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2020年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2020年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每小题2分,共10分)1.(2分)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箴.言(jiān)决别暴风骤.雨(zhòu)矫揉造作B.荫.蔽(yīn)帷幕人迹罕.至(hǎng)强词夺理C.盎.然(àng)诬蔑锐不可当.(dǎng)吹毛求庇D.倔.强(jué)雾霭戛.然而止(jiá)自惭形秽2.(2分)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鳌州书院白墙灰瓦,一派典雅书香气息,其间花木点缀,参差错落、鳞次栉比....。

B.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异彩纷呈,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特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C.对于是否参加课外兴趣班,家长和孩子的意见大相径庭....,无法达成共识。

D.我方经验丰富,志在必得,对方初生牛犊,年轻气盛,双方实力难分上下,可谓“铢两..悉称..”。

3.(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校园欺凌已经成为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面临的一大困境,青少年成长问题令人堪忧。

B.经过“辨别”“思索”““怀疑”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

C.我们不停不歇,一如既往地保持着速度,快速疾驰向前。

D.90多岁的黄旭华仍坚持工作,将时间毫无保留地献给了毕生钟爱的核潜艇事业。

4.(2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一物不知,便深以为耻,曾国藩之所以会有如此的认识。

②曾国藩一生饱览群书,文章笔力雄厚,就连梁启超都称赞他“可以入文苑传”。

③就因为他们深刻地知道,读书能“养人精神”,书籍并非是装点门面的饰品,而是精神的营养品。

④人生如果远离了阅读,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

⑤然而,即使有如此深厚的功底,他依然认为自己有“三耻”,居第一位的,就是对天文和算学“毫无所知”。

A.④②⑤①③B.②⑤④①③C.④①③②⑤D.②①③⑤④5.(2分)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提到自己的父亲,陈师傅动情地说:“令尊经常告诫我们,做人要堂堂正正。

”B.朋友送给明明一件礼物,明明对朋友说:“真是十分感谢您送我如此珍贵的礼物!”C.商场即将搞促销活动,广告上写道:“届时热烈欢迎老顾客惠顾!”D.在十字路口,立着警示大家注意安全驾驶的广告牌“多拉快跑,争分夺秒。

”6.(4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以下各题。

(甲)荔枝香近周邦彦照水残红零乱,风唤去。

尽日恻恻轻寒,帘底吹香雾。

黄昏客枕无憀①,细响当窗雨。

看两两相依燕新乳②.楼下水,渐绿遍行舟浦。

暮往朝来,心随片帆轻举。

何日迎门,小槛朱笼报鹦鹉③.共剪西窗蜜炬。

【注】①无憀:无聊的意思。

②燕新乳:燕子刚刚孵出雏燕。

③报鹦鹉:暗含鸟雀恋巢之意。

(乙)苏幕遮周邦彦燎沈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两首词都描绘了香雾萦绕、燕子呢喃、鸟雀呼晴、春和景明的优美景色。

B.乙词由眼前的荷花写到故乡的荷花,由赏荷转入思乡,下片起笔直抒胸臆,“何日”二字写出了词人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能回到家乡。

C.乙词中“久作长安旅”的“久”体现了虽然远离故乡,但长安的繁华美好,却也值得人留恋,因此久久停留。

D.乙词中“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是写芙蓉花的名句,与后面的“梦入芙蓉浦”相呼应。

(2)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词用不多的笔墨、寥寥几个场景,便勾勒出一种黯然神伤的心境。

B.乙词也写了游子思乡的情结,写人写景写梦都清新自然,不加雕饰。

C.两首词的最后三句都是描写实景,写了词人与思念之人相见时的情景,表达了词人对未来的展望和绵绵期冀。

D.甲词最后化用“何当共剪西窗烛”的诗句,写出了倦客思归和对家园的向往之情。

7.(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以下各题。

书巢记陆游陆子既老且病,犹不置读书,名其室曰书巢。

客有问曰:“今子幸有屋以居,牖①户墙垣,犹之比②四屋也,而谓之巢,何耶?”陆子曰:“子之辞辩③矣,顾未入吾室。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④,或陈.于前,或枕藉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

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

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⑤,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

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乃引客就.观之。

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客去,陆子叹曰:“天下之事,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见者不如居者知之为尽。

吾侪⑥未造夫道之堂奥⑦,自藩篱之外而妄议⑧之,可乎?”因书.以自警。

(选自《陆游集》)【注】①牖(yǒu):窗户。

②比:连接,接近。

③辞辩:意为说话有道理。

④椟(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

⑤觌(dí):相见。

⑥侪:同辈、同类人。

⑦堂奥:厅堂和内室。

这里指学问的高深之处。

⑧妄议:胡乱议论。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吾/饮食起居 B.间有/意欲起 C.未尝/不与书俱 D.自藩篱之外/而妄议之(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陈②就③书(3)翻译文中画线语句。

①陆子既老且病,犹不置读书,名其室曰书巢。

②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见者不如居者知之为尽(4)请说说这篇文章给了你哪些方面的警示。

8.(8分)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1),归雁洛阳边。

(2)无丝竹之乱耳,。

(3),星河欲转千帆舞。

(4)安得广厦千万间,。

(5),直挂云帆济沧海。

(6)晴川历历汉阳树,。

(7),病树前头万木春。

(8)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三、现代文阅读(30分)9.(15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秋的文章刘成章①秋风起了的时候,燠(yù)热的酷暑隐退,黄土高原的广阔天空清清爽爽。

碧蓝的天上,七八片白云悠悠,就像刚刚悬挂出的一些婚纱。

除此之外,一无所有。

但天空也不能太清寂了,于是便有什么东西在远天闪现,先是缥缥缈缈,不可捉摸;接着有了影子,有了起伏,有了节奏,一声一声地明朗起来清晰起来﹣﹣那是大雁的歌,大雁高唱着要到南方去了。

②呵,高高的天空,大雁飞过,“一”字“人”字飞过。

“一”是汉字,“人”也是汉字,那是仓颉创造的字,那是我们辈辈先人用过的字,那是我们字典里总是印着的字,那是连幼儿园的孩子们也会认会写的字。

“一”和“人”,那两个饱含沧桑的字,擦着蓝天,唱着高亢明快的歌,在轻纱似的白云里飞过。

③字形忽然变幻起来,那是书圣王羲之在运笔,底气浮漾,力道遒劲。

笔锋上是大雁的翅羽挟着风声,墨迹渗着大自然的风韵。

④王羲之的笔下,是蓝天,是白云,是生命如歌似梦的演绎。

⑤大雁重新编队了,王羲之放下笔墨,蓝天上的书法引我遐想。

“一”是什么?“一”是地平线,“一”是大地,“一”是一切物事的初始,有“一”才会有五洲万象。

“人”呢,有灵魂,有意志,你看他,总是张腿站立,目光炯炯,神情专注,世世代代为了生存为了幸福迎接挑战。

⑥面对这一切,闭着眼睛默默想,王羲之的书法也是写在地上的,但地上不仅仅是王羲之的书法了,还有怀素的,颜真卿的,黄庭坚的,于右任的……书法上的字掉下来到处游移,它们混在一起,叠压在一起,千笔万画有如密林里树枝的交错,乱人眼目,无从赏鉴。

⑦咳,是乱了。

⑧野藤如怀素的笔墨趴于槐树梢,老鹰像于右任的手迹琢磨着崖畔上的羊蹄印儿。

忙果欲落,闲枝想舞,玉米棒子没有牙刷也想刷刷它着实可观的牙,显摆显摆,一只红狐跳了两跳,枯黄的向日葵回忆着青春。

有人在石头边给收割机加油,婆姨爬上断墙不知在摘啥。

还有些牵牛花刚刚钻出土来,它们误以为现在还是春天,兴高采烈地努力生长,准备开上几个月的鲜艳花朵。

芝麻地里蝴蝶喝露水,露水珠里有它的影子。

好多庄稼都低垂着头颅,似乎在请罪。

错矣!它们籽粒又多又饱满的低头姿态,是大丰收的表现!⑨面貌乱了,色彩乱了,序列乱了。

⑩眼前的景象乱哄哄的,很有点光怪陆离!⑪高原的大地原先可不是这个样子,这里原先不但像一场隆重的书法展览,而且像一篇好文章:立意高远,内容青翠;行文上,谷子一层,糜子一层,玉米一层,高粱一层,向日葵一层,而且谷子糜子玉米高粱向日葵内部还分着细微的层次,豆类花生就是标点符号。

真是有条不紊,眉目清楚,读起来非常舒服。

可是现在,这文章就像在电脑上出现乱码了,无法卒读。

⑫哎哟,的确很乱很乱了。

⑬太阳的热汗有时还在冒,风的赤膊却穿上了衫子,说凉了凉了都加点儿衣服吧。

土里的洋芋如一窝汉字拱破地皮,怕大家说它们出来得太早了,慌里慌张,前言不搭后语,而左近却无人,一个都没有,只飞过一些想偷吃的麻雀。

谷子糜子玉米向日葵们都熟成了金子。

一亩大白菜依然我行我素,固执地不肯脱下白绿搭配的长裙,声言春天还在身边。

高粱地最是引人注目,几万面红旗飘飘,秋日照射下,竟像火般蔓延,火焰都快把地皮把稿纸烧着了。

突然间,文章中糜子那节被割倒一片,一行一行飘香的字词都被放在地上,扎成了捆子。

字词的茬子带着残留的丝丝干叶,缩在巨大的豁口里,白得刺眼。

谷子的段落也被一句一句地放倒了,形成了空缺、少行、断片,谷地变得豁豁牙牙,少东没西。

路上,一个牵驴的姑娘边走边望,对这样的残缺那样的破损露出了笑容,颇为欣赏。

⑭那边厢,男童似的,女童似的,一亩黄豆喊叫着它们也熟了,真的熟了,南瓜也帮腔说很熟很熟异常熟,豆豆们就更加自信了,有的喊着喊着就从豆荚里蹦出来了,不懂什么叫作沉稳,这些碎怂娃娃们!下沟里有人急急蹚河,水声哗里哗啦的;羊在两块石头前吃草;山畔上的好枣子打下一摊,美死了甜死了那山畔上的一切。

林带的背后老一声,少一声,蛐蛐五声牛两声,众声喧嚣纷杂。

⑮这是秋的文章吗?⑯当然是,是黄土高原上的秋的文章。

⑰短短几天,成熟了的庄稼地不再规整,而是色彩驳杂,结构松散,缺三少四,参差不齐,犬牙交错,横七竖八,乱得一塌糊涂。

这情状就像明初文学家宋濂所批评的那样:“黄钟与瓦釜并陈,春秾与秋枯并出,杂乱无章,刺眯人目者,非文也。

”⑱不对!谁说这不是好文章!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变化的季节,流转的季节,眼花缭乱的季节,秋的文章愈乱愈好!秋的文章总在删节着,斧削着,大剪大裁,成亩成亩地往下割刈,也在不断地追求着精美。

⑲秋的文章可上典籍。

⑳秋的文章总能让人喜欢,总能让人激动得落泪。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1)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表格中填写文字。

时间景物特点评价或感受秋风起时天空广阔清爽,碧蓝的天上,七八片白云悠悠,大雁“一”字“人”字飞过①眼前②像在电脑上出现乱码了,无法卒读原先③像隆重的书法展览,又像一篇好文章短短几天后庄稼地不再规整,色彩驳杂,结构松散,杂乱无章④(2)文章主要表达了作者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3)结合文中画线语句,联系课文《安塞腰鼓》,简要分析刘成章散文语言有何特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