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妹岛和世jzsx

妹岛和世jzsx


4
思考
匠人精神 因物而异、因时而异 以人为本
彰显个性
4
思考
THANKS!
作品思想
看 透
2
建筑思想
作品思想
看 透
全透明,透明,半透明 表皮的消解,从而消解建筑本身
私密性
3 作品分析
3
作品分析
金泽21世纪美术馆
轻松、愉快、方便 为基本概念的当代美术馆
建筑是一个人与城市沟通的媒介
3
作品分析
体块矛盾凸显
均质、连续的开放界面
3
作品分析
巨大的向心性模糊了前后左右的区分,观众即可以通过 展示空间的丰富变化感受到美术作品的活力
金泽21世纪美术馆 李子林住宅 岐阜北方住宅
获奖
1988年 “栈桥 I&II”入选日本鹿岛住宅杯竞赛 1989年 “栈桥 I”获住宅建筑奖特别奖和吉冈奖 BL国际工业设计竞赛二等奖 1990年 日法文化会馆设计竞赛中获优秀奖 再春馆制药女子公寓获SD二等奖 1991年 那须野原协和会议设计竞赛二等奖 1992年 商业环境设计竞赛二等奖 1994年 第一次日本文化艺术助成金奖、 94商环境设计奖、94建筑奖 1996年 广岛市消防站设计竞赛二等奖 2000年 德国舍林建筑奖
2 妹岛的建筑思想
2
建筑思想
德勒兹Gilles Louis Rene
Deleuze(1925-1995)
伊东丰雄(1941伊东丰雄认为,“在日本,建筑不 是一件长久的东西,它的生命也许 就是几十年,大家对这也没有什么
影响
“游牧” (nomadism) 一词 , 既
“游牧”思想认为时代的本质是 “不确定”的,通过这种“不确定” 可以推导出多元性,复杂性等概念 来概括这个时代。伊东丰雄的建筑 被认为是对日本社会多元化,复杂 性的最重要的诠释之一。
不确定性“。
主流话语、反传统宏观政治等
为旨趣的块茎式思维方式和政 治价值取向。
2
建筑思想 德勒兹Gilles Louis Rene Deleuze (1925-1995)
法国作家、哲学家,后现代主 义的主要代表人之一。出生和 逝世于法国法兰西岛大区巴黎 市,享年70岁。 德勒兹 1925 年 1 月 18 日出生在 法国首都巴黎, 1944 年中学毕 业后进入巴黎索邦大学哲学系 就读,开始致力于哲学研究。 他的哲学思想其中一个主要特 色是对欲望的研究,并由此出 发到对一切中心化和总体化攻 击。德勒兹的影响遍布人文科 学的各个角落,他的《反俄狄 普斯》和《千座高原》(又译 作《千高原》)业已取得世界 性的声誉。 1995 年 11 月 4 日,德勒兹因不 堪肺病折磨,在巴黎十七区寓 所跳窗自杀,享年70岁。
3
作品分析
歧阜北方住宅
对表皮的消解 两层的共享空间被楼板打断,单跑 楼梯被挂在立面上,贯通建筑的阳 台在立面上形成空洞
4 思考
4
思考
“我喜欢思考小项目的可能性,我
的结论是,当你在如此小的尺度上
工作时,每一厘米都变得极为重要。 当然,本来一两厘米也一直都是很
重要的。”
4
思考
芝浦住宅
4
思考
匠人精神 因物而异、因时而异 以人为本
3
作品分析
像一个巨大的聚落,像在方空间中漫步
融入了更多的交流与共通,将人的主动性 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
3
作品分析
化为许多细到极致的柱子 把力分散和化解到平面中
3
作品分析
日本长野的O-Museum博物馆
透明和磨砂材质相间的竖向条纹的玻璃幕墙
3
作品分析
一个个的盒子所组织起来的空洞感

空间属性---思考性
2
建筑思想
发展库哈斯的思考方式
库哈斯从来不遵循传统的建筑设计规则,一反既定的功能定义
的方法,从功能的拆散和分解,批判性研究功能的内在的社会
含义,在对功能的肢解和分析中形成一种对功能的认识新方法, 认识的结果就是产生功能内在单元的重组,这使人重新认识流 动空间的潜力及可变性。
2
建筑思想
师承关系
伊东丰雄的建筑哲学
库哈斯的观察和思考现实的方式
妹岛和世继承他们对于建筑的“不确定性” 的理解和探求,并逐步形成极简主义。
2
建筑思想
作品思想
表 象
2
建筑思想
作品思想
表 象
轻盈,光滑,柔弱,白色,透亮中有种模糊对人的行Fra bibliotek的关注2
建筑思想
作品思想
空 间
2
建筑思想
作品思想
空 间
开放的,均质的
注重功能,人的行为
2
建筑思想
妹岛和世和她的建筑思想
1 妹岛和世简介
1
建筑师简介
1956年 出生于日本茨城
1979年 毕业于日本女子大学,获学士学位 1981年 获日本女子大学硕士学位
1987年 建立妹岛和世个人建筑事务所
1995年 与西泽立卫合作建立SANNA建筑事务所 2000年 哈佛设计学院访问学者
1
建筑师简介
主要作品
指当代法国著名哲学家德勒兹
的后现代思想风格 , 也指其思想 中以差异性、多样性、流变性、 外在性、肯定性、主动性、解 结构、反基础、反本质、反真 理、反系统、反方法、反编码、 反主客对立、反宏大叙事、反
抵触感。我认为,是运动,缓慢变化 的空间以及它们将如何变化下去的 那种感觉,产生了建筑中的时间单 元。 被认为是伊东丰雄对建筑的”
SANNA事务所
1997年 悉尼现代艺术美术馆加建一等奖 1998年 多媒体工作室获日本建筑学会奖 2001年 瑞士AMAG-BVK商业建筑国际竞赛三等奖
O·博物馆
瑞士劳力士学习中心
2002年 奔驰汽车新博物馆国际竞赛二等奖
阿诺德建筑纪念奖 奥地利萨尔茨堡文森诺·斯莫齐建筑奖 2003年 纽约现代艺术美术馆新馆国际竞赛一等奖 瑞士诺华制药WSJ-204办公楼国际竞赛一等奖 2004年 金泽21世纪美术馆获第九届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 2010年 普利兹克奖(Pritzker prize)
2
建筑思想 “游牧”思想线
德勒兹的游牧思想,是在长期的哲学解读和文学浸染中逐渐形成的。经过精 心梳理,他发现在卢克莱修、休谟、斯宾诺莎、尼采和柏格森等人之间,存在
着一种神秘的联系,这种联系由对消极的批评、对快乐的培养,对内在性的
憎恨、对力量与关系之外在性的颂扬,以及对权力的斥责等等所构成。德 勒兹把这种神秘的联系称为“思想孤儿线”的精神气质(an orphan line of thoughts),并自视为这条线上的一个环节。这样, “思想孤儿线” 的精神气质在德勒兹的后现代熔炉中经过特殊锻造后,遂嬗变成他日后的 游牧思想线。概言之,游牧思想就是斯宾诺莎的伦理学,尼采的快乐科学, 埃尔托的戴皇冠的无政府,布朗肖的文学空间以及福柯的外部思想等等的 后现代组合。
2
建筑思想 “游牧”思想综述 1986年,法国作家、戏剧家雅克・阿塔利在其著作《游牧人》中预言:先进的科 学技术将创造出一系列能够给予人类前所未有的消费产品,同时它们将 割 断 人 们 与国家、社会和家庭之间的传统纽带。被欲望、幻想、贪婪和野心所束缚的人 将成为被解放了的新游牧人。 阿塔利预言的这种由科学技术革命所带来的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 ,指示着一种“ 新”游牧生活在现代社会的降临,猜度着一种具有深远意义的趋势 , 种时尚运动, 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当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游牧”特 性已渗入其经济、政治、文化、思维等社会生活乃至精神领域的各个层面 ,表征 着后工业化这一特定历史阶段的时代特征。 但是,严格说来,阿塔利并不是第一个预言游牧时代来临的思想家。早在上世纪60 、70年代,法国后现代哲学家德勒兹作为时代变化的敏锐观察者就已经提出了“ 游牧”的概念,并且在其《尼采与哲学》(1962)、《差异与重复》(1968)、《反 俄狄浦斯》(1972)、《千座高原》(1980)等一系列主要著作中作了比较系统的 思想阐发。总体而言 , 德勒兹对于“游牧”思想的阐发是在“独断思想形象 ”(the dogmatic image of thought)与“游牧思想”(the nomadic thought) 、 “ 传 统 政 治 ” (the traditional politics) 与 “ 游 牧 政 治 ”(thenomadicpolitics)的对抗性张力中展开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