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幼儿园大班组幼小衔接论坛式家长会方案
一、活动概况
1.活动意义
随着大班毕业季的到来“幼小衔接”又成为幼儿园和家长乃至社会共同的关注点。
而对于孩子刚升入大班的家长们来说,在“幼小衔接”的话题上,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疑问以及焦虑的情绪。
为了帮助家长解开疑惑,促进家长对幼儿园理念及方法产生认同感,进而积极地与幼儿园合作帮助孩子做好幼小衔接。
我们大班组准备聚焦“幼小衔接”召开一次动员家长会。
2.活动主题:守望成长,预约精彩
3.活动形式:论坛式家长会
4.活动准备:
1.一份调查、一份通知、一张海报、一份ppt,一份讲稿,一段视频
2.照片收集、签到表
3.邀请小学教师代表(数学与语文老师各一名),初入小学的幼儿家长
4.现场每班每人一张照与合照、气球等布置
二、活动流程
(一)细细聆听,守望成长(6:15-6:30)
[各班一位老师主讲]
1.签到、音乐厅环境欣赏“感悟成长”
*****分工,做好家长签到和接待工作。
2.以爱邀约,真心感谢:
①引导家长就坐欣赏“幼儿成长足迹”
②播放“我长大了”“我想不想长大”“我要对爸爸妈妈说”视频合集
二、四方会谈,预约精彩(6:30—8:00 音乐厅集合)
[各班一位老师参与论坛,一位老师负责互动、拍照和维持秩序]
(一)介绍与话题引出
主持人通过“幼小课程对比”引出幼小衔接话题,介绍嘉宾。
某老师,介绍背景。
(二)聚焦话题
1.差异与挑战
小学与幼儿园的差异是什么?初入小学孩子会遇到哪些方面的挑战?
①园方代表:(说差异)
②小学教师:从班主任角度出发(说挑战)
2.案例聚焦话题:学与不学,这是个问题。
“孩子入小学前,要不要教拼音、识字、计算?”
①家长代表:桐桐妈妈联系孩子目前的学习状态,发表观点。
②小学教师代表观点:如何看待目前家长们参加学前班的情况。
③园方代表:通过案例、故事,结合“儿童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就“要不要教”、“怎么教”做观点介绍。
3.三方聚焦话题:如何做有效的“幼小衔接”?
小学教师眼中“有效的幼小衔接”
主持人:如何架起这种“长程衔接?”
①园方代表:介绍幼儿园的准备。
(“最后的精彩”:本学期主题课程、项目化游戏课程及一日生活、幼小衔接系列活动4大课程介绍园方的相关准备。
)
②家长代表:某妈妈经验分享。
③小学教师代表分享:怎么学语文、数学或其他习惯能力方面给家长一些建议。
4.家长提问互动
三、人员分工
1.组内人员分工
方案撰写:海报绘制:
电子邀请函:调查表、ppt:
音控、照相:
大班“幼小衔接”家长会意见调查表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1.您在家中为孩子做了哪些幼小衔接的准备?(生活习惯、学习技能、身体素质等方面)
2.您最担心孩子入小学面对的压力有哪些?
3.您想通过幼小衔接家长会了解些什么?
4.就幼小衔接来说,您认为学校教学应该进行哪些内容?
随机问题回答实录:
Q1上小学前需要去参加拼音、识字、数学的学习吗?是不是要让孩子提前接触小学学习内容呢?
A:相信孩子,不要过度焦虑,实际上家长的焦虑会迁移到孩子的身上的。
在这里给大家一个建议“三个不得”,首先急不得,比不得,快不得。
对待孩子的学习不要急,现在小学提倡“0起点”学习,即把所有的孩子都当做没有学习过内容一样进行教学,其次比不得,上了小学,很多家长会比较,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孩子存在攀比的问题,最后快不得,我们要静待花开终成果。
建议各位家长可以选择孩子感兴趣的艺术或者体育的培训班,关于学科知识的培训班不建议,除非其很正规。
Q2上了小学,学习任务肯定比幼儿园重,如何能让孩子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养成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生活习惯,为顺利进入小学做准备呢?
A:引导孩子计划做事,鼓励孩子计划要做的事,思考做过的事,逐步学会计划与反思。
引导孩子探究尝试,设置问题情境,如通过小实验让孩子猜结果;为孩子提供使用各类工具的机会,帮助其了解工具的特性,学会借助工具解决问题。
引导孩子自主生活,因为生活自理能力是入学准备的必要内容。
Q3如何提升幼儿的身体素质,作为家长怎么样才能让孩子主动参与运动,并能培养孩子良好的运动习惯?
A:作为一个人来说健康的心灵和身体比知识和成绩还要重要。
幼儿园和小学一样有许多的体育项目,在小学每天要保证有1小时的体育锻炼。
作为家长要重视孩子的运动习惯培养,发现孩子的运动兴趣,陪同孩子一起去蓝空下运动,只要身体素质好了,其他的运动必定也是不差的。
Q4孩子进入小学后会遇到这样和那要的挫折,作为家长要如何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呢?
A:作为家长需要自我认同和认同他人,自己的孩子优秀了,不代表别人家的孩子不优秀,家长应跟着孩子走,从孩子的角度思考孩子需要什么,陪伴学习,听孩子说,陪孩子玩。
增强自信心,建立自我认同。
创造机会,积累自信心,不乱做比较,切忌不要把您孩子的短处与其他孩子的长处相比较,相信孩子的心理素质肯定会有所增强。
Q5进入小学后,孩子接触的人越来越多,环境也越来越复杂,作为家长如何引导孩子与陌生人交往,从而学会自我保护呢?
A:要给孩子建立规则,哪些事情是可以做的,哪些事情是不可以做的,关于生命的、健康的、道德的这些必须无条件服从的。
在小学偶尔发现有的孩子会在自己父母不知道的情况下去同学家玩,使得把事情弄大了。
其次,要有一个好的心态,学校就是一个小社会,磕磕碰碰很正常。
需要家长重视的是问题的处理方式,要学会了解事件的缘由,不要只听一方之词。
Q6小学和幼儿园有哪些地方不同?课程有哪些?可以运用什么方法向任课老师交流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和孩子共同成长的?(想了解作息时间、学习内容、学习方式、老师管理等)
A:从学习内容看,幼儿园是主题式学习,小学时课本的学习,从形式上幼儿园更多的是游戏,小学主要坐在教室中的集体教学,从作息时间来说,小学一年级要求八点到校,幼儿园没有很强的时间要求。
从班级管理来看,小学是以班主任为主,有七八个任课老师,大部分时间家长都是与班主任联系,其他的事情可以针对性和任课老师联系,而幼儿园是三位老师共同管理班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