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舱布置图设绘通则[版本1/修改0]讨论稿年月日发布年月日实施编制:钱明校对:审核:编制单位:会签:审定:批准: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 本标准规定了机舱布置图的设绘依据、基本要求、内容要点、图面要求、注意事项、校审要点、质量要求以及附录。
1.2 本标准适用于详细设计阶段时机舱布置图的设绘,对于基本设计和生产设计、报价设计时的机舱布置图也可以酌情采用。
2.引用标准及设绘依据图纸2.1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a) QSCZ0001-2015《船舶设计图样及技术文件设绘通则》编制规则;b) GB4476.1~4-84 金属船体制图。
2.2 设绘依据图纸a) 设计任务书;b) 规格书或轮机说明书;c) 机械设备明细表;d) 总布置图;e) 线型图和基本结构图或肋骨型线图和机舱分段结构图;f) 主要设备的厂家资料。
3.基本要求3.1 布置基本原则机舱布置图是船舶设计中最重要的基础性图纸之一,是许多其它图纸项目的依据。
动力装置布置的好坏对船舶性能有决定性的影响。
a) 应满足相关规范、公约、规则及入级符号的特定要求。
b) 要求动力装置可靠而持久的工作,提供足够的航行动力,保证航行安全,同时便于船员管理维修。
c) 采取综合利用、多层布置设备的方法尽可能地充分利用机舱空间、缩小机舱长度,以增加船舶货舱容积。
d) 各种机械设备相互间位置分布合理,按其功能不同(如船舶系统、冷却水、燃油、滑油、电站等)分区布置,以便于维护使用并节省管路。
e) 主要通道、开口、舱柜、舱室的布置应考虑船体结构的完整性,设备基座简单合理以便施工建造。
f) 应尽量保持左、右两舷重量平衡,且尽可能降低重心。
g) 详细设计的机舱布置图应能表明机舱内主、辅机电设备布置的全貌,作为送审图和轮机其它部分图纸生产设计的依据。
4.内容要点4.1 主机的布置要点4.1.1 主机前端(底层)应保留足够的空间以布置自身管路及冷却海水泵,压载泵等泵组和海水总管、舱底压载等管系。
主机两侧应留出必要的管路空间和维修空间。
4.1.2 主机纵向定位时应保证主机油底壳出油口位于相邻两档肋板之间,主机基座螺栓孔与肋板尽量减少位置重叠。
4.1.3 主机纵向定位时还应考虑到机舱平台开口的位置。
平台开口的前后端应尽可能位于强肋位,主机(包括路台)应尽可能位于开口当中。
4.1.4 对于重型低速柴油机当垂向外力矩过大时,注意使柴油机中点尽量远离船体振动节点位置。
4.2 轴系布置要点4.2.1 螺旋桨轴抽出空间当螺旋桨轴向船内拉出时,从机舱后舱壁至主机(或齿轮箱)联轴节之间的距离通常为螺旋桨轴长度加450mm,如定距桨向船外拉时,则应考虑向船内拉轴检查轴前端和艉轴管后轴承所需的位置。
4.2.2 轴系的倾斜度轴系的中心线(通常也是主机的中心线)一般应与基线平行(α= 0°)如需倾斜时在运输船上≤4/100,即α≤2°30’;在工作船α≤5°;对于快艇α可达12-16°。
当多轴系布置时轴系的水平方向倾斜角β≤3°。
4.3 锅炉及换热器布置要点4.3.1水管锅炉的鼓筒纵向中心线应尽可能与艏艉方向平行;锅炉旁的通道最小距离应≥350mm,与燃油舱壁距离应≥450mm,炉膛底部与双层底油舱的顶板距离应≥600mm,对于40吨/时以上的锅炉鼓筒与后舱壁距离应≥1200mm。
4.3.2 应考虑留有废气锅炉(经济器)、换热器管子的清洗空间,在确定各种换热器的位置时,也要注意与其有关的液体的流向。
4.3.3 当在机器处所平台甲板之上设置燃油锅炉,且锅炉间无水密舱壁与机舱隔开时,应该设置高度至少为400mm的围板,以便将该区域的泄漏物排至舱底,在喷油器区域下面应设置200mm深的集油盘。
4.4 发电机组布置要点发电机组之间的通道应≥600mm,机组与舱壁距离应≥800mm(600mm为通道,200mm 为舱壁上安装设备管路),与支柱间距离应≥200mm,发电机组应布置成使其转轴中心线与艏艉平行。
4.5 泵的布置要点4.5.1 泵的位置高度应充分考虑泵的自吸能力。
在船舶允许的最大横倾或纵倾下应使无自吸能力的泵保持正压头,有自吸能力的泵吸口与工作液面垂直距离尽可能<2000mm,对高温,高粘度液体输送泵(如炉水循环泵,重燃油供给泵)还应有更大的裕度。
4.5.2 卧式泵的布置宜使其回转轴线延船的艏艉方向布置,当采用电机延伸轴直接带泵时应使电机在泵的首端。
4.5.3 泵的位置应考虑相应系统的管系原理,如互为备用的泵应并列布置。
位于花钢板之下的立式泵应将电机露出花钢板,泵及管系不应遮挡人孔盖。
4.6 风机和通风管口的布置要点4.6.1 机舱通风应保证在各种气候下机器和锅炉全负荷运转时有充分的空气,以确保机器的正常运行以及该处人员的安全和舒适。
风机间的大小应能够便于检修风机,进气百页窗应保证足够的进气面积并面向开敞的空间。
4.6.2 机泵舱内外的进排风口的布置应考虑空气的流向,避免气流短路。
对油船、液化船的泵舱排风口位置的高度和距离应按船规的有关要求布置。
在主机的增压器部位,尽可能地布置较大的出风口,向主机直接供给新鲜空气。
4.7 其它辅助设备布置要点4.7.1 对液体流动性差的有关设备,应注意其位置要满足管道布置要求。
如净油机的油渣排出管,污水处理装置的粪便水进入管应尽量短,其水平倾斜度(或垂直倾斜度)应考虑设备的要求。
4.7.2 海水门的布置须使主海水冷却泵有不少于两个舷外水吸口,并应布置在机舱的艏部。
内河船应位于压载水线下300mm~500mm,海船应在船舶横倾15°与船舷交点位置以下。
4.8 维修空间和起重设备布置要求4.8.1 所有机械设备都要考虑维修拆装空间和场地,如主辅机的吊缸高度,各种换热器管子的拆装距离,更换等。
4.8.2 对人力不及的较重的机械零部件,应备有起吊设备,大型船舶的起重梁应顾及起吊备件,机修间和材料间的物件进出机舱,并与整船起重线路衔接。
4.8.3 对不经常拆装的机械设备,上方可设置小吊梁或眼板以便需要时作起重用。
4.8.4 机舱物料调运,通常设机舱吊口,其大小应考虑发电机或发电机转子以及其它较大设备的进出。
4.9 舱柜布置要点4.9.1 下列相邻舱柜之间应设置隔离空舱滑油舱柜与燃油舱柜滑油舱柜与淡水舱柜燃油舱柜与动力锅炉水舱柜燃油舱柜与淡水舱柜4.9.2 对于油船机舱或其它机器处所,可利用货油泵舱或燃油舱与货油舱(或污水油水舱)隔开,否则其间应设隔离空舱。
4.9.3 不做在结构上的箱柜周围应留有≥300mm的空间用来油漆和清洗表面,与船体结构相邻的柜壁应留有350~400mm的安装或焊接空间。
箱柜顶面与甲板距离应确保滑轮吊装时的尺寸空间,下面应考虑底座尽量布置在船体结构的强构件处。
4.9.4 布置淡水膨胀柜,滑油重力柜,气缸油测量柜及靠重力供油的燃油日用柜时,应根据其具体要求仔细校对其安装高度。
4.9.5 燃、滑油舱柜尽可能成为船体结构的一部分,如在机舱内时,至少它们垂直侧面之一应连续于机舱限界面。
位于机舱平台上的燃、滑油舱一般顶部留出800mm、底部留出600mm 的空间。
4.9.6 燃、滑油舱柜不应布置在高温表面(排气管,锅炉)上方。
柴油柜和燃料油柜不宜相邻布置以免温差太大。
4.10 集控室,机修间,物料间布置要点4.10.1 集控室尽可能设在机舱内振动和噪音较小的地方,并与梯道或电梯(若有时)布置在同一船舷,并有两个尽可能远离的出入口通道。
其中之一应接近机舱的脱险通道。
集控室的位置也应考虑电缆通道的走向。
4.10.2 集控室尽可能与机修间布置在同层。
机修间及物料间应在同一层甲板上相邻布置,以便于两室之间搬运零件。
4.11 出入口、梯道和花钢板的布置要求4.11.1 出入口及梯道:机舱应各有两个通向开敞甲板的出入口,出入口的布置应尽可能互相远离,并出入方便,小型船舶梯道可仅设一个。
应有一个通向机舱底层的,并带有扶手的金属通道。
梯道与花钢板的倾角≤60°,扶梯净高≤4000mm。
当船的型深>15000mm时应考虑设机舱电梯,但机舱电梯不得视为逃生通道。
4.11.2 在底层、辅机间或分油机间下有管路或舱底水的处所应设置花钢板。
机舱底层花钢板的设置高度,应考虑主机检查人孔的位置,及各种管道的安装和检查。
在中、小型船中,一般为800mm,大型船为1200~1600mm左右。
辅机周围和分油机间一般为500~600mm。
4.12 机舱棚开口,平台及花钢板的高度4.12.1 双层底高度应考虑下设油舱的清理和必要的蒸汽加热管的敷设工艺,在双层底内设有滑油循环舱并用隔离空舱与外底板隔开时还应考虑其焊接施工工艺要求。
4.12.2 机舱平台高度一般与货舱相应甲板一样高,并尽量考虑与主机路台高度一致,并考虑主机横向支撑的高度,但应满足其间最大的机械设备(如发电机,锅炉,换热器等)的拆检高度,平台甲板到强构件之间的最小高为2000mm,甲板之间的最大高度为5000mm,如装拆检需要提高到6000mm。
4.12.3 机舱棚处的最小开口一般应能容纳主机最大的外形尺寸(包括主机路台)加300mm, 另加各种辅助设备、斜梯及管系的尺寸,平台开口的前后端应尽可能位于强肋骨处。
4.12.4 对封闭型机舱的舱棚开口尺寸,主要由排气管、废热锅炉、通风管及梯道等决定。
4.12.5 在起吊方便的情况下可考虑在机舱棚壁上布置主机大备件的位置,对于小型船舶还需要考虑日用油柜,膨胀水箱的位置。
4.13 防护设施,消防设备的布置要点4.13.1 有外露运动部件的机械以及对工作人员发生危险处所应设护罩或栏杆。
4.13.2 对噪声级过大的机械设备应加以隔离,也可以设置隔音的集控室以减少噪音的影响。
4.13.3 对布置在平台的辅柴油机或5缸以下的中,高速柴油机应考虑减振措施,如安装减振器减振等。
4.13.4 各种固定式灭火系统的设备或集中控制阀箱及其动力源应能易于接近,操作简便,其有关装置应布置在当被保护处所失火时不致被切断的地方。
4.13.5 柴油发电机组和锅炉附近应设的灭火装置应符合船级社的要求。
4.13.6 电气设备的灭火应注意使用干粉灭火器。
5.图面要求5.1 图样幅面及格式符合标准要求,技术文件的书写格式应符合GB/T1.1-1993《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有关要求。
图样画法,字体,字号,图线选用,尺寸标注,图样要素等均应符合标准或有关规定。
5.2 视图表达a)表达内容b) 视图5.3 设备编号机舱内的大小设备除在其它图纸中表达的之外(如直斜梯,门窗)均需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