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函数
1.1 函数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4课时)
教学要求:理解集合、区间、邻域及映射的概念,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了解函数的基本性质,理解复合函数及分段函数的概念,了解反函数及隐函数的概念,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图形,会建立简单应用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理解集合、映射及函数的概念;难点是理解反函数及隐函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集合及其运算
1、集合概念
(1) 什么是集合? 所谓集合是指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事物的总体,组成这个集合的事物称为该集合的元素.
(2) 集合的表示法
a 列举法:就是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表示.由元素n a a a ,,21组成的集合A,可表示成 A={n a a a ,,21}
b 描述法:若集合M 是由具有某种性质P 的元素x 的全体所组成,就可表示成
}|{P x x M 具有性质=
(3) 集合元素的三大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4) 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属于、包含、子集、真子集、空集. 2、集合的运算
(1) 并集 {| }A B x x A x B ⋃=∈∈或;(2) 交集 {| }
A B x x A x B ⋂=∈∈且 (3) 差集 \{|
}A B x x A x B =∈∉但 (4) 全集与补集(或余集) 全集用I 表示,称A I \为A 的补集记作C A . 即 \{| }C A I A x x I x A ==∈∉但
集合的并、交、补满足下列法则:
(1) 交换律:A B B A ⋃=⋃,A B B A ⋂=⋂
(2) 结合律:)()(C B A C B A ⋃⋃=⋃⋃,)()(C B A C B A ⋂⋂=⋂⋂
(3) 分配律:)()()(C B C A C B A ⋂⋃⋂=⋂⋃,
)()()(C B C A C B A ⋃⋂⋃=⋃⋂
(4) 对偶律:C C C B A B A ⋂=⋃)(,C C C B A B A ⋃=⋂)(
(5)幂等律:A A A ⋃=A A A ⋂=;(6)吸收律:A A ⋃Φ=A A ⋂Φ= 两个集合的直积或笛卡儿乘积 {(,)| }A B x y x A y B ⨯=∈∈ 且
二、区间与邻域
1、映射与领域
区间:开区间 ),(b a 、闭区间 ],[b a 、半开半闭区间],(b a ,),[b a 、有限,无限区间. 邻域:)(a U 或}|{),(δδδ+<<-=a x a x a U a :邻域的中心,δ:邻域的半径 去心邻域: }||0|{),(δδ<-<=a x x a U
左δ邻域),(a a δ-、右δ邻域),(δ-a a .
2、映射概念
定义 设,A B 是两个非空集合,如果存在一个法则f ,使得对A 中的每一个元素x .按法则f ,在B 中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 与之对应,则称f 为从A 到B 的映射,记作 f B →:A 或,f y x A →∈:x|
其中,并y 称为元素x 的像,记作)(x f ,即 )(x f y =,而x 称为元素y 的一个原像。
映射f 的定义域:f D A =,映射f 的值域:(){()|}f R f A f x x A ==∈
注意:1)构成映射的三个要素:集合A ;集合B ;对应法则f ;
2)每个x 有唯一的像;每个y 的原像不唯一;
几个特殊映射:
1) 满射:设f 是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映射,若f R B =,则称f 为A 到B 上的映射为满射;
2) 单射:若对A 中任意两个元素21x x ≠,它们的像)()(21x f x f ≠,则称f 为A 到B 的映射为单射;
3) 双射:若映射f 既是单射,又是满射,则称f 为一 一映射或双射;
4) 算子、泛函、变换、函数。
3、逆映射与复合映射
设f 是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单射,则对每个f R y ∈,有唯一的x A ∈,适合y x f =)(.于是,我们可定义一个从f R 到A 的新映射g ,即 f g R A →:
对每个f R y ∈,规定x y g =)(,这x 满足y x f =)(,这个映射g 称为映射f 的逆映射,记作1-f ,其定义域f f R D =-1,值域1f R A -=。
设的两个映射 1Y X g →:, Z Y f →2:
其中21Y Y ⊂,则由映射g 和f 可以定出一个从X到Z的对应法则,它将每个X x ∈映成Z x g f ∈)]([,这个对应法则确定了一个从X到Z的映射,这个映射称为映射g 和f 够成的复合映射,记作g f ,即 g f :Z X →, )]([))((x g f x g f = ,X x ∈。
映射g 和f 够成的复合映射的条件是:f g D R ⊂,由此可知,g f 有意义并不表示f g 也有意义,即使g f 和f g 都有意义,也未必相同。
三、函数的概念
1、函数的概念:
定义:设数集R D ⊂,则称映射R D f →:为定义在D 上的函数,记为
D x x f y ∈= )(
相关概念:自变量、因变量、定义域、函数值、函数关系、值域、记号f 与()f x 。
函数关系的两个要素:定义域、对应法则。
函数定义域:自然定义域,实际问题定义域。
单值函数、多值函数、单值分支。
例1 求函数.设)(x f =2x 2-3 , 求)0(f ;)2(f ;)1(-f ;)(0x f ;⎪⎭
⎫
⎝⎛a f 1 例2设)3(+x f =
2
1++x x , 求)(x f . 例3
求函数y =的定义域. 例4 1) 常数函数 y=2; 2) 绝对值函数 y=|x |
3) 符号函数 10sgn 0
010x y x x x >⎧⎪===⎨⎪-<⎩
4) 取整函数 []x y = (阶梯曲线) 5) 分段函数
0111x y x x ⎧≤≤⎪=⎨
+>⎪⎩ 四、复合函数和反函数
定义:设函数)(D f D f →:是单射,则有逆映射D D f f →-)(1:,称此映射1-f 为
函数f 的反函数。
性质:1)函数与反函数的图像关于x y =对称;2)单调性相同。
设函数)(u f y =定义域为D 1,)(x g u =函数在D 上有定义、且1)(D D g ⊂。
则
)]([)(x g f x g f y == ,D x ∈
称为由函数)(x g u =和函数)(u f y =构成的复合函数,变量u 称为中间变量。
注意:函数)(x g u =和函数)(u f y =构成的复合函数的条件是:f g D R ⊂,但当Φ≠⋂f g D R 时,只要对定义域做一定限制,也可以构成复合函数(见P15的例子)。
4、函数的运算:和、差、积、商(注:只有定义域相同的函数才能运算)
五、函数的基本性质
1) 函数的有界性 (上界、下界;有界、无界) 有界的充要条件:既有上界又有下界。
注:不同函数、不同定义域,有界性变化。
2) 函数的单调性 (单增、单减)在x 1、x 2点比较函数值)(1x f 与)(2x f 的大小(注:与区间有关)。
3) 函数的奇偶性(定义域对称、)(x f 与)(x f -关系决定) 图形特点 (关于原点、Y 轴对称) 。
4) 函数的周期性(定义域中成立:)()(x f l x f =+)。
小结:强调重点:集合、映射及函数的概念;难点:理解反函数及隐函数的概念及复合 函数的分解。
作业:P9 2,P10 5、8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