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227钢结构件焊前预热温度与层间温度的控制1

1227钢结构件焊前预热温度与层间温度的控制1

Q/DZQ 1227-2006
前言
本标准由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标准化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标准化办公室归口。

本标准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起草单位:焊接技术研究所。

本标准起草人:王晓东。

本标准首次发布。

I
Q/DZQ 1227-2006 钢结构件焊前预热温度与层间温度的控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钢结构件焊前预热温度与层间温度的控制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碳素结构钢、低合金结构钢组成的钢结构件的焊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3375-1994 焊接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3.1 预热
焊接开始前,对焊件的全部(或局部)进行加热的工艺措施。

3.2 预热温度
按照焊接工艺的规定,预热需要达到的温度。

3.3 层间温度
多层多道焊时,在施焊后继焊道之前,其相邻焊道应保持的温度。

3.4 拘束度
衡量焊接接头刚性大小的一个定量指标。

拘束度有拉伸和弯曲两类:拉伸拘束度是焊接接头根部间隙产生单位长度弹性位移时,焊缝每单位长度上受力的大小;弯曲拘束度是焊接接头产生单位弹性弯曲角变形时,焊缝每单位长度上所受弯距的大小。

3.5 焊后热处理
焊后,为改善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或消除残余应力而进行的热处理。

3.6 后热
焊接后立即对焊件的全部(或局部)进行加热或保温,使其缓冷的工艺措施。

它不等于焊后热处理。

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