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二战的成因及其影响战争,从人类诞生以来就从未停止。
据不完全统计,二十世纪的战争导致了一亿多人的死亡,直接损失超过了五万亿美元。
可以说,二十世纪的战争把战争的惨烈推向了历史顶峰。
而在二十世纪中,最为惨烈的莫过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于1939年--1945年,历时六年,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军民死亡5120余万人,损失四万亿,最后以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的彻底失败而告结束。
其实,单从国家经济、军事实力等方面来说,轴心国的三个国家是远远比不上反法西斯联盟的,其最终的失败是必然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同大多数战争一样,充斥着血腥、暴力,人类的劣质性在其中暴露无遗。
所以,对于二战的经过我不想去做过多的描述。
我想,更有意义的是我们来深刻反思二战的原因和它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一件事情发生了,其中必有某些原因。
正如我们高中时考试不好时老师就会让我们写期末总结。
但今天我们研究的不是考试成败那么简单的问题,而是生死攸关的大事--战争。
所谓战争,其实就是一种集体和有组织地互相使用暴力的行为。
敌对双方为了达到一定的政治、经济、领土的完整性等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战斗。
战争是统治者意志的体现。
阶级社会的战争,是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矛盾的最高的斗争形式。
它是政治通过暴力手段的继续,是流血的政治。
克劳塞维茨也说过,“战争是强迫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
说道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何爆发,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与它相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从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仅仅隔了21年,那么在这短短21年时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是什么导致了二战的发生呢?首先,我想从当时的国际格局来分析。
就实力分布来说,一战后国际体系处于大更替时的无政府状态,缺乏一个“仲裁者”。
一战之后,虽然成立了国际联盟,但大多数国家都没有加入,包括已经成为当时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美国,并且成立国际联盟也是美国提出的,不得不说这真是一个天大的讽刺。
同时,主权国家依然是战后活跃于世界舞台的绝对主体。
因此,国际联盟对于调解国际纠纷所能贡献的力量是极小的。
由此可知,当时的国际体系内并不存在一个阻止冲突,维护各国安全的“中央政府”。
“安全困境”依然是造成国家之间关系紧张和权力冲突的因素。
还有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并没有解决德国问题。
大国主导下的《凡尔赛条约》太过苛刻,激起了德国的民族主义情绪。
另一方面又有些宽容,让德国拥有对抗合约的能力。
这就相当于自己为自己开了一个很大的空头支票,真是可笑之极。
除此之外,由于美国和苏联长期处于欧洲的军事体系之外,德国的行为没有受到制约。
正是一战后世界“无政府”的状态和仲裁者的缺乏,使法西斯主义的形态力量增长,摧毁了凡尔赛体系,强化了国家间的敌视并阻碍了国家间的沟通。
自然资源生产和使用的世界性不平衡,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二战的扩大化。
1938年日本在中国战场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
之后不久,日本又侵占了法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越南和柬埔寨,继而占领了整个印度支那。
也进一步加剧了美日间的矛盾,美英等国强烈要求日本从中国撤军并停止扩张,对日本实施了石油禁运政策。
能源的缺乏无法支持如此大规模的作战,使日本这个极度缺乏资源的国家陷入了困境。
此时,极端的日本军国主义政府认为,虽然日本没有能力与美国抗衡,但如果不发动战争,那么最终无论如何也会遭受失败。
其次,我想从国家层次来分析战争的起因。
一、军国主义诱导国民忽视内部冲突,把很多事情转嫁经济危机上。
二、国家类型还是高度集权的法西斯国家。
三、政治文化上执行法西斯军国主义文化。
众所周知,凡尔赛体系是英法美为了遏制德国发展,瓜分世界所设立的大国政治体系,是胜利者强加于失败者的和平,是对德国的一种羞辱,基于这样的和平是不能持久的。
这样的体系带给战后德国的是巨额赔款,失去大量工业和运输设施,德国物价失去控制,财政经济一片混乱,这在德国人心中种下了仇恨的种子,人们的复仇情绪日益增长。
1929 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袭击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给所有资本主义国家带来了沉重打击。
德国在大萧条期间债台高筑,且需支付大量赔款。
虽然工业生产能力得以迅速恢复,而人民生活仍然十分艰难。
面对困境的时候,德国选择了一种极端的方式摆脱这次大萧条。
这样的社会环境给了法西斯主义很好的滋生土壤,也是希特勒一上台就开始明目张胆地践踏凡尔赛条约并赢得国内的一片喝彩的原因。
尤其是当希特勒执政后迅速恢复了德国的经济、社会秩序,德国民众就更加纵容了法西斯主义在本国的发展。
应承认,希特勒政权对外取消债务,对内实施国民经济军事化,的确使德国的工业资源得以充分利用,经济迅速发展,失业率迅速下降,从1933年到1939年,德国重工业和军火工业增长了2.1 倍,消费资料生产也增长了43%。
德国没有选择“罗斯福新政”式的改革模式,而是投靠了法西斯主义,为摆脱危机,转移国内人们的斗争视线,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后,我想从个人层次来分析战争的起因。
相比于日本军国主义政府首领东条英机,希特勒更具有“传奇色彩”,也是二战爆发的关键人物。
在这里,我想就以希特勒为例,来分析个人对于二战爆发产生的作用。
首先,我想在此请大家做一道选择题:现在有三个候选人,他们分别是: A、笃信巫医,有两个情妇,有多的吸烟史,而且嗜酒如命; B、曾经两次被赶出办公室,每天要到中午才起床,每晚都要喝大约一公升的白兰地,而且曾经有过吸食鸦片的记录; C、曾是国家的战斗英雄,一直保持素食的习惯,不吸烟,偶尔喝点酒,但大都只是喝一点啤酒年轻时从未做过违法的事。
无庸置疑,我想大家都会选择C。
然而你们错了。
这三个人大家都很熟悉,他们是二战时期的著名人物:A是富兰克林·罗斯福,身残志坚连任四届美国总统。
B是温斯顿·丘吉尔,英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首相。
C的名字大家也很熟悉,阿道夫·希特勒,一个夺去了几千万无辜生命的法西斯恶魔。
这个题目之前是被用来鼓励那些有过污点的人积极面对生活的,但我在这儿引用是希望大家不要认为希特勒是一个特别差的人,毕竟没有一点才能是不能够指挥德国的。
那希特勒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的个性自负和有野心;有精神分裂、心理病态、病痛的折磨史;有德意志传统的强权政治,并且有极端的种族主义观念。
青少年时代极为奇特的身世和血缘关系,造就了希特勒残暴的政治世界观: 这就是反对宽容和全世界各族人民一律平等的世界观,反对民主和议会制度,反对马克思主义和犹太人集团,反对社会平等和政治自由。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希特勒的计谋、胆量和好战的意识形态分不开。
希特勒想要战争,也愿意冒险。
他相信自己具有非凡的才能,这种自负导致他犯了两个大错误,直接导致了自己的失败: 在袭击英国之前发动了对苏联的进攻;向美国宣战,让罗斯福有机会突破国内的孤立主义从而介入欧洲以及太平洋战争。
希特勒的种族主义意识形态和偏执狂的个性,造成了人类历史上惨绝人寰的犹太种族清洗似的大屠杀,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战争的类型和结果。
比如,乌克兰人希望与德国联合反对斯大林的野蛮统治,但希特勒把他们视为低等的斯拉夫人,认为德国不值得与他们合作。
不仅如此,反犹太主义的观念促使他赶走了一批对原子弹的研制工作至关重要的科学家,比如爱因斯坦。
他自己最后也体会到了这种痛苦。
经过以上三部分的分析,我觉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应该是不可避免的,这样的分析带给我的更多的是无可奈何。
我现在只能够希望现代一些强大的国家之间可以建立一种更好的机制,为世界带来最大限度的和平,而不是现在这种处于原子弹威慑下的伪和平。
而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毫无疑问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世界政治局势形成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峙,并开始分化,形成约半个世纪的“冷战”国际关系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影响和鼓舞下,东欧和亚洲出现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力量不断壮大,越出了一国范围,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社会主义运动曲折发展。
中苏关系破裂,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出现分化。
二、客观上推动了现代经济的迅速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扶持下以及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空前发展的情况下,进入了高速发展和空前繁荣的“黄金时期”。
日本、联邦德国迅速崛起,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强国,资本主义世界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三、民族解放运动向纵深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扶持下以及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空前发展的情况下,进入了高速发展和空前繁荣的“黄金时期”。
四、联合国诞生。
联合国由中、美、苏、英等国在战后创建,是世界最大、最重要、最具代表性和权威的国际组织。
联合国它在实现全球非殖民化、维护世界和平和安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据联合国公布的材料,1948年以来,安理会共授权进行了60余项维和行动。
另外联合国还先后组织制定了从不扩散核武器到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等数百个国际条约。
可以说联合国为世界和平还是起到了一定作用的,毕竟它相之于之前的国际联盟好了很多。
因为珍爱和平,我们回首战争。
回首战争,并不能改变那血腥的历史,但足以给后人很多启示。
谨以此文纪念那些在二战中死去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