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临床药物治疗学课程代码:1233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临床药物治疗学》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本课程以人体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及临床药理学等学科及相关医学学科为基础,以临床各类疾病为中心,着重阐述安全、有效、经济的用药原则、原理和方法,是药学与临床医学紧密结合的学科。
学习好本课程,有助于改善药学专业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药学服务的能力与水平,适应药学本科层次教育新形式与新要求。
本课程通过阐述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等知识,重点介绍药物的治疗原则和产生不良反应的因素,如何合理选择药物,制定和实施药物治疗方案,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本课程对药学学生来说是一门崭新的、而又非常实用的课程。
本着系统,实用,重点突出,详略结合的原则,本大纲内容为药学专业本科层次自考学生应该掌握,熟悉和了解的基本内容,相关内容在教材上有详尽的介绍,便于自学。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本课程的目标是适应药学本科教育向生物学-社会心理学方向转变,构建学生的合理用药知识结构,培养能够提供良好临床药学服务与社会药学服务的专业技术执业人才。
课程基本要求如下:1、掌握药物治疗的一般原则、药物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的分类和机制。
疾病对临床用药的影响、特殊人群的药物治疗。
2、掌握各系统疾病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和代表药物的特点与选用,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感染性疾病等常见病的治疗药物的选用。
3、熟悉药物治疗的基本过程,能运用常用药物对常见疾病进行给药方案的设计。
4、了解各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特别是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在药学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列为专业课,相关基础课程是人体解剖生理学、药理学等。
本课程的学习对改善药学专业人才知识结构,提高合理用药能力,增强自学考试人员今后适应社会需求,改善临床药学服务和社会药学服务质量是非常有益的。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绪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临床药物治疗学的概念,了解药物治疗学的内容,发展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临床药物治疗学的概念、内容(重点)识记:药物的概念,临床药物治疗学的概念理解:合理用药的含义,临床药物治疗学的内容(二)临床药物治疗学的发展(一般)理解:临床药物治疗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临床药物治疗学的发展概况第二章药物治疗的一般原则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药物治疗的基本要求与药物治疗方案制定的一般原则。
熟悉影响药物治疗有效性的因素,了解有关药物治疗依从性、药物治疗指南等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药物治疗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与规范性(重点)识记: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概念、药物治疗的经济性与药物经济学、药物治疗的规范性、药物治疗指南理解:影响药物治疗有效性的因素;依从性差的原因;影响用药安全性的原因应用:实现合理用药应考虑的因素(二)药物治疗方案制定的一般原则(次重点)理解:药物治疗目标;药物治疗方案制定应考虑的因素;联合用药的目的;决定疗程的因素(三)药物治疗学的必要性(一般)理解:药物治疗适度性(药物治疗不足,药物治疗过度)第三章药物治疗的基本过程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与调整的基本方法与处方的书写,熟悉影响患者依从性的因素,开展有效的用药指导。
了解药物治疗方案的制订的基本过程。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与调整;处方的书写与用药指导(重点)识记:治疗阈概念;治疗窗概念;患者个体药动学改变的类型;治疗药物监测(TDM)概念;处方的结构与类型;法定处方;协定处方;简化处方理解:制定给药方案的一般策略;调整给药方案的方法;需要治疗药物监测的情况与基本条件;用药指导的基本内容;患者不依从的主要类型与原因;处方的一般规则与注意事项应用:氨茶碱静脉给药初始方案的制定;高血压药物治疗计划的监测(二)根据药物动力学参数设计给药方案,(次重点)识记:稳态概念;稳态平均浓度概念;稳态最大浓度与最小浓度概念;半衰期(t1/2)概念理解:根据平均稳态血药浓度设计给药方案;根据稳态血药浓度范围制订给药方案;根据稳态最大浓度与最小浓度设计给药方案;根据半衰期设计给药方案(三)药物治疗方案的制订的基本过程(一般)识记:被动监测与主动监测理解:药物治疗方法制订的基本过程第四章药物不良反应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与监测方法,熟悉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了解药物不良反应的防治原则。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基本概念与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与原因;药物不良反应的识别(重点)识记:药物不良反应(ADR)概念;药源性疾病概念;药物不良事件(ADE)概念;严重不良事件概念;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A型不良反应概念;B型不良反应概念理解:A型不良反应的原因;B型不良反应的原因;药物不良反应的识别方法应用:对A型与B型不良反应的预防策略(二)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次重点)理解: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方法及其特点(三)药物不良反应的防治原则(一般)理解: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原则;药物不良反应的治疗原则第五章药物相互作用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药物相互作用的类型与机制,熟悉有害药物相互作用的预测与临床对策;了解有害药物相互作用的预测与临床对策。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药物相互作用的定义,机制(重点)识记:药物相互作用概念;目标药物概念;促发药物概念理解:药物相互作用的各种机制(二)药物相互作用的分类(次重点)理解:药物相互作用的机制分类;药物相互作用的严重程度分类(三)有害药物相互作用的预测与临床对策(一般)理解:患者药物相互作用的预测方法及临床对策第六章疾病对临床用药的影响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肝、肾疾病对药动学与药效学的影响。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肝、肾疾病对药动学与药效学的影响(重点)理解:肝脏疾病对药物动力学(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及药效学影响;肾脏疾病对药物动力学(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及药效学影响应用:综合应用疾病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分析某一治疗方案的利弊(二)疾病状态下的临床用药原则(次重点)理解:肝脏疾病时临床用药的原则;肾脏疾病时临床用药的原则应用:肾功能减退时剂量调整的方法(三)消化系统疾病对药物吸收的影响(一般)理解:消化系统疾病对药物吸收的影响第七章特殊人群的药物治疗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小儿、老年人的临床用药的特点与原则;了解特殊人群的生理特点和药物代谢的变化。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妊娠和哺乳期妇女、小儿、老年人临床用药原则与特点(重点)理解:妊娠期用药特点、基本原则与慎用的治疗药物;哺乳期用药的注意事项;小儿慎用的药物;老年人慎用的药物(二)特殊人群的生理改变与药动学、药效学特点(次重点)识记:特殊人群;羊水肠道循环概念;新生儿概念理解:妊娠期药动学特点;小儿生理特点与药动学;老年人药动学特点(三)特殊人群用药相关的其它问题(一般)理解:妊娠期用药的临床评价;老年人生理特点;小儿用药剂量换算第八章药物基因组学与临床用药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药物基因组学的基本概念和遗传多态性引起药物反应个体差异的机制及其在个体化用药中的意义。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药物基因组学的研究内容(重点)识记:药物基因组学概念;细胞色素P450酶系(CYP1; CYP2;CYP3A)理解:药物代谢酶、转运蛋白和受体遗传多态性与合理用药的关系。
应用:药物代谢酶、转运蛋白和受体遗传多态性与个体化药物治疗的关系。
(二)药物基因组学在临床用药中的应用(次重点)识记:药物个体化治疗的有关基因。
应用:药物基因组学在治疗药物监测中的应用。
(三)药物基因组学的研究方法(一般)理解:表型分型、基因分型和基因芯片等技术。
第九章循证医学与药物治疗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循证医学的基本概念、方法、了解循证医学在药物治疗决策中的应用;了解Meta分析与循证医学的局限。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循证医学的概念、方法(重点)识记:循证医学概念;系统评价概念理解:循证医学的核心;循证医学研究的基本步骤与方法;证据的可靠性与实用性;证据的评价方法应用:正确认识与评价文献质量(二)循证医学在药物治疗决策中的应用(次重点)理解:心血管疾病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治疗(三)Meta分析与循证医学的局限性(一般)识记:Meta分析理解:循证医学的局限性与展望第十二章神经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缺血性脑血管病、出血性脑血管病的药物治疗方案,熟悉癫痫、帕金森病及老年性痴呆的药物治疗;了解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缺血性脑血管病、出血性脑血管病的药物治疗(重点)识记:短暂脑缺血发作概念;脑血栓形成;脑栓塞概念;脑出血概念理解:缺血性脑病的治疗药物类型、药物治疗原则、药物作用机制;出血性脑病药物治疗机制;常用药物的不良反应应用:制订或合理分析缺血性脑病或出血性脑病的药物治疗方案,缺血性脑病不同时期药物的选用,出血性脑病治疗药物选用(二)癫痫的药物治疗(次重点)识记:癫痫发作的分类理解:癫痫的药物治疗原则、机制;常用药物的不良反应应用:癫痫的治疗药物选用(三)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一般)识记:缺血性脑病、出血性脑病的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第十三章精神障碍的药物治疗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精神分裂症及情感性精神障碍的药物治疗;熟悉焦虑症的药物治疗;了解精神分裂症及情感性精神障碍的药物治疗及临床表现。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精神病治疗药物的作用机制与选用(重点)识记:精神分裂症的概念;抑郁症的概念理解: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机制,常见副作用及处理;抑郁症的药物治疗作用机制;常用药物的不良反应应用:精神分裂症的治疗药物选用,抑郁症的治疗药物选用(二)焦虑症的药物治疗(次重点)识记:焦虑症的概念理解:焦虑症的药物治疗原则及治疗机制;常用药物的不良反应应用:焦虑症的治疗药物选用(三)精神分裂症及情感性精神障碍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一般)识记:精神分裂症、焦虑症、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第十四章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高血压、冠心病、血脂异常及高脂蛋白血症的药物治疗;熟悉心力衰竭与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了解心血管系统常见病的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高血压、冠心病、血脂异常及高脂蛋白血症的药物治疗(重点)识记:原发性高血压概念;心绞痛概念;心肌梗死概念;血脂异常分型概念理解:高血压一般治疗原则、药物治疗原则、药物治疗机制及常用高血压药物及其选用;高血压危象的处理;心绞痛的药物治疗原则、机制与药物应用;心肌梗死的药物治疗机制与药物选用;血脂异常的药物治疗机制与药物选用;常用药物的不良反应应用:根据各个药物的特点,正确选用高血压、冠心病及血脂异常的治疗药物(二)心力衰竭与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次重点)识记:心律失常的分类理解:各类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机制;常用药物的不良反应应用:依据治疗原则和各个药物特点,合理选用治疗药物(三)心血管系统常见病的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一般)理解: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与治疗原则;冠心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心绞痛与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心力衰竭的病因、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脂蛋白代谢、高脂蛋白血脂的临床分型、药物治疗标准值与目标值;血脂异常的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常用药物的不良反应应用:依据治疗原则和各个药物特点,合理选用治疗药物第十五章呼吸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的药物治疗、治疗原则和临床表现;熟悉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药物治疗、治疗原则、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了解肺结核的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