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人高考 夜大 教育学专业 外国教育史期末考试题

成人高考 夜大 教育学专业 外国教育史期末考试题

外国教育史复习资料整理教育起源生物--利托尔诺心理--孟禄,无到有的过程,教育出现劳动--米定斯基史前教育的内容A 劳动生产经验的传递B 学习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禁忌和部落的光荣业绩和传统C 宗教教育和音乐,舞蹈教育D 军事教育史前教育的方法A 在观察和实践中学习B 在传习和教导中学习C 奖励或惩戒D 成年礼成年礼A 成年礼活动的举行对教育对象有一定的条件要求B 成年礼活动的举行需要一定的有隔离作用的特殊场所C 成年礼活动需要开展特殊的学习和教育D 成年礼活动的举行已经出现了一些专门负责对青少年进行教育和管理的教育者E 成年礼意义:一个人完成新的社会角色的转变,进入成年人的社会,其地位和权利得到社会的承认的重要仪式和过程。

在一个人的成长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古代东方国家是世界上学校教育发展最早的国家学校类型和教学内容A 宫廷学校,教育内容涉及书写,阅读,宫廷习俗和仪式B 职官学校,职官学校的学生除学习,读写算等基本课程外,主要学习各种专门的职业知识和技能。

C 文士学校:培养能够进行文字书写和计算的书吏为目的初等学校:6-10岁的儿童学习五经和简单的读写算。

10岁以后的儿童主要学习法律,年满15岁以后,继续学习更高深的法律知识。

苏格拉底教育目的:造就道德高尚,才能卓越的治国人才。

教育任务:培养道德。

道德并非与生俱来,只有经过良好的教育,获得了辨明是非的知识,才能够基于正确的判断做出正确的道德行为。

教育内容:除了教授政治,伦理,雄辩术和处理公共事务与私人事务所必须的实用知识外,还第一次将几何,天文,算术列为必学科目。

教育方法:形成了以问答,诘难,诱导为特征的谈话式教育方法,后人称之为苏格拉底教学法或助产术。

柏拉图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和《法律篇》中。

培养和造就哲学家成为柏拉图教育思想的最高目标和主要任务。

重视对女子进行教育,他认为在承担国家和社会事务方面,女子与男子是平等的。

帝国政府对教育的干预A.政府授予教师某些豁免权B.政府任命教师C.政府建立图书馆亚里士多德人的灵魂如同一块空无所有的白板,所有知识都是经过感觉而进入人的意识的。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和心理学思想在教育理论方面有其积极意义。

首先,他对人的灵魂由三个部分组成的论述为教育必须包括体育,德育和智育提供了人性论上的依据。

其次,他的灵魂白板说在一定程度上认可了教育在人的理性发展和知识获得等方面的作用。

基于教育阶段理论,在教育史上,亚里士多德首次提出教育应效法自然的原理,并把儿童和青少年的生理作为教育实施的依据。

他将教育过程按照年龄划分为三个时期,即从出生到7岁为第一学期,7-14岁为第二时期,14-21岁为第三时期。

罗马的民族性格:A.笃信宗教B.实用精神C.忠勇尚武D.尊重法律E.教育特色希腊文化对罗马的影响首先,学习希腊语和希腊文化成为了一种时尚。

其次,在希腊文化的影响下,罗马的文化迅速的发展了起来。

再次,在希腊文化的影响下,罗马的教育开始由非正规教育向正规教育转变,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罗马共和时期的教育罗马青年的教育:16岁后,男孩要履行服兵役的义务。

贵族子弟在服兵役之前还需要花一年的时间,跟随有着丰富阅历,经验以及较高声望的人学习如何参与公共生活,熟悉有关的交往礼仪,获得良好的教养和社会知识。

教育内容:罗马人讲求德性,提倡孝道,遵守法律,热爱祖国,倡导勇敢,果断,庄严,谨慎,节俭。

教育方法:罗马人的教育主要是通过亲身经历,通过参与实际活动,通过做,以及通过对榜样的模仿来进行的。

彼特拉克——文艺复兴之父弗吉里奥——出版了一本对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的著作雄辩家的教育的注释维多里诺——他的教育实践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他所建立的宫廷学校是当时欧洲最好的宫廷学校,成为欧洲大陆人文学校的范例,被认为是人文主义学校的发源地。

中世纪大学的学位制度硕,博或教授,学士学位要晚些昆体良的教育思想昆体良是古代罗马帝国时期著名的雄辩家,教育家。

主要著作有雄辩术原理。

昆体良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善良的,精于雄辩的人,亦即道德高尚,在雄辩术上达到完美境地的雄辩家。

一个优秀的雄辩家在法庭上为正义辩护并指导人们趋势避恶,其首要的品质就是具有崇高的道德。

如果不是善良的人,就决不能成为雄辩家。

对于一个雄辩家来说,识别能力和明智都是必要的。

基督教家庭教育学习教规,教礼和教仪进行职业训练和初步的纪律训练从而将工作与基督教教育相结合。

世俗教育的类型A.宫廷学校B.骑士教育C.行会教育和城市教育中世纪大学的特权A.居住权B.司法自治权C.罢教权和迁徙权D.颁发教学许可证的特权E.免税,免疫权。

国家和教会的教育责任基于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性,伊拉斯谟特别强调国家和教会的教育责任。

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A.重视对教育培养人的作用B.重视学习人文学科,教育内容不断拓宽C.重视运用新的教学方法D.重视教师的作用马丁路德:教育规划主张建立民族国家公共教育制度,实施强迫义务教育加尔文:实施义务的,免费的国民初等教育耶稣会:宗教权威色彩,实行全日制寄宿制免费学校,中央集权管理制度,等级森严,规章程度统一严格,具备监督制度。

培根:经验归纳法,知识传授上,侧重实科课程,强调观察和实验,重视感性经验的获得笛卡尔:数学演绎法,知识学习上,侧重数学,哲学和文科课程,强调理性思维的批判意识科学社团的设立英国皇家学会法兰西科学院莱布尼茨与柏林科学院夸美纽斯的泛智教育的两层含义:一是教育内容泛智化,也就是要把人们现世和来生所需的一切事项,主要包括智力,道德和宗教信仰,全部纳入教育内容之中,这样的教育才是周全的教育,才能使人们懂得科学,纯于德行,习于虔敬。

二是教育对象普及化,也就是要求学校对全体人敞开大门,一切城镇乡村的男女儿童,不论富贵贫贱,都应该进学校接受一切有用的教育。

夸美纽斯的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洛克17世纪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政治理论家和重要的教育思想家。

洛克认为绅士需要学习的最需要,最常用的事物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身体,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只有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忍耐劳苦,四处奔波,才能出人头地,才能获得财富和幸福。

二是德行。

在洛克看来,经世致用的绅士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中,德行是第一位的,是最不可缺少的。

三是学问。

洛克提出了一个以实用科目为基础的广泛的课程内容体系,包括阅读,书写,绘画,外语,作文等等。

卢梭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自然教育的核心,自然教育的目的,儿童发展分期,教育教学的主要原则1.自然教育的核心教育要遵循儿童自然的天性,要求儿童在自身的教育中取得主动地位,无须成人的灌输和压迫,教师只需创造学习的环境。

2.自然教育的目的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

3.儿童发展分期4.自然教育的主要原则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主要原则是正确地看待儿童,要给儿童以充分的自由。

尊重儿童天性是卢梭教育思想的主旋律。

要求根据儿童的理解能力和接受水平选择学习的内容,认为儿童学习的速度要适中,不要急于求成,好高婺远导致事倍功半,注重直观教学,强调通过实际观察学习知识。

从18世纪后期开始,英国的初等教育逐渐发展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星期日学校的广泛开设二、私立初等学校的出现三、慈善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导生制学校和幼儿学校)裴斯泰洛齐一、教育应遵循自然法则,了解人的本性的发展进程二、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编排要适合儿童的学习心理规律赫尔巴特的教育心理化思想A.教学过程过程应以统觉原理为基础B.兴趣是形成统觉的条件,并赋予统觉以主动性C.设置广泛课程,培养儿童多方面兴趣D.儿童的管理,教学和训育应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公共学校的内容A 建立了以各州为主的教育领导体制B 确立了征收教育税制度C 促进了师范教育的兴起杜威的教育思想1.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和重组2.教育即生长3.教育即生活4.学校即社会5.教育无目的从上述教育本质论出发,杜威反对外在的,固定的,终极的教育目的,认为教育无目的。

杜威所希求的是过程内的目的,这个目的就是生长。

教育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

杜威认为,在非民主的社会里,教育目的是外在于并强加于教育过程的,饱含权威与专制色彩。

而在民主社会里,教育目的应内在于教育的过程之中。

因此,杜威主张以出生为教育目的,其主要意图在于反对外在因素对儿童发展的压制,在于要求教育尊重儿童的愿望和要求,使儿童从教育本身中,从出生过程中得到乐趣。

但杜威在论述中也承认教育存在社会性目的,那就是民主,教育为社会进步服务,为民主制度完善服务。

杜威认为,教育是社会改良和进步的基本方法。

在民主社会中,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是统一的。

教育要培养具有良好公民素质,具有民主理想和民主生活能力的人,培养具有科学思想和精神,能解决实践问题的人,培养具有道德品质和社会意识的人,培养具有一定职业素养的人。

乡村寄宿学校的特征:第一:新学校都设在远离城市,自然环境优美的乡村,设备优良,利于儿童了解自然,在自然中得到智慧和体力的发展。

第二,新学校在管理,教育和教学上具有民主和自由的色彩,学校一般采用家庭式教育管理方式,师生拥有自治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关系不是命令和服从的关系,而是相互关心,相互爱护,亲密无间的关系。

第三,学校把学生的各种活动与学习融为一体,把德育寓于民主生活之中,使儿童得到全面的发展。

第四,教学内容注重与社会实际生活紧密相连,重视学习现代语言和最先进的自然科学知识,重视活动和经验,鼓励合作的团体学习活动。

教学强调以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为基础,课程设置主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年龄特征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第五,办学目的是为资产阶级培养新一代领导人,招收对象仅限于中上层阶级的子女,规模小,学费昂贵,学校完全独立于国民教育系统之外。

新传统主义思潮永恒主义教育思潮要素主义教育思潮新托马斯主义教育思潮意大利、北欧人文主义教育家一览表实在论教育学说纽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