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2015年最新版)

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2015年最新版)


二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 义改造同时并举。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避免了在改造期间可能发生的剧烈的社会震荡 和经济破坏。
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无论是资本 主义工商业,还是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所有 制,都具有私有制的性质。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小农经济的局限性;
土地改革后,农村农民
毛 泽
积极性高涨,能够也必
东 在
须积极引导;
家 乡

国营经济在国家经济生
山 与
活中居领导地位,可以
农 民
控制国民经济的脉搏。
座 谈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道路:走农业合作化道路 ♣原则: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 家帮助。 ♣政策:依靠贫下中农,团结其他 中农,限制、消灭富农剥削。 ♣方针: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三)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 1956年底,中国生产资料私 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
1956 年的拖广1拉东机月省在某作1农3业日社使,用北新型京国药业全上行海业江南公造私船合厂万营吨,轮下水 乐松生手捧大红喜报代表北京市工商界人士向毛泽东报喜。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3.总路线实现的可能性
★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 会主义过渡
★政治上实现大陆的解放,建立各级 地方政府;
★经济上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 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中共初步总结了一些实践经验。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4.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只只有有➢对实农实现业社现、会国手主工家义业工工和业业资化本化,主国,义家是工才商国能业独家进立独行和社立富会和主富义改强 造强,。才能在的中国物确质立基社会础主和义先制度决。条件
③从国际环境看:中国也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二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 其理论依据
1.总路线的内容
♣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 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 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 义改造。(一化三改造)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总路线
一体两翼
5.♣步骤
委托加工
国家资
第一步 初级形式 社会主义因素
计划订货

统购包销


委托经销代销

本主义
第二步
个别行业公私合营
高级形式
半社会主义性质
第三步 全行业公私合营

社会主义性质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国家资 本主义是一种特殊的、新式的国家资 本主义经济
• 第一,是在人民政府直接控制和支配 下的资本主义经济;
工业化
(主 体)
三大改造
(两翼)
农业、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两者关系:工业化是改造的基础和目的,改造是工业化的条 件和手段。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2.总路线的实质和最显著的特点
♣实质: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成 为国家和社会唯一的经济基础。
♣显著特点: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 同时并举。
♣体现: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 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统一。
(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 为国家的主人。
(3)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进一步改变了世界 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 生了积极影响。
(4)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 列宁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特性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 过渡性的社会
♣ “过渡时期”这个概念, 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列宁的 具体革命实践为我们提供了理论 依据,毛泽东等共产党人不断总 结发展这一理论。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马克思
♣ “在资本 主义社会和共产 主义社会之间有 一个政治上的过 渡期”。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社会主义经济—工人阶级
➢个体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个体经济—农民、其他 小资产阶级
➢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 产阶级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会 主
工人阶级

矛盾


主 义
资产阶级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的产生
两条道路:资本主义道 路与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节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在中国的确立
♣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生产资 料公有制成为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标 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我国进 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从 这时开始的。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我国收入结构1956年同1952年的比较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被清除出中国大陆
官僚资产阶级
在中国内地被消灭
地主和富农
自食其力的新人
民族资产阶级分子
社会主义劳动者
工人阶级
国家的领导阶级
农民、个体劳动者
社会主义的集体劳动者
知识界
社会主义服务的队伍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3.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 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 生产力的发展。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在搞社会主义方面,毛泽东 主席的最大功劳是将马克思列 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 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我们最 成功的是社会主义改造。
——邓小平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本章小结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依据 马克思主义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 相统一的原理,从中国国情出发,在国民 经济基本恢复后,适时引导革命从新民主 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提出党在过渡时期 总路线,阐明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 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和政策,使社会主义基 本制度在中国确立起来。
♣方法:和平赎买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2.必要性♣可能性
♣必要性: 1)社会矛盾转变为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2)民族资本主义的剥削性,破坏性逐渐显现出来。
♣可能性: 1)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 2)中共与民资长期保持着良好的统一战线关系; 3)在政治和经济上,私人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有了依赖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依 据 ♣方 法 ♣政 策 ♣道 路 ♣内 容 ♣步 骤
♣必要性 ♣可能性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依据♣方法
♣依据:马克思主义原理
马克思: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后,剥夺过去的 “剥夺者”,使被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变成人 民的财产,可以通过暴力没收和和平赎买的方式。
两个阶级:资产阶级与 工人阶级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2)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必然性
①从理论上看: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 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必然趋势。
②从社会主义要矛盾看:民主革命胜利后工人阶 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必须通 过社会主义革命来解决。
第一、先合作化后机械化 第二、由低级到高级的步 骤和形式 第三、正确的方针、原则 和阶级路线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农业改造与手工业改造的比较
相同点
不同点
性质 道路 方针 方式
步骤
个体农业
小私有、合作化 积极领导、 逐步 手工业 劳动者 道路 稳步前进 过渡
互助组、初级 社、高级社
供销小组、供 销合作社、生 产合作社
0.00%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952年 1956年
工业总产值1952同1956年相比
70% 60% 50% 40% 30% 20% 10%
0% 社会主义工业 国家资本主义工业 资本主义工业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952 1956
上述图表数字表明: 中国 几千产资料公有制为 基础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 建立起来。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步骤
根据自愿互利的原 则,采取循序渐进的步 骤,逐步实现过渡。
3、高级社
55年底-56年底 社会主义性质
2、初级社
53年底-55年夏
半社会主义性质
1、互助组
51年底-53年底 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农业合作化的成功经验及其意义
➢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是迅速 实现国家工业化,建设社会主义强大 国家的迫切要求
➢ 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 造,是发展农业和社会生产力的需要
过去陈旧破烂的矿厂景象。 国营农场的收割机。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和历史经验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3.政策♣道路
♣政策: 对资本主义的政策:利用、限制、改造 对资本家的政策:团结、教育、改造
♣道路:走国家资本主义道路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4.♣内容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和平改造在
内容上包括两个方面:
对企业的、制度的改造和对人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