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表
教学目标:1、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理解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2、了解1~18号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教学过程: 一、元素周期表
【自主学习】 阅读书本p4~5,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最初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是按照什么标准排出元素周期表的,而我们现在用的元素周期表是按照什么标准排的?
2、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这四者有什么关系?
3、什么是周期、什么是族?在周期表中有几个横行?几个周期?几个纵行?几个族?
4、周期序数与什么有关?族序数与什么有关?
总结: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例1、⑴现在的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排序依据是 。
⑵在周期表中把 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叫 ,一共有 个周期。
短周期是指 ,长周期是指 ,周期的序数等于 。
⑶在周期表中,把不同横行中的 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的顺序由上而下排成纵行叫 。
一共有 个纵行 族。
族分为 主族的符号用 表示,副族用 表示。
元素周期表十六个族(18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 B~ⅦB )
8、9、10三个纵行) 0族(稀有气体元素) 七个周期(七个横行)
三个 周期 三个 周期 一个 周期
⑷已知某一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指出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
置。
⑸已知某一元素处于第六周期第ⅡA族,可知该元素有个电子层,最外层
上有个电子。
二、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示例一:碱金属
根据元素周期表的有关信息,填写下表:
元素名称元素
符号
核电
荷数
原子结构示意图
最外层
电子数
电子层
数
原子半
径/nm
碱金属元素锂 3 0.152 钠11 0.186 钾19 0.227 铷37 0.248 铯55 0.265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个
原子的核电荷数:
原子的电子层数:
原子失电子能力:
2、物理性质的递变规律?
3、化学性质:
⑴与O2反应
⑵与水反应
⑶与盐溶液反应
2 8 18 6 +34
结构
⑷性质上的递变规律: 元素的金属性: 单质的还原性:
结论: 例2、下列关于钾、钠、铯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其氢氧化物中碱性最强的是CsOH
B 、失去电子的能力:Na>K>Cs
C 、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
D 、单质的密度均小于1g/cm 3 例3、下列关于碱金属元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能置换出CuSO 4溶液中的铜
B 、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都是过氧化物
C 、碱金属的氧化物溶于水都能得到碱溶液
D 、能置换出酸中的氢 示例二:卤族元素
1、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 相似性: 递变性:
2、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 ⑴与H 2反应:见书本p8
总结: F 2 Cl 2 Br 2 I 2
剧烈程度
生成氢化物的稳定性 卤素单质的活泼性(氧化性) ⑵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见书本p8~9 总结:
例4、下列关于F 、Cl 、Br 、I 性质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A 、它们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加
B 、被其他卤素单质从其卤化物中置换出来的可能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大
C 、它们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强
D 、单质的颜色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加深
例5、甲、乙、丙、丁四个集气瓶可能装有Cl 2、H 2、HCl 、HBr 中的任意一种气体。
若将甲和丙混合,见光发生爆炸,若将甲和乙混合,可见瓶壁上出现深红棕色的小液滴,则气体丁是
A 、H 2
B 、Cl 2
C 、HCl
D 、HBr
结构 性质
( )
三、核素
1、原子结构:质子数:
中子数:
质量数:
a X
b d c
2、核素
3、同位素
4、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例6、放射性同位素16667Ho的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为
A、32
B、67
C、99
D、166
例7、下列各组微粒中,互为同位素的是
A、金刚石和石墨
B、4019X和4020X
C、D2O和H2O
D、12652Y和12852Y
例8、X、Y、Z、T、V为短周期五种元素,X、Y、Z在周期表的位置如图,
该三种元素原子序数之和为41,X和T在不同条件下反应,可以生成化合物T2X(白色固体)和T2X2(淡黄色固体)两种化合物,V单质在Z单质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生成的水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⑴五种元素分别为:X Y Z T V (填元素符号)
⑵Y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⑶T2X2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⑷由X、Y、T、V四种元素组成两种盐相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元素周期表课外作业
1、判断下列元素中不属于主族元素的是
A、磷
B、钙
C、铁
D、碘
2、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元素周期表中共有7个横行,即7个周期
B、元素周期表中共18列,即18个族
C、元素周期表的各周期中所含元素的种类均不相同
D、元素周期表每个周期中都有金属元素,但种类不等
3、元素周期表中的16号元素和4号元素相比,下列数据中前者是后者的4倍的是
A、质子数
B、电子层数
C、最外层电子数
D、次外层电子数
4、原子序数为x的元素位于第ⅡA族,则原子序数为x+1的元素可能处于
A、ⅢA族
B、ⅠA族
C、ⅠB族
D、ⅢB族
5、根据国外资料报道,在独居石(一种共生矿,化学成分为Ce、La、Nd等的磷酸盐)
中,查明有尚未命名的116、124、126号元素,判断116号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A、第六周期ⅣA族
B、第七周期ⅥA族
C、第七周期ⅦA族
D、第八周期ⅥA族
6、短周期元素A、B、C的位置如图,已知B、C两元素所在族数之和为A
元素族数的2倍,B、C两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为A元素的4倍,则A、B、C为
A、Be、Na、Al
B、B、Mg、Si
C、O、P、Cl
D、C、Al、P
7、已知自然界中氧的同位素有16O、17O、18O,氢的同位素有H、D、T,从水分子的原子
组成上看,自然界中的水分子共有
A、3种
B、6种
C、9种
D、12种
8、在元素周期表的前四周期中,如图排列着5种元素,若B元素的核电
荷数为z,则这五种元素的核电荷数之和可能为
A、5z+2
B、5z+8
C、5z+10
D、5z+18
9、某粒子用A Z R n—表示,下列关于该粒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所含质子数=A—n
B、所含中子数=A—Z
C、所含电子数=Z+n
D、所带电荷数=n
10、国际无机化学命名委员会1989年作出决定,把长式元素周期表原先的主副族及族号
取消,由左到右改为18列,如碱金属元素为第1列,稀有气体为第18列。
按此规定,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第9列元素中没有非金属
B、只有第2列元素的原子中最外层有2个电子
C、第1列与第17列元素的单质熔点变化趋势相反
D、第3列元素的种类最多
11、关于碱金属的叙述错误的是
A、原子半径都大于其离子半径
B、在自然界中都以化合态存在
C、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因此都应保存在煤油中
D、熔沸点都很低,导电、导热性良好
12、砹(At)是卤族元素中位于碘后面的元素,试推测砹及砹的化合物最不可能具有的性
质是
A、砹单质易溶于某些有机溶剂
B、砹化氢很稳定不易分解
C、砹是有色气体
D、砹化银不溶于水或稀硝酸
13、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网格图
⑴表中用实线将元素分成四个区,其中全部是金属元素的区域为
⑵现有甲、乙、丙、丁四种短周期元素,室温下,甲元素在冷的浓硫酸或空气中,表面都生成致密的氧化膜,乙元素原子核外第一电子层与第三电子层的电子数相等。
丙元素原子核第三层上有7个电子,丁元素的焰色反应显黄色。
甲的元素名称为,处于周期表的位置为,乙元素的元素符号为,处于周期表的位置为,丙元素与丁元素的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填“是”或“不是”)电解质。
14、A、B、C均为短周期元素,位置如图,A、C两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
数之和等于B元素原子的核内质子数。
⑴写出三种元素的名称A B C
⑵B位于周期表中第周期第族;
⑶C单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5、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列出的10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用化学符号回答下列问题:
主族
ⅠⅡⅢⅣⅤⅥⅦ0
周期
2 ⑥⑦
3 ①③⑤⑧⑩
4 ②④⑨
⑴10种元素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①、③、⑤三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碱性最强的是;
⑵元素⑦的氢化物的化学式为,该氢化物常温下与元素②的单质反应的方程
式为,该氢化物与元素⑧的单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⑶①和⑨两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该化合物灼烧时火焰的颜色
为色,该化合物的溶液与元素⑧的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⑷①和⑤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相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⑸⑥和⑧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单质⑨溶于该化合物所得溶液呈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