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_为幸福人生奠基
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3 (2): 81~87
与缺乏自信等难关。 对目标的追求要求人们利用诸如创造
为目标, 倡导了一场 “幸福革命”, 为打开幸福之门、 走向
与幸福作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倡导人文关怀与科学精神
二
幸福彼岸、 造就幸福人生提供了新的科学视角。
的统一, 使心理学的价值目标转入促进人类良好的发展,
八
指导人们转入追求幸福生活的轨道。
年
十
一、 积极心理学: 转入寻找幸福之路
一
月
二、 积极心理学: 探求幸福之源
和获得幸福。 与以往心理学不同, 其研究对象是普通人的
福 公 式 : H (幸 福 ) =S (遗 传 ) +C (景 况 ) +V (个 体 可 控
心理活动, 强调应针对大部分人的心理状况来指导人们如
行为), 从遗传因素、 生活景况、 可控行为三个方面帮助人
何追求幸福生活。
们更为深入地探索幸福的源泉。
上
半
(SDT) , 〔4〕 他 们 探 讨 了 人 类 三 种 相 关 的 需 要 : 能 力 的 需 要
个层面的涵义: 第一, 主观幸福感。 ①幸福与快乐; ②兴
月
( competence) , 归 属 的 需 要 ( belongingness) 和 自 主 的 需 要
趣: 使人主动探索世界, 追求新经验; ③满意感: 使人享
消极的心理结果。 〔5〕 在对积极防御的研究方面 , 心理学家
要求自己以某种方式思考或行动的社会压力、 由自我内部
Vailliant总结了利他主 义 、 升 华 、 压 抑 、 幽 默 、 预 期 等 积 极
调节行为、 用个人标准评价自己; ③生活目标: 感觉现在
的 防 御 机 制 对 成 功 以 及 幸 福 生 活 的 重 要 作 用 。 〔6〕 Medve-
15
理论纵横
○○
献: 相信自己是重要的社会成员, 能给社会创造价值; ③
这样的人生是充实的、 快乐的, 因而也是幸福的。 幸福也
社会和谐: 对社会充满兴趣并且认为社会是可以理解和预
总是在引导着人去过这种有意义的生活, 实现自我价值。
测的; ④社会认同: 积极地看待和接受他人, 相信他人是
在合理价值目的性的引导之下, 人有意义地生活, 实现人
况两个因素留给人们有所作为的空间很小, 因而获得幸福
是短暂的。 研究表明, 重大的个人财务状况的变动对幸福
的研究重点应放在第三个因素— ——人的 可 控 制 行 为 变 量 上 ,
程度的影响持续不到三个月。 研究者总结, 在个人的基本
通过塑造幸福的人格特质, 使每个人都有可以拥有一个幸
生活需要得到满足之后, 金钱并不是人的幸福之源。 布里
验高潮后, 他们又回到了对照组同样的幸福水平。 但另一
拥有的潜能、 力量进行发掘; 心理学不仅仅是关于疾病或
方面, 在灾难中受到创伤的人仍然有能力恢复到最初的幸
健康的科学, 也是关于工作、 教育、 爱、 成长和娱乐的科
福基准点, 如在地震灾难过后, 孩子们满脸笑容地重返校
14
理论纵横
园的情景印证了这种回复基准点的惊人力量。 研究者还发
积极心理学认为, 过去的几十年中心理学总是与困扰
(一) 遗传因素
着人们的心理问题与疾病联系在一起, 焦虑症、 抑郁症、
积极心理学研究表明, 大约50%的幸福程度是由遗传决
神经症、 强迫症、 偏执狂、 妄想症等成为心理学的代名词,
定的。 有的人生来就比较乐观, 有的人生来比较悲观。 积
呈现出病理心理学的取向。 临床精神病医生的主要职责便
(二) 投入地生活, 发挥积极的人格特性
的渴求, 使人们从绝望症结中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积极心
Csikszentmihalyi 其 《 快 乐 , 从 心 开 始 》 一 书 中 阐 述 了
理学的理念、 行动正在让科学闪耀着人性的光芒, 催生教
“幸福流” 理论, 把 “幸福” 定义为美好的感受, 或所谓
准 点 。 有 研 究 者 追 踪 研 究 了22位 彩 票 大 奖 的 获 奖 者 , 将 他
伤害进行研究, 也应对力量和优秀品质进行研究; 治疗不
们 的 幸 福 水 平 与22位 匹 配 者 对 照 , 结 果 是 在 短 暂 的 幸 福 体
仅仅针对损伤、 缺陷进行修复和弥补, 也应对人类自身所
对健康与幸福的研究也发现, 人们对自己健康状况的自我
福, 需要从生活中获得更多的乐趣, 更加投入到自己的事
感觉决定了人们对生活的满意程度; 当然, 严重的长期的
业, 寻找使生活更有意义的途径。 〔10〕
二
○○
健康问题会降低人们对生活的满意程度。
(一) 快乐地生活, 增加积极的情感体验
八
(三) 可控行为
和过去的生活有意义、 持有给予生活以目的的信念、 有生
dova L研究还发现, 积极的人格有助于个体采取更为有效的
活的目标和方向; ④个人成长: 敢于尝试新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情景 。 〔7〕 在
现自己潜力的感觉、 不断看到自己和自己行为的进步; ⑤
积极的个性 特 征 中 , 研 究 者 关 注 最 多 的 是 乐 观 (optimistic)。
情感成分和动机成分, 其中情感成分是乐观人格特质形成
现创伤病人在8个星期内就在快乐情感上有很大的反弹, 一
的最基本动力。 积极心理学还对乐观人格特质作了进一步
年以后他们的幸福程度就与常人无异。
的区分, 把它分为现实性乐观人格和非现实性乐观人格。
(二) 生活景况
Taylor等人的研究认为对未来不现实 的 乐 观 信 念 能 使 个 体 免
积 极 心 理 学 研 究 认 为 大 约 有8%的 幸 福 程 度 是 由 环 境 因
于疾病。 〔8〕 他们在研究中发现: 保持乐观的病人比面对现
素决定的, 如收入、 婚姻状况、 健康状况、 教育程度、 智
实的病人的症状出现晚, 活得也久。 他们分析, 乐观的积
力、 宗教信仰等。 研究还发现, 财富对人的幸福程度影响
车位) 和大乐观 (我们的国家正在取得伟大的成就), 分别 对当前的实际行为和将来的长远行为起着调节作用。 但不 管是大乐观还是小乐观, 它们都包含三个因素: 认知成分、
复杂的环境、 选择和创造适合个人的环境。 第三, 社会幸 福感。 ①社会整合: 相信自己属于某一团体并和其他成员 一起分享共同利益, 将团体看做是幸福的来源; ②社会贡
善 良的 ;⑤社会实现:对社会发展和社会潜力具有信心 。 积 〔11〕
生价值, 体验幸福感受。
极心理学认为, 个体的快乐生活就是这种主观与客观、 享
积极心理学高举着 “快乐” 与 “幸福” 的旗帜, 把人
受与发展、 个人与社会的统一的实现。 〔12〕
类从工业化下的人性泯灭的废墟中唤醒, 激起人们对幸福
这 一 相 关 性 就 不 明 显 了 。 如 美 国 在 过 去 的20年 中 , 人 们 的
触, 原则上不会产生对于环境或事件不现实的评价, 能够
实 际 收 入 增 加 了16%, 但 是 说 自 己 “非 常 幸 福 ” 的 人 却 从
做到乐观而又不自欺欺人。 积极心理学家认为, 遗传和景
36%下降到29%。 就个体而言, 收入的增加所带来的幸福也
号
上
积极心理学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
半
月
验方法与测量手段, 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
伦理学家石里克指出, 人 “任何时候都要为幸福做好
一个心理学思潮。 〔1〕 积极心理学致力于帮助人类发挥潜能
准 备 ”。 但 是 , 是 什 么 让 人 幸 福 呢 ? Seligman编 制 了 一 个 幸
(autonomy)。 他们认为, 当这些需要得到满足时, 个人的幸
受过去与现在。 第二, 心理幸福感。 ①自我接纳: 对自己
福和社会的发展将是乐观的。 这些需要的满足能带给人们
拥有积极的态度、 承认和接受多样化的自已、 积极面对过
幸福感和促进社会的发展; 而阻碍需要的满足, 则会引起
去的生活; ②机能自主: 具有自我决定和独立性、 能抵制
理论纵横
○○
积极心理学: 为幸福人生奠基
陈浩彬 苗元江
〔摘要〕 积极心理学致力于研究 “如何获得幸福”, 以关注幸福、 提升幸福为目标, 倡导了一场 “幸福革命”, 其最终目的是使每个人都能顺利地通向属于自己的幸福彼岸, 为自己的幸福人生奠定基 石。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 幸福感 幸福人生
追求幸福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 人类一切活动的目
学。 积极心理学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综合的、 均衡的、 关于
的不仅仅在于生存, 其最终目的是享有幸福的生活。 两千
幸福的心理学体系。
多年前的古希腊时代, 快乐主义的开山鼻祖伊壁鸠鲁就曾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正是基于这种理念: 人们所追求的
明确指出: “快乐是生活的开始和目的。 幸福是我们天生
不仅是终结痛苦, 更期望充实和幸福的生活。 心理学的任
福的人生。
克曼和坎贝尔解释: 对幸福的追求是 “幸福的水车”, 人们
的幸福体验能随着他们的成就和财产的增加而增加, 但是
三、 积极心理学: 奠定幸福人生之基
随之人们很快就会适应这个新水平, 而这个新水平不再给
他 们 带 来 幸 福 , 即 所 谓 的 “有 钱 也 不 幸 福 ”。 〔3〕 其 它 因 素
极心理学提出了幸福的 “基准点” 理论, 认为每个人都有
是让病人从消极与困扰的状态恢复到正常和自然的状态,
一个幸福的基准点, 人生中的大喜大悲可能短暂地改变人
或者正如积极心理学家塞里格曼所说的 “从-5状态回复到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