打坐。

(10)过:造访。

(11)真知言哉:说的真对啊![2-3]
作品译文
虎丘,在中秋之夜游人极多。

全城的士绅学子、妇孺歌姬皆会前往。

歌声乐声谈笑之声充斥于整个山林,(如此)整夜都不停歇。

于是那壮丽的自然丘壑竟化为酒场,鱼龙混杂,实在可恨。

我在初十便到了郡中,当晚就游览了虎丘。

月色非常曼妙,游人也还不多,风吹过亭子月光洒落在树间,偶尔有一两队歌女吹笙点缀,并不使人厌恶。

但还是不如山林空寂之时,一人前往
要合我意。

我曾经在秋夜坐在虎丘山顶的钓月矶上,天色昏暗,无人往来,不时听到悬于檐下的风铃声,还看到佛灯在林间树梢若隐若现。

还有今年春天,我和无际一起在这里拜访仲和。

半夜之时,月亮出来了,不见人影,我们一起盘膝坐在石台之上,既不饮酒,也不交谈,只静静地对坐着,便觉得悠然之间心与周围清净之情景同在了。

我一生中造访虎丘两次,(也就这两次)见到了虎丘的本色。

P67
翻译
十余天后,(我)到了雁荡山的大龙湫
还没有到大龙湫,在三里以外的地方,好像有一幅白绢从天上飘落下来,却没有什么响声。

直至到了它的面前仔细观看,就发现20丈以上是瀑布,20丈以下就不是瀑布了,全都变成了烟,变成了雾,变成了轻软的生丝,变成了白玉的尘埃,变成了珍珠的粉末,变成了琉璃丝,变成了杨树的白色花
絮。

已经坠落下来了,又好像在向上回升;已经稀疏松散了,又好像密密地交织在一起。

风吹过来摇动它,就随风飘扬散落,好像没有着落;太阳光照着它,各种颜色都映射出来,光艳美丽。

有的人远远地站着观看,他的头发却全部沾湿了;有的人近近地观赏,可他的衣裳一点儿也没有沾湿。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瀑布的落点太高,山崖的腹地中间凹陷进去,完全没有什么依靠,瀑布也不得不随着吹来的风兴起各种奇异的变化;又由于它落下来很少有什么接触撞击的地方,不能为它助长威势、激扬声响:这些和石梁瀑布比较,一点儿也不相像。

大概石梁瀑布威武,大龙湫瀑布文雅;石梁瀑布喧闹,大龙湫瀑布幽静;石梁瀑布湍急,大龙湫瀑布徐缓;石梁瀑布冲撞激荡,一往无前,大龙湫瀑布好像去了却又回来,盘旋悠荡;这就是它们不同的原因。

起初观赏石梁瀑布的时候,认为瀑布的样子、情况只不过是这样罢了,大龙湫可以不去;等到我来到了这里以后,才知道耳朵、眼睛没有听到、看到的景物,是不可以凭主观想象
来推测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