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言的起源 语音和语义的关系

语言的起源 语音和语义的关系

语言的起源语音和语义的关系作者崔长虹语言的起源学说有很多种,如摩声、感叹、喊叫、手势等等,但是没有一种学说能够将语言的起源解释完美的,然而,这些学说又都有一定的道理。

我认为语言是由摩声、感叹、喊叫、手势等等很多不同方式自然而然起源的,不同方式起源了不同类别的语言词汇,以摩声方式起源了摩声类词汇、以感叹方式起源了感叹类词汇等等,这些不同类别的词汇组成了我们现在的语言词汇。

下面就语言起源的手势说再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语言和手势语言有什么联系?(一)我们人不论你是用语音语言交流,还是用手势语言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生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语音语言和手势语言共同使用的现象。

1、我们与语言相通的人在用语音语言交流的时候,经常会伴随着手势语言的使用。

例如:我让你过来,我会说:来来……,同时,手还会做出来来……的手势,这样的例子是数不胜数的。

2、我们与语言不通的人是如何来交流的呢?毫无疑问我们这时候自然而然地是用手势语言来交流,这是不需要学习和思考的,这是人的一种本能,在用手势语言交流的时候,尽管我们知道对方听不懂我们的语言,但是,我们在用手势语言交流的同时还是会说出和手势语言语义相同的话。

例如:我和你的语言是不通的,我不会你的语言,你也不会我的语言。

我让你过去,我会自然而然地用手做出让你过去的手势,同时,尽管我知道你是听不懂我的话的,但是,我还是会说:过去过去……,这样的例子同样也是数不胜数的。

3、在以上的例子中,语音语言和手势语言共同使用的现象,是因为我们已经掌握了语音语言,才发生的吗?不是的,聋哑人不掌握语音语言,但是,聋哑人在用手势语言交流的时候也会“说话”。

俗话说“哑巴爱说话”,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聋哑人在“说话”,聋哑人所谓的“说话”,就是聋哑人在用手势语言交流的时候,其发音器官还发出一些我们听不懂的“语音”。

(二)人们在交流的时候为什么会发生语音语言和手势语言共同使用的现象?我们从聋哑人的交流方式进行分析,聋哑人在用手势语言交流的时候,他的发音器官为什么会发出“语音”?我们知道聋哑人是听不到声音的,因此,他在用手势语言交流的时候,他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语音”,是他无意识的发出的(受过特殊教育的聋哑人除外)。

我们知道聋哑人和非聋哑人只是听力的不同、其它都相同。

所以,我们非聋哑人在没有共同语音语言的情况下,在用手势语言交流的同时,我们的发音器官也会无意识的发出语音。

这就是人们在交流的时候为什么会发生语音语言和手势语言共同使用的原因。

我们的语音语言和手势语言共同使用的这一交流方式自然而然的起源了语音语言。

二、语言的起源(一)我们先来看这样一个例子我与一位不会汉语的人在一起,我向他表达我要喝水的意思,我拿起水杯做了一个喝的动作,我同时还不由自主的说:喝。

这一动作和这句话我共同使用了两次,然后,我倒水、喝水。

过了一会儿,我再次向他表达我要喝的意思,我这次没有做喝的手势,我只是说:喝,对方这时候就给我倒了一杯水,并且也说:喝。

在这一例子中,我俩第二次信息的交流方式,是以语音代替了手势,语音和手势语言的语义这就结合在了一起,语言代替了手势,我俩之间这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共同的语言。

这就是语言“起源”的全过程。

我俩随着交流的增加,以同样方式产生的共同的语音词汇还有很多,如:吃、上、下、进、出……等等。

(二)我们的祖先在没有语言的时候是用什么方式来交流的呢?我们现代人之间在没有共同语音语言的时候是用手势语言来交流的,在用手势语言交流的时候,发音器官还发出一些语音。

我们知道我们人在进化的过程中是要遗留下来痕迹的,以这一观点倒推过去,我们的祖先在没有共同语音语言的时候也是用手势语言来交流的,在用手势语言交流的时候发音器官还发出一些语音。

(三)语言的起源我们的祖先在没有语言的时候,是用手势语言来交流的,在用手势语言交流的同时还伴随着发音器官发出的语音。

在交流的过程中某一手势和某一语音经过反复的共同使用,形成了固定的对应关系。

之后,再次发生这一信息交流的时候,一方不做手势只要发出语音,另一方就知道对方所要表达的手势语言的语义了,语音和手势语言的语义这就结合在一起了,语言这就产生了。

三、语言取代手势语言成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由于手势语言使用的局限性,有障碍物、天黑以及双手劳动时都无法使用。

而语言则完全克服了这些限制又方便易行,并且结合由摩声、感叹、喊叫等等方式起源的语音词汇,比手势语言更具丰富的表现力,因此,语言最终取代了手势语言成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从手势和语言的共同使用、到语言代替手势进行交流的这一进化过程,在我们对动物进行驯化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印证,例如:我们教一只小狗做某一动作,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所发出的信号是手势和口令共同使用来进行驯化的,驯化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只要发出口令小狗就知道我们的要求了……。

四、人类为什么产生了不同种类的语言呢?人类之所以产生了不同种类的语言,这是因为语音在起源的时候,没有统一的标准造成的。

因为语言使用的社会性,所以语言在同一人群范围内又形成了统一的语言。

五、语音和语义的关系(一)语音动作的概念语音是由我们的发音器官发出的,不同的语音代表不同的语义,我们的发音器官之所以能够发出不同的语音,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双唇和舌头等能够做出不同的动作,如果没有双唇和舌头做出的不同动作,我们的发音器官就不会发出丰富的语音,我们将发音器官发出语音时双唇、舌头等做出的动作称为语音动作。

如:双唇(口腔)张开形状的大、小、长、短、圆、扁;舌头在口腔里做出的上、下、前、后、高、低的动作等。

(二)语音动作的形象性我们对部分语音动作进行了分析,我们发现语音动作和手势语言的手势一样都具有很强的形象性。

例如:1. 表达语义“上”,发音器官发出语音“上”,语音动作是舌头指向上方(舌尖接近硬腭前),手势语言的手势是手指向上方。

2. 表达语义“下”,发音器官发出语音“下”,语音动作是舌头指向下方(舌前接近下齿龈),手势语言的手势是手指向下方。

“上”“下”俩语音连起来发的时候,发音器官的两次动作经过对比,其动作和手势的一致性“表现”的就更明显了。

3. 表达语义“大”,发音器官发出语音“大”,语音动作是舌尖向上稍弯曲并与上齿龈接触,然后,舌头与硬腭向对分开,舌头与硬腭之间形成从小到大的空间,手势语言的手势是双手分别手指互相分开稍弯曲,掌心左右相对,两手接近,然后,两手向对分开,两手之间形成从小到大的空间。

4. 表达语义“小”,发音器官发出语音“小”,语音动作是舌头与硬腭接近(舌前与硬腭前接近),舌头与硬腭之间形成较小的空间,手势语言的手势是双手分别手指并拢,手掌稍弯曲,掌心左右向对,两手接近,两手之间形成较小的空间。

“大”“小”俩语音连起来发的时候,发音器官的两次动作经过对比,其动作和手势的一致性“表现”的就更明显了。

更多语音动作和手势语言的手势一样具有很强形象性的语音见《附录》。

(三)语音和语义的关系语音是由发音器官发出的,发音器官发出语音时做出的动作形象的展示了语义。

语音和语义是一张纸的两面,形象的语音动作就是那张纸。

(欢迎赐教邮箱:changhongi@)附录语音动作和手势语言的手势一致的语音(以下手势语言的手势用“S”表示、语音动作用“Y”表示。

)(1)前(跟…后‟相反): S 手掌从靠近自己的位置伸到前方。

Y 舌头伸到口腔的最前边(舌前接触硬腭前)。

(2)后(跟…前‟相反): S 手掌从前方向后拉回来。

Y 舌头向后拉回来,拉到口腔的最后边。

“前”“后”俩语音连起来发的时候,舌头的两次动作经过对比,其动作和手势的一致性“表现”的就更明显了。

(3)长([chang] 长度大,跟…短‟相反): S 双手分别手指自然伸直并拢,掌心左右向对,双手指尖接近,然后,指尖带动双手分开较长的距离。

Y 舌尖与硬腭前接触,然后,舌尖与硬腭前分开较长的距离。

(4)短(长度小,跟…长‟相反): S 双手分别手指自然伸直并拢,掌心左右向对,双手指尖接近,指尖相距很短的距离。

Y 舌尖与上齿龈接触,然后,舌尖与上齿龈分开很短的距离。

“长”“短”俩语音连起来发的时候,舌头的两次动作经过对比,其动作和手势的一致性“表现”的就更明显了。

(5)圆(圆形): S 双手围成圆的形状。

Y 双唇围成圆的口形。

(6)扁([bian] 物体平而薄): S 双手围成扁的形状。

Y 双唇张成扁的口形。

“圆”“扁”俩语音连起来发的时候,双唇的两次动作经过对比,其动作和手势的一致性“表现”的就更明显了。

(7)高(跟…低‟相反,由下到上距离远的):S 掌心向下,手指并拢,手掌稍弯曲并抬到较高的位置。

Y 舌中向上隆起并抬到较高(硬腭)的位置。

“高”的语音动作(舌头做出的形状)和手势做出的形状是非常相似的,舌头和手掌都是中间向上隆起。

(8)丘、岗、埂、鼓(鼓包)、圪(圪塔)、槛:其手势都和“高”相似,因此,语音动作也都和“高”相似。

(9)低(跟…高‟相反):S 手掌从较高的位置伸到较低的位置。

Y 舌尖从较高(上齿龈)的位置伸到较低(下齿龈)的位置。

“低”的语音动作(舌头做出的姿势)和手势做出的姿势是非常相似的,舌头和手掌都是前端稍向下倾斜。

(10)松(稀散,不紧密,不靠拢,跟…紧‟相反):S 双手手掌很松地挨着。

Y 舌头与硬腭很松地挨着。

(11)紧(跟…松‟相反):S 双手手掌很紧地挨着。

Y 舌头与硬腭很紧地挨着。

(12)挤(许多人、物很紧地挨着。

):S 双手手掌挤在一起。

Y 舌头与硬腭挤在一起。

“松”“紧(挤)”俩语音连起来发的时候,舌头的两次动作经过对比,其动作和手势的一致性“表现”的就更明显了。

(13)粗(跟…细‟相反:长条东西直径大的):S 双手围成粗圆筒的形状(双手相距距离比较大,以示直径比较大)。

Y 舌头两边向上弯曲,舌头与硬腭围成粗圆筒的形状。

(14)细(跟…粗‟相反:长条东西直径小的):S 双手围成细圆筒的形状(双手相距距离比较小,以示直径比较小)。

Y 舌头两边向上弯曲,舌头与硬腭围成细圆筒的形状。

“粗”“细”俩语音连起来发的时候,舌头的两次动作经过对比,其动作和手势的一致性“表现”的就更明显了。

(15)线(用棉或麻等制成的细长的东西):S 双手分别拇指与食指伸直并向对平行接近,中间留很小的缝隙,表示线的直径很小;两手食指平行接近,然后,向对慢慢拉开比较长的距离,表示线是长的。

Y 舌前接近硬腭前,中间留一条很小的缝隙。

(16)纱、丝、絮:其手势都和“线”相似,因此,语音动作也都和“线”相似。

(17)平(不倾斜,象静止的水面那样):S 掌心向上,手掌伸平。

Y 舌头伸平。

(18)直(不弯曲):S 手掌和手臂向前伸直。

Y 舌头抬起向前伸直(舌尖接触硬腭前),双唇有向前伸的趋势。

(19)弯(屈曲不直):手和手臂向前伸直,然后,手掌弯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