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刑法分则复习材料

刑法分则复习材料

第十二章刑法各论概述[内容提要]本章主要介绍刑法分则的体系和刑法分则条文的结构,以及刑法分则所涉及的一些基本名词术语。

通过本章学习,重点要掌握刑法分则与总则的关系,明确我国刑法分则对犯罪的分类、排列及其根据,弄清各种罪状、法定刑的含义以及我国刑法所采用的罪状和法定刑。

刑法分则和总则是我国刑法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刑法总则规定的是关于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一般原理、原则;分则规定的是各种具体犯罪的罪状及其法定刑。

二者是一般与特殊、共性与个性、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其中总则指导分则,分则是总则确立的一般原理、原则的具体运用和体现。

我国刑法分则主要以犯罪的同类客体为依据,将所有犯罪分为十大类,即: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侵犯财产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危害国防利益罪;贪污贿赂罪;渎职罪和军人违反职责罪。

各类犯罪的排列顺序基本上是根据各类犯罪社会危害程度的大小,按从重到轻的顺序排列的。

每一类犯罪中各种具体犯罪也大体是按照其社会危害程度的大小,由重及轻排列的。

刑法分则的绝大多数条文都由罪状和法定刑两部分组成。

罪状,是指刑法分则条文中对某种具体犯罪构成特征的描述。

刑法理论通常将罪状分为简单罪状、叙明罪状、引证罪状和空白罪状。

我国刑法分则条文规定的罪状多为叙明罪状。

法定刑,是指刑法分则条文规定的对某种具体犯罪可以适用的刑种及其幅度。

刑法理论将法定刑分为绝对确定的法定刑、绝对不确定的法定刑和相对确定的法定刑。

我国刑法分则规定的法定刑绝大多数都属于相对确定的法定刑,只有极个别条文中规定有绝对确定的法定刑。

[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刑法对犯罪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A.犯罪的直接客体B.犯罪对象C.犯罪的同类客体D.犯罪的社会危害程度2.我国刑法分则规定的大多数罪状是()。

A.简单罪状B.空白罪状C.叙明罪状D.引证罪状3.下列属于绝对确定的法定刑的是()。

A.处死刑B.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C.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D.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4.我国刑法分则条文规定的绝大多数法定刑属于()。

A.绝对确定的法定刑B.绝对不确定的法定刑C.相对确定的法定刑D.宣告刑5.刑法第258条规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本规定的罪状属于()。

A.引证罪状B.空白罪状C.简单罪状D.叙明罪状6.刑法第151条第4款规定:“犯第1款、第2款罪,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本规定的罪状属于()。

A.简单罪状B.叙明罪状C.引证罪状D.空白罪状7.在条文中不直接说明某种犯罪的构成特征,而只是指出该罪违反的有关法规的,属于()。

A.引证罪状B.空白罪状C.简单罪状D.叙明罪状多项选择题二、多项选择题1.刑法理论将法定刑分为()。

A.相对确定的法定刑B.绝对确定的法定刑C.绝对不确定的法定刑D.绝对不定期刑2.下列属于相对确定的法定刑的是()。

A.处死刑或者无期徒刑B.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C.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D.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三、填空题1.我国刑法典主要由和组成。

2.我国刑法分则的绝大多数条文由和组成。

3.我国刑法对犯罪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是;对犯罪进行排列的主要依据是。

4.我国刑法分则规定的法定刑主要是。

5.我国刑法分则规定的罪状主要是。

四、名词解释1.罪状2.叙明罪状3.引证罪状4.空白罪状5.法定刑6.绝对确定的法定刑7.相对确定的法定刑8.宣告刑五、简答题1.简要说明刑法总则与分则的关系。

2.简述我国刑法分则体系建立的主要依据。

3.简述我国刑法对法定刑的规定。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 2.C 3.A 4.C 5.D 6.C 7.B二、多项选择题1.A B C 2.A B C D三、填空题1.总则分则2.罪状法定刑3.同类客体对社会危害程度的大小4.相对确定的法定刑5.叙明罪状四、名词解释1.罪状,是指刑法分则条文对某种具体犯罪构成特征状况的描述。

2.叙明罪状,是指在条文中对某种具体犯罪的构成特征进行较为详细描述的罪状。

3.引证罪状,是指不直接描述某种犯罪的构成特征,而须引用分则的其他条款才能确定该罪构成特征的罪状。

4.空白罪状,是指在分则条文中不对某罪的构成特征进行描述,仅只出该罪违反的有关法规,必须参照该法规才能确定其构成特征的罪状。

5.法定刑,是指刑法分则条文规定的对某种具体犯罪可以判出的刑种及幅度。

6.绝对确定的法定刑,是指刑法分则条文中对某种犯罪只规定单一的刑种或者固定的刑期的法定刑。

7.相对确定的法定刑,是指刑法分则条文中对某种犯罪规定两个以上的刑种或者虽然只有一个刑种但其期限有一定幅度的法定刑。

8.宣告刑,是指法院对已被确认构成犯罪的人依法判出并宣告的应当执行的刑罚。

五、简答题1.刑法总则与分则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共性与个性、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总则规定的是有关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一般原理、原则,是对分则规定的具体犯罪的抽象概括;分则规定的是各种具体犯罪的构成要件及其法定刑,是对总则规定的一般原理、原则的具体运用。

2.我国刑法分则体系建立的主要依据是:第一,主要根据犯罪的同类客体把所有犯罪划分为十大类。

第二,十类犯罪基本上是以社会危害程度的大小,按照从重到轻的顺序排列的。

第三,每一类犯罪中的各种具体犯罪也基本上是以社会危害程度的大小,按由重及轻的顺序排列的,只是对某些犯罪的排列考虑了行为之间的内在联系。

3.我国刑法分则规定的法定刑绝大多数都属于相对确定的法定刑,具体表现为以下5种情况:第一,只规定法定刑的最高限度,最低限度由总则的规定确定。

第二,只规定法定刑的最低限度,最高限度由总则的规定确定。

第三,法定刑的最高限度和最低限度都明确加以规定。

第四,规定两种以上主刑,有的还同时规定附加刑,涉及期限的都有明确的幅度。

第五,规定援引性的法定刑,即条、款本身不规定法定刑,而规定所涉及犯罪比照分则某条或款规定的法定刑处罚。

第十三章危害国家安全罪[内容提要]一、危害国家安全罪的概念和特征危害国家安全罪,是指故意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独立、国家领土完整和安全、国家的团结和统一,以及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行为。

该类犯罪是我国刑法中性质最严重、危害性最大的一类犯罪,因此被排在十大类犯罪之首。

危害国家安全罪具有以下共同特征:1.本类犯罪侵犯的同类客体是国家安全,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独立、领土完整和安全、国家的团结统一,以及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

这是本类犯罪与其他各类犯罪区别的关键所在。

2.本类犯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了背叛国家、分裂国家、投敌叛变、叛逃、间谍等各种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行为。

所有犯罪的表现形式都是作为,且大多数都属于行为犯。

3.本类犯罪的主体多数是一般主体,只有少数犯罪属于特殊主体,如叛逃罪只能由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构成;背叛国家罪和投敌叛变罪只能由中国公民构成等。

4.本类犯罪的主观方面均为故意,其中大多数为故意,只有少数犯罪可以由间接故意构成。

二、危害国家安全罪中应重点掌握的罪名我国刑法规定的危害国家安全罪共计12个具体罪名,其中需要重点掌握的罪名如下:1.背叛国家罪背叛国家罪,是指勾结外国,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的行为。

其主要特征是:(1)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

(2)客观方面表现为勾结外国,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的行为。

(3)犯罪主体只能是中国公民。

(4)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认定背叛国家罪,要注意划清其与分裂国家罪的界限。

2.投敌叛变罪投敌叛变罪,是指投奔敌人营垒,或者被捕、被俘后投降敌人,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其主要特征是:(1)侵犯的客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

(2)客观方面表现为投奔敌人营垒,或者被捕、被俘后投降敌人,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3)犯罪主体只能是中国公民。

(4)主观方面为故意。

认定投敌叛变罪,主要应注意划清其与背叛国家罪的界限。

3.叛逃罪叛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行为。

其主要特征是:(1)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安全。

(2)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3)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限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及其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

(4)主观方面为故意。

认定叛逃罪,主要应划清其与投敌叛变罪的界限。

4.间谍罪间谍罪,是指参加间谍组织、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以及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的行为。

其主要特征是:(1)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安全。

(2)客观方面表现为参加间谍组织、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以及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的行为。

(3)犯罪主体为自然人一般主体。

(4)主观方面为故意。

认定间谍罪,主要应注意划清其与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以及泄露国家秘密罪的界限。

5.资敌罪资敌罪,是指战时供给敌人武器装备、军用物资,危害国安全的行为。

其主要特征是:(1)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安全。

(2)客观方面表现为战时向敌人提供武器装备、军用物资的行为。

(3)犯罪主体为自然人一般主体。

(4)主观方面为故意。

认定资敌罪,应注意划清其与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的界限。

[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危害国家安全罪与其他犯罪区别的关键是()。

A.犯罪主体不同B.犯罪的主观方面不同C.犯罪客体不同D.犯罪的客观方面不同2.危害国家安全罪的主观方面()。

A.只能是直接故意B.只能是故意C.既有故意也有过失D.只能是过失3.背叛国家罪的主体只能是()。

A.外国人B.中国公民C.国家工作人员D.国家机关工作人员4.背叛国家罪与投敌叛变罪区别的关键是()。

A.犯罪主体不同B.犯罪的主观方面不同C.犯罪客体不同D.犯罪的客观方面不同5.资敌罪与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的关键区别在于()。

A.犯罪的客观方面不同B.犯罪主体不同C.犯罪的主观方面不同D.犯罪客体不同6.我国公民甲得知乙正在为境外某公司收集我国的经济情报,遂向乙提供了一先进的微型摄象机,供乙刺探我国情报使用。

后两人均被抓获。

甲的行为构成()。

A.间谍罪B.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C.资敌罪D.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7.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的行为构成()。

A.资敌罪B.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C.间谍罪D.投敌叛变罪8.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所有危害国家安全罪都可以()。

A.判处死刑B.并处没收财产C.并处罚金D.并处驱逐出境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危害国家安全罪中属于特殊主体的犯罪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