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我国通货膨胀率与经济增长率关系的研究(1953——2008)摘要:运用时间序列经济计量技术,对中国1953—2008年的通货膨胀率与GDP增长率进行实证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中国的通货膨胀并非经济增长引起的。
温和的通货膨胀有助于刺激经济的发展。
实证结果显示,需要辨证地看待中国的通货膨胀率与实际GDP 之间的关系,采取措施诱导温和的通货膨胀是中国政府恰当、明智的政策选择。
关键词:通货膨胀,GDP增长率,物价指数,宏观政策,OLS回归分析一引言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水平一定幅度的持续上涨。
在通货膨胀期间,1单位货币的购买力,即该单位货币所能买到的商品和劳务的量和一般价格水平呈反比列变动。
通货膨胀时期,物价的上涨,不是指一种或几种商品的物价上涨,而是物价水平的普遍上升;通货膨胀时期,物价水平不是一时的上升,而是持续一定时间的上升,国外一般认为这种持续一般要在半年以上。
经济学界对通货膨胀的解释大致可以分为“物价派”与“货币派”。
“物价派”主要是以凯恩斯经济学家为代表,他们主张用一般物价水平或总物价水平的上升来定义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衡量了价格平均水平的趋势”。
“货币派”强调物价上升不同于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真正意义应该是指货币数量的过度增加。
这种增长会导致物价上涨,但物价上涨本身并不是通货膨胀。
自由主义经济学家通常采用这种定义。
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是物价指数。
物价指数是表明某些商品的价格从一个时期到下一个时期变动程度的指数。
物价指数一般不是简单的算术平均数,而是加权平均数。
最常用来表示通货膨胀率的物价指数是消费价格指数,另外还有零售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与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指数等。
根据通货膨胀率的高低,通货膨胀可以分为以下三种:①温和通货膨胀。
在这种情况下,价格比较长期的以一个稳定的。
较低的比率上升。
一般通货膨胀率为2.5%~~5%之间,且较稳定。
②急剧通货膨胀。
此时通货膨胀率高且物价水平失去控制,对于经济发展和稳定以及人民生活的保障影响极大。
③恶性通货膨胀。
物价以递增的速度上涨,货币流通速度迅速增加,货币极度贬值。
上图为以1953—2008年商品零售价格指数(RPI)表示的通货膨胀率经济学家普遍认为高通货膨胀阻碍经济增长,而温和的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则存在很大的争议。
关于温和的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主要有两种,一是蒙代尔-托宾的结构主义理论,认为温和的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其代表人物有Tobin(1965,1972)、Sidrauski(1967)、Krugman(1998)等;二是新古典货币学派的货币主义理论,认为温和的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其代表人物有McCallum(1989)、Dornbusch(1993)等。
有大量的实证研究来检验温和的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一般使用双变量模型和协整检验方法,且多采用截面数据或面板数据来进行检验。
在进行实证检验时,许多研究者使用对数和指数函数形式,也有许多学者在模型中加入其他变量如投资、政府支出、税收收入、人力资本、货币供给等来检验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下图为我国1953——2008年的经济周期示意图(GDP1表示经济增长率)由上图可以得到我国从1953——2008期间经济周期的基本特征:(1)频率很高。
1953-2001年的49年间,中国经济经历了九个周期性波动,其中,改革开放以前有5个,改革开放以后有4个。
第6个周期中,1977、1978属于改革前,1979-1981属于改革后,但由于该周期的波谷年份位于改革后,所以,将这次周期作为改革后的第1个周期。
2002年以后中国进入新的第10个周期。
(2)周期较短。
前九个周期的平均长度为5年半,但时长时短;总体看,周期长度呈延长之势,特别是第9个周期,历时长达11年。
(3)波动幅度高。
9个周期的平均落差为16.1%;但总体来看,改革前波动幅度大,平均落差高达23.4%,改革后波动幅度小,平均落差为6.9%,比改革前下降16.5%。
改革前后波动幅度下降极为显著,这表明我国经济增长的稳定增强。
新中国成立以来,从1953年开始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其中经历了三次大起大落,各周期内经济增长率的最高点与最低点的峰谷落差,以第二个周期最大,达48.6个百分点。
本文以1953—2008年我国的通货膨胀率与GDP 增长率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检验我国通货膨胀率与经济周期之间的关系。
数据来至《中国统计年鉴2009》、中经网经济年鉴数据和中国国家统计局网上资料。
运用Eviews5.1计量经济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
通货膨胀率用商品零售价格指数(RPI )表示,GDP 增长率用GDP1代为表示。
有关计量方法的模型为:(1)变量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
单位根检验的方法通常有DF 检验法、PP 检验法和ADF 检验法(Augmented Df Test )。
由于理论和实践上的原因,人们通常使用ADF 检验法,其模型为:模型一(无常数项、无趋势项):ΔX t =δX t-1+∑=mi 1βi △X t-i +εt模型二(有常数项、无趋势项):ΔX t =α+δX t-1+∑=mi 1βi △X t-i +εt 模型三(有常数项、无趋势项):ΔX t =α+βt +δX t-1+∑=m i 1βi △X t-i +εt其中“εt ”为白噪音。
△表示变量的一阶差分。
模型3中的t 是时间变量,表示了时间序列随时间变化的某种趋势(如果有的话)。
虚拟假设都是H 0:δ=0,即“X t ”存在一单位根(非平稳)。
检验时从模型三开始,然后模型2,模型1.何时检验拒绝零假设,即原序列不存在单位跟,为平稳序列,何时停止检验。
否则,就要继续检验,直到检验完模型1为止。
但由于实际经济问题的复杂性,我们采用三种检验类型分别进行单位根。
若ADF 值小于Mackinnon 临界值,则序列是平稳的,否则是不平稳的。
单位根检验最佳滞后阶数按照TIC(Akaike Infoemation Criterion)准则确定,AIC 值越小,则滞后阶数越佳。
(2)运用OLS 回归法进行回归但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分为线性模型和非线性模型两大类。
线性回归模型是线性模型的一种,他的数学基础是回归分析,即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线性模型,用以揭示经济现象中的因果关系。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是最简单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在模型中只有一个解释变量,其一般形式为:Y i =β0+β1X i +u i i=1,2,3……n 其中Y i 为被解释变量,X i 为解释变量,β0与β1为待估参数,u i为随机担扰项。
回归分析的主要目的是要通过样本回归函数尽可能准确地估计总体回归模型。
估计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使用最广泛的是普通最小二乘法(ordinary least squares,OLS)二我国通货膨胀率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1.ADF单位根检验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09》、中经网经济年鉴数据和中国国家统计局网上资料。
通货膨胀率是以商品零售价格指数(RPI)来衡量的。
经济增长率用GDP1代为表示。
下表为我国通货膨胀率与经济增长率单位根检验结果由上表可知,只要滞后阶数取一,RPI和GDP1这两组数据的ADF 值都小于1%临界值,这说明至少能在99%的置信区间否定零假设,没有单位根,所以可以认为RPI与GDP1这两组数据是平稳的。
2.进行OLS回归回归结果可得如下回归方程。
①GDP1=0.41*GDP1(-1)-0.22*GDP1(-2)-0.21*GDP1(-3)+0.02*GDP1(-4)+0.09-0.13*RPI(2.84) (-1.43) (-1.36) (0.13) (3.74) (-0.69) R2=28% DW=1.91 T=52,(1957——2008)显然R2太小了,计算结果不令人满意。
②RPI=0.73*RPI(-1)-0.23*RPI(-2)+0.02-0.05*GDP1(5.27) (-1.69) (1.98) (-0.62)R2=41% DW=1.86 T=54 (1955——2008)这个方程的R2还是小了,不能令人满意。
○3GDP1=0.77*GDP1(-1)-0.45*GDP1(-2)+0.07-0.01*RPI(3.18) (-2.22) (2.92) (-0.08)R2=43% DW=1.41 T=22(1987——2008)显然这结果不令人满意。
○4RPI=1.01*RPI(-1)-0.36*RPI(-2)-0.09+1.09*GDP1(6.00) (-2.19) (-2.27) (3.09)R2=72% DW=1.72 T=22(1987——2008)这一组方程的结果相对还比较令人满意。
回归方程的经济含义:(1)RPI受自身的影响。
滞后一期(即上期)RPI变动1个单位,导致当期RPI同向变动1.01个单位,这很符合适应期预期假说:同时滞后两期RPI变动1个单位,导致当期RPI反向变动0.36个单位。
综合起来,过去RPI变动1个单位,导致当期RPI同向变动0.65个单位。
(2)RPI受GDP增长率的影响。
GDP增长率变动哦能够1个单位,导致当期RPI变动1.09个单位。
这恰恰反映出RPI变动与GDP变动的一致性。
正因为如此,我们就可以用RPI来衡量经济是否过热,即GDP得增长是否过快。
但,从中国长期发展来看,通过膨胀率与GDP增长率并没有相关关系,这与许雄奇教授得出的结论相同。
但通货膨胀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容易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所以在处理这部分问题时应该谨慎。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通过OLS回归检验,从中国长期发展来看,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并不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通货膨胀并不是中国经济增长导致的。
当我国出现通货紧缩或是经济衰退的时候,人们总是呼吁施行通货膨胀政策。
但本文的实际验证显示,促进经济增长不能依赖于通货膨胀政策。
不论是从世界经济还是中国经济的发展历史来看,高通货膨胀率严重阻碍经济的发展,对社会福利造成严重损失,采取必要的政策防止高通货膨胀率是什么必要的。
方程○3○4表明,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通货膨胀率与GDP增长率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明显。
温和的通货膨胀率对中国的经济增长有细微的促进作用,但不是主要作用。
经济发展过快了会导致通货膨胀率的上升。
由于所取数据的时间期间不同,而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论。
这也许与中国经济发展史的变化有关。
改革开放以前。
中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但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遵循了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辨证地看待中国的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1993年以后,由于出现经济过热,产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导致宏观调控政策从紧,政策的时滞效应进而又引起了经济的滑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