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与科研的矛盾及对策
1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中临床和科研工作的矛盾
1.1国家相关制度中临床与科研的矛盾一般情况下,一个本科毕业生
需要经过至少3年甚至更多时间的临床实践才能具备“高年住院医师”的水平,而要达到“主治医师”水平时间就更长了。
但临床研究生特
别是博士研究生,在结束一个学期相当于半年时间的课堂理论学习后,转入临床工作至毕业,总共也只有2年半时间,很难拿出更多的时间
搞课题研究、撰写毕业论文,等。
临床研究生中绝大多数学生是应届
毕业生,原本就缺少临床经验,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因为考研而放弃
了本科学习时的临床实习机会,几乎没有一点临床基础。
要在如此紧
迫的时间里完成培养任务,达到培养目标,具备相对应的临床和科研
能力,是非常困难的。
而且硕士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后绝大多数
只能进入第一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现实决定了很多研究生根本
不愿意完成临床科室轮转。
1.2高校在培养过程中临床与科研的矛盾科研工作是高校及其附属医
院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体现创新力的具体表现。
具体到研究生培养上,科研水平及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是重要考核指标。
因此,有的学校要求
临床型研究生要有优秀的科研能力,在招录研究生时,首先也是重在
考虑研究生的科研素质、科研能力以及是否对医院科研水平的提升有
帮助,而对研究生的临床业务能力要求相对不高。
在一些评估中,科
研论文是可量化的硬指标,从而造成了临床医院对科研论文的要求过高,也使得相当一部分导师将压力转嫁到学生身上,让学生帮助做科研,发表文章,忽视了对学生临床技能的培训。
作者所在医院现有各
级各类在研科研课题380余项,科研总经费6000余万元,其中绝大多
数就是由研究生所完成。
临床专业研究生既要更多接触临床,作为科
研队伍里面的主力军,又要搞好科研,因此协调好科研与临床之间的
关系尤为重要。
1.3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临床与科研的矛盾研究生来自不同的地区和
学校,学制、学习经历和工作经历各有不同,因此对临床基本知识和
基本技能的掌握水准参差不齐,主观上对临床与科研也各有侧重,如
果按统一的培养方式进行培养,达不到个性化培养的目的。
我们调查
了第三军医大学三个年级共计471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
其中,有一定临床经验的硕士生157人,博士生43人;无临床经验的硕士生168人;7年制硕士生63人;8年制博士生40人。
通过调查对象填写
《临床医学研究生临床与科研时间分配问卷调查表》及座谈方式,了
解到不同类别研究生对临床与科研各有侧重,入学前有无临床经验是
重要影响因素。
有临床经验的研究生,大都已取得医师执业资格,在
本学科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短则两三年,长则一二十年。
在长期的工作
实践中,已掌握了必须的技术知识,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具有独
立诊疗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和较强的临床操作能力。
但这类研
究生多来自基层医院,科研水平相对较低,有的几乎没有接触过科研
工作,而且与科研密切相关的基础学科知识相对薄弱,所以他们更愿
意从事有深厚基础的临床工作。
相反没有临床经验的研究生,包括7
年制硕士生和8年制博士生,他们刚离开大学校门,无临床经验可言,但基础学科知识扎实,特别是7年制硕士生和8年制博士生,学校也
有意识地增强对他们科研方面的培养,所以他们有得天独厚的科研优势,大都愿意从事科研工作。
再加上国家相关制度规定专业学位研究
生毕业后绝大多数要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研究生便产生了“反
正毕业后还要重新轮转,在校期间多学临床不如多学些科研”的想法。
2应对措施
要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成为“高素质、精业务、懂
科研”的复合型医学创新人才,国家、高校、研究生应该共同努力,
厘清思路,进一步明确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特点,探索新
的培养模式,既要增强研究生临床业务能力的锻炼,也要适当地对临
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科研能力的培养。
2.1国家要建立有利于临床专业学位工作顺利开展的政策、法规国家
应有专门的机构管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工作,教育部、卫生部和国务
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应通力配合,解决现行制度间的矛盾与不衔接,
推进医学专业学位教育改革。
随着国家对医学生毕业后教育的规范化
和医师准入制度的建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确实需要认真定位和
思考,特别是与职业教育关系的梳理。
医学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
继续教育是比较经典的医学教育的三个阶段。
这三个阶段对临床医师
的培训都有具体的要求,毕业后教育可以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培养和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使参加同样培训内容者均可获得学位或资
格证书。
2.2培养单位必须首先厘清“医学专业学位”与“医学科学学位”的
区别医学专业学位以培养高层次临床医师为目标,而医学科学学位以
培养基础理论或应用基础理论研究人员为目标。
医学专业学位侧重于
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而医学科学学位侧重于学术理论水平和科研能
力的培养。
要增强临床科室与基础研究室的联系,临床医师有联系临
床选题的优势,基础研究单位有较好的设备和技术,找好两者的结合点,有利于解决临床与科研的矛盾,也有利于产生创新性成果。
2.2.1
强化临床能力培养,提升研究生的临床技能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
养目的是高素质的临床医师,需要具备高水平的临床诊治技术和丰富
的临床经验。
研究生阶段尤其是博士生学习阶段基础课程的学习是必
不可少的,但内容应偏向于临床新技术、新方法、新进展方面,要密
切联系临床,结合专业特色开设出各相关临床专业需要的课程。
同时,可以相对应地增加新理论、前沿知识,贴近前沿科学,适应知识更新
的选修课程。
对于一些偏于基础的课程可以进行适当的精简,把硕士
阶段基础学习时间控制在3个月内,而专业博士研究生基础课程时间
可以不进行硬性规定,根据他们的时间参加临床病例讨论会、研讨会、专题讲座和读书报告会,等,从而压缩出大量时间增强专业训练和实践,增长专业技能。
2.2.2以临床科研为主,培养研究生的研究能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是临床专家和学科带头人,应具备一定的科研思
维和科研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具备吸收和开展临床新技术、
新手段的思维和意识。
在研究生培养阶段,导师应该有目的地培养和
锻炼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批判意识和创新精神,为将来有
所作为奠定基础。
临床型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是培养研究生能力的
重要部分,但又有别于科研型研究生。
其研究课题应该是与临床密切
相关的,是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服务的临床实际问题,并且提出解决
的方法,其研究结果应当能够应用于临床。
如果临床型研究生将他们
的精力和时间都用于基础医学的研究或花大量的时间在实验室里,则
当他们毕业时,其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远远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
临
床型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重点应该是让研究生们掌握科学研究的方
法和科研工作的整个流程,包括如何选题、如何规划合理的技术路线、如何有效地利用研究数据和结果,等,这是一个研究生所必须具备的
能力。
但是现在有一些院校为了增加学位点高质量的论文数量,将临
床型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养与科研型研究生的培养混为一谈,也要求
临床型的研究生的论文必须发表在中华系列杂志或SCI收录的杂志上。
这样临床型研究生为了完成此目标就需要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实
验室研究,而临床技能和知识的训练就会受到影响。
由此看来,应坚
持临床型研究生的培训以临床训练为主,科研不脱离临床是提升临床
型研究生质量的关键。
(本文来自于《中国医学教育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杂志简介详见.)
临床医学与科研的矛盾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