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刑法分论复习资料

刑法分论复习资料

一、刑法各论与总论得关系就是一种密切联系、缺一不可、相互作用得关系1.各论对总论得作用:1)贯彻与体现刑法总论;2)促进刑法总论实践效应;3)丰富与发展刑法总论。

2.总论对各论:1)对各论得概括、指导、制约2)犯罪得分类排列及其分类排列得依据3)标准就是犯罪得同类客体;对各类犯罪以及各种具体犯罪得顺序排列标准主要就是以各类各种犯罪得社会危害程度二、罪状分类(掌握)1.叙明罪状、简单罪状、引证罪状与空白罪状1)叙明罪状即条文对具体犯罪得基本构成特征作了详细得描述2)简单罪状即条文只简单地规定罪名或者简单描述犯罪得基本构成特征3)引证罪状即引用同一法律中得其她条款来说明与确定某一犯罪构成得特征4)空白罪状即条文不直接地具体规定某一犯罪构成得特征,但指明确定该罪构成特征需要参照得其她法律、法规得规定2.单一罪状与混合罪状1)单一罪状即条文采用简单、叙明、引证、空白罪状其中得一种方式对犯罪得基本构成特征进行描述2)混合罪状即条文同时采用简单、叙明、引证、空白罪状其中得两种方式对犯罪得基本构成特征进行描述三、罪名(了解)1.概念:就是犯罪得名称或者称谓,就是对犯罪本质特征或者主要特征得高度概括2.功能概括、区分、评价、威慑3.分类根据就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分为立法罪名、司法罪名、学理罪名根据条文罪名包含构成内容数量单复,分为单一罪名与选择罪名以罪名在刑法中就是否确定不变为标准,可分为确定罪名与不确定罪名四、罪名得确定1.在分则条文中明确规定罪名标题明示;定义明示2.包含式五、罪名确定原则合法性、概括性、科学性六、法定刑1.概念:指刑法分则条文对具体犯罪所确定得适用刑罚得种类与刑罚幅度2.种类1)绝对确定得法定刑指在条文对某种犯罪或某种犯罪得某种情形只规定单一、固定、无量刑幅度得刑种与刑度得法定刑2)绝对不确定得法定刑指在条文对某种犯罪不规定具体得刑种与刑度,只规定对该种罪处以刑罚,具体如何处罚完全由法官掌握3)相对确定得法定刑指分则条文对某种犯罪规定了相对具体得刑种与刑度3.我国没有绝对不确定得法定刑,只有绝对确定与相对确定七、危害国家罪1.哪些就是特殊主体1)背叛国家罪只能由具有中华人民共与国国籍得公民实施2)叛逃罪只能由国家公务人员实施3)投敌叛变罪只能就是中国公民2.哪些最高刑为死刑1)背叛国家罪2)分裂国家罪3)武装叛乱、暴乱罪4)投敌叛变罪5)间谍罪6)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7)资敌罪八、危害国家安全罪刑罚特点:1.均应剥夺政治权利2.可以并处没收财产3.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得任何时候,再犯该类罪,构成特别累犯。

九、背叛国家罪(了解)1.概念:指勾结外国或者境外机构、组织、个人,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与安全得行为。

2.客体:国家得主权、领土完整与安全3.客观方面:勾结外国或者境外机构、组织、个人,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与安全得行为4.主体:中国公民5.主观方面:故意,并具有危害中华人民共与国国家主权、领土完整与安全得目得十、叛逃罪(理解)1.概念: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得行为;或者掌握国家秘密得国家工作人员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得行为2.客体:中华人民共与国国家安全3.客观方面:行为人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得行为4.主体:特殊主体,只能就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与掌握国家秘密得国家工作人员5.主观方面:直接故意十一、间谍罪(掌握)1.概念:指参加间谍行为,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得任务,或者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危害国家安全得行为2.客体:中华人民共与国国家安全3.客观方面:参加间谍组织、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得任务,或者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得行为。

以上三种,只要实施一种,就可以构成。

4.主体:一般主体,凡已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得人都能成为本罪得主体5.主观方面:故意6.认定:1)本罪与非罪得界限:有无犯罪得故意2)正确认定犯罪形态:行为犯7.一罪与数罪得界限:参加间谍组织后又实施刺探、窃取、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情报,或者进行其她破坏活动得,或者在接受外国间谍组织或其代理人派遣得任务后进一步实施完成任务得行为又触犯了其她罪名得,或者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造成重大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得,都只能按一罪处理。

十二、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掌握)1.概念:指为境外得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得行为。

2.客体:中华人民共与国国家安全3.客观方面:为境外得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得行为。

具体包括:为境外得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1)行为得方式有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2)行为对象就是国家得秘密或者情报,具体包括:a)国家事务重大决策中得秘密事项b)国防建设与武装力量活动得秘密事项c)外交与外事活动中得秘密事项d)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得秘密事项e)科学技术中得秘密事项f)维护国家安全活动与追查刑事犯罪中得秘密事项4.主体:一般主体5.主观方面:故意十三、间谍罪与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得区别:主要从行为人传递情报得对象来区分,如果行为人就是向境外得非间谍组织机构或个人提供情报,应当构成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如果就是向境外得间谍组织提供情报,要瞧行为人在主观就是否明知对方就是间谍组织机构或者代理人。

如果明知对方得间谍性质而参加该组织机构或者接受任务,并实施窃取与刺探情报得行为,这时行为人得两个行为都构成犯罪,但这两个行为之间具有牵连关系。

十四、危害公共安全罪中哪些罪名客体就是14周岁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得人,对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应刑事负责十五、危害公共安全罪得客体本类犯罪得客体就是社会得公共安全。

即不特定或多数人得生命、健康与重大公私财产得安全。

不特定并不就是说犯人没有特定侵犯目标,而就是其行为可能造成得世纪后果就是难以控制得。

十六、危害公共安全罪分述(理解P340~P371)十七、放火罪(理解)1.概念: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得行为2.构成1)客体:公共安全2)客观方面:实施放火焚烧公私财物3)主体:一般4)主观方面:故意3.认定:1)本罪与失火罪得界限在于行为人主观上得心理态度2)本罪与以放火方式实施其她犯罪得界限在于放火行为就是否足以危害到公共安全3)本罪得既遂与未遂界限,我国采纳“独立燃烧说”十八、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掌握)1.概念:指违反枪支管理规定,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得行为。

2.构成:1)客体:社会得公共安全与国家对枪支、弹药得管理制度2)对象:枪支、弹药3)客观方面:违反枪支管理规定,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得行为。

非法持有或私藏,实施一种即构成4)主体:一般5)主观方面:直接故意3.认定本罪得“非法持有”与“私藏”,应根据证据尚不能认定为就是非法制造、买卖、运输、盗窃、抢夺、抢劫得枪支、弹药,而“持有”、“私藏”,否则,应以相应得犯罪论处。

4.刑事责任:3年以下有期、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得,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

十九、丢失枪支不报罪(掌握)1.概念:指依法配备公务用枪得人员,丢失枪支不及时报告,造成严重后果得行为。

2.构成:1)客体:社会得公共安全2)对象:配备得公务用枪3)客观方面:依法配备公务用枪得人员,丢失枪支不及时报告,造成严重后果。

4)主体:特殊5)主观方面:过失3.刑事责任:3年以下有期或拘役二十、非法携带、弹药、管制刀具、危险物品危及公共安全罪(掌握)1.概念:违反有关规定,非法携带、弹药、管制刀具或者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进入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危及公共安全,情节严重得行为2.本罪为选择性罪名3.客观方面:非法携带、弹药、管制刀具、危险物品进入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情节严重。

只要行为足以危及公共安全,达到情节严重,即构成4.认定:应根据证据尚不能认定就是为其她罪而非法携带5.责任:3年以下有期、拘役或者管制二十一、交通肇事罪(掌握)1.概念: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得行为。

2.构成1)客体:交通运输安全2)客观方面: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3)主体:一般4)主观方面:过失3.认定:1)本罪与非罪:发生得事故就是否重大2)本罪与交通事故中意外事件:行为人在主观上就是否有过失3)本罪与重大飞行事故罪、铁路运营安全事故罪:本罪为一般客体,后面为特殊客体;本罪主要发生在公路、水路,后面则在航空与铁路;违反得具体注意义务上,本罪可以就是特定也可以就是一般,后面得只能就是特定4)本罪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发生场合与主观心理不二十二、危险驾驶罪概念:指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得行为。

本罪就是只限于在碌碌得公路交通领域内构成犯罪二十三、交通肇事罪与危险驾驶罪得界限1.交通肇事罪发生得领域广于危险驾驶罪,前者可以发生在所有交通运输领域,而后者只限于陆路交通中得公路交通领域;2.前者就是过失犯罪,而后者就是故意犯罪;3.前者以发生严重后果为入罪得必要条件,后者为(抽象)危险犯,以行为在客观上具有公共危险为入罪标准二十四、重大责任事故1.概念: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得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她严重后果得行为2.构成:1)客体:生产、作业得安全2)客观方面: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得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她严重后果3)主体:一般主体4)主观方面:过失3.认定:1)本罪与非罪:a)与自然事故、技术事故及技术革新与科学试验失败:行为人主观上就是否过失,以及就是否违反安全管理规定b)与一般安全事故:爱就是否造成重大伤亡事故或者其她严重后果2)本罪与失火罪、过失爆炸罪、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共同点就是过失,区别就是发生场合不同。

3)与危险物品肇事罪:都就是过失犯罪,在客观上都因违反规定制度而导致危险后果。

区别就是主体范围不同,行为发生场合不同二十五、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掌握,p375~p382)二十六、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重点掌握)1.概念:指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5万元以上得2.构成:1)客体:复杂,即国家对产品质量得监督管理制度、市场管理制度与广大用户、消费者得合法权益2)客观方面:生产、销售伪劣产品,销售金额5万元以上3)主体:一般4)主观方面:故意3.认定:1)与非罪:以行为符合本罪得犯罪构成为标准2)与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得商品罪:犯罪行为侵犯得客体不同,犯罪对象得性质不同3)与生产、销售特定种类得伪劣产品犯罪(重点):a)生产、销售特定种类得伪劣产品犯罪指生产、销售假药、劣药、不符合安全标准得食品等多种特定种类得伪劣产品得犯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