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要天气预报技能竞赛

重要天气预报技能竞赛

重要天气预报技能竞赛
理论知识与业务规范试题
单位:姓名: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填空:(每题1分,共20分。

请将答案填写在空格位置)
1.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思想的核心是树立(公共气象)、(安全气象)和(资源气象)的发展新理念。

2.我国对在经度(180)度以西、赤道以北的(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面上出现的中心附近的最大平均风力达到八级或以上的热带气旋,按照其出现的先后次序进行编号。

3.就精细天气预报而言,短期预报要明确(灾害性天气落区),短时和临近预报要明确灾害性天气出现的(具体时间)、位置和强度。

4.根据锋在移动过程中冷、暖气团所占的主次地位可将锋分为:(冷锋、暖锋、静止锋、锢囚锋)。

5.对流性天气形成的基本条件是(水气条件、不稳定层结条件、抬升力条件)。

6.云中有冰晶和过冷却水滴同时并存,在同一温度下,由于冰晶的饱和水汽压(小于)水滴的饱和水汽压,致使水滴蒸发并向冰晶上凝华,这种所谓的"冰晶效应"能促使云滴迅速增长而产生降水。

7.入侵我国冷空气的路径分别是(西路、西北路(中路)、东路、东路加西路)。

8."中低压"和"中气旋"的主要区别是在(风场)上,前者没有明显的(气旋)式环流。

9.对于我国而言,在西风带中的上游地区(乌拉尔山)、欧洲北大西洋和北美东岸这三个关键地区最为重要。

10.按照形成的原因,霜冻可分为:(平流霜冻、辐射霜冻和平流-辐射霜冻)。

11.日常业务中常把850百帕或700百帕等压面上,风速大于、等于(12米/秒)的西南风极大风速带称为低空急流。

12.根据天气过程或系统的逼近时间和影响强度,预报等级用语一般依次为(预报、警报和预警信号)。

13.短时预报是指(0-12)小时天气预报,其中(0-2)小时预报为临近预报。

延伸期天气预报是指(10-30)天的天气预报。

14.对于未明确量级的"阵雨"、"雷阵雨"、"阵雪"预报进行检验时,按照(小雨(雪))进行检验。

15.多普勒天气雷达主要由(雷达数据采集系统RDA)、(雷达产品生成器RGP)和(用户终端PUP)构成。

16.在雷达硬件标定正确的情况下,多普勒天气雷达的数据质量主要受到(地物杂波、距离折叠)和速度模糊的影响。

17.风暴动力结构及风暴潜在的影响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环境的热力不稳定、风的垂直切变)和水汽的垂直分布三个因子。

18.判断大冰雹最有效的方法是检查较高的反射率因子能否扩展到0℃,特别是(-20℃)等温线高度以上。

19.在50km以外时,我国新一代天气雷达的降水估测使用的仰角是(0.5o)。

20.蒙古气旋一年四季均可出现,但以(春秋)季最多,黄河气旋也一年四季均可出现,但以(夏)季最多。

二、单项选择(每题1.0分,共10分。

请将答案编码填写在括号内)
1.以下各项中以(A)雷暴出现最多,强度也最强。

A、冷锋
B、暖锋
C、静止锋
D、锢囚锋
2.以下四类对流风暴中一定是强风暴的是(B)。

A、普通单体风暴
B、超级单体风暴
C、多单体风暴
D、飑线
3.根据中国气象局发布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预警信号的级别依据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从最高到最低分别用(D)颜色表示。

A、蓝、红、橙、黄
B、橙、红、蓝、黄
C、蓝、橙、红、黄
D、红、橙、黄、蓝
4.暴雨红色预警信号发布标准是未来3小时降雨(B)
A、≥50毫米
B、≥100毫米
C、≥150毫米
D、≥200毫米
5.沙尘暴是指强风将地面大量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D)的天气现象。

A、10公里
B、5公里
C、2公里
D、1公里
6.大雾黄色预警信号发布标准是未来12小时内出现能见度小于(B)
A、1000米
B、500米
C、200米C、50米
7.黄河流域面雨量预报业务每年从(C)开始
A、5月1日
B、6月1日
C、7月1日
D、8月1日
8.热带风暴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为(B)
A、6-7级
B、8-9级
C、10-11级
D、12-13级
9.寒潮预报发布标准是指未来48小时责任区内最低气温下降(A)。

A、8℃以上,最低气温≤4℃。

B、10℃以上,最低气温≤4℃。

C、12℃以上,最低气温≤4℃。

D、14℃以上,最低气温≤4℃。

10.在雷达产品中,反射率因子产品的最高显示分辨率为(B)。

A0.5km B1km C2km D3km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

对的在后面括号内打√,错误的打X)
1.现代遥感探测信息的综合应用水平和数值天气预报业务技术水平是当今世界用来衡量天气业务现代化程度和先进性的最重要的标志。

(√)
2.预计编号热带气旋在未来48小时内将影响本责任区的沿海地区或登陆时发布紧急警报。

(X)
3.中气旋的水平尺度一般不超过30公里。

(X)
4.等位势面和等几何高度面不平行。

(√)
5.新一代雷达在夏季和地形平坦的情况下,有效测雨范围可扩展到230km。

(X)
6.后向散射截面是一个虚拟的面积,它可用来定量地表示粒子后向散射能力的强弱,实际粒子的后向散射截面等于它的几何截面。

(X)
7.降水(尤其是冰雹)可以对C波段雷达波的传播造成明显的衰减。

(√)
8.锋区内温度水平梯度远比两侧气团中大,锋区内温度垂直梯度特别小。

(√)
9.在变形场中,当等温线与膨胀轴的交角小于450时有利于锋生,当大于450时有利于锋消。

(√)
10.长波波速主要取决于西风带风速强度和波长,当波长短时,移动(慢),波长长时,移动(快)(X)
11.当山的坡度愈大,地面风速愈大,且风向与山的走向平行时,地面垂直运动愈强。

(X)
12.南亚高压是对流层上部的暖高压。

(√)
13.在槽前脊后沿气流方向相对涡度减少,为负涡度平流,等压面高度降低,在槽后脊前沿气流方向相对涡度增加,为正涡度平流,等压面高度升高。

(X)
14.在正压大气中,地转风随高度不发生变化,在斜压大气中,地转风随高度发生变化。

(√)
15.当地转风随高度逆转时有冷平流,地转风随高度顺转时有暖平流。

(√)
四、简答题(共35分。

请将答案写在题后)
1.简述脉冲风暴的雷达回波特征(10分)
答:(P102)脉冲风暴是发展迅速的强风暴,它产生于弱的垂直风切变环境中,同时环境具有较厚的底层湿层和高度的垂直不稳定性。

脉冲风暴尽管具有单个单体的特征,但是很少以真正单个单体形式出现。

强脉冲单体通常是在结构松散的多单体风暴中几个演变单体中的一个。

强脉冲单体通常是在浅对流和若干非强单体出现以后才出现的。

脉冲风暴的回波结构由三个特点,一是初始回波出现的高度,一般在6-9公里之间,二是强回波中心值一般大于50dBZ,三是强中心所在的高度也较高,一般在-10℃等温线的高度左右。

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速度场中可分辨出的特征包括风暴顶的强辐散气流,云底附近或其以上的强辐合气流。

2.简述不伴有阻塞高压的切断低压的形成过程(10分)。

答:切断低压是对流层中、上部大气长波的波幅不断增大后的产物,它在形成之前等温线振幅往往比等高线的振幅大,而且等温线位相落后于等高线,此时在槽前和槽内有明显的冷平流,槽后有很强的暖平流,在对流层中上部这种冷暖平流的分布有利于槽脊的发展。

槽加深以后,冷舌逐渐赶上气压槽,二者近于重合,并逐渐形成闭合冷低中心。

与此同时,槽后高压脊也增强并向东伸,与槽东北侧暖空气逐渐连接起来,使槽内冷空气与北方冷空气主体脱离而孤立起来,并可继续发展加深形成一个完全的被暖空气所包围的冷性大涡旋。

3.简述青藏高原对大气环流的影响(15分)。

答:青藏高原对大气环流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大气环流的动力作用。

表现在迫使西风带气流沿青藏高原两侧绕流,这对高原北侧多小高压系统和南侧多低压系统有关;同时沿青藏高原爬坡,这对东亚大槽的形成和亚洲冬季地面冷高压有重要作用。

二是对大气环流的热力作用。

表现在夏季起热源作用,冬季起热汇作用,它对500hPa副热带高压断裂、南压高压的形成与维持和亚洲冬季地面冷高压具有重要作用。

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