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几何变换综合题2018版中考数学压轴题

几何变换综合题2018版中考数学压轴题

一、选择题1.(2017四川省达州市,第9题,3分)如图,将矩形ABCD绕其右下角的顶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至图①位置,继续绕右下角的顶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至图②位置,以此类推,这样连续旋转2017次.若AB=4,AD=3,则顶点A在整个旋转过程中所经过的路径总长为()A.2017πB.2034πC.3024πD.3026π2.(2017临沂,第14题,3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反比例函数kyx=(x>0)的图象与边长是6的正方形OABC的两边AB,BC分别相交于M,N两点,△OMN的面积为10.若动点P在x轴上,则PM+PN的最小值是()A.62B.10C.226D.2293.(2017新疆乌鲁木齐市,第10题,4分)如图,点A(a,3),B(b,1)都在双曲线3yx=上,点C,D,分别是x轴,y轴上的动点,则四边形ABCD周长的最小值为()A.52B.62C.21022+D.824.(2017湖北省恩施州,第12题,3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2条直线为l1:y=﹣3x+3,l2:y=﹣3x+9,直线l1交x轴于点A,交y轴于点B,直线l2交x轴于点D,过点B作x轴的平行线交l2于点C,点A、E 关于y轴对称,抛物线2y ax bx c=++过E、B、C三点,下列判断中:①a﹣b+c=0;②2a+b+c=5;③抛物线关于直线x=1对称;④抛物线过点(b,c);⑤S四边形ABCD=5,其中正确的个数有()A.5B.4C.3D.25.(2017湖北省咸宁市,第8题,3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将一块含有45°角的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直角顶点C的坐标为(1,0),顶点A的坐标为(0,2),顶点B恰好落在第一象限的双曲线上,现将直角三角板沿x轴正方向平移,当顶点A恰好落在该双曲线上时停止运动,则此时点C的对应点C′的坐标为()A.(32,0)B.(2,0)C.(52,0)D.(3,0)6.(2017辽宁省营口市,第8题,3分)如图,在菱形ABOC中,∠A=60°,它的一个顶点C在反比例函数kyx的图象上,若将菱形向下平移2个单位,点A恰好落在函数图象上,则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A.33yx=-B.3yx=-C.3yx=-D.3yx=7.(2016浙江省湖州市)如图1,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4,BC=7.如图2,在底边BC上取一点D,连结AD,使得∠DAC=∠ACD.如图3,将△ACD沿着AD所在直线折叠,使得点C落在点E处,连结BE,得到四边形ABED.则BE的长是()A.4B.174C.32D.258.(2016湖北省鄂州市)如图,菱形ABCD的边AB=8,∠B=60°,P是AB上一点,BP=3,Q是CD边上一动点,将梯形APQD沿直线PQ折叠,A的对应点A′.当CA′的长度最小时,CQ的长为()A.5B.7C.8D.13 29.(2016四川省广元市)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矩形ABCO的边OA在x轴上,边OC在y轴上,点B 的坐标为(1,3),将矩形沿对角线AC翻折,B点落在D点的位置,且AD交y轴于点E.那么点D的坐标为()A.(45-,125)B.(25-,135)C.(12-,135)D.(35-,125)10.(2016江苏省镇江市)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坐标原点O是正方形OABC的一个顶点,已知点B 坐标为(1,7),过点P(a,0)(a>0)作PE⊥x轴,与边OA交于点E(异于点O、A),将四边形ABCE 沿CE翻折,点A′、B′分别是点A、B的对应点,若点A′恰好落在直线PE上,则a的值等于()A.54B.43C.2D.311.(2015北海,第12题,3分)如图,在矩形OABC中,OA=8,OC=4,沿对角线OB折叠后,点A与点D重合,OD与BC交于点E,则点D的坐标是()A.(4,8)B.(5,8)C.(245,325)D.(225,365)12.(2015南宁,第11题,3分)如图,AB是⊙O的直径,AB=8,点M在⊙O上,∠MAB=20°,N是弧MB的中点,P是直径AB上的一动点.若MN=1,则△PMN周长的最小值为()A.4B.5C.6D.713.(2015无锡,第10题,2分)如图,Rt△ABC中,∠ACB=90°,AC=3,BC=4,将边AC沿CE翻折,使点A落在AB上的点D处;再将边BC沿CF翻折,使点B落在CD的延长线上的点B′处,两条折痕与斜边AB分别交于点E、F,则线段B′F的长为()A.35B.45C.23D.3214.(2015泸州,第11题,3分)如图,在△ABC中,AB=AC,BC=24,tanC=2,如果将△ABC沿直线l 翻折后,点B落在边AC的中点E处,直线l与边BC交于点D,那么BD的长为()A.13 B.152C.272D.1215.(2015绵阳,第12题,3分)如图,D是等边△ABC边AB上的一点,且AD:DB=1:2,现将△ABC 折叠,使点C与D重合,折痕为EF,点E,F分别在AC和BC上,则CE:CF=()A .34B .45C .56D .6716.(2015鄂州,第8题,3分)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8,BC =12,点E 是BC 的中点,连接AE ,将△ABE 沿AE 折叠,点B 落在点F 处,连接FC ,则sin ∠ECF =( )A .43B .34C .53D .5417.(2015绥化,第9题,3分)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10,BC =5.若点M 、N 分别是线段ACAB 上的两个动点,则BM +MN 的最小值为( )A .10B .8C .53D .618.(2015泰安,第20题,3分)如图,矩形ABCD 中,E 是AD 的中点,将△ABE 沿直线BE 折叠后得到△GBE ,延长BG 交CD 于点F .若AB =6,BC =46,则FD 的长为( )A .2B .4C .6D .2319.(2015淄博,第11题,4分)如图,在一张矩形纸片的一端,将折出的一个正方形展平后,又折成了两个相等的矩形,再把纸片展平,折出小矩形的对角线,并将小矩形的对角线折到原矩形的长边上.设MN 的长为2,在下面给出的三种折叠中能得到长为(51 )线段的有( )A .0种B .1种C .2种D .3种20.(2015宁波,第10题,4分)如图,将△ABC 沿着过AB 中点D 的直线折叠,使点A 落在BC 边上的A 2处,称为第1次操作,折痕DE 到BC 的距离记为h 1;还原纸片后,再将△ADE 沿着过AD 中点D 1的直线折叠,使点A 落在DE 边上的A 2处,称为第2次操作,折痕D 1E 1到BC 的距离记为h 2;按上述方法不断操作下去…,经过第2015次操作后得到的折痕D 2014E 2014到BC 的距离记为h 2015,到BC 的距离记为h 2015.若h 1=1,则h 2015的值为( )A .201521B .201421C .2015211- D .2014212-21.(2015本溪,第9题,3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B 与x 轴交于点A (﹣2,0),与x 轴夹角为30°,将△ABO 沿直线AB 翻折,点O 的对应点C 恰好落在双曲线k y x=(0k ≠)上,则k 的值为( )A .4B .﹣2C .3D .3-22.(2015武汉,第10题,3分)如图,△ABC ,△EFG 均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点D 是边BC 、EF 的中点,直线AG 、FC 相交于点M .当△EFG 绕点D 旋转时,线段BM 长的最小值是( )A .23-B .31+C .2D .31-23.(2015庆阳,第12题,3分)在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A1B1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作△B2A2B1与△OA1B1关于点B1成中心对称,再作△B2A3B3与△B2A2B1关于点B2成中心对称,如此作下去,则△B2n A2n+1B2n+1(n是正整数)的顶点A2n+1的坐标是()A.(4n﹣1,3)B.(2n﹣1,3)C.(4n+1,3)D.(2n+1,3)24.(2015枣庄,第9题,3分)如图,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绕点A逆时针旋转45°后得到正方形AB1C1D1,边B1C1与CD交于点O,则四边形AB1OD的面积是()A.34B.716C.212-D.21-25.(2015抚顺,第10题,3分)如图,将矩形ABCD绕点A旋转至矩形AB′C′D′位置,此时AC的中点恰好与D点重合,AB′交CD于点E.若AB=3,则△AEC的面积为()A . 3B . 1.5C . 23D .326.(2015广元,第9题,3分)如图,把RI △ABC 放在直角坐标系内,其中∠CAB =90°, BC =5.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1,0)、(4,0).将△ABC 沿x 轴向右平移,当点C 落在直线26y x =-上时,线段BC 扫过的面积为( )A .4B .8C .16D .8227.(2015黔西南州,第10题,4分)在数轴上截取从0到3的对应线段AB ,实数m 对应AB 上的点M ,如图1;将AB 折成正三角形,使点A 、B 重合于点P ,如图2;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平移此三角形,使它关于y 轴对称,且点P 的坐标为(0,2),PM 的延长线与x 轴交于点N (n ,0),如图3,当m =3时,n 的值为( )A .423-B .432-C .332-D .332二、填空题28.(2017湖南省常德市,第16题,3分)如图,有一条折线A 1B 1A 2B 2A 3B 3A 4B 4…,它是由过A 1(0,0),B 1(2,2),A 2(4,0)组成的折线依次平移4,8,12,…个单位得到的,直线y =kx +2与此折线恰有2n (n ≥1,且为整数)个交点,则k 的值为 .29.(2017山东省菏泽市,第14题,3分)如图,AB⊥y轴,垂足为B,将△ABO绕点A逆时针旋转到△AB1O1的位置,使点B的对应点B1落在直线33y x=-上,再将△AB1O1绕点B1逆时针旋转到△A1B1O1的位置,使点O1的对应点O2落在直线33y x=-上,依次进行下去…若点B的坐标是(0,1),则点O12的纵坐标为.30.(2017湖南省张家界市,第14题,3分)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D=23,把边BC绕点B逆时针旋转30°得到线段BP,连接AP并延长交CD于点E,连接PC,则三角形PCE的面积为.31.(2017四川省内江市,第25题,6分)如图,已知直线l1∥l2,l1、l2之间的距离为8,点P到直线l1的距离为6,点Q到直线l2的距离为4,PQ=430,在直线l1上有一动点A,直线l2上有一动点B,满足AB⊥l2,且P A+AB+BQ最小,此时P A+BQ= .32.(2017安徽省,第14题,5分)在三角形纸片ABC中,∠A=90°,∠C=30°,AC=30cm,将该纸片沿过点B的直线折叠,使点A落在斜边BC上的一点E处,折痕记为BD(如图1),减去△CDE后得到双层△BDE(如图2),再沿着过△BDE某顶点的直线将双层三角形剪开,使得展开后的平面图形中有一个是平行四边形,则所得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为cm.33.(2017山东省东营市,第15题,4分)如图,已知菱形ABCD的周长为16,面积为83,E为AB的中点,若P为对角线BD上一动点,则EP+AP的最小值为.34.(2017山东省泰安市,第24题,3分)如图,∠BAC=30°,M为AC上一点,AM=2,点P是AB上的一动点,PQ⊥AC,垂足为点Q,则PM+PQ的最小值为.35.(2017浙江省温州市,第15题,5分)如图,矩形OABC的边OA,OC分别在x轴、y轴上,点B在第一象限,点D在边BC上,且∠AOD=30°,四边形OA′B′D与四边形OABD关于直线OD对称(点A′和A,B′和B分别对应).若AB=1,反比例函数kyx(k≠0)的图象恰好经过点A′,B,则k的值为.36.(2016福建省南平市)如图,等腰△ABC中,CA=CB=4,∠ACB=120°,点D在线段AB上运动(不与A、B重合),将△CAD与△CBD分别沿直线CA、CB翻折得到△CAP与△CBQ,给出下列结论:①CD=CP=CQ;②∠PCQ的大小不变;③△PCQ面积的最小值为435;④当点D在AB的中点时,△PDQ是等边三角形,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37.(2016山东省济南市)如图1,在矩形纸片ABCD中,AB=83,AD=10,点E是CD中点,将这张纸片依次折叠两次;第一次折叠纸片使点A与点E重合,如图2,折痕为MN,连接ME/NE;第二次折叠纸片使点N与点E重合,如图3,点B落到B′处,折痕为HG,连接HE,则tan∠EHG= .38.(2016福建省宁德市4分)如图,在Rt△ABC中,∠BAC=90°,AB=4,AC=3,点D、E分别是AB、AC的中点,点G、F在BC边上(均不与端点重合),DG∥EF.将△BDG绕点D顺时针旋转180°,将△CEF绕点E逆时针旋转180°,拼成四边形MGFN,则四边形MGFN周长l的取值范围是39.(2016福建省宁德市4分)如图,在Rt△ABC中,∠BAC=90°,AB=4,AC=3,点D、E分别是AB、AC的中点,点G、F在BC边上(均不与端点重合),DG∥EF.将△BDG绕点D顺时针旋转180°,将△CEF绕点E逆时针旋转180°,拼成四边形MGFN,则四边形MGFN周长l的取值范围是40.(2016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第17题,3分)如图,在Rt△ABC中,∠C=90°,AC=3,BC=4,把△ABC 绕AB边上的点D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C′,A′C′交AB于点E,若AD=BE,则△A′DE的面积是.41.(2015宁夏,第14题,3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0,4),△OAB沿x轴向右平移后得到△O′A′B′,点A的对应点A′是直线45y x上一点,则点B与其对应点B′间的距离为.42.(2015泰州,第16题,3分)如图,矩形ABCD中,AB=8,BC=6,P为AD上一点,将△ABP沿BP 翻折至△EBP,PE与CD相交于点O,且OE=OD,则AP的长为.43.(2015攀枝花,第15题,4分)如图,在边长为2的等边△ABC中,D为BC的中点,E是AC边上一点,则BE+DE的最小值为.44.(2015宜宾,第15题,3分)如图,一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点A、B,将△AOB沿直线AB翻折,得△ACB.若C(32,32),则该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45.(2015达州,第14题,3分)如图,将矩形ABCD沿EF折叠,使顶点C恰好落在AB边的中点C′上,点D落在D′处,C′D′交AE于点M.若AB=6,BC=9,则AM的长为.46.(2015凉山州,第26题,5分)菱形ABCD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顶点B(2,0),∠DOB=60°,点P是对角线OC上一个动点,E(0,﹣1),当EP+BP最短时,点P的坐标为.47.(2015内江,第14题,5分)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C=90°,E为CD上一点,分别以EA,EB为折痕将两个角(∠D,∠C)向内折叠,点C,D恰好落在AB边的点F处.若AD=2,BC=3,则EF的长为.48.(2015孝感,第16题,3分)如图,四边形ABCD是矩形纸片,AB=2.对折矩形纸片ABCD,使AD 与BC重合,折痕为EF;展平后再过点B折叠矩形纸片,使点A落在EF上的点N,折痕BM与EF相交于点Q;再次展平,连接BN,MN,延长MN交BC于点G.有如下结论:①∠ABN=60°;②AM=1;③QN=33;④△BMG是等边三角形;⑤P为线段BM上一动点,H是BN的中点,则PN+PH的最小值是3.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49.(2015鄂州,第16题,3分)如图,∠AOB=30°,点M、N分别是射线OA、OB上的动点,OP平分∠AOB,且OP=6,当△PMN的周长取最小值时,四边形PMON的面积为.50.(2015随州,第16题,3分)在▱ABCD中,AB<BC,已知∠B=30°,AB=23,将△ABC沿AC翻折至△AB′C,使点B′落在▱ABCD所在的平面内,连接B′D.若△AB′D是直角三角形,则BC的长为.51.(2015梅州,第14题,3分)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折叠,使点A与点C重合,折痕为EF,若AB=4,BC=2,那么线段EF的长为.52.(2015河南省,第15题,3分)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16,点E在边AB上,AE=3,点F是边BC上不与点B,C重合的一个动点,把△EBF沿EF折叠,点B落在B′处.若△CDB′恰为等腰三角形,则DB′的长为.53.(2015牡丹江,第20题,3分)矩形纸片ABCD,AB=9,BC=6,在矩形边上有一点P,且DP=3.将矩形纸片折叠,使点B与点P重合,折痕所在直线交矩形两边于点E,F,则EF长为.54.(2015绥化,第21题,3分)在矩形ABCD中,AB=4,BC=3,点P在AB上.若将△DAP沿DP折叠,使点A落在矩形对角线上的A'处,则AP的长为__________.+的菱形ABCD中,∠A=60°,点E,F分别在AB,55.(2015包头,第19题,3分)如图,在边长为31AD上,沿EF折叠菱形,使点A落在BC边上的点G处,且EG⊥BD于点M,则EG的长为.56.(2015天津市,第18题,3分)在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的网格中.点A,B,D均在格点上,点E、F分别为线段BC、DB上的动点,且BE=DF.(1)如图①,当BE=52时,计算AE+AF的值等于;(2)当AE+AF取得最小值时,请在如图②所示的网格中,用无刻度的直尺,画出线段AE,AF,并简要说明点E和点F的位置如何找到的(不要求证明).57.(2015山西省,第16题,3分)如图,将正方形纸片ABCD沿MN折叠,使点D落在边AB上,对应点为D′,点C落在C′处.若AB=6,AD′=2,则折痕MN的长为.58.(2015西宁,第20题,2分)如图,△ABC是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BD为AC边上的高,将△ABC 折叠,使点B与点D重合,折痕EF交BD于点D1,再将△BEF折叠,使点B于点D1重合,折痕GH交BD1于点D2,依次折叠,则BD n= .59.(2015滨州,第17题,4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矩形AOCD沿直线AE折叠(点E在边DC上),折叠后端点D恰好落在边OC上的点F处.若点D的坐标为(10,8),则点E的坐标为.60.(2015杭州,第16题,4分)如图,在四边形纸片ABCD 中,AB =BC ,AD =CD ,∠A =∠C =90°,∠B =150°.将纸片先沿直线BD 对折,再将对折后的图形沿从一个顶点出发的直线裁剪,剪开后的图形打开铺平.若铺平后的图形中有一个是面积为2的平行四边形,则CD = .61.(2015盘锦,第17题,3分)如图,直线33y x =-+与x 轴交于点B ,与y 轴交于点A ,以线段AB 为边,在第一象限内作正方形ABCD ,点C 落在双曲线k y x =(0k ≠)上,将正方形ABCD 沿x 轴负方向平移a 个单位长度,使点D 恰好落在双曲线k y x=(0k ≠)上的点D 1处,则a = .62.(2015绵阳,第18题,3分)如图,在等边△ABC 内有一点D ,AD =5,BD =6,CD =4,将△ABD 绕A 点逆时针旋转,使AB 与AC 重合,点D 旋转至点E ,则∠CDE 的正切值为 .63.(2015孝感,第16题,3分)如图,四边形ABCD是矩形纸片,AB=2.对折矩形纸片ABCD,使AD 与BC重合,折痕为EF;展平后再过点B折叠矩形纸片,使点A落在EF上的点N,折痕BM与EF相交于点Q;再次展平,连接BN,MN,延长MN交BC于点G.有如下结论:①∠ABN=60°;②AM=1;③QN=33;④△BMG是等边三角形;⑤P为线段BM上一动点,H是BN的中点,则PN+PH的最小值是3.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64.(2015福州,第16题,4分)如图,在Rt△ABC中,∠ABC=90°,AB=BC=2,将△ABC绕点C逆时针旋转60°,得到△MNC,连接BM,则BM的长是.65.(2015大庆,第18题,3分)在Rt△ABC中,∠C=90°,AC=BC=1,将其放入平面直角坐标系,使A 点与原点重合,AB在x轴上,△ABC沿x轴顺时针无滑动的滚动,点A再次落在x轴时停止滚动,则点A 经过的路线与x轴围成图形的面积为.66.(2015重庆市,第18题,4分)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6,AD=10.连接BD,∠DBC的角平分线BE交DC于点E,现把△BCE绕点B逆时针旋转,记旋转后的△BCE为△BC′E′.当射线BE′和射线BC′都与线段AD相交时,设交点分别为F,G.若△BFD为等腰三角形,则线段DG长为.67.(2015朝阳,第16题,3分)如图,在Rt△AOB中,∠AOB=90°,AO=3,BO=1,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E,交射线BO于点F.点P从点A出发沿射线AO以每秒23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同时点Q 从点O出发沿OB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当点Q到达点B时,点P、Q同时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1)当t= 时,PQ∥EF;(2)若P、Q关于点O的对称点分别为P′、Q′,当线段P′Q′与线段EF有公共点时,t的取值范围是.68.(2015沈阳,第16题,4分)如图,正方形ABCD 绕点B 逆时针旋转30°后得到正方形BEFG ,EF 与AD 相交于点H ,延长DA 交GF 于点K .若正方形ABCD 边长为3,则AK = .三、解答题69.(2017四川省宜宾市,第24题,12分)如图,抛物线2y x bx c =-++与x 轴分别交于A (﹣1,0),B (5,0)两点.(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在第二象限内取一点C ,作CD 垂直X 轴于点D ,链接AC ,且AD =5,CD =8,将Rt △ACD 沿x 轴向右平移m 个单位,当点C 落在抛物线上时,求m 的值;(3)在(2)的条件下,当点C 第一次落在抛物线上记为点E ,点P 是抛物线对称轴上一点.试探究: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Q ,使以点B 、E 、P 、Q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出点Q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70.(2017山东省潍坊市,第24题,12分)边长为6的等边△ABC 中,点D 、E 分别在AC 、BC 边上,DE ∥AB ,EC =23.(1)如图1,将△DEC 沿射线方向平移,得到△D ′E ′C ′,边D ′E ′与AC 的交点为M ,边C ′D ′与∠ACC ′的角平分线交于点N ,当CC ′多大时,四边形MCND ′为菱形?并说明理由.(2)如图2,将△DEC 绕点C 旋转∠α(0°<α<360°),得到△D ′E ′C ,连接AD ′、BE ′.边D ′E ′的中点为P .①在旋转过程中,AD ′和BE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②连接AP ,当AP 最大时,求AD ′的值.(结果保留根号)71.(2017内蒙古赤峰市,第25题,12分)△OP A 和△OQB 分别是以OP 、OQ 为直角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点C 、D 、E 分别是OA 、OB 、AB 的中点.(1)当∠AOB =90°时如图1,连接PE 、QE ,直接写出EP 与EQ 的大小关系;(2)将△OQB 绕点O 逆时针方向旋转,当∠AOB 是锐角时如图2,(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加以说明.(3)仍将△OQB 绕点O 旋转,当∠AOB 为钝角时,延长PC 、QD 交于点G ,使△ABG 为等边三角形如图3,求∠AOB 的度数.72.(2017四川省南充市,第25题,10分)如图1,已知二次函数2y ax bx c =++(a 、b 、c 为常数,a ≠0)的图象过点O (0,0)和点A (4,0),函数图象最低点M 的纵坐标为38-,直线l 的解析式为y =x .(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直线l沿x轴向右平移,得直线l′,l′与线段OA相交于点B,与x轴下方的抛物线相交于点C,过点C作CE⊥x轴于点E,把△BCE沿直线l′折叠,当点E恰好落在抛物线上点E′时(图2),求直线l′的解析式;(3)在(2)的条件下,l′与y轴交于点N,把△BON绕点O逆时针旋转135°得到△B′ON′,P为l′上的动点,当△PB′N′为等腰三角形时,求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73.(2017四川省自贡市,第25题,12分)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O为坐标原点,点A(﹣1,0),点B(0,3).(1)求∠BAO的度数;(2)如图1,将△AOB绕点O顺时针得△A′OB′,当A′恰好落在AB边上时,设△AB′O的面积为S1,△BA′O的面积为S2,S1与S2有何关系?为什么?(3)若将△AOB绕点O顺时针旋转到如图2所示的位置,S1与S2的关系发生变化了吗?证明你的判断.74.(2017天津,第24题,10分)将一个直角三角形纸片ABO放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3,0),点B(0,1),点O(0,0).P是边AB上的一点(点P不与点A,B重合),沿着OP折叠该纸片,得点A的对应点A'.(1)如图①,当点A'在第一象限,且满足A'B⊥OB时,求点A'的坐标;(2)如图②,当P为AB中点时,求A'B的长;(3)当∠BP A'=30°时,求点P的坐标(直接写出结果即可).75.(2017临沂,第25题,11分)数学课上,张老师出示了问题:如图1,AC,BD是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若∠ACB=∠ACD=∠ABD=∠ADB=60°,则线段BC,CD,AC三者之间有何等量关系?经过思考,小明展示了一种正确的思路:如图2,延长CB到E,使BE=CD,连接AE,证得△ABE≌△ADC,从而容易证明△ACE是等边三角形,故AC=CE,所以AC=BC+CD.小亮展示了另一种正确的思路:如图3,将△ABC绕着点A逆时针旋转60°,使AB与AD重合,从而容易证明△ACF是等边三角形,故AC=CF,所以AC=BC+CD.在此基础上,同学们作了进一步的研究:(1)小颖提出:如图4,如果把“∠ACB=∠ACD=∠ABD=∠ADB=60°”改为“∠ACB=∠ACD=∠ABD=∠ADB=45°”,其它条件不变,那么线段BC,CD,AC三者之间有何等量关系?针对小颖提出的问题,请你写出结论,并给出证明.(2)小华提出:如图5,如果把“∠ACB=∠ACD=∠ABD=∠ADB=60°”改为“∠ACB=∠ACD=∠ABD=∠ADB=α”,其它条件不变,那么线段BC,CD,AC三者之间有何等量关系?针对小华提出的问题,请你写出结论,不用证明.76.(2017山东省烟台市,第23题,10分)【操作发现】(1)如图1,△ABC为等边三角形,现将三角板中的60°角与∠ACB重合,再将三角板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旋转角大于0°且小于30°),旋转后三角板的一直角边与AB交于点D,在三角板斜边上取一点F,使CF=CD,线段AB上取点E,使∠DCE=30°,连接AF,EF.①求∠EAF的度数;②DE与EF相等吗?请说明理由;【类比探究】(2)如图2,△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B=90°,先将三角板的90°角与∠ACB重合,再将三角板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旋转角大于0°且小于45°),旋转后三角板的一直角边与AB交于点D,在三角板另一直角边上取一点F,使CF=CD,线段AB上取点E,使∠DCE=45°,连接AF,EF,请直接写出探究结果:①求∠EAF的度数;②线段AE,ED,DB之间的数量关系.77.(2017山东省青岛市,第23题,10分)数和形是数学的两个主要研究对象,我们经常运用数形结合、数形转化的方法解决一些数学问题.下面我们来探究“由数思形,以形助数”的方法在解决代数问题中的应用.探究一:求不等式|x ﹣1|<2的解集(1)探究|x ﹣1|的几何意义如图①,在以O 为原点的数轴上,设点A ′对应的数是x ﹣1,有绝对值的定义可知,点A ′与点O 的距离为|x ﹣1|,可记为A ′O =|x ﹣1|.将线段A ′O 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线段AB ,此时点A 对应的数是x ,点B 对应的数是1.因为AB =A ′O ,所以AB =|x ﹣1|,因此,|x ﹣1|的几何意义可以理解为数轴上x 所对应的点A 与1所对应的点B 之间的距离AB .(2)求方程|x ﹣1|=2的解因为数轴上3和﹣1所对应的点与1所对应的点之间的距离都为2,所以方程的解为3,﹣1.(3)求不等式|x ﹣1|<2的解集因为|x ﹣1|表示数轴上x 所对应的点与1所对应的点之间的距离,所以求不等式解集就转化为求这个距离小于2的点对应的数x 的范围.请在图②的数轴上表示|x ﹣1|<2的解集,并写出这个解集. 探究二:探究22)()(b y a x -+-的几何意义(1)探究22y x +的几何意义如图③,在直角坐标系中,设点M 的坐标为(x ,y ),过M 作MP ⊥x 轴于P ,作MQ ⊥y 轴于Q ,则P 点坐标为(x ,0),Q 点坐标为(0,y ),OP =|x |,OQ =|y |,在Rt △OPM 中,PM =OQ =|y |,则MO =222222||||y x y x PM OP MO +=+=+=,因此,22y x + 的几何意义可以理解为点M (x ,y )与点O (0,0)之间的距离MO .(2)探究22)5()1(-+-y x 的几何意义如图④,在直角坐标系中,设点A ′的坐标为(x ﹣1,y ﹣5),由探究二(1)可知,A ′O =22)5()1(-+-y x ,将线段A ′O 先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得到线段AB ,此时点A 的坐标为(x ,y ),点B 的坐标为(1,5),因为AB =A ′O ,所以AB =22)5()1(-+-y x ,因此22)5()1(-+-y x 的几何意义可以理解为点A (x ,y )与点B (1,5)之间的距离AB .(3)探究22(3)(4)x y ++-的几何意义请仿照探究二(2)的方法,在图⑤中画出图形,并写出探究过程.(4)22)()(b y a x -+-的几何意义可以理解为: .拓展应用:(1)22)1()2(++-y x +22)5()1(+++y x 的几何意义可以理解为:点A (x ,y )与点E (2,﹣1)的距离和点A (x ,y )与点F (填写坐标)的距离之和.(2)22)1()2(++-y x +22)5()1(+++y x 的最小值为 (直接写出结果)78.(2017南京,第27题,11分)折纸的思考.【操作体验】用一张矩形纸片折等边三角形.第一步,对折矩形纸片ABCD (AB >BC )(图①),使AB 与DC 重合,得到折痕EF ,把纸片展平(图②). 第二步,如图③,再一次折叠纸片,使点C 落在EF 上的P 处,并使折痕经过点B ,得到折痕BG ,折出PB ,PC ,得到△PBC .(1)说明△PBC 是等边三角形.【数学思考】(2)如图④,小明画出了图③的矩形ABCD 和等边三角形PBC ,他发现,在矩形ABCD 中把△PBC 经过图形变化,可以得到图⑤中的更大的等边三角形,请描述图形变化的过程.(3)已知矩形一边长为3cm ,另一边长为a cm ,对于每一个确定的a 的值,在矩形中都能画出最大的等边三角形,请画出不同情形的示意图,并写出对应的a 的取值范围.【问题解决】(4)用一张正方形铁片剪一个直角边长分别为4cm和1cm的直角三角形铁片,所需正方形铁片的边长的最小值为cm.79.(2017江苏省徐州市,第27题,9分)如图,将边长为6的正三角形纸片ABC按如下顺序进行两次折叠,展平后,得折痕AD,BE(如图①),点O为其交点.(1)探求AO到OD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②,若P,N分别为BE,BC上的动点.①当PN+PD的长度取得最小值时,求BP的长度;②如图③,若点Q在线段BO上,BQ=1,则QN+NP+PD的最小值= .80.(2017河南省,第22题,10分)如图1,在Rt△ABC中,∠A=90°,AB=AC,点D,E分别在边AB,AC上,AD=AE,连接DC,点M,P,N分别为DE,DC,BC的中点.(1)观察猜想图1中,线段PM与PN的数量关系是,位置关系是;(2)探究证明把△ADE绕点A逆时针方向旋转到图2的位置,连接MN,BD,CE,判断△PMN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拓展延伸把△ADE绕点A在平面内自由旋转,若AD=4,AB=10,请直接写出△PMN面积的最大值.81.(2017湖北省十堰市,第24题,10分)已知O为直线MN上一点,OP⊥MN,在等腰Rt△ABO中,∠BAO=90°,AC∥OP交OM于C,D为OB的中点,DE⊥DC交MN于E.(1)如图1,若点B在OP上,则:①AC OE(填“<”,“=”或“>”);②线段CA、CO、CD满足的等量关系式是;(2)将图1中的等腰Rt△ABO绕O点顺时针旋转α(0°<α<45°),如图2,那么(1)中的结论②是否成立?请说明理由;(3)将图1中的等腰Rt△ABO绕O点顺时针旋转α(45°<α<90°),请你在图3中画出图形,并直接写出线段CA、CO、CD满足的等量关系式.82.(2017湖北省襄阳市,第24题,10分)如图,在△ABC中,∠ACB=90°,CD是中线,AC=BC,一个以点D为顶点的45°角绕点D旋转,使角的两边分别与AC、BC的延长线相交,交点分别为点E,F,DF 与AC交于点M,DE与BC交于点N.(1)如图1,若CE=CF,求证:DE=DF;(2)如图2,在∠EDF绕点D旋转的过程中:①探究三条线段AB,CE,C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②若CE=4,CF=2,求DN的长.83.(2017湖南省岳阳市,第23题,10分)问题背景:已知∠EDF的顶点D在△ABC的边AB所在直线上(不与A,B重合),DE交AC所在直线于点M,DF交BC所在直线于点N,记△ADM的面积为S1,△BND 的面积为S2.(1)初步尝试:如图①,当△ABC是等边三角形,AB=6,∠EDF=∠A,且DE∥BC,AD=2时,则S1S2= ;(2)类比探究:在(1)的条件下,先将点D沿AB平移,使AD=4,再将∠EDF绕点D旋转至如图②所示位置,求S1S2的值;(3)延伸拓展:当△ABC是等腰三角形时,设∠B=∠A=∠EDF=α.(Ⅰ)如图③,当点D在线段AB上运动时,设AD=a,BD=b,求S1S2的表达式(结果用a,b和α的三角函数表示).(Ⅱ)如图④,当点D在BA的延长线上运动时,设AD=a,BD=b,直接写出S1S2的表达式,不必写出解答过程.84.(2017湖南省郴州市,第26题,12分)如图1,△ABC是边长为4cm的等边三角形,边AB在射线OM 上,且OA=6cm,点D从O点出发,沿OM的方向以1c m/s的速度运动,当D不与点A重合时,将△ACD 绕点C逆时针方向旋转60°得到△BCE,连结DE.(1)求证:△CDE 是等边三角形;(2)如图2,当6<t <10时,△BDE 的周长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求出△BDE 的最小周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3,当点D 在射线OM 上运动时,是否存在以D 、E 、B 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此时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85.(2017辽宁省大连市,第25题,12分)如图1,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OB =OD ,OC =OA +AB ,AD =m ,BC =n ,∠ABD +∠ADB =∠ACB .(1)填空:∠BAD 与∠ACB 的数量关系为 ;(2)求nm 的值; (3)将△ACD 沿CD 翻折,得到△A ′CD (如图2),连接BA ′,与CD 相交于点P .若CD =512 ,求PC 的长.86.(2017辽宁省盘锦市,第25题,14分)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A =30°,点O 为AB 中点,点P 为直线BC 上的动点(不与点B 、点C 重合),连接OC 、OP ,将线段OP 绕点P 顺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PQ ,连接BQ .(1)如图1,当点P 在线段BC 上时,请直接写出线段BQ 与CP 的数量关系.(2)如图2,当点P 在CB 延长线上时,(1)中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加以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如图3,当点P 在BC 延长线上时,若∠BPO =15°,BP =4,请求出BQ 的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