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表头格式字体与字号:宋体、加粗、小三号)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人体发育学》试卷(C)(课程代码、课程名称要与正方教务系统内的教学计划一致。
字体与字号:宋体、加粗。
字号根据课程名称长短调整:小四号--小五号,居中对齐。
如果课程名称太长,将课程名称字体调成小五号字)年级 2013级 专业 高职康复 (宋体,加粗,五号)(本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试卷格式详细要求: ★ 1、题号表根据试题增加或减少,如有5道大题,题号调整到五,删掉表内的“六”列,并调整列宽。
题号栏格式:“题号”列宽:1、5厘米,“一到六列的列宽:1、5厘米”,“总得分及后面的空白列”列宽:2厘米。
行高:1厘米。
表格内的单元格对齐方式为:居中。
题号表的尺寸:指定宽度:14厘米。
(选中表格—右键—表格属性—调整相应格式)★ 2、正文字体与字号:中文字体统一使用宋体、英文字体统一使用Times NewRoman,字号统一使用五号,题与题之间的行间距:固定值20磅。
★ 3、得分、阅卷人框格式:列宽为:第一列1、5厘米,第二列为2厘米。
得分、阅卷人框与大题号对齐。
行高:1厘米。
请注意页脚部分需要填写的内容。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道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 (题数及分值分配:紧接题型列出,格式为:一、××题(本大题共×道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
①某大题只有一个小题,分值标在题型后面,格式为:(本大题共1题,共×分。
)。
②某大题有多个小题,且分值相等,格式为:(本大题共×道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
③某大题有多个小题,且分值不等,格式为:(本大题共×道小题,共×分。
),每小题分值标在小题后。
★1、选择题中每个小题的选项ABCD对齐,如按照下列格式设计选项。
★2、标点要一致!不允许在同一个题目中既出现中文标点,也出现英文标点。
标点分级格式:一级为:“一、”,二级为全角下英文句号“1.”,三级为选项半角下的英文句号“A、”1、握持反射握持反射将手指或其她物品从婴儿手掌的尺侧放入并按压,小儿手指屈曲握物。
此反射出生后即出现,2~3个月后消失。
2、粗大运动发育粗大运动发育指抬头、坐、翻身、爬、站、走、跳等运动发育,就是人类最基本的姿势与移动能力的发育。
3、平衡反应平衡反应当身体重心移动或支持面倾斜时,机体为了适应重心的变化,通过调节肌张力以及躯干与四肢的代偿性动作,保持正常姿势。
4、精细运动能力精细运动能力指个体主要凭借手以及手指等部位的小肌肉或小肌群的运动,在感知觉、注意等心理活动的配合下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
5、言语言语就是人们运用语言材料与语言规则所进行的交际活动的过程与产物。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道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1、人类言语活动的两大反映形式就是:( )1、BA、书面言语与口头言语B、内部言语与外部言语C、对话言语与独自言语D、肢体言语与口头言语E、内部言语与书面言语2、儿童的前语言阶段,就是一个在语言获得过程中的__________核心敏感期。
( )DA、语义B、语法C、语汇D、语音E、语用3、儿童最早获得的就是:( ) 3、AA、名词B、动词C、形容词D、代词E、连词4、无意识抓握出现的时间约为( )2、CA、1个月B、2个月C、3个月D、4个月E、5个月5、儿童握笔动作技能迅速发育的阶段就是( ) 3、DA、2~3岁B、2~4岁C、2~5岁D、2~6岁E、2~7岁6、绘画动作发育阶段不包括( ) 4、DA、乱涂阶段B、组合阶段C、集合阶段D、乱画阶段E、图画阶段7、正常小儿可抓物站立或抓住检查者的手后自行站起,脊柱充分伸展,称为抓站阶段的月龄为( ) 37、CA、6个月B、7~8个月C、9个月D、10个月E、11个月8、在抓站的基础上,由于立位平衡功能的逐渐完善,小儿可以独自站立,开始时间较短,逐渐延长,称为独站阶段的月龄为( ) 38、DA、6个月B、7~8个月C、9个月D、10个月E、11个月9、小儿站立稳定后,可以牵手向前迈步,称为牵手走阶段的月龄为( ) 39、EA、6个月B、7~8个月C、9个月D、10个月E、11个月10、小儿可以独自步行,称为独走阶段的月龄为( ) 40、EA、8个月B、9个月C、10个月D、11个月E、12个月11、正常儿俯卧位发育达到肘支撑,胸部离开桌面,抬头达45°~90°,十分稳定,下肢伸展,头高于臀部,身体的支点在腰部的月龄为( ) 21、CA、2个月B、3个月C、4个月D、5个月E、6个月12、正常儿俯卧位时发育达到前臂伸直,手支撑,胸部及上腹部可以离开桌面,抬头达90°以上,四肢自由伸展,支点在骶尾部,可由俯卧位翻身至仰卧位的月龄为( )22、EA、2个月B、3个月C、4个月D、5个月E、6个月13、降落伞反射的意义等同于( ) 17、CA、平衡反应B、握持反射C、立直反射D、紧张性迷路反射E、上肢移位反射14、平衡反应中枢位于( ) 18、CA、脊髓B、延髓C、皮层D、中脑E、脑桥15紧张性迷路反射持续存在将影响婴儿自主抬头的发育,其存在时期为( ) 9、DA、0~1个月B、0~2个月C、0~3个月D、0~4个月E、0~5个月16、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头前屈的反应为( ) 10、AA、上肢屈曲、下肢伸展B、上肢伸展、下肢屈曲C、上肢伸展、下肢伸展D、上肢屈曲、下肢屈曲E、上肢外旋外展、下肢内旋内收17、正常孕期( )9、CA、37周B、>37 N至<42周C、>37周至≤42周D、>42周E、≥37周至<42周18、胎儿期( )10、AA、受精后第9~40周B、受精后第8~40周C、受精后第1~40周D、受精后第4~40周E、受精后第12~40周19、哪个孕期最容易受放射线、药物、感染及代谢毒性产物或胎内某些病变等因素的影响,不利胚胎发育成长,可致胎儿畸形( )11、BA、胚芽期B、胚胎期(受精后3~8周)C、胎儿期D、胚胎期(受精后2~8周)E、胚芽期(受精后o~3周)20、儿童精神分析研究的代表人物为( ) 4、DA、比奈B、格塞尔C、赫伯特·斯宾塞D、弗洛伊德E、特曼三、简答题(本大题共×道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1、发育评定。
发育评定就是通过不同方法与手段,对生长发育的水平、趋势、速度、过程、规律与特点等进行观察与研究并作出评定。
重点评定儿童的体格、智力、适应、行为、人格、神经、心理、运动功能等。
通过评定,不仅可以了解个体与群体生长发育状况,而且可以发现功能障碍之所在,为设计康复治疗目标与方案,正确实施康复治疗技术,判定康复治疗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2、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儿童的生长发育就是在复杂的环境因素与先天素质相互作用中实现的,因此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可归纳为两大方面,即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
遗传因素为:细胞染色体所载的基因就是决定遗传的物质基础。
环境因素为:①营养因素;②疾病因素;③母亲因素;④社会因素。
3、运动发育的主要特点。
①运动发育包括粗大运动与精细运动发育两部分,就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粗大运动发育在先,精细运动发育在后,两者相互交融,共同发展;②原始反射的发育存在与消失就是以后自主运动发育的基础;③立直反射与平衡反应的发育就是人类建立与保持正常姿势运动的基础;④每个小儿都有运动发育的“关键龄”,关键龄时运动发育会有质的变化;⑤头部运动先发育成熟,上肢运动发育比下肢早,会走之前手的功能已发育较好;⑥头颈躯干的运动发育早于上肢与下肢的发育;⑦所有小儿运动发育的顺序相同,但发育速度存在个体差异;⑧粗大运动主要就是指抬头、坐、翻身、爬、站、走等运动;⑨精细运动主要指手的运动。
4、坐位姿势运动发育特点。
①发育顺序就是全前倾→半前倾→扶腰坐→拱背坐→直腰坐→扭身坐;②与平衡反应密切相关;③就是抗重力伸展以及相关肌群发育的过程。
5、平衡功能如何评定。
①平衡反应评定,各类平衡反应及保护性伸展反射的评定;②静态平衡功能评定,即双腿站立、单腿站立、足尖对足跟站立、睁眼及闭眼站立检查或采用平衡测试仪进行测试;③动态平衡功能评定,即稳定极限与体重或重心转移能力测定;④综合性平衡功能评定,可采用 Berg量表;⑤对平衡障碍原因进行分析,即对运动系统的评价以及对平衡感觉组织的检查。
四、综述题(本大题共×道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1、运动发育的异常性表现为哪些?①原始反射亢进与残存;②立直反射及平衡反应延迟出现或不出现;③肌力与肌张力异常;④运动的不规律与不协调;⑤病理反射的出现等。
运动发育的异常性可表现为运动的原始模式、整体模式、联合反应模式、代偿性的异常模式等。
2、姿势控制不良、异常姿势与运动模式影响手功能发育的途径。
(1)躯干及骨盆不稳定导致身体一部分活动时另一部分不能保持稳定。
(2)躯干、上肢、手的异常姿势及运动模式影响伸手、抓握、释放以及精细运动功能的发育。
(3)伴随整体异常姿势或上肢受累,手可能呈握拳或半握拳,此外,可能有手部感觉减退。
(4)由于平衡功能不佳,需使用单手或双手支撑体重。
(5)手功能保持在较低水平。
(6)释放动作不成熟或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