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喜洋洋》的创作背景及表现内容.
《喜洋洋》的创作背景及表现内容.
弓弦乐之圣手”的称誉,精通各种胡琴乐器,尤其擅
长板胡、中胡。 自五十年代以来,刘明源开始致力于推动音乐人
才的培养工作,并于1982年起担任中国音乐学院器乐
系教授,培育了无数的音乐人才。刘明源于 1996 年 2 月去世. 。
1民族音乐传承与创新资源库 NhomakorabeaMin Zu Yin Yue Chuan Cheng Yu Chuang Xin Zi Yuan Ku
民族管弦乐合奏课程
2
教学内容
理论知识讲授:民乐合奏曲《喜洋洋》的创作背景及表现内容
第一章 古风雅韵
综合技能训练:民乐合奏曲《喜洋洋》讲解与训练
神鸟起舞
——原始社会及夏、商时期音乐的滥觞
— *—
3 (一)理论知识讲授:民乐合奏曲《喜洋洋》的创作背景及表现内容
1.乐曲的创作背景及表现内容
《喜洋洋》是我国著名民乐合奏曲。这首乐曲创作于 1958年,50多年来,在国内外常作为节日、庆典场合的伴 奏乐曲,深受听众的普遍欢迎,可以说是风靡全国,被认 为是刘明源创作的曲目中最成功的作品之一。它是以新板 胡为主要乐器演奏,节奏欢快轻松,充满喜庆氛围,适合 婚礼和各种庆典。 刘明源(1931~1996),板胡、中胡演奏家。河北博 野人。北京电影乐团独奏演员民乐队首席独奏演员、民乐 队队长,中国音乐学院器乐系副主任,中国音协第四届理
事。九三学社社员。刘明源先生 1931年农历5月28日出生
于天津市红桥区,父亲从医并酷爱民间音乐、戏剧,会拉 一手好胡琴。
4 (一)理论知识讲授:民乐合奏曲《喜洋洋》的创作背景及表现内容
他继承发展了传统的板胡演奏艺术,研制了高音 1945年刘明源入天津育才中学读书,加入了该校 国乐团,担任高胡、扬琴等乐器演奏。刘明源先生从 1952年至1982年一直从事电影工作。 1957年刘明源 先生作为中国青年艺术家代表,参加了第六届世界青 年联欢节民间乐器演奏比赛,获得金质奖章。他创作 的《幸福年》和《喜洋洋》等民族管弦乐曲风靡全国 并传至港澳台及海外,至今久演不衰。他的名字被列 入国内外许多音乐书典,由于他的杰出贡献,首批享 受政府的特殊津贴。 和中音板胡;改编并演奏了中胡曲《草原上》,使中 胡开始以独奏乐器出现在舞台上;创作了《喜洋洋》 、《牧民归来》等民族器乐曲,并为各地培养了一批 后起之秀。任北京电影乐团独奏兼民族乐队首席。 刘明源是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最优秀的民族器 乐演奏家之一, 在中国和国际乐坛中,享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