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JQM-II型道岔缺口监测报警系统用户手册前言道岔缺口位置的调整一直是铁路电务维修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道岔缺口的微小变化就可能影响铁路运输危及行车安全。
人工检测道岔缺口既费时、费力,又难以作到及时准确,采用道岔缺口监测系统可作到实时、高效准确地反应道岔工作状态,及时发现隐患,对防止事故、保障行车安全、改善电务维修人员的劳动强度有着极其重要意义。
上海铁大电信设备有限公司从2000年1月开始立项开发道岔缺口状态监测系统。
经过一年多的调研和开发,于2001年8月,成功研制出TJQM-I型的缺口监测系统,系统通信采用电力线扩频方式,数据线和电力线共用,为二线方式,传感器为内置式无需调整的接触检测方式。
同年11月在济南电务段的董家庄站进行试点,至今一直运行良好。
2002年1月,系统经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查证,证明我公司研制的缺口监测系统在监测实现方法、扩频通信技术的应用、和微机监测系统的CAN连接等方面具有创新性。
2002年5系统通过了上海市电子仪表标准计量测试站的各项环境试验,包括:高温试验(70℃)、低温试验(-40℃)、振动(10-55Hz,0.25mm,30m/s2)、交变湿热(25℃-40℃,93%)、绝缘(500MΩ),耐压(1200V)试验,测试全部通过。
之后,我公司继续加大了对缺口监测系统的开发力度,2004年4月,在总结TJQM-I 型系统的基础上,又开发出TJQM-II型缺口监测报警系统,对原系统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优化和完善:1)系统通信方式选用更加先进、更加可靠、更具抗干扰性的MBUS通信技术。
2)采集器的软硬件进行了优化和改进,增加了自纠错和冗余措施。
3)在工艺结构和防雷害方面做了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更能适应恶劣的工作环境;4)增加了液压道岔压力曲线和油位检测功能,目前已完成了室内试验;5)利用缺口传感器,增加了液压道岔实际位置的检测功能。
2004年11月30日该系统顺利通过了铁道部技术审查,允许在全路推广使用。
“立足于铁路,服务于铁路,发展于铁路”,我公司愿以不断推陈出新的信号产品为铁路电务系统的跨越式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目录第一章系统概述 (3)1.1. 系统结构 (3)1.1. 道岔缺口监测分机 (4)1.1. 采集器 (7)1.1. 缺口传感器 (10)1.1. 系统性能及技术指标 (14)1.1. 2.1系统性能及特点 (14)1.1. 2.2系统技术指标 (15)第二章系统安装及调试指南 (17)1 系统设计联络: (17)2 系统总体接线说明 (17)3 道岔监测缺口分机安装 (19)4 采集器安装调试 (19)5 传感器的安装调试 (21)6 系统通电调试 (31)7 微机监测系统缺口功能 (32)第三章.系统使用说明 (36)第四章系统维护事项 (43)第一章系统概述TJQM-II型道岔缺口监测报警系统采用工艺先进的接触传感技术及MBUS通信技术,可以在ZD6型、ZYJ7液压型、S700K三相交流型等系列各种型号的转辙机上安装。
系统具有工艺先进、检测可靠、安装方便、使用寿命长、操作简单、开放性设计、不需维护等特点。
同时可与微机监测系统互联互通,实现状态数据存储、显示、打印、语音报警等功能,通过监测网络将缺口状态及报警信息上传到电务段、铁路局、铁道部。
1.1.系统结构TJQM-II型道岔缺口监测报警系统由缺口监测分机、采集器、传感器及防雷设备等组成。
缺口监测分机安装在信号机械室内,缺口传感器和采集器安装在室外道岔转辙机内。
其系统结构图见图1-1:1.1.道岔缺口监测分机道岔缺口监测分机是系统的中枢神经,负责对系统自检、与采集器通信循检及与微机监测通信。
采用先进的MBUS通信技术与现场采集器通信,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报警、存储等功能。
同时将缺口状态数据通过CAN总线发送至微机监测系统,微机监测系统对缺口状态数据及道岔表示、道岔区段占用情况汇总后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处理、存储,作出相应的显示、报警。
通过微机监测站机的操作界面,用户可以实时的了解到缺口系统与监测系统的通信状态、缺口监测分机与现场各采集器的通信状态以及各转辙机的缺口状态。
道岔缺口监测分机有两种结构形式。
一种为组匣式缺口监测分机,另一种为简易型缺口监测分机。
组匣式缺口监测分机u组匣式缺口监测分机由CPU板、电源板、MBUS通信接口板、液晶显示屏、功能键、防雷电路等组成。
CPU板从MBUS通信板获取数据并负责存储、查询、显示、报警以及与微机监测系统通信等;MBUS通信板主要与室外采集器通信接收数据并循检,将数据上传给CPU(亦可以直接上传给微机监测站机),并具有通道防雷的功能。
每台分机可连接300余台采集器,当车站的转辙机数量较多一台分机不够时,可以增加缺口监测分机。
缺口监测分机原理框图见图1-5:图1-5 缺口监测分机原理框图u缺口监测分机采用工业标准机箱结构,可同2000型各监测采集机集中安装于微机监测系统机柜内(欧标、铁标机柜均可),也可单独安装于组合架上,非常方便。
规格为:485mm X 120mm X340mm。
该机前、后示意图如下:缺口监测分机后面板示意图Ø系统电源:交流220V(最好为UPS输出)ØMBUS通信线:DC24VØCAN接口:CAN1、CAN2两个接口。
CAN1口与微机监测系统相连,CAN2口接通信接口板。
ØRS232口:可以与计算机相连进行数据备份或修改数据配置库。
采用DB9芯插头,2--TX、3--DX、5--GND。
2)简易形缺口监测分机u简易形缺口监测分机实际上是一个具有故障自诊断功能的信息转发装置,由电源盒和CPU盒组成,其相互间连线见图1-6图1-6 道岔缺口分机内部连线示意图u简易形缺口监测分机采用继电器式样,与2000型微机监测系统配合运行,可安装于微机监测系统的电缆绝缘测试组合A层的最后两位。
Ø电源盒提供三组稳压电源,24V/0.5A(MBUS通信用),5V/1A(CPU及接口电路用),5V/0.5A(CAN通信用)绿黄红三个发光二极管的指示分别对应这三组稳压电源,亮表示正常,灭表示故障。
电源盒内还具有室外通道防雷功能。
电源盒上设有交流220V供电电源开关按钮,按下接通,弹出断开。
在插拔电源盒或CPU盒前,必须使开关按钮处于弹出位置。
ØCPU盒主要起微机监测系统站机与缺口采集器联系的桥梁作用,与采集器以MBUS总线方式通信,获取各道岔的缺口状态,然后将缺口状态通过CAN总线通信方式传给站机。
盒内设有三个发光二极管,分别表示:a)绿LED:工作指示灯,正常为闪烁。
b)黄LED:通信指示灯,上电复位或软启动时长灭,后快速闪烁,间隔一段时间后熄灭0.4秒,接着又快速闪烁,如此循环,周而复始。
间隔时间即为循呼所有采集器一遍的时间,它取决于连接采集器的数量,数量越多,间隔越长。
灯灭表示向采集器发命令,灯亮表示在接收采集器返回的信息。
c)红LED: +5V电源指示灯,亮表示正常。
u CPU盒内有一个四位拨码开关SW1,用于设置分机号,on为0,off为1,出厂设置为0000。
另外盒内设有两个短路块JP1、JP2。
JP1短接(禁止看门狗作用),JP1开路(使能看门狗),平时JP1必须开路即不插短路块。
JP2为匹配电阻设置短路块,若本分机在微机监测系统中为末节点,JP1必须短接,反之应开路。
分机号 4 3 2 115 on on 0n on16 on on 0n off17 on on 0ff on18 on on 0ff off缺口监测分机分机号设置表1.1.采集器TJQM-II型采集器安装在室外转辙机内,实时采集道岔定反位缺口状态(根据需要还可以采集道岔动作时的压力)。
缺口监测分机以查询方式轮循呼叫每组道岔的采集器,接收道岔定反位缺口信息,并通过采集器的回应情况,了解其通信状态。
缺口监测分机与采集器采用先进MBUS通信技术,在直流24V供电线路上传输数据,具有更好的安全性、抗干扰性和可靠性。
u通过MBUS现场总线技术将缺口状态传输给缺口分机。
其硬件框图见图1-2。
图1—2 采集器硬件框图u 采集器的规格为:760mm X 620mm X 260 mm ,具体外型结构如图1—3。
图1-3 TJQM-II型采集器u TJQM-II 型采集器上面设有1个灯及10个接线端子,分别表示:红LED 灯:表示工作应答灯,其闪烁频率与采集器与室内缺口监测分机通信循检频率有关。
T2、T1:DC24V ,MBUS 通信线,与室外电缆相连,不分极性。
DK1:定位缺口检测1,与定位传感器第1组接点引接线相连。
DK2:定位缺口检测2,与定位传感器第2组接点引接线相连。
FK1:反位缺口检测1,与反位传感器第1组接点引接线相连。
FK2:反位缺口检测2,与反位传感器第2组接点引接线相连。
u 采集器编码:TJQM-II 型采集器的面板可用力直接翻开,在采集器内部的电路板上有A0、A1、A2、A3、A4、A5六位地址编码线,地址位短路为“0”,开路为“1”。
每个采集器都应有连路内部唯一的一个地址编号即机号,从1开始到63止,按二进制进位方法编码。
应顺序编号,不得重复编号。
采集器出厂默认值为0号,即全部短路连接。
机号对应的地址编码见图1—5A5A4A3 A2 A1 A0 机号 A5 A4 A3 A2 A1 A0机号 00 0 0 0 1 1 1 0 0 0 0 1 33 0 0 0 0 1 0 2 1 0 0 0 1 0 34 0113111350 0 0 1 0 0 4 1 0 0 1 0 0 360 0 0 1 0 1 5 1 0 0 1 0 1 370 0 0 1 1 0 6 1 0 0 1 1 0 380 0 0 1 1 1 7 1 0 0 1 1 1 390 0 1 0 0 0 8 1 0 1 0 0 0 400 0 1 0 0 1 9 1 0 1 0 0 1 410 0 1 0 1 0 10 1 0 1 0 1 0 420 0 1 0 1 1 11 1 0 1 0 1 1 430 0 1 1 0 0 12 1 0 1 1 0 0 440 0 1 1 0 1 13 1 0 1 1 0 1 450 0 1 1 1 0 14 1 0 1 1 1 0 460 0 1 1 1 1 15 1 0 1 1 1 1 470 1 0 0 0 0 16 1 1 0 0 0 0 480 1 0 0 0 1 17 1 1 0 0 0 1 490 1 0 0 1 0 18 1 1 0 0 1 0 500 1 0 0 1 1 19 1 1 0 0 1 1 510 1 0 1 0 0 20 1 1 0 1 0 0 520 1 0 1 0 1 21 1 1 0 1 0 1 530 1 0 1 1 0 22 1 1 0 1 1 0 540 1 0 1 1 1 23 1 1 0 1 1 1 550 1 1 0 0 0 24 1 1 1 0 0 0 560 1 1 0 0 1 25 1 1 1 0 0 1 570 1 1 0 1 0 26 1 1 1 0 1 0 580 1 1 1 1 27 1 1 1 0 1 1 590 1 1 1 0 0 28 1 1 1 1 0 0 600 1 1 1 0 1 29 1 1 1 1 0 1 610 1 1 1 1 0 30 1 1 1 1 1 0 620 1 1 1 1 1 31 1 1 1 1 1 1 631 0 0 0 0 0 32图1—5 采集器机号编码表u安装支架:安装支架是用来固定采集器于转辙机中的一种装置,同时由于内层装有聚脂物,在列车通过道岔时能够减缓采集器受到剧烈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