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治安学概论复习大纲

治安学概论复习大纲

《治安学概论复习大纲》

编写者: 治安2012级 梁家曦

呕心沥血之作

第一编 治安学基础理论

第一章 治安学概述

第一节 治安学的基本范畴及相关概念

要点如下:

1、治安的含义及其实质;

古代治安的含义

(1)稳定局势、没有内讧

(2)安定民心、防止动乱

近代治安的含义

(1)广义的治安:有四个层次的涵义

第一,社会治安问题

第二,社会治安秩序

第三,社会治安状况

第四,治安工作和治安管理

(2)狭义的治安:有两个层次的涵义,即

1,社会治安秩序

2,治安工作和治安管理

2、现代治安的属性和特征;

属性:在阶级社会符合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并由国家宪法、刑事法律和治安行政法律所规范的有关国家和公共安全,社会管理和公民人身或民主权利的一种社会状况。 特征:(1)社会治安是一个法律概念

(2)社会治安是一个政治概念

(3)社会治安有特定的内容和范围

3、治安管理的概念;

指公安机关依照国家法律和法规,依靠群众,运行行政手段,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行政管理活动。

4、治安学的概念;

研究治安管理的基础理论,通过概括治安现象的一般规律,揭示治安管理的本质和功能,完善和发展治安管理的体系并指导治安实践的一门科学。

难点如下:

1、现代治安的含义及属性;

2、治安的定义所表现出来治安的特征。

第二节 治安学的研究对象及学科体系

1、治安学的研究对象;(两个方面)

(1)宏观治安管理活动及其一般规律

(2)一般治安问题及其对策

2、治安学的历史发展;

新中国经历了五个阶段

3、治安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

4、治安学的课程结构。

难点如下:

1、治安学的研究对象的理解;

2、治安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治安学与行政法学:

行政法学中有关行政法的基本原理、行政法律关系、行政行为、行政法律监督,以及行政违法与行政责任等方面的理论,对治安管理学具有指导作用。

(2)治安学与刑法学 刑法学与治安学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以不同的方式,有效地实现国家的职能。

(3)治安学与政治学

政治与治安行政管理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治安学与政治学有着内在的联系,特别是像治安行政执法,作为国家机关的行政行为,与政治学的联系更为密切。

(4)治安学与社会学

治安学与社会学存在密切关系。一方面,治安学要研究治安现象;另一方面,社会学要通过治安管理以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研究来研究社会。

第三节 研究和学习治安学的意义及方法

要点如下:

1、科学抽象法

2、系统学习法;

3、借鉴移植法。

本章复习思考题

1、“治安”一词最早出现在我国哪个朝代,其含义有哪些?

战国时期的韩非。

含义:(1)稳定局势、没有内讧

(2)安定民心、防止动乱

2、现代治安的定义以及其属性。

3、治安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在法学学科中的地位;

4、治安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章 治安的功能和任务

第一节 治安的功能

1、治安的功能概述:

根据狭义的治安的涵义,治安作为治安管理活动在实现它的功能的时候,是作为一个对外开放的整体系统,对外界施加影响,这种对外界所起的作用,就是治安的功能。

2、治安的规范功能;

(1)指引功能(2)评价功能(3)预测功能(4)教育功能(5)强制功能

3、治安的社会功能

(一)组织管理社会治安秩序 (1)维护社会治安基本秩序

(2)保障社会成员的人身安全和社会的公共安全

(3)保障和维护生产和交换秩序

(二)保护公民合法权益

(1)控制和防范违法犯罪

(2)及时查处违法犯罪和治安灾害事故

(3)依法行政、执法为民

(三)维护人民民主的政治体制

(1)全方位的限制违法犯罪温床的滋生

(2)特定的监督管理

(3)发现和打击违法犯罪

(四)保障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1)防控和治理治安灾害事故

(2)加强各领域的日常治安业务管理

(3)加快治安设施和制度的建设

(五)推进社会主义文明建设

(1)宣传法律法规,增强全社会的法制意识

(2)清楚社会丑恶现象

4、治安功能的局限性。

(1)治安管理是预防违法犯罪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众多预防违法犯罪方式的一种

(2)治安管理的功能范围不是无限的

(3)治安管理对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的涵开性和适应性不可避免的存在局限性

(4)治安功能的发挥与治安人员的素质、精神条件和物质条件有密切关系

难点如下

1、治安功能的实质的认识与理解;

(1)治安的功能是治安管理作为国家和人民意志这一本质的外在表现形式

(2)治安的功能是国家权力运行过程的体现; 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实施的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管理活动,是国家有目的地对社会成员的行为进行指导、约束和制裁

(3)治安的功能是社会关系自身力量的体现

2、治安功能在治安实践中的外在表现。

第二节 治安的任务

1、治安的任务概述;

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由治安管理机关及其人员担负的治安管理责任的总和与概括。

2、治安的任务的外在表现形式;

3、治安的任务的内容。

(一)预防、发现和控制犯罪

(1)强化治安管理,严密社会面的控制

(2)加大对重点人群的预防力度

(3)加强对群众性自治组织的领导

(二)预防和查处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

(1)广泛宣传法制,提高人民群众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2)开展专项治理,禁止社会丑恶现象

(3)发挥治安管理的职能,推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4)严格执法及时处罚

(三)预防查处治安灾害事故

(1)做好预防治安灾害事故的宣传教育

(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

(3)严格管理监督强化安全检查

(4)查处治安灾害事故

本章复习思考题

1、准确把握治安的功能在治安实践中的外在表现

2、正确认识治安功能的局限性。

3、治安任务的基本内涵。

第三章 治安主体

第一节 主体的含义和构成 1、治安主体的概念及其特点;

概念:治安管理主体就是符合法律要求的治安管理活动的发起者、承担者

特点:(1)治安管理主体是实践主体(2)治安管理主体是执法主体

2、治安主体的构成及其表现形式;

(1)个人主体 在社会提供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基础上,相对独立的进行社会管理活动的自然人(人民警察)

(2)组织主体 国家依法设立的治安管理机构

(3)社会主体 从事社会治安管理的群体

3、治安主体外在的特性 。

(1)法制性(2)目的性(3)适应性(4)能动性

难点如下:

1、治安主体的外在表现形式及其所具备的特性;

2、对治安主体构成内涵的法律要求的把握。

第二节 治安管理组织

1、治安管理组织作为治安主体其含义及特征;

含义: 国家为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充分发挥治安管理的职能作用,通过法律法规加以确定和建立的治安管理体系

特征:(1)组织目的明确(2)人事调配恰当

(3)责权分配合理(4)财务数量适中

(5)价值观念整合

2、治安管理组织的职责和权限;

(1)中央治安管理机构 (2)省市自治区治安管理机构

(3)县级治安管理机构

3、治安管理组织的机构设置;

(一)设置的原则

(1)目标原则(2)精简原则(3)科学原则

4、治安管理人员内在和外在要求。

本章复习思考题

1、治安过程中治安管理组织的运行要求;

2、治安管理人员与治安管理组织的相互关系。 第四章 治安客体

第一节 治安管理的含义和构成

1、治安管理客体的概念和构成;

概念:治安管理的对象,即在治安管理过程中主体所指向的对象

构成(五要素):(1)人(2)物(3)时(4)空(5)事

2、治安管理客体的形态;

3、治安管理客体的内涵及其特征;

难点在于:

1、对治安管理客体形态的认识;

2、治安管理客体所表现出来的具体现实问题的认识。

第二节 社会治安问题

1、社会治安问题的含义及分类;

含义:社会治安问题是指包括刑法和治安行政法规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受到侵犯所造成的社会治安格局紊乱,影响、阻碍和破坏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成员工作和生活的非正常状态。

分类:(一)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分为:

扰乱公共秩序的社会治安问题;妨害公共安全的社会治安问题

侵犯人身权利的社会治安问题;侵犯公私财产权利的社会治安问题

(二)按照社会治安问题的表现形式分为:

治安案件、治安事件、治安灾害事故

(三)按照危害程度分为:

犯罪行为、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一般违法行为

2、社会治安问题的特点和成因;

(一)特点:(1)长期性(2)复杂性(3)社会性

(二)成因:(1)政治因素(2)经济因素(3)文化因素(4)社会因素

3、社会治安问题产生的条件;

(一)主观因素:(1)心理因素(2)生理因素

(二)客观条件:(1)直接条件因素(2)间接条件因素(3)其他相关因素

本章复习思考题:

1、治安客体的表现形态及其特征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