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教《行政管理学》习题集.doc

成教《行政管理学》习题集.doc

成教:《行政管理学》习题集一.判断题:(对的打勾,错的打叉)1.行政职能是行政机关在管理活动中的基本职责和功能作用。

2.我国政府行政组织指中央人民政府。

3.人事行政是以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和国家公务员为管理对象的人事管理,是人事管理的一个特定领域。

4.行政监督的主要任务是审查行政机关及企业工作人员管理行为的法律依据。

5.以德治国是保证行政畅通,提高行政效率的基本前提。

6.行政职能是行政机关在管理活动中的基本职责和功能作用。

7.政府职能的转变是人口增长与老龄化的需要。

8.职能重心的转变:工作重心应该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9.列宁在《法兰西内战》一文中主张建立“廉价政府”,简化机构。

10.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制和集中制有机结合的一种制度。

11.职权立法是指政府行政机关根据管理国家和社会各项事务的职权所进行的立法,它要根据宪法和法律而制定,是一种执行性的立法活动。

12.专门监督,指行政管理主体内部设立专门监督机关,即专门监察机关实行的监察活动。

13.社会监督是指由政府对各种社会组织和团体、乃至公民的行为而实施的监督活动。

14.行政改革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加强政府自身管理的需要。

15.行政执行效果是检验决策是否正确的依据。

16.一般来说,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管理的幅度与管理的层次成正比例。

17.人事行政是以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为管理对象的人事管理。

18.我国公务员制度应该参照西方国家的公务员制度,实行“政治中立原则”。

19.领导活动的社会活动具有鲜明的政治性。

20.行政领导者的职位是以“人”为中心确定下来的。

21.民主集中制是我国根本的行政领导制度。

22.行政执行的效果是评估、判断行政管理工作的客观依据。

24.行政干预是指令性的,令行禁止,须无条件执行,具有强制效力。

25.行政监督的对象是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26.依法行政是保证行政畅通,提高行政效率的基本前提。

二.单项选择题(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是正确的,将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在括号内)1. 行政管理学的创始人是:()A. 史坦因B. 威尔逊C. 古德诺D. 怀特2. 首先提出行政环境问题并予以研究的学者是:()A. F·W·利格斯B. C·I·巴纳德C. J·W·高斯D. J·W·洛西3. 行政管理过程的首要职能是:()A. 计划职能B. 组织职能C. 协调职能D. 控制职能4. 行政职能发展和转变的根本原因是:()A. 领导决策B. 社会变迁C. 文化发展D. 效率提高5. 权变组织理论产生的基础是:()A. 控制论B. 技术论C. 系统论D. 信息论6. 我国国家机构的根本领导制度是:()A. 民主集中制B. 首长负责制C. 集体负责制D. 议行合一制7. 行政组织的基本单位是:()A. 职责B. 职权C. 职务D. 职位8. 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国家是:()A. 中国B. 英国C. 美国D. 法国9. 我国公务员制度坚持的根本宗旨是:()A. 德才兼备B. 适才重用C. 为人民服务D. “党管干部”10. 行政决策体制的核心是:()A. 中枢系统B. 咨询系统C. 信息系统D. 参谋系统11.“是指一切社会组织、团体对有关事务的治理、管理和执行的社会活动”,这是行政管理()A.狭义的含义 B.广义的含义C.现代的含义 D.最广义的含义12.首先提出行政环境问题并予以研究的学者是:()A.F·W·利格斯 B.C·I·巴纳德C.J·W·高斯 D.J·W·洛西13.权变组织理论产生的基础是:()A.控制论 B.技术论C.系统论 D.信息论14.行政组机构变化的决定性因素()A.管理方式变化 B.领导者偏好C.行政职能的转变 D.临时任务出现15.行政组织的中枢机构是:()A.执行机构 B.领导机构C.监督机构 D.信息机构16.在《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一书中提出行政运行职能五职能论的学者是()A.卢瑟·吉利克 B.弗德尔·厄威克C.亨利·法约尔 D.马克斯·韦伯17.人事行政管理的基础工作和人事管理现代化的前提条件是()A.职位分类 B.职位定编C.工资制度 D.任用制度18.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国家是:()A.中国 B.英国 C.美国 D.法国19.检验行政决策正确与否的最好尺度是()A.行政结果 B.行政执行C.行政目标 D.行政过程20.我国行政监察机关的领导体制是:()A.双重领导 B.多重领导C.单向领导 D.间接领导21. 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由一系列环节所组成,但是行政管理的目标和任务归根到底是通过()来完成的。

()A. 行政组织B. 行政领导C. 行政执行D. 行政协调22. 我国行政监察机关的领导体制是:()A. 双重领导B. 多重领导C. 单向领导D. 间接领导23. 从哲学的观点看,事物存在的一种和谐平衡状态称为:()A. 平和B. 和谐C. 静止D. 协调24. 行政信息加工处理最起码的要求,并被视为信息的生命的是:()A. 全面B. 准确C. 及时D. 科学25.行政决策过程的关键步骤是:()A. 确定目标B. 拟定方案C. 抉择方案D. 完善方案26.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它对我们的启示是在行政决策中要坚持()A. 信息原则B. 可行原则C. 预测原则 C. 择优原则27.我国行政监察机关的领导体制是:()A. 单向领导B. 间接领导C. 双重领导D. 多重领导28.党的各级纪检会对从政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所实施的监督称为:()A. 一般监督B. 专门监督C. 内部监督D. 外部监督29.对信息所记录的事实和叙述的方法进行逻辑分析发现问题的方法,是行政信息鉴别方法中的()A. 纠错法B. 逻辑法C. 核对法D. 分析法30.行政改革的核心问题是:()A. 行政道德问题B. 行政效率问题C. 行政效益问题D. 行政效能问题31.从哲学的观点看,事物存在的一种和谐平衡状态称为:()A.平和 B.和谐C.静止 D.协调32.我国公务员制度坚持的根本宗旨是:()A.德才兼备 B.适才重用C.为人民服务 D.“党管干部”33.行政决策体制的核心是:()A.中枢系统 B.咨询系统C.信息系统 D.参谋系统34. 行政管理法制化的根本前提是:()A. 有法可依B. 有法必依C. 执法必严D. 违法必究35.行政信息加工处理最起码的要求,并被视为信息的生命的是:()A.全面 B.准确C.及时 D.科学36. 提出目标管理方法的学者是:()A. 盖洛普B. 杜拉克C. 甘特D. 华罗庚37. 从决策的客体看,行政决策具有明显的:()A. 广泛性B. 预见性C. 针对性D. 强制性38.行政改革的核心问题是()A、行政道德问题B、行政效率问题C、行政效益问题D、行政效能问题39. 我国中央人民政府即国务院成立于:()A. 1941年B. 1949年C. 1954年D. 1959年40. 行政法治下的政府是:A. 无限政府B. 高效政府C. 有限政府D. 相对政府41.行政管理活动的根本原则是()A.实事求是 B.依法管理C.为人民服务 D.违法必究42. 行政管理学的创始人是:()A. 史坦因B. 威尔逊C. 古德诺D. 怀特43.行政管理过程的首要职能是()A.计划职能 B.组织职能C.协调职能 D.控制职能44. 行政组机构变化的决定性因素()A.管理方式变化 B.领导者偏好C.行政职能的转变 D.临时任务出现45. 行政协调手段中,最常用的形式是:()A. 会议形式B. 文件形式C. 舆论先导式D. 谈话形式46.我国国家机构的根本领导制度是:()A. 民主集中制B. 首长负责制C. 集体负责制D. 议行合一制47. 提出目标管理方法的学者是()A.盖洛普B.杜拉克C.甘特D.华罗庚48. 职位受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制约,具有以下特点:()A. 以事为中心B. 以人为中心C. 以物为中心D. 以权为中心49.我国《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生效时间是:()A. 1987年10月B. 1992年10月C. 1993年4月D. 1993年10月50.行政决策过程的关键步骤是:()A. 确定目标B. 拟定方案C. 抉择方案D. 完善方案三.简答题(简单回答,无需展开)l.行政管理的含义、特点和根本原则。

2.行政环境问题的提出及其对行政管理学的意义。

3、自然环境对行政系统有哪些影响?4.行政职能转变的必然性。

5.行政组织的含义、基本要素和特性。

6.编制管理有何意义?7.行政领导班子合理的静态素质结构包括哪些?8.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有哪些?9.行政领导的素质结构。

10.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意义和基本内容。

11.行政决策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程序。

12.行政组织的基本要素有哪些?13.试述预警机制的基本内容。

14.行政信息处理的基本环节。

15.行政协调的作用、特点和方法。

16.行政协调的特点和方法。

17.行政公共关系的特征。

18.行政公共关系的基本任务和基本职能。

19.行政咨询与行政信息的关系。

20.行政信息处理的基本环节。

21. 行政咨询与行政信息的关系。

22. 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四、论述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1.行政环境的要素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和制约。

2.行政领导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3、试述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基本内容。

4、试述我国行政监督的内部监督体系。

5、试述我国行政监督的外部监督体系。

6.我国目前行政效率低下的表现及原因。

7.我国行政改革的必要性、难点及对策。

8、试述政府绩效管理的特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