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年毛概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2017年毛概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全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111元,比上年名义 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8%。全年农 民工总量28171万人,比上年增加424万人,增长 1.5%。其中,本地农民工11237万人,增长3.4%; 外出农民工16934万人,增长0.3%。农民工月均收 入水平3275元,比上年增长6.6%。
际)
资 料 日本在1955年的国民生产总值约200多亿美元,中国 约320 亿美元,比日本还多几十亿美元。但是,从 1957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20世纪70年代末, 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已达9996亿美元,是1955年的 30多倍,而中国此时的国民生产总值不到2000亿美 元,不及日本的五分之一。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十 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只增长了57.65%。而西方 发达国家中,美国增长了124%,日本增长了345%, 联邦德国增长了131%,法国增长了212%。由于基础 不同和劳动力素质上的差异,到了1978年,美国的国 民生产总值已达21076亿美元,日本已达9802亿美元 。而中国只有2499亿美元。
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1、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 的历史新时期。 2、改革的背景 A、“文革”使党、国家、人民遭到了严重挫 折和损失。(国内)
B、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新技术革命推动世界经 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 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国
中国制造2025
目标: 第一步:力争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 列。 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 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重点领域发展取得重大突破,整体竞争力明 显增强,优势行业形成全球创新引领能力,全 面实现工业化。 第三步: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制造业大 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 前列。制造业主要领域具有创新引领能力和明 显竞争优势,建成全球领先的技术体系和产业 体系。
经济总量 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综合国力大幅提升。 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45亿元迅速跃升 至2012年的518942亿元。 经济总量居世界位次稳步提升,对世界经 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高。1978年,我国经济 总量仅位居世界第十位;2008年超过德国, 居世界第三位;2010年超过日本,居世界第 二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
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城乡差距继续缩小 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21元,比上 年名义增长8.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3%。 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16元, 增长7.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6%;农村居 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63元,增长8.2%,扣除价格 因素实际增长6.2%。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72, 比上年缩小0.01。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 20883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3%。
春 天 的 故 事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 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春雷啊唤醒了长天内外 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 啊,中国,中国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 伐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 伐 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 边写下诗篇 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 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 啊,中国,中国 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 卷 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 卷 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 啊......
主 要 内 容
第一节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第二节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
第三节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第一节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邓小平1978年、1986年两次评选为 《时代》周刊的“年度风云人物”。
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一)改革的实质 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 的各种具体制度(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等),以适应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所以,改革的性质是社 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根本途径。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1.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 盾的理论
2016年 2016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744127亿元,按可 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7%。分季度看,一 季度同比增长6.7%,二季度增长6.7%,三季度 增长6.7%,四季度增长6.8%。分产业看,第一 产业增加值63671亿元,比上年增长3.3%;第 二产业增加值296236亿元,增长6.1%;第三 产业增加值384221亿元,增长7.8%。
工业化进程 35年来,我国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由一个 落后的农业国成长为世界制造业大国。根据世界 银行数据,2010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的比 重已达到17.6%。按照国际标准工业分类,在22 个大类中,我国在7个大类中名列第一,钢铁、 水泥、汽车等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迅速成长起来。 2013年大陆企业进入《财富》世界500强达89家( 含香港),比2002年增加78家,总数位列美国之 后居世界第二位。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扶持和带 动下,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 业蓬勃发展,成为经济增长新亮点。
(1)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 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 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主义 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2)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具有“又相适应又相 矛盾”的特点,是在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盾,是 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因而不是对 抗性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3.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铸辉煌 经济发展谱新篇—— 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 化》 (1)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李克强:中国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经济增长速度 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年均经济增速高达9.8% 。1979-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 长9.8%,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只有2.8%。 我国高速增长期持续的时间和增长速度都超 过了经济起飞时期的日本和亚洲“四小龙” ,创造了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新奇迹。
(2)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
中国工业生产能力 过去35年,中国工业生产能力迅速提高, 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成长为世界制造业大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进程迅速启动,工 业化水平明显提高,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迅猛增 长。2012年,原煤产量达到36.5亿吨,比1978 年增长4.9倍;粗钢7.2亿吨,增长21.8倍;水 泥22.1亿吨,增长32.9倍;汽车1928万辆,增 长128.3倍;家用电冰箱由1978年的2.8万台增 加到2012年的8427万台;彩色电视机由0.4万 台增加到1.3亿台。移动通信手持机和微型电子 计算机从无到有,2012年产量分别达到11.8亿 台和3.5亿台。
人均国民总收入 人均国民总收入也实现同步快速增长,根据 世界银行数据,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由1978年 的190美元上升至2012年的5680美元,按照世 界银行的划分标准,已经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 上中等收入国家,“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经济发 展起点低、人口基数庞大的国家,能够取得这 样的进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发展
(1)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 适应,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 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 (2)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 问题; (3)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 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 (4)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 途径是改革
请回答: (1)为什么说1979年“是一个春天”,这里的“ 春天”指什么? (2)“有一位 老人”这位“老人”指的是谁?请你 用一句话评价这位老人。 (3)老人在1979年“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 (4)歌词中的“老人”1992年“在中国的南海边 写下诗篇”是指什么?你能说出其中的一些内容 吗?它有何影响? (5)歌曲歌颂了“老人”的丰功伟绩,你能说一 说这位“老人”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作了哪些贡献吗 ?
社科院:中国正式进入中等偏高 收入国家行列
2016年10月,由中国社科院研究所、国家金融与发展 实验室等共同主办的《经济蓝皮书夏季号:中国经济 增长报告(2015-2016)》发布会在北京召开。 按人均GDP,世界银行对各国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分 组: 人均GDP低于1045美元为低收入国家; 1045~4125美元为中等偏下收入国家; 4126~12735美元之间为中等偏上收入国家; 高于12736美元为高收入国家。 2015年中国人均GDP为5.2万元(按13亿人口计 ),约合8016美元,正好位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范围
(3)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可以依靠社会主义自 身的力量,即通过对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 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方面进行调整得到解决。也就是 通过社会主义制度自身解决。 (4)分析了中国的社会矛盾。指出我国存在着两种 不同性质的矛盾,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正 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