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第一章园艺产品的品质基础讲解
2第一章园艺产品的品质基础讲解
品种
环境
种类
形状
品种
环境
色泽
光泽是重要的外观指标之一。光泽的强弱一般用眼睛直接观察, 光泽好的产品,市场竞争力强些。
☞ 食品的色泽有助于判断产品的质量。色泽一般是成熟和败
坏的标志。 油炸时马铃薯色泽变 暗,根据色泽来判断 油炸最终程度。
色素物质
脂 溶 性
叶绿素a----蓝绿色 叶绿素b----黄绿色 3:1
水 溶 性
乙酸 乳酸
叶绿素 类胡萝卜素
绿色蔬菜的 盐渍品变褐?
叶绿素的营养价值?
“后熟”-----苹果、梨、厚皮甜瓜
含糖量测定-----可溶性固形物
苦
类黄酮化合物、柠檬苦素类化合物、生物碱 苦瓜、生菜、某些柑橘、杏仁
环境因素
黄瓜---葫芦素
口腔、鼻腔、眼睛
辛辣味---葱、蒜、姜、洋葱------含硫化合物
咸
金属盐离子+咸味味蕾 钠盐
海带、海蓬菜
涩
鞣质--多酚类化合物
可溶性时产生涩味 果实成熟后消失
柿子、香蕉
温水、CO2处理,不溶性
鲜
氨基酸、核苷酸、短肽 梨、桃、蘑菇
• 香气---- “闻香识花”
草莓的保鲜
3.凝胶性:果胶分子链发生交联时会形成凝胶。
4.柔嫩性:部分蔬菜和浆果类原料具有柔嫩性,如叶菜,甜玉米,
草莓等。
5.纤维性:一些蔬菜富含粗纤维,如芹菜、竹笋等,粗纤维过高
影响品质。
6.粉粒性:一些蔬菜,如南瓜、豆类、玉米等,以及一些坚果类
原料所具有的一种本身品质特性。
叶绿素含量高 类胡萝卜素含量也高
胡萝卜素类
番茄红素、α -胡萝卜素
维生素A前体 黄色、红色 抗氧化、防衰老
类胡萝卜素
叶黄素类
番茄黄素、叶黄素、玉米黄素
浅黄、黄色、橙色
抗氧化、保视力
花青素
水 溶 性
20余种 红色、紫色、蓝色 高温、光照-----分解、沉淀
2.易腐性,果品蔬菜多属易腐农产品,这些原料在采收、运输 过程中,极易造成机械损伤,若不及时加工,就会严重腐烂, 导致其失去加工价值或造成大量损耗。 果品蔬菜要求从采收到加 工的时间尽量短,同时在 采收、运输过程中防止机 械损伤、日晒、雨淋及冻 伤等,以充分保证原料的 新鲜。
辣
热辣味---辣椒-----辣椒素
十字花科-----黑芥、白芥、萝卜---异硫氰酸酯
完整的洋葱不存在风味物质
洋葱鳞茎中含有S-烷基-L-半胱氨酸亚砜和催化酶---蒜胺酸酶,两者分 别存在于细胞质和细胞液中。当鳞茎被切开后,二者接触,发生酶促 反应,产生次磺酸类。次磺酸分子重新排列后成为硫代丙醛-S-氧化物 (SPSO)被释放到空气中。这种化学物质接触到眼睛后,会刺激角膜 上的游离神经末梢,引发泪腺流出泪水,于是你哭了。
2.内在品质
需要味觉和嗅觉进行感知的特性,如酸,甜,苦,辣,涩; 各种果蔬特有的气味。
酸
有机酸、无机酸 草酸、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 糖酸比 可滴定酸含量
可溶性糖、糖醇
甜
苹果、梨-----果糖;葡萄、柿子-----葡萄糖
(一)、观赏品质品质 (二)、风味品质 (三)、营养品质 (四)、保健和疗效品质 (五)、贮运品质 (六)、加工品质 (七)、卫生安全品质
(六)、加工品质
可采成熟度
1.
果实成分膨大长成,但风味还未达 到顶点时的成熟度。
成 熟 性
加工成熟度 过度成熟度
果实已具备该品种应有的加工特征 的程度,分为适当成熟与充分成熟。 果实质地变软,风味变淡,营养价 值降低时的成熟度。
L/O/G/O
第二章 园艺产品品质基础
第一节 园艺产品品质的构成
一、根据固有特性划分
(一)、感官品质:通过人体的感觉器官能够感 受到的品质指标的总和。
1.外观品质
外观品质,指通过视觉和触觉感知的特性,包括:大小、 形状、光泽、透明度、色泽和质地等。 种类
大小
类黄酮类
结合成糖苷 苹果、洋葱、柑橘 抗氧化、抗肿瘤、保护心血管
花青素
质地
质地是指既可以用手触摸,也可以用舌、牙齿等感觉到的食品 品质。
☞ 食品的质地不是一成不变的,新鲜果蔬变潮是细胞壁破裂和
水分流失的结果,称为松弛现象。 失水后的葡萄干富有咀嚼性
7.汁液性:一些水果蔬菜富含汁液,如柑橘类、苹果、番茄
等。
8.耐贮性:指果蔬在一定贮藏期内保持其原有质量而不发生明
显变化的特性。
9.抗病性:是指果蔬抵抗致病微生物侵害的特性。
• 果品、蔬菜、观赏植物------酯类、醇类、酮类、 醛类、挥发性酚类 • 苹果、梨、香蕉、甜瓜------低分子酯类 • 大蒜-----大蒜素 • 洋葱------硫基烯烃化合物
(二)、营养品质
碳水化 合物
蛋白质
维生素
脂类
矿物质 水
营养品质,是指园艺产品中含有各种营养素的总和。 不同品种的产品组织中含有不同种类和数量的营养要素。
(三)、缺陷品质
缺陷品质,即缺陷度,是指生产过程中,由于环境和技术因 素,使园艺产品偏离固有特性,出现品质缺陷,如畸形,裂 果,污染,破损等造成品质下降。
二、根据满足需求的特性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