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饮食文化的分布特征与成因目录摘要 (1)英文摘要 (2)1绪论 (3)1.1研究背景及意义 (3)1.2国内外研究现状 (3)2安徽省饮食文化形成的地理因素分析 (4)2.1自然地理因素 (4)2.1.1自然资源 (4)2.1.2气候环境 (4)2.2人文地理因素 (4)2.2.1经济发展水平 (5)2.2.2历史文化因素 (5)2.2.3政治因素 (5)3安徽省饮食文化分布特征 (6)3.1淮北平原 (6)3.2江淮地区 (7)3.3大别山区 (7)3.4皖江地区 (8)3.5皖南山区 (8)4安徽省饮食文化的开发 (9)4.1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9)4.2突出特色,打造品牌 (11)4.3跨界融合,共同发展 (11)4.4宣传策划,推广营销 (11)5结论 (12)参考文献 (13)致谢 (14)摘要饮食文化是人类发展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现象,它的的形成与分布有很多的因素,地理因素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个。
地理环境决定论认为,人类饮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由他们所处地理生态环境决定的,人类饮食文化差别就是适应这种地理环境的产物。
在中国饮食文化中,安徽菜以其独有的风格和特色独树一帜,尤其是徽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
近年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安徽菜不断创新,赢得了市场,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因此,本文通过对安徽省饮食文化的研究与分析,我们可以透视其生活方式中所蕴含的文化底蕴。
通过相关文献和专家学者的研究,以安徽省这一区域内的饮食文化为研究对象,从地理学的角度,探讨安徽省饮食文化的形成和分布特点,为安徽省饮食文化的继承创新、饮食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安徽省餐饮业的发展等问题提出解决对策,赋予安徽省饮食文化新的市场生命力。
关键词:安徽;饮食文化;徽菜;分布特征;成因AbstractFood culture is the process of human development, a very important cultural phenomenon , its formation and distribution there are a lot of factors , geograph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one. Geographic determinism that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human diet culture is by their geographic environment in which the decision of the human diet is to adapt the product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such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 In Chinese culinary culture, Anhui cuisine with its unique style and unique characteristics , especially Anhui , one of eight major cuisines of China . In recent years, on the basis of tradition , Anhui dishes innovate, win the market , gained considerable economic benefits. Therefore, this food culture through Anhui research and analysis , we can perceive their way of life inherent in the culture. By studying the literature and experts and scholars to food culture in this region of Anhui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 from a geographical point of view, to explore the form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food culture in Anhui Province , Anhui Province, to inherit innovative food culture , food integration of culture and tourism ,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atering industry in Anhui and other issues raised Solutions , Anhui food culture gives new market vitality.Key Words:Anhui Province;Food Culture;Anhui cuisine;Distribution;Causes1 绪论1.1 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文化对经济建设、旅游开发、城市规划、政策制定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各界逐渐认识到文化是一种立足于久远的深层次社会现象,是一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势”之所在[10]。
2009年8月,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安徽省文联第五次代表大会提出了“安徽省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若干意见”[9]。
这是安徽省发展模式的一次重大转变。
“民以食为天”。
饮食业是旅游产业链中重要因素之一,是宝贵的旅游资源。
安徽省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饮食文化资源极为丰富。
当前安徽省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的关键期,文化产业和服务业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发展潜力大。
为此,正确分析、研究安徽省饮食文化的成因和分布特征,提升安徽省饮食文化转化为经济发展的产业价值,成为目前发展安徽省饮食文化的首要任务。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外关于中国和安徽省饮食文化的研究主要有中国饮食文化与旅游、徽菜饮食文化与历史发展、徽菜和徽州文化的联系、地理环境论与饮食文化的形成等理论。
胡自山在2006年出版的《中国饮食文化》中谈到:饮食作为华夏文化的一支奇葩,其实是考察中国文化的一个极好窗口,因为饮食是非常具体的生活方式[1]。
邵之惠在2005年出版的《徽菜》一书中说:菜肴风味的形成,受到历史、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军事战争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地理环境与历史原因形成的独特的地方风格,为“徽菜”的形成提供了极有利的发展条件[2]。
近年来,学术界开始将饮食文化与旅游经济相结合作为新的研究方向,比如:杨丽在《试析饮食文化与特色旅游》中提出:特色旅游饮食文化与旅游活动相结合,对于提升民族文化经济价值,促进旅游业和餐饮业的发展,无疑有着积极的意义。
中国的饮食文化旅游产品主要有佳肴品尝游、药膳保健游和饮食文化旅游[13]。
日本著名学者榊原英资在《吃遍世界看经济》一书中谈到:如今作为一种饮食文化,中国菜也得到了重新认识,高级中餐厅日渐增多,还出现了一种饮食创新概念,把中国菜和法国菜糅合在一起。
日本的经济学家榊原英资就这样从饮食上看出了世界经济重心的变迁[16]。
同时也体现饮食文化作为一种经济软实力,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正日益显示出自己的力量。
本文通过将安徽省饮食文化的成因和分布特征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中蕴涵着丰富、深邃的安徽文化精神,因此对安徽省饮食文化的研究有利于推动安徽文化大省的建设与完善。
与此同时,大力发展饮食餐饮、观光旅游经济,将安徽省旅游文化资源转变为经济优势,让饮食文化助推安徽经济发展。
2 安徽省饮食文化形成的地理因素分析2.1 自然地理因素2.1.1自然资源多样性是安徽省地形地貌的显著特征,省内长江、淮河分别流经全省。
将全省划分为淮北、江淮、江南三大基本自然区。
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地势平坦开阔,为黄淮海平原的一部分;江淮之间大别山绵延起伏,江淮丘陵曲折;长江沿江两岸地势低平,土沃平畴,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皖南山区层峦叠嶂,峰岭俊秀。
全省代表性山脉有黄山、九华山、大别山和天柱山,最高峰黄山莲花峰海拔1864米[3]。
安徽省自然地理环境在地势上呈现西南高、东北低的趋势;从地形地貌上来说,呈现复杂多样的地形分布特点,南北地形差异大,具有明显的多样性。
全省耕地总面积408万公顷,肥沃的土壤为各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生长提供了条件;约680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为安徽省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保障。
位于皖西大别山区的淠史杭灌溉工程,将皖西南变为物产富饶的地区;位于安徽省和县乌江镇的驷马山引江灌溉工程,为滁河上、中、下游的灌溉提供了稳定的水利资源。
全省植物种类多样,资源丰富,土地利用率高,生产潜力大,为安徽饮食文化景观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自然基础。
2.1.2 气候环境从气候带来说,安徽省处在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日照条件充足且季风气候明显,四季分明。
以秦岭淮河为分界线,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地区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从水资源总量角度来说,主要河流有长江、淮河、新安江和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水资源相对丰富[3]。
安徽省地理位置是华东内陆省份,东去距海不远,依靠长江的便利水运可以直通海洋,境内长江、淮河贯穿全境,发达便利的水运条件使得安徽省成为跨江近海省份[11]。
从农业地理环境角度来看,气候温和,日照时间长,雨量充沛,十分有利于农业、养殖业的发展。
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使得安徽省境内耕作业、渔业、林业、牧业资源丰富,成就了安徽丰富多样的物产,山珍野禽、粮食、多种蔬菜、温带水果等丰富食材为安徽省饮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
2.2 人文地理因素自古以来,安徽省是以江淮之滨的位置优势,社会经济因此得以繁荣,同时也促进了饮食文化的发展。
淮河南北两岸、长江下游、皖西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不同风格的饮食风俗和烹饪技法理念逐渐被吸收融合,使安徽省的饮食文化和徽菜烹饪技艺得以不断充实和发展,形成了安徽省个性鲜明、独特的风格。
明清时期徽商繁荣和发展,在徽商的传播下,徽菜在向外发展的过程中也吸收了一些江浙等地的饮食风味,徽菜藉此形势迅速发展,终于形成了集南北风味于一炉的独特风格[4] 。
2.2.1 经济发展水平根据2012年统计年鉴,安徽省现有16个地级市,107个县级单位,在籍人口为6826.6万人,其中常住人口为5950万人。
依据地域分布作为划分指标,可将安徽省人口地域分布分为五大区域:淮北平原拥有安徽省接近一半的耕地面积,同时也是人口密度较大的聚居区;江淮地区位于长江和淮河之间,河流广布,土质肥沃,是发展多级山林和耕作业的特色农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