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为什么不值钱了
—分析通货膨胀率影响因素以及其解决办法近年总是能听到的一句话,尤其是我们的长辈去商场回来之后总是会发出这样的感慨:“现在的钱啊越来越不值钱了!”钱,反而不值钱?貌似有矛盾在里面支撑,这究竟是因为什么呢?用经济学家的语言来说,这种现象就是由于通货膨胀造成的。
那么什么是通货膨胀?金融体系视通货膨胀之‘潜在风险’为高于储蓄累积财富的基本投资诱因。
换句话说,通货膨胀就是市场对金钱的时间价值之措辞。
也就是说,因为今天的一元较明年的一元更具价值,所以未来的资本价值在经济学上有所扣减。
此种观点视通货膨胀为对未来资本价值的不确定性。
对低阶层者而言,通货膨胀通常会提高由经济活动之前的贴现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通货膨胀通常导因于政府提高货币供给政策。
政府对通货膨胀的所能进行的影响是对停滞的资金课税。
通货膨胀升高时,政府提高对停滞的资金的税负以刺激消费与借支,于提高了资金的流动速度,又增强了通货膨胀,形成恶性循环。
在极端的情形下会形成恶性通货膨胀,若通货膨胀升高的程度失去控制,会干扰到正常的经济活动,损害供给能力。
简单的讲,通货膨胀就是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
应特别注意的是,通货膨胀不是指一次性或短期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而是持续上涨。
另外,通货膨胀也不是指个别商品价格或某个行业商品价格的上升。
而是价格的总水平。
那么钱为什么就变得不值钱了呢?经济学家解释为:货币供应量少于流通领域对货币的实际需求量而引起的货币升值,从而引起的商品和劳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下跌现象称为通货紧缩。
再通俗一点就是市场中流通的货币多余其真正需要的。
纸币流通规律表明,纸币发行量不能超过它象征地代表的金银货币量,一旦超过了这个量,纸币就要贬值,物价就要上涨,从而出现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只有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才会出现,在金银货币流通的条件下不会出现此种
现象。
因为金银货币本身具有价值,作为贮藏手段的职能,可以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使它同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相适应。
而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因为纸币本身不具有价值,它只是代表金银货币的符号,不能作为贮藏手段,因此,纸币的发行量如果超过了商品流通所需要的数量,就会贬值。
还有就是通货膨胀预期。
通货膨胀预期会引发实际通货膨胀的实质,首先是普遍存在的通货膨胀预期会刺激社会总需求增加,而总需求膨胀又会导致市场供求矛盾并引发物价水平上升;其次,普遍存在的通货膨胀预期也会推高包括工资和正常利润在内的经济成本,从而导致物价水平上升。
需求的另一面,当然就是供给。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出现严重的供给冲击,如自然灾害导致农产品大幅度减产,或者由于战争、动乱等原因导致世界性的能源危机,就不仅会引发通货膨胀,而且会使经济增长出现停滞。
在有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必将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影响。
如果社会的通货膨胀率是稳定的,人们可以完全预期,那么通货膨胀率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很小。
因为在这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之下,各种名义变量(如名义工资、名义利息率等)都可以根据通货膨胀率进行调整,从而使实际变量(如实际工资、实际利息率等)不变。
这时通货膨胀对社会经济生活的的唯一影响,是人们将减少他们所持有的现金量。
但是,在通货膨胀率不能完全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将会影响社会收入分配及经济活动。
因为这时人们无法准确地根据通货膨胀率来调整各种名义变量,以及他们应采取的经济行为。
如何尽量解决通货膨胀的问题?我国在经济转型和经济全球化条件下,通胀受多种因素影响,通货膨胀率与工资增长率无长期稳定负相关性,因而不宜套用传统菲里普斯曲线及政策导向治理我国通胀与失业。
传统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失业率。
应对通胀政策适当与否,将对宏观经济内部平衡产生重大影响。
那么通货膨胀率是如何进行计算的呢?通货膨胀率=(现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
一般情况下,通货膨胀率需要依据同步经济指标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数据),先行经济指标生产者物价指数(PPI数据)和零售物价指数(RPI),不仅如此,如果要反映整个社会的通胀情况,还要用上GNP 缩减指数(GNP Deflator)。
但在国内,这样计算并不现实。
中国官方基本上不公布通货膨胀率,而官方默认的通胀率就是直接使用国家统计局历史消费物价
指数数据(CPI数据)。
美国CPI住房权重占到四成,而中国住房不计入CPI ,食品权重占中国CPI三成以上(因此中国在剔除食品等易波动的物品后计算出的核心CPI和公布的CPI相差不大)。
在美国CPI权重变化往往以十年一周期,而中国98年时还没有在CPI的比重中间加入手机这个物品,所以,从这个来看中国的CPI数据不能真实地反映通货膨胀率。
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我们称为通货膨胀;而当CPI>5%的增幅时,我们把它称为严重的通货膨胀。
近5 年的调查显示,中国的CPI数据分别是2008年 5.9 % ;2009年-0.7 %;2010年 3.3%;2011年 5.4%。
那么我国近几年来存不存在通货膨胀的情况呢?从近五年的数据中,我们能够说明中国近几年通货膨胀很严重么?专家给出了以下的解答。
张小济:由仅从近来CPI由负转正即预言通胀来临不成立。
当然,去年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确实存在银行信贷发放过快、资金流量过大的状况,有可能拉动物价上涨,目前所需要做的是对通胀的预期进行管理。
根据中国国情,通胀压力主要来自于农产品和资源价格的上涨。
我判断,至少在今年第二季度以前,物价大幅上涨、发生恶性通胀的可能性不大。
事实上,温和的通胀对经济发展是有利的,与当前国家经济的复苏也是匹配的。
09年通胀率同比下降,单方面讲,美国从中国进口很多廉价商品后,
丰富了市场供应,缓解了商品短缺,促使商品价格下降,从而降低通货膨胀率。
不过这是指市场需求旺盛的商品而言,只能缓解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不过也说明了经济复苏的好现象。
经过2009年的大幅萎缩后,随着消费者信心和就业状况的改善,个人消费在2010年逐步上升,2010年通胀率亦恢复增长。
我国近几年的经济持续以10%的左右的高度增长,对国内的通货膨胀一定
程度上具有加剧作用。
而通货膨胀又反过来在一定程度上阻止经济增长。
很显然,恶性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有害无益。
而当每年物价上升比例在10%以内,
通货膨胀属于温和型时,对经济发张在一定程度上有促进作用,尽管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对于中国的通货膨胀,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主任、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
授认为,中国的通胀是三种类型并存:第一,需求拉动型的通货膨胀,造成关
键性的生产资料上涨;其次是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由原材料价格上升造成;第三种是国际输入型的通货膨胀。
厉以宁说:“宏观调控政策应当根据情况松
紧搭配,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双紧在特殊情况、紧急情况下才会用,一般是
松紧搭配。
”厉以宁认为,当前固然需要警惕和预防通胀,但是更需要注意滞胀“经济增长率下降到6%,通货膨胀率在4%以上,这就是滞胀”。
他表示,为
了防止滞胀,宏观调控政策应慎之又慎。
滞胀出现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
松紧搭配还不够,还需要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一样实行结构化调整。
他举例说:“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
比如,存款准备金率东部提高0.5%,西部、
中部暂时不动;东部提高1%,中部可以0.5%,西部可以不动。
”厉以宁指出,未来中国要避免发生滞胀,要加强两方面工作。
首先是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加快城镇化建设,这将是最大的内需市场。
扩大了内需才能保证中国经济从高
速增长的急迫性、必然性逐步向中速增长发展,就业压力不会那么大。
其次,
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民营经济会吸收大量的就业人口。
另外从中国的现实情
况出发,在保持货币政策由扩张向稳健转变的过程中,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可
以采取提高存款准备金和小幅度加息的做法。
与此同时,在财政政策上,采取
大力减税的做法,抵消企业因货币紧缩带来的不利影响。
在收入政策方面,建立科学的工资增长机制迫在眉睫,其基本原则是在经济稳定增长、劳动生产率
稳步提高、企业效益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实现劳动者收入水平的提升。
收入提
高又有利于扩大消费,能够防止因投资下降引发的经济减速,也有利于经济发
展方式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