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汉语专题

古汉语专题

第一次作业一,1. 《说文解字》以“六书”理论为中心的文字学正式创立。

2.3. 古代的文字,秦以前流传下来的篆体文字,如:甲骨文、金文。

以古汉字和各种古汉字资料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4. 卢戆章卢戆章《切音新字序》,王照的《官话合声字母》,劳乃宣《简字全谱》5.结绳说、书契说、八卦说、仓颉说、画图说。

6.图画文字7.图画刻划符号8.甲骨文龟甲、兽骨。

9. 象形程度比较高,接近图画文字,字体不规范。

10.金文11.战国时代12. 小篆形体匀称,笔画婉转流畅,象形程度不断降低。

13.1415. 隶书、楷书、行书、草书16. 秦国篆书改篆书的形象化而为点划符号化;字形改篆书的圆长而为方扁;笔划有折无转,并有波挑。

方笔和圆笔兼用。

17. 小篆隶书18. 碑刻、砖刻、简牍19. 笔画横平竖直,不再有波势,收笔不再上挑,以顿笔收笔,左撇不再有粗的收笔,采用了草书的细尖,右捺不上挑,但有捺脚,楷书较为集中,稍显竖长。

二,简答1.东周已有些探索汉字学的零星材料了。

“六书”之名始见《周礼》,而学者大多认为《周礼》是春秋时期某人所作。

仓颉造字传说,最早见于战国文献《世本》、《韩非子》等。

周代出现了童蒙识字课本《史籀篇》,旧说为周宣王时太史籀所作,编者选取了当时的常用字,编成章句、韵语行文,以便儿童学习,象后来的“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的《千字文》一样。

秦代天下一统后,文字也统一了。

丞相李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爰历篇》、太史令胡母敬《博学篇》,这些都是推行小篆的范本。

但还没有系统研究汉字的著作出现,先秦只能说是汉字学的萌芽时期。

2.部首是许慎创造的。

《说文解字》按照具有相同偏旁的原则对所收字进行了归类,把具有相同偏旁的字归为一类,这样的类,许慎叫它作“部”,每部字取它们所共有的偏旁作为该部字的部目,同时又是该部字的首字,故名之曰部首。

许慎用汉字部首系统建立了整个汉字形意系统,解释部首之间、部首与汉字之间、各个汉字之间的系统关系,为人们学习研究汉字构筑了一种优秀的范式。

《说文解字》用部首编排单字的方法为辞书编纂创造了一种优秀的编排体例,一直沿用至今。

3.4.唐颜元孙《干禄字书》张参《五经文字》3卷每字多以反切或直音注音,辨每字的异体、形似、异读、假借等。

玄度《九经字样》l卷,为补充《五经文字》而作,收字42l字。

徐锴《说文解字系传》40卷有一定的历史地位。

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证》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王筠《说文句读》5.6.孙让的《名原》1905在一定程度上跳出了金石学和传统文字学的圈子﹐是古文字学史上有重要意义的一部著作宣统二年(1910)﹐罗振玉作《殷商贞卜文字考》﹐考定甲骨出土之地是殷都故墟﹐甲骨文是殷王朝占卜的遗物﹐把甲骨文研究推进了一大步唐兰在1935年写成了《古文字学导论》。

郭沫若他在收入《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的《殷彝中图形文字之一解》(1931)这篇论文里﹐指出殷周铜器铭文中的很多“图形文字”是“国族之名号”﹐一扫过去把这类文字任意释为“子”﹑“孙”等字﹐或视为非文字的图画的谬说。

上述这几位学者和其他一些学者的努力﹐古文字学终于摆脱了金石学和传统文字学的束缚﹐呈现了新的面貌。

7.汉代开始形成﹐许慎撰写《说文解字》﹐为古文学家对文字的研究作了出色的总结。

从魏晋一直到宋初﹐古文字的研究没有很大的进展。

郭忠恕《汗简》。

是按部首编排的﹐宋代﹐由于金石学的兴起﹐古文字研究出现了一个高潮。

郑樵《通志》元﹑明两代是古文字研究衰落的时期。

顾氏《集古印谱》清代以后﹐金石学和小学复兴﹐古文字研究重新得到发展。

孙让《名原》民国时代﹐在西方学术思想的影响下﹐中国现代的历史学﹑考古学和语言学逐渐形成﹐古文字学也逐渐加强了科学性。

罗振玉《殷虚书契考释》20年代以后﹐古文字学正式成为独立的学科﹐郭沫若《卜辞通纂》和《殷契萃编》﹐8. p79. P29.p3010.1、表意方式的演变从象形表意发展为符号表意。

2、字体的演变:字的总体风格古文字:线条“随体诘诎”,图画、写实性3、字型构件的演变(1)笔画多少(2)总体趋势是由繁难到简单三,翻译1.往古的时侯,伏牺氏治理天下,(他)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观察鸟兽的形象和大地的脉理,近的取法自身,远的取于它物,在这个基础上,才创作了《易》和八卦,用卦象示人吉凶。

到了神农氏的时代,使用结绳记事的办法治理社会,管理当时的事务,社会上的行业和杂事日益繁多,掩饰作伪的事儿也发生了。

(到了黄帝的时代,)黄帝的史官仓颉看到鸟兽的足迹,悟出纹理有别而鸟兽可辨,因而开始创造文字。

2.《周礼》规定八岁的士族子弟进入初等学馆学习,学官教育他们,先教六书。

(六书的名称,)第一叫指事,指事的含义是:字形、结构看起来认得,但须经过考察才能知道它所体现的字义,上下二字即属此例。

第二叫象形,象形的含义是:用画画的办法画出那个物体,笔画的波势曲折同自然物的态势相一致,日月二字即属此例。

第三叫形声,形声的含义是,按照事物的性质和叫法,挑选可相比譬的声符和义符组成文字,江河二字即属此例。

第四叫会意,会意的含义是:比联起事理有关的字素,构成文字;掺合字素的意义,可以得知新字的字义或旨趋,武信二字即属此例。

第五叫转注,转注的含义是:立一字为头、为根,创制类属字,类属字对根字的形音义有所承袭,与根字意义相通,考老二字即属此例。

第六叫假借,假借的含义是:没有为某事某物造字,而按照某事某物的叫法,找一个同音字代表它,令长二字即属此例。

3.4.5. 汉字(六书是指汉字的造字方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不必所有都是圣人所作,各地的人们,语言不同,名称不一,文字不通。

圣人所做的只是,命上古乐官(神瞽)帮他辨认发音;命史官辨认文字,删改一些复杂错误的,归纳整理一下而已。

第二次作业一,1.《周礼》《汉书·艺文志》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问、假借2.许慎3.戴震只有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四者是造字的方法,转注、假借是用字的方法。

4.象形、假借、形声5.能表示事物意义的文字6.有些象形字,所象之物难以单独画出来,或难以辨认,于是相关部分也画出来加以衬托7.通过描摹词概括客观实体来表达词义8.表示较为抽象的概念9.把几个相关的字放在一起,组成一个新的意义10.同形重复、不同形重复11.图形式会意字、主体与器官会意字12.会意是“合文”为字,可以拆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独立表示的文,指事拆开不成文,会意合体、动态而示意;指事独立、静态而名物。

13.用字形(符号)直接表示字音的文字类型14.最初为某词造的字义与词义不一致的字。

15.所借字的读音相同或相近16. 既示意又示音的字17.18.19.20.21.象形、指事、会意、形声22.23.为了字形的整体匀称整齐,汉字隶变时常常直接省略某些部分,造成了隶变以后的许多今文字结构上偏离了原来的造字意图,无法通过今文形体了解文字本义,这就是文字演变过程中的讹变现象.24.一个字的职务过多或兼有多种意义,影响交际,于是为这个字后起的意思造分别字。

25.26.二,1. “六书”的这个概念始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五曰六书。

”东汉郑玄注引郑众说:“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①、假借、谐声②也”(注:①处事,即“指事”;②谐声,即“形声”)。

班固《汉书·艺文志》把六书之名定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

许慎《说文解字叙》把六书之名定为: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一般都认为,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属于造字之法,即汉字结构的条例;转注、假借则属于用字之法。

2. 班固、郑众、许慎三家对六书的解释,虽然名称用字及次序有所不同,因其同出一源,基本内容和思想是一致的。

这是汉儒古文经学派对汉字造字理论的认识。

3.4. 来自于图画文字,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

因为有些实体事物和抽象事物是画不出来的,它的局限性很大。

因此,以象形字为基础后,汉字发展成表意文字,增加了其他的造字方法,例如六书中的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假借。

然而,这些新的造字方法,仍须建基在原有的象形字上,以象形字作基础,拼合、减省或增删象征性符号而成。

5. 假借的原则是借字和被借字的读音相同或相近。

虽然借用同音字来表达词语的意义很方便,但因为它无法区别同音词,如果毫无节制地大量使用,势必削弱文字的功能,因此在汉字体系中,假借字所占的比例很小6. 意符表示意义范畴,字的最初的一种意义叫做“本义”。

如:“日”“月”“水”“火”的古文字就很像太阳、月亮、滔滔的流水:熊熊的烈火的形状。

7.8. 字形结构就是汉字的字形是什么样的结构,比如上下结构(昌),分为笔画、部件、整字。

9.10.三,鼎,象形字皿,象形字舌,会意字须,象形字本,指事字朱,指事字。

淼,会意字睡,会意字。

劣,会意字储,形声字四,警,从言,从敬,敬亦声。

珑,从玉,龙声。

颗,从页( xié),果声。

都,从邑,者声。

完,从宀( mián),元声。

窘,从穴,君声。

基,从土,其声。

常,从巾,尚声。

忝,从心,天声。

徒,从辵( chuò),土声。

第三次作业一,1.反切法、直音法、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法2.用两个汉字给另外一个汉字标注读音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3.通用假借、古今字、外来语以及古书注解相沿,再有“破读”所致。

4.不合标准的异音;讹变的字音5.6.假借、分化、简化、异体7.假借字所表示的本字的意义8.假借、分化、简化、异体9.引申是一个词词义的发展,是历时的,纵向的。

分化是一个字产生引申义后,为原字义造一个分别字或为引申义造一个分别字。

10.二,1.同音字就是现代汉语里语音相同但字形、意义不同的字。

分类1、同音同形词。

语音相同,书写形式相同。

2、同音异形词。

语音相同,书写形式不同。

作用1、一语双关2、构成歇后3、粘连对举1. 1)受形声字中声旁和本字读音完全相同这一类字的影响2)多音字读音混淆3)声调未把握准4)改变了声母,有的改变了声调5)改变了韵母,有的改变了声调6)形似字误读7)受土语影响8)古汉语读音的影响3.4.三,芳非反fēi虚应反xīng苦瓜切kuā胡到切hào都宗切dōng侯古切hǔ基烟切jiān息救切xiù奴案切nàn许良切xiāng四,丁丁zhēng龟兹cí大宛yuān月氏yuèzhī康居qú吐谷浑yù吐蕃bō镐京hào阿房宫ē天姥山mǔ会稽kuài哑然失笑yǎ心广体胖pán造诣yì抨击时弊pēng毗邻pí瞠目结舌chēng怙恶不悛quān刚愎自用bì草菅人命jiān五,1.进攻2.敲击,拍打3.古代一量器名,四钧为石,四石为鼓4.抵触,不顺从5.迎着6.抵触,不顺从7.特指河流8.大水,水灾9.一种决水淹敌之法10.泅水,游泳六,1.太阳要出来的时候;本义2.登,升;本义3.长形东西从中间断开;本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