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正确运用成语59页PPT

正确运用成语59页PPT


高考示例
• 【05广东】小王同学站起来说道: “陈教授刚才那番话是抛砖引玉,我 下面讲的只能算是狗尾续貂。”
• “抛砖引玉”,谦辞,比喻用自己粗 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 成熟的意见,只能用在自己身上,不 能用在第三方。
高考示例
• 【07江苏】在签名售书活动开始谦, 作者诚恳地说,书中不少看法都是一 孔之见,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全面理解成语
• 【07安徽】为纪念中国话剧百年诞辰, 话剧界一些前辈粉墨登场,重新排演 了《雷雨》等经典剧目。
• “粉墨登场”,本来意思是指画好了妆, 上台演戏。现在一般多用于贬义,比 喻坏人乔装打扮,登上了政治舞台。 这里用本义。
高考示例
• 【04广东】老张今年65 岁,短小精悍, 思维敏捷,干起活来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差。
备战2009
正确运用成语
考点分析
• 成语是高考的一大重点,每年都 有相应的题目,考查的是成语的 正确运用。
• 主流题型:判断正误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 是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题型变化
• 范围扩大(由单纯的成语扩大到熟 语——包括成语、惯用语、俗语、 歇后语) 题干:判断加点词语的正误
谢时用。
误用类型——表意重复
成语一般都比较精炼,使用 得当,可以收到言简意赅之效, 但如果不注意成语和句子的语义 的比照,就容易造成成语隐含义 与句子语义的重复。
误用示例
• 时下的店名和商品名在吸收外来词时, 追求时髦,哗众取宠,令人费解。这 些叫人看不懂的名称,只能让人贻笑 大方。
• “贻笑大方”是被内行人笑话之意, 已含有“让人”之意,与句中“让人” 重复。
误用示例
• 坐在笔者身边的一位外国记者忍俊 不禁,扑哧一声笑起来了。
误用举隅
• 今天看来,亚里士多德的这个论断是错误的, 然而在古代,亚里士多德有很高的声望,他所 说的话不应无可置疑。
• 初春的校园,篝火晚会上,大家陶醉在这春意 阑珊的氛围中,有的在唱,有的在跳,有的在 谈着……欢乐围绕在每个人身边。
• 来到公司的第一天,我好像什么都不懂,什么 都不会做,忙得头昏眼花。已经过了下班的时 间,我还在七手八脚地忙乎着。
“色彩”不一
• 情投意合—— 臭味相投 • 见机行事—— 见风使舵 • 侃侃而谈—— 夸夸其谈 • 无微不至—— 无所不至 • 再接再厉—— 变本加厉 • 深思熟虑—— 处心积虑 • 从容不迫—— 故作镇静 • 开山祖师—— 始作俑者 • 昂首阔步—— 趾高气扬
注意
• 大量中性词,在或褒贬语境中都可使用。 “成千上万” “如虎添翼”“蛛丝马 迹”……
高考示例
• 【07四川】近两三年来,某市大型商场 所增营业面积相当于过去十年所增营 业面积的三倍,但前往购物的消费者 却寥寥无几,出现了僧多粥少的局面。
• “僧多粥少”,比喻不够分配之意。 此处营业面积增长过多,消费水平跟 不上,应改为“供大于求” 。
误用举隅
• 我俩考虑问题时,他习惯从大的方面着眼, 我总是从具体方法入手,虽然南辕北辙,但 总能殊途同归。
气,狼狈为奸。
(沆瀣
误用类型——语境不合
成语也是词,它必须符合一定 的语言环境,语境不合,自然造成 误用,成语的意思必须与句意相合, 否则会错误。
高考示例
• 【07宁夏】看完电影《虎口脱险》后,大 家给小王对号入座,说他就像影片中的 那个有才能的音乐指挥,常常因粗心做 出一些有惊无险的事。
• “对号入座”,比喻把有关的人或事物 跟自己对比联系起来,也比喻把某人所 做的事跟规章制度相比,联系起来。本 句中既不是给小王把有关的人或事物跟 他自己对比联系起来,又不是大家把小 王所做的事跟规章制度相比,所以不符 合语境。
高考示例:褒词误用
• 【07全国Ⅱ】在今年的“排队推动日” 活动中,虽仍有凤毛麟角的几个“不 自觉者”,但广大市民不论乘车还是 购物都能自觉排队。
• “凤毛麟角”,是指凤凰的羽毛,麒 麟的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 褒义词。不能用来形容“不自觉者”。
高考示例:贬词误用
• 【08江苏】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 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 学围棋,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 思,无所不为。
• 考查方式变化:近义成语辨析 近义的词语是否可以替换 选择恰当的词语
能力培养途径
• 全面了解成语含义,注意本义、引申 义和比喻义。
如“买椟还珠”,原意是“买下匣子,退还珍 珠”,比喻义为“不识货,舍本逐末,取舍失 当”。
• 了解成语常见误用类型,训练判断成 语运用正误的能力。
• 区别容易混淆的成语,辨析近义成语。 • 掌握一批常见熟语。
高考示例
• 【08安徽】时间真如行云流水,申奥成功 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转眼间,举世瞩 目的北京奥运会距离我们已经不到一百 天了。
• “行云流水”,比喻自然不拘执(多指 文章、歌唱等)。不是用来形容时间流 逝得快,如同白云流水。
成语举隅
•目无全牛: 比喻技艺极其纯熟,已达到得 心应手的境地。
•文不加点: 指文章一气呵成,不用修改, 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 我们不能因为有姚明等人加盟美国NBA,就妄 自菲薄地说,我国的篮球运动足以与欧美篮 球强国抗衡了。
• 英国的一项科学研究显示,播放一些古典音 乐能促使食客情不自禁地慷慨解囊,有助于 增加酒店的收入。
• 关于这个问题,无论伊朗还是美国,其媒体 报道都与美国官方、军方的表态自相矛盾。
• 在野外发现化石固然重要,而要把它完美无 缺地取出并加以研究,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 “无所不为”意为没有什么不干的, 指什么坏事都干,贬义词 。这里指家 长们为操劳不止,不是坏事。
成语举隅
• 巧舌如簧 惨淡经营 胸无城府 • 有头有脸 趋之若鹜 狐死首丘 • 拭目以待 无独有偶 等量齐观 • 满城风雨 苦心孤诣 长此以往 • 趾高气扬 叹为观止 好为人师 • 天花乱坠 一团和气 改头换面 • 高谈阔论 评头论足 如丧考妣
• 有时为了讥讽、自嘲、开玩笑,故意说 反话,褒词贬用,贬词褒用,是可以的, 不能以为错。
众目睽睽之下,他居然能从容不迫地“拿” 走乘客的钱包,实在是“高”! 就让我胆大妄为一次,替您完成这项工作吧, 您实在太累了!
雅俗共赏
• 熟语中的口语和书面语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各执己见 打开天窗说亮话—— 直言不讳 赶鸭子上架—— 强人所难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一曝十寒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得过且过 一个巴掌拍不响—— 孤掌难鸣 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越俎代庖
• “丰姿绰约”,形容女子姿态柔美的 样子 ,不能用来形容歌舞。
高考示例
• 【08四川】微笑像和煦的春风,微笑像 温暖的阳光,它蕴涵着一种神奇的力 量,可以使人世间所有的烦恼都涣然 冰释。
• “涣然冰释”,形容嫌疑、疑虑、误 会等完全消除,不能用来指消除烦恼。
成语举隅
• 豆蔻年华:十三四岁少女 • 美轮美奂:屋舍(装饰、布置)高大华
• “短小精悍”,形容文章、戏剧等篇幅不 长而有力,也可以用来形容人身材矮小而 精明强干。
• 【92全国】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 绿,热闹非常。
• “灯红酒绿”,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 也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
误用类型——望文生义
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 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 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 造成了成语意蕴上的理解难度,如果 我们对成语意蕴不仔细辨析,粗枝大 叶,一瞥而过,就极易造成望文生义 的误用。
接,连续不断。 • 挥洒自如:比喻写作、画画运笔不拘束,
不可用于举止风度。 • 巧夺天工:形容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不
能用来形容天然的精巧。
误用类型——色彩混淆
从感情色彩上看,成语可分褒义、 中性、贬义,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 明褒贬,否则就容易造成褒词贬用 或贬词褒用的错误。此外有些时候 还要注意词语的语体色彩(口语和 书面语)。
• “一孔之见”,谦辞,比喻狭隘片面 的见解,这里是作者的自谦,运用正 确。
成语举隅
虚怀若谷:非常谦虚,用于别人,表敬意。 蓬荜生辉:用于称谢别人到自己家中,或
别人的字画送到自己家里。 敬谢不敏:自谦,表示因自己能力不够而
推辞某事。 心向往之:对某人或事的景仰之情。 一得之见:谦辞,自己一点浅薄的意见。 鼎力相助:敬辞,大力帮助,表请托或感
高考示例
• 【07广东】父亲收藏的那些产于不同时代、 具有不同造型、来自不同国家的玩具汽 车,把小小的书房挤得满满当当,间不 容发。
• “间不容发”是个多义成语,有三个意 思。 ①指离灾祸距离极近,中间不能放进一 根头发。 ②比喻情势危急到了极点。 ③比喻文字精练、严谨。 不能指空间容不下的意思,也不能形容
•明日黄花: 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火中取栗: 比喻被别人利用去干冒险事,
付出了代价而得不到好处。 •万人空巷: 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不刊之论: 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成语举隅
• 望洋兴叹: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 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 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 样。
• 因人成事:依靠别人把事情办好。 • 久假不归:长期地借用,不归还。 • 高山流水:比喻知己、知音或乐曲高妙。 • 司马青衫:比喻因遭遇相似而表示的同
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不能用括号中的四字成语
替换的一句是
A.凡遇院中公文,送府用印,孙大夫动辄
横挑鼻子竖挑眼,当即驳回。
(吹毛求疵)
B.你小子的工作生活已经够好的了,别
“这山望着那山高” ,不知足呵!
(贪得无厌)
C.作为一介书生,而且无家室之累,打开
天窗说亮话,又何妨? (直言不讳)
D. “豪强”和“官家”,历来一个鼻孔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