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针灸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效应与机理十二五

针灸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效应与机理十二五


肺通气
肺与外界的气 体交换
呼吸过程
肺换气
肺泡与血液间 的气体交换
组织换气
气体在血液的 运输、血液与 组织细胞间的 气体交换
针灸治疗的主要呼吸系统疾病
Ⅰ级针灸病谱:单纯性膈肌痉挛(呃逆)、急
性扁桃体炎、急性单纯性喉炎、急性咽炎、慢性 单纯性鼻炎、普通感冒、慢性鼻炎(萎缩性和肥 大性)、声带麻痹、支气管哮喘发作,声带小结 (初期)、血管舒缩性鼻炎
针刺+西药—肺心病急性加重期 —动脉血氧分压(PaO2)↑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
针刺—人工气胸家兔—郄门、曲池 —血氧饱和度↑6.3%
针刺—支气管哮喘—通气改善、症状减轻 —血氧饱和度↓? —组织呼吸活化,氧利用率↑
针灸对肺通气、换气、组织换气的调节

2、针灸对呼吸气道阻力的调节

针刺—一侧膈肌痉挛、一侧肺切除 —膈俞 —受限制的呼吸功能↑ —呼吸肌电位↑ —健侧代偿性呼吸增强↓ —两侧呼吸功能恢复平衡
针灸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针灸效应与穴位作用的特异性有明显的关系
针刺—家兔、猫、犬
程度
—素髎、水沟、会阴
—呼吸中枢— 呼吸停止↑ ↑
—增强呼吸功能 素髎/水沟>会阴
—呼吸起动效应/恢复节律 水沟
针灸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针灸效应与呼吸周期的关系
急刺(进针后立即出针)—吸气末期 —吸气动作加强
急刺(进针后立即出针)—呼气末期 —呼气动作加强
针刺—天突、肺俞、太渊、足三里 —吸气/呼气 气道阻力↓↓
针灸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针灸效应与针灸手法的关系
电 针
同一动物—重雀啄法

—主动呼气

—轻雀啄法
休 克
--肺组织的β受体数量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6、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理
针灸治疗治疗支气管哮喘作用机制 多途径、多环节、多水平、双向调节
影响因素:
机体的功能状态 穴位的特异性 施术手法
发展方向:
疗法-疗法 穴位-穴位 新研究方法和技术
谢 谢!
哮喘发作--cGMP↑、cAMP ↓、 cAMP/cGMP ↓ 针灸--cGMP↓ 、cAMP↑ 、cAMP/cGMP ↑
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理
5、调节β-肾上腺素能受体
哮喘豚鼠--肺条和气管条的β受体亲和力 ↓ 针刺--哮喘豚鼠
--肺条和气管条的β受体亲和力 ↑ 针刺--正常豚鼠
--不产生影响 针刺--哮喘豚鼠
率 有 关
针灸对肺通气、换气、组织换气的调节
2、针灸对呼吸气道阻力的调节
针灸可改善大气道和小气道功能
疗效—疾病的进程及病情轻重 温针灸—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发病0.5-5天) —大椎、风门、肺俞 —气喘、哮鸣音↓ —单纯性支气管哮喘/轻中度通气功能障碍 —小气道阻力↓ ↓ —即刻平喘↑
针灸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针刺—素髎、人中、会阴—呼吸即时性加强
针刺—郄门、鱼际、太溪 —改善因开胸而引起的纵膈摆动 —优于封闭肺门周围神经
电针—实验性休克动物呼吸中断—水沟 —呼吸恢复、血压回升 —对照组动物绝大部分死亡
体质过弱、呼吸中枢严重损害、自动呼吸停止者 无效
针灸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针灸可调整由于一侧呼吸障碍所造成的两侧呼吸 功能不平衡的现象
—吸气深度减小


电针—实验性休克动物

—弱刺激(0.005~0.02mA) —兴奋作用 —强刺激(0.03~0.38mA)
控 制 好 刺
—抑制作用



针灸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作用机理
针刺—人中 —特异性影响正常中枢呼吸功能 —调节实验性中枢呼吸功能紊乱 —三叉神经传入系统
针刺—人中 —脑桥臂旁内侧核(NPBM)记录诱发电位(EP) —EP引起膈神经放电(PND)兴奋效应 —损毁NPBM
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理
1、改善呼吸功能
针灸--哮喘急性发作: 即刻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降低气道阻力, 改善通气功能
针 迷走N紧张性↓ 刺 交感N兴奋性↑
支气管痉挛解除 气道阻力减低
支气管粘膜的血管 收缩,渗出减少
通气功能改善
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理
2、调节免疫功能
部分哮喘发作—变态反应
针刺—人中 —无 PND效应 整体情况下NPBM可能参与了“人 中”穴的呼吸调节效应
针灸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作用机理
定喘的深浅感觉N 肺、支气管交感N
脊髓T1和T2节段
针灸定喘的神经冲动
—脊N的后支、脊髓后角、侧脚、交感N —肺的呼吸功能
针刺—哮喘 —针前后15min检测肺功能、心率变异性频域 —肺功能↑ ↑(即刻效应) —可能与改善机体自主神经调节作用有关
针灸对肺通气、换气、组织换气的调节
1、针灸对肺通气量和肺容量的调节
针灸可改善肺通气量和肺容量
病理状态: 针刺—支气管哮喘—通气量↑
针刺
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
穴位 —支气管哮喘 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
贴药
(FEV1/FVC) 高峰速率(PEFR) ↑
针刺+康复—慢性阻塞性肺病—疗效↑
针灸对肺通气、换气、组织换气的调节
针灸对救治窒息、呼吸衰竭有较好的效果
针灸—新生儿窒息 —水沟、十宣、素髎、百会 —有效率达90%以上
电针—素髎、内关、太冲、肾上腺区 —改善呼吸频率、节律及各种异常呼吸
胃大部切除术自主呼吸暂时停止 —可拉明、络贝林无效 —人迎、合谷—出现自主呼吸
针灸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针灸对救治窒息、呼吸衰竭有较好的效果
--IL-4↓
--改善Th1/ Th2细胞亚群功能失衡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Fas抗原表达↑
针刺治疗哮喘
--诱导EOS凋亡
主要机制之一
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理
4、调节cGMP和cAMP含量
cGMP--加速活性物质释放 --刺激支气管黏膜迷走N感受器 --支气管收缩--引起哮喘发作
cAMP--稳定支气管平滑肌膜电位 --阻止生物活性物质释放 --支气管扩张--预防哮喘发作
Ⅱ级针灸病谱: 变应性鼻炎、慢性单纯性咽炎、
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支气管哮喘(非急性 发作期)
Ⅲ级针灸病谱:鼻衄、发热、肺炎、咯血
针灸对呼吸系统功能的调节作用
一、针灸对肺通气、换气、组织换气的调节
呼吸道运动的深浅 呼吸道是否通畅 呼吸膜的通透性 血氧饱和度
二、针灸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针灸对肺通气、换气、组织换气的调节
1、针灸对肺通气量和肺容量的调节
针灸可改善肺通气量和肺容量
生理状态: 针刺—足三里—通气量↑6.6%-24.9% 耗氧量↑11.7%-22.8% 针灸—肺俞 — 用力肺活量(FVC) ↑ 用力呼气量(FEV1.0) ↑ 最大呼气中段流速(MMF) ↑ 最大呼气流量(PEFR) ↑ 肺容量 ↑ 气道阻力↓
针灸可改善大气道和小气道功能
针刺—支气管哮喘、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刺 兴 奋
—FVC、FEV1、PEFR ↑ 针刺—支气管哮喘
—10min 气道阻力↓24.1%
的 感 受 器
—60min 气道阻力↓29.9%

—2h↓27.4% 疗Βιβλιοθήκη —针刺时间久暂关系动 发 放
针刺—小气道阻塞性疾病(取穴相同)

—疗效:40min>20min 60min>20min 40min≈60min(无统计学意义)
—调整呼吸节律紊乱
针刺—足三里、冲阳、厉兑、中脘、肺俞 性质 —加强呼吸和代谢功能
针刺—天枢、梁门 —抑制呼吸和代谢功能
针灸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针灸效应与呼吸中枢功能状态的关系
针刺—吸入CO的动物 —短时间人工窒息后的动物 —增强呼吸功能
呼吸中枢 兴奋性提高
—水沟
—呼吸功能即时性增强
各种原因(窒息或药物作用等)造成呼吸暂停, 针刺可恢复呼吸运动
针灸治疗呼吸系统疾病 效应与机理
实验针灸学教研室 黄康柏
学习目的
加深对针灸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作用机理认识 加强对针灸临床应用规律的把握 提高针灸临床能力
针灸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效应与机理
针灸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效应 针灸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作用机理 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理
呼吸系统
鼻 咽喉 气管 支气管 肺 胸膜
针刺治疗哮喘的效应 方法:穴位敷贴,针刺、艾灸、拔罐 特点:见效快、远期疗效好、无毒副作用 相关因素:病情轻重、治疗时间长短、治愈
判定标准 常用穴位:膀胱经(肺俞、膈俞、心俞)
任脉(膻中) 经外奇穴(定喘)
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理
1、改善呼吸功能
哮喘急性发作: 支气管平滑肌收缩、痉挛 --黏膜充血水肿,分泌增加 --广泛性小气道狭窄 --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第1秒用力呼气率(FEV1/FRC1)↓ 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F)↓ 最大呼气流速-容量↓ --大量空气滞留,残气量百分率↑
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理
支气管哮喘:因过敏原或其他非过敏原因素 引起的一种支气管反应性过度增高和气道可 逆性痉挛、狭窄的疾病
我国发病率:1%~4% >1000万人 现代医学:气道高反应性—糖皮质激素抗炎
—远期疗效和预后评价不高 针灸:见效快、疗效佳、费用低、疗程短
—预防发作、远期疗效优于西医
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理
针灸
IgA↑↑,IgG、IgM、IgE↓--体液免疫
CD3、CD4 ↑↑
--细胞免疫
化脓灸--支气管哮喘疗效明显 IgE无明显影响
一定程度
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理
3、抑制炎症反应
应变性哮喘—嗜酸性粒细胞(EOS)、致炎因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