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试论《骆驼祥子》中祥子悲剧命运的成因(英文题目):Try to talk about the luotuo xiangzi point in thecause of the tragedy destiny高娟Gaojuan目录内容摘要 (2)关键词 (2)一、性格悲剧 (2)二、婚姻悲剧 (4)三、社会悲剧 (6)四、结论 (7)参考文献 (8)试论《骆驼祥子》中祥子悲剧命运的成因内容提要:悲剧作品总是呼唤着人们共同正视生活的残酷,斗争的艰巨和精神上的痛苦。
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就是这样一部悲剧作品,作品描写的洋车夫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文学创作中较早出现的劳动者形象之一,他的人生道路的坎坷更多地来自于其自身的性格和社会的影响。
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社会悲剧,性格悲剧,以及婚姻悲剧。
祥子这一形象向人们提出了一个十分严肃和迫切的社会问题,那就是下层人民的命运和道路问题。
显示了这部悲剧作品的深刻思想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社会悲剧性格悲剧婚姻悲剧正文:《骆驼祥子》讲述的是旧中国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悲剧故事。
祥子来自乡间,日益凋敝衰败的农村使他无法生存下去,他来到城市,渴望以自己的诚实劳动,创立新的生活。
他试过各种工作,最后选中拉洋车。
这一职业选择表明祥子尽管离开了土地,但其思维方式仍然是农民的。
他习惯于个体劳动,同时又渴望有一辆像土地那样靠得住的车。
买车,做个独立的劳动者,“这是他的志愿,希望,甚至是宗教。
”城市似乎给了祥子实现志愿的机遇,经过三年奋斗,他买上了车,但不到半年,竟被人抢去;但祥子仍然不肯放弃拥有自己的一辆车的梦想,尽管他对自己的追求不无怀疑,几度动摇,但仍然不断振作起来,再度奋斗。
应该说,祥子以坚韧的性格和执拗的态度与生活展开搏斗,构成了小说的主要情节内容。
而搏斗的结局,是以祥子的失败告终的,他终于未能做成拥有自己一辆车的梦。
一、性格悲剧起初,祥子纯朴,善良,为人正直,具有奋斗的性格及美好的精神世界。
祥子是个性格鲜明的普通车夫。
在他身上具有劳动人民许多优良的品质。
他善良、纯朴、热爱劳动,是农村破产后跑到城里来谋生的农民,为此,“凡是以卖力气就能吃饭的事他几乎全做过了。
”但他终于选中了拉车这一行。
在他拉上租来的洋车以后,立志买一辆车自己拉,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
他年轻力壮,吃苦耐劳,不惜用全部力量去达到这一目的。
在他看来,拉自己的车就可以“不再受拉车人的气,也无须敷衍别人。
”他认为:以他的身体和力气,多拉快跑,省吃俭用,过不了几年一定能达到目的。
强烈的求生欲望,顽强的奋斗精神,构成了祥子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
作者在小说中刻画祥子勤劳刻苦,刚强性格的同时,还从更广阔的生活内容上,着力揭示了他美好的精神世界。
他做事认真负责,讲究信用和义气。
他拉车出了事,自己被摔得很重,但他首先想到的是车上的曹先生。
曹先生被摔伤了,他感到很内疚,并提出了以自己的工钱赔偿损失,他认为曹先生是好人,所以,当曹先生因特务追捕避居在外时,他承受着自己被劫夺的痛苦,而一心想着怎样不辜负人家的嘱托看好曹宅;作品还展示了祥子极富同情心的一面,当他看到比自己更加困难的老马、小马两人在寒夜饿得发昏时,便毫不犹豫地给他们买来羊肉包子;对备受生活折磨的不幸的小福子,他也尽量地给予同情和帮助。
这些,都显示了祥子作为一个劳动者的美好心灵。
其次,祥子性格中蕴含着反抗及独立自主的要求。
祥子平常好像能忍受一切委屈,但他的性格中的反抗要求也有所体现。
比如他在杨宅的发怒辞职;对车厂主人刘四的报复心理,都可以说明这一点。
他一贯要强和自立,也正是他不安于卑贱的社会地位的表现,他不愿听高妈的话放高利贷,不想贪图刘四的60辆车,不听虎妞的话去做小买卖,都说明他具有一种要求独立自主的思想。
祥子作为一般的城市个体劳动者,农村生活在他的性格以至于他的形象各个方面留下了众多鲜明的印记,无论他的健壮,勤快,朴实,还是他的狭窄,保守,或者谨小慎微,即从外形,生活习惯,心理状态,精神气质无不带着浓厚的泥土气息,显示出来自乡间的特点,有典型的农村习惯和农民意识。
他不同于一般车夫,没有入车行的辙,还是因为他保持着在乡间形成的拘谨,忠厚的心态和气质。
他和有心计八面玲珑的高妈不同,虽然同在曹府帮佣,同属城市个体劳动者,但两人的言谈举止,和内心活动处处形成鲜明的对比。
所以《骆驼祥子》实际上写的是一个来自农村的纯朴,正直的青年堕落为城市无赖的悲剧。
在他的身上,当个个体劳动者的追求和纯洁美好的农民品格是同时丧失的,这是祥子这个艺术典型的重要特征,也构成了这场悲剧的重要线索。
从外表到内心都曾经是骆驼般坚韧的祥子,心灵深处却又始终都有一种说不出的孤独感和软弱感,几乎遇到什么都束手无策,当他因为走投无路而感到苦恼和恐惧时,更让他难过的是,没地方诉说委屈。
这不能只从他是个体劳动者的一般原则加以说明,被束缚在分散狭小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中的他们,诚然有狭窄短视,个人自扫门前雪和因为自顾不暇而形成的自私和冷漠等弱点,但作为劳动者,毕竟还是善良的,乐于助人的,尤其是对于自己相似的,劳动者,不幸者。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祥子一方面已经完全失去了与农村的联系而且早也不愿与之发生任何关系了,一方面又没扎根于城市生活,甚至还不知道与新的生活环境建立应有的联系,求得别人的关心和帮助。
这样他才会感到如此孤独,无能为力,不知所措,才特别脆弱,经不起打击和挫折。
作家对祥子性格的描绘并未到此为止,还向深层做了细致的挖掘。
他写到祥子对于自己的这种努力也不断有过反思和疑问,因此第一次丢车后,尽管他仍然努力拉车攒钱,可是干着干着,他便想起那回事,一想起来,他心里就觉得发堵,不由得想到,要强又怎样哪?即使马上再弄来一辆,焉知不再遇上那样的事呢?可见他已经预感到前途的黯淡,并向自己提出了反问,但他随即做出的回答仍然是“即使今天买上,明天就丢了,他也得去买。
这是他的志愿,希望,甚至是宗教。
不拉自己的车,他简直象是白活。
他的最可靠的希望是买车,非买上车不能对得起自己,设若一旦忘了这事,他便忘了自己,他觉得自己只是个会跑路的牲畜,没一点起色与人味”。
结论是无论付出多么大的代价,“有了车便可顶一切”,作为个体劳动者,他们只有在这种追求中才多少感觉到自己的价值和生活意义。
在祥子这里,车子已经和他的生命融为一体,虽然他早把自己的这种努力比作“误入了罗圈胡同,绕了个圈又回到原处。
”但他还是这样奔跑着,先是充满了希望的奔跑着,在这里,清醒和糊涂,自觉和盲目,几乎成了同一回事,如果把他们区别开来都没有什么意义了。
如果从一开始祥子就安于命运的安排而无所祈求,不就没有这一切,至少不会令人如此同情和叹息了吗?祥子的性格和悲剧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这些描写中表现的十分清楚。
二、婚姻悲剧在造成祥子悲剧命运的过程中,虎妞的介入无疑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祥子和老姑娘虎妞的婚姻对祥子来说更是一场难以忍受的灾难。
虎妞想从祥子身上找回失去的青春。
用计骗得了与祥子的婚姻,但祥子知道实情后,后悔却又无可奈何。
他们的婚姻是带有阶级性质的婚姻,虎妞来自一个剥削阶级,习惯了剥削压榨别人,祥子来自于受剥削的阶级,已经习惯了给人剥削。
他们的婚姻是没有爱情的“强扭的瓜”,有的只是虎妞对于祥子的性欲要求;对于祥子来说,虎妞的纠缠不啻是一种灾难。
这是一个资产者的丑女引诱与腐蚀无产者穷汉的悲剧。
从虎妞来说是可以理解的,她是畸型社会组合中的牺牲品。
流氓出身的刘四为了捞取金钱拼上了虎妞的青春。
虎妞追求性爱有其合理的一面,她疼爱祥子之类的表白也非完全虚伪,她对祥子的要求固然有些变态过分,但是作为一个女人,特别是她那样的女人,其反对祥子拉车,让祥子陪着她玩,对祥子的支配欲,甚至她的性要求,虽然不是值得同情的,但也是可以理解的。
她对祥子的感情有真诚的一面,还因此失去了父亲和钱财,最后在难产中身亡。
但是对于祥子来说,由于虎妞和父素一起生活并管理人和车厂,因而剥削阶级的思想意识已经渗透到了她的灵魂之中,她想利用自己经济中的优势在祥子身上满足自己的情欲。
她极力想控制祥子,要把祥子纳入自己的生活轨道,这与祥子要求成为一个独立劳动者的生活理想是尖锐对立的。
因此,他们的夫妻关系是畸型的,丑恶的。
这不是真正的爱情的结合,其中必然存在两种生活理想,两种生活道路,两种性格之间的搏斗。
在这场搏斗中,祥子特别感到自己软弱无力。
社会对他的打击是物质的,现在则深陷入精神打击之中。
同虎妞建立家庭,他被结结实实地捆在社会这张大网的一个黑点上,承受着精神的苦刑。
祥子本能地意识到:他表面上是丈夫,其实是玩物;虎姐名义上是妻子,其实是凶恶的走兽。
结婚第一夜他就产生了这样的感觉:“这个走兽,穿着红袄,已经捉到他,还预备着细纽的收拾他。
谁都能收拾他,这个走兽特别的厉害,一步不离地守着,向他瞪眼,向他发笑。
而且能紧紧地抱住他,把他所有的力量吸空鲁他没法逃脱”。
这种折磨对祥子的伤害尤其严重,不仅消耗着他的身体,而且更重要的是伤害了他的尊严,扭曲了他的灵魂,动摇了他生活的勇气,加速和加深了他的悲剧。
祥子的婚姻悲剧,使他精神上所受的折磨和打击并不轻于前两次。
逃兵和特务没有可以置他于死地的权利,但虎妞设下的圈套让他有苦难说。
他作为男子汉的责任感使他不能在她困难时弃之而去。
处处碰壁的他不得不回到她的身边,他别无选择。
在这件事上,他无能为力,他清楚的意识到“命是自己的,可是却叫别人管着”。
这对于腐蚀他的生活意志,打破他的生活愿望,从奋发有为到怀疑自己进而自甘堕落起了比前两次打击更重要的作用。
在这里表现为直入人心的摧残和折磨,祥子不仅不能获得自己所追求的,甚至无法拒绝自己所厌恶的,这些都充分刻画出生活的复杂内容和祥子的卑微处境。
虎妞仗着她经济上的实力,总想让祥子听她的摆布。
这使祥子感到痛苦和委屈,虽然祥子也由理直气壮的地方,但他清楚的感到“要了她,便没了他”,自己不过是在老婆手里讨饭吃,尽管如此,祥子的生活还是有着落的。
不幸的是在他们已生活多年后,虎妞因难产而死,虎妞的死更是对他的生活产生重大的变化。
祥子从此失去了经济上的依靠而无路可走,堕落下去。
卖车还钱,祥子不再想从拉车中得到光荣和称赞,从此走上了自暴自弃的道路。
如果说祥子生活的“三起三落”只是他变坏和堕落的过程,那么虎妞因难产而死和小福子的死是一个转折,使祥子彻底的走向绝望,最后是祥子人性的毁灭。
因为当虎妞死去,车再一次失去的时候祥子有过“就那么淡而无厌的一天天的混”的时候,但毕竟还是振作起来了。
他发现还有最后的一丝希望,他要回去找小福子,去找回幸福。
当祥子知道小福子死了的时候“他不再有希望,就那么迷迷糊糊的往下坠,坠入那无底的深坑。
”祥子从一个坚持奋斗的个人主义者变成一个活死人,不对别人负责,也不对自己负责,放弃了自己的生命意志,只是凭本能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