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主持人角色定位

主持人角色定位

浅论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
摘要:电视谈话类节目是电视节目多元化发展的一种表现。

作为一种即兴的脱口秀型节目,谈话类节目的质量主要依靠主持人的把握,因此,正确定位好自己的角色,这是谈话类电视节目主持人面临的基础问题。

本文结合当前谈话类节目存在的问题,结合吉姆对主持人提出的要求,阐述了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

关键词:谈话类节目;主持人;角色定位;主持艺术
谈话节目是一种将人际间的谈话交流引入屏幕,并将这种交流本身直接作为节目的内容和形式的节目形态。

如何做好谈话类节目的主持人定位,关系到谈话类节目成功的关键。

近年来,随着电视节目多元化的实现,电视谈话类节目不断涌现,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国内共有谈话类电视节目320余个。

如何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中实现电视节目的突破,主持人角色的准确定位必不可少。

一、当前谈话类节目存在的问题
1、话题组织存在过度包装
谈话类节目首要突出的就是即兴表达,通过主持人与嘉宾之间的现场沟通,达到传播的效果。

我国大多数电视谈话节目在节目样式上存在的问题是理想的谈话情境尚未形成,与人们日常生活中真实的谈话状态尚有不小的距离。

多数谈话节目的现场氛围太拘谨,不够放松,影响了语言的表达以及思维上的一些闪光点的出现。

谈话形式模式化、定式化、规范化,缺乏创新,这是我国电视谈话节目面临的一个重大的隐忧。

2、主持人提问缺乏针对性
目前电视谈话节目的主持人提问由于对嘉宾的不熟悉和不了解,提问有一搭没一搭,缺乏鲜明的个性特色,造成了访谈主题的不鲜明。

有的谈话节目,嘉宾回答时并未按主持人意图谈,主持人又不能做到很好的过渡,硬生生地把嘉宾拉回到预先设置的问题中,使得连贯性不强,影响访谈质量。

3、优秀主持人缺乏
主持人是一个节目的有机组织者,他(她)必须对所主持的节目整体内容有充分的理解和把握,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对现场的控制驾驭能力。

国内的确有不少谈话类的节目,但是有个性而且优秀的主持人却不多。

主要表现在文化素质欠缺、主持风格庸俗化、个性不突出、洞察思辩能力差等一些方面。

有调查显示,我国的绝大多数节目主持人是在完成学业后直接走向主持人岗位的,因而阅历不丰富,缺乏实际的社会经验,在主持节目时趋向于程式化,不善于倾听和思考,与谈话对方难以真心交流,使节目流于形式。

二、谈话类节目对主持人的要求
1、组织策划能力
作为电视节目人格化代表的节目主持人,应是一个文化底蕴丰富、人格健全的人。

谈话类节目主持人还需要有编导、策划能力,参与整档节目的运作,这样才能在节目现场准确、敏锐地把握每个选题的立意、要点,才能应对不同观点,主持才能心中有数、言之有物,这样,编导意图与主持人的表现才不会脱节、游离。

主持人有了“驾驭感”,观众才会有真切的“交流感”,这也有助于主持人形成相对固定的主持风格,便于受众接受。

2、随机应变能力
机智应变是主持人必备的特殊能力,也是谈话节目主持人最重要的素质之一。

能否机智应变,直接关系到节目主持人能不能把握主动,掌控现场。

电视谈话节目的谈话现场经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件,有些意外情况即便是有经验的节目主持人也往往无法预料。

这时就需要主持人根据实际情况迅速决断,以自己的智慧和敏捷去驾驭全局。

3、幽默风趣的谈吐
谈话类节目不能办成严肃的对话形式,而应当成为人们喜闻乐见、了解一些背后故事的渠道,这就需要主持人具有幽默风趣的语言。

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运用幽默的力量能消除观众的顾虑,放松紧张的心情,才能清晰准确、生动有趣地传递讯息,也才可能使谈话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不断推向深入。

三、谈话类节目主持人角色定位
1、组织者
一个电视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组织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话题的组织上。

一般来说,谈话节目话题设定和切入角度往往是跟着社会的热点走,跟着宣传的导向走,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同时又要贴近百姓生活,不说空话、套话。

在很大程度上,话题的选择决定了谈话节目的成功与否。

二是嘉宾的选择和组织上。

谈话节目是靠主持人、嘉宾和现场观众共同完成的,嘉宾的选择无疑举足轻重。

一个节目是否谈得活泼、生动、深刻,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嘉宾是否心中有数,是否言之有物。

当制片人、策划人、编导等所有人员将一期完整的电视谈话节目构思出来之后,最终还需要通过该栏目的主持人用确定的话题,对嘉宾进行采访,才能将幕后这些人所有的创意组织起来并体现出来,所以说,主持人是电视谈话节目的组织者,不仅需要组织谈话换提,更需要组织嘉宾、观众的情绪。

2、参与者
好的电视谈话节目,不仅要强调嘉宾和现场观众、电视观众的参与,更需要主持人的参与。

主持人的提问、启发引导应循序渐进,语言方面要通俗、简洁有条理,不要晦涩难懂,让人听了云里雾里不着边际。

而且要给观众发言的机会,不要只是主持人或嘉宾在台上说,也要听听观众的意见。

事实上,现在的电视新闻谈话节目几乎都是直播,除了话题的选择可以事先确定以外,还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主持人不应该也不可能为所有的参与者设计一个谈话的模式和范围。

在某种程度上,主持人要隐藏自己的主观倾向,把思考和判断的权力交给所嘉宾和观众。

参与者都带有一定的随机性,这就要求主持人要当好引导者,无论是现场介绍、提问、即兴点评,还是相互交流都要始终营造一个轻松的氛围,要对谈话的走向、深度与节奏进行控制,对现场的突发事件进行应变的处理。

3、倾听者
学会倾听,是电视谈话节目中一种基于全场驾驭基础上的倾听。

谈话节目主持人最常犯的毛病是三个“听不”:听不见、听不进、听不懂。

问完第一个问题便想着问第二个问题,嘉宾说什么并不重要,把问题问完就好。

主持人的“听”并非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在“听”的过程中,要迅速对信息做出判断,并且预测话题走向,及时发现并抓住新冒出来的、有趣味的话题。

倾听的艺术在于,首先,主持人应用心地听嘉宾说话,让嘉宾在心理上愿意靠近主持人,缩短和主持
人之间的距离,也就更能说出心里的话;其次,主持人在提出问题后,认真倾听嘉宾的回答,从嘉宾的回答中捕捉更多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捕捉到的信息更好地将谈话的主题引向深入。

4、驾驭者
主持人的驾驭能力是通过对谈话主题的掌握、对谈话现场的掌控体现出来,以一种平民的方式去展示、表述和传达,在主持人、嘉宾、现场观众之间牵起三点一线的清晰脉络,构筑起话题的多维空间。

在节目录制之前,主持人就会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资料的收集,对嘉宾的了解,这样才能做到胸有成竹,在谈话过程中不至于偏题或漏掉关键的要素。

谈话节目进行过程中,嘉宾与观众各抒己见,允许有不同的观点交锋,鼓励反对的意见,但是主持人要把所有的观点和发言把握好,学会掌控观众情绪,对话题的讨论适可而止。

同时,也要具有较强的归纳与总结能力,在嘉宾发言的基础上,加上主持人的加工和引导,会产生不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石长顺.当代电视实务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李元授.主持人形象塑造[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3]陈海燕.准确定位是谈话节目成功的关键[J].记者摇篮,2008(5).
[4]祖英姿.电视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定位[J].新闻爱好者,2007(8).
[5]孙小平,余峰.论电视谈话类节目的话题选择及其主持[J].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3).
[6]吴卫东,胡剑辉,王刚.对“谈话类”节目的几点思考[J].黑河学刊,2007(9).
[7]曲玲.电视谈话节目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7(1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