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经典了解书法美学
---关于书法美学的思考
哈市道外少年之家李爽中国书法,是汉字书写的艺术,代表着视觉艺术的最高成就。
经典书法艺术,给世人多方位的思考与启迪。
世界上存在着数百个国家和民族,他们大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但他们的文字书写没有成为一门艺术。
而独有中国的汉字在其衍变过程中逐渐丰富原始象形因素,由偏旁、抽象的点画组合形成汉字。
汉字的抽象绝非模仿式的空间,这就拉开了与绘画的距离。
错落的曲直交叉的线条,疏密相间进退有序的结构与章法使表面上作为实用文字形态而存在的中国汉字具有着先天的艺术性格。
古人传述仓颉造字时的情景说:“颉首四目,通于神明,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纹鸟迹之象,博采众美,合而为字。
”仓颉并不是真的有四只眼睛,而是说他象征着人类从猿进化到人,两手解放了,全身直立,因而双眼能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好像增加了两个眼睛,他能够全面地、综合地把握世界,因而能在脑筋里构造概念,又用文字来表示这些概念。
感受万事万物独立思考的“人”诞生了,文明诞生了,中国书法也诞生了。
首先,中国汉字的起源与发展为汉字成为书法艺术提供了基本条件
书法艺术的载体是汉文字。
汉字的象形、刻划符号起源共同为中国美术、中国文字的起源,有着审美的需求。
汉字的产生和发展到成熟可分三个阶段:
(一)、象形阶段,既纯图画期。
(1)、是描形,如:日、月、山、水、猪、牛、鱼、龙凤等。
殷墟甲骨上一字为猿猴形,神、形皆肖。
康有为书学
巨著《广艺舟双楫》中提出了“书为形学”这一有价值的命题。
康有为认为中国汉字,音美,悦耳。
形美,悦目。
而汉字所重在形。
外国文字皆以声为主……唯字母略有形而。
故,相对文字来说“中国用目,外国贵耳”。
(2)、表意性,上古时代人能力相对有限采取简单的画形办法,同时也表达着某种意义,如画一只小船,会把小船的形象落实到“船”这个字的含义上,划船过河狩猎、采果。
这就通过某种固定的形象表达了某个人的某种意思。
(二)、组合象形阶段,有些文字没办法象形,于是用组合的办法来表现,它既象形又有丰富含义。
比如大汶口文化中发现的符号(),就很难破译,从局部看是象形的组合后有了指示会意的含义。
古文字学家根据它的三个不同形象的组合解释为“热”字。
它比一头牛的思维要复杂的多。
而左右又大致对称、平衡,而对称是视觉艺术最重要的元素。
这就是书画同源的根据。
在整个书画史上,画和书法的密切关系始终保持着。
(三)、文字成熟阶段。
象形的文字逐渐由抽象的点画线条代替。
这是因为文字的发生和发展都是基于实用的需求。
人们用文字记录生活,希望书写更便捷。
所以汉字自殷商以来,书体演变由甲骨文、商周时期金文(大篆)、秦小篆、到汉隶书和与其并行的魏晋草书、行书、到唐朝楷书成熟。
各个不同时代的不同地域的书法艺术风格变化眀显。
以后各个朝代书法均有着长足的发展。
许慎《说文解字叙》解释文字的定义说: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和字是对等的。
单体的字,象水木等,是“文”,复体的字,象江河松柳,是“字”,是由“形声相益,而来的。
写字在古代正确称号是“书”。
书者如也,书的任务是如,写出来的字要“如”
我们心中对物象的把握和理解。
用抽象的点画表现出“物象之本”,,也就是说物象中的“文”,就是交织在一个物象里或物象和物象的相互关系里的条理:长短、大小、疏密、朝揖、接应、相背、穿插等等的规律和结构。
而这个被把握到的“文”,同时又反映着人们对它们的情感反应。
这种“因情生文,因文见情”的字就升华到艺术境界,具有艺术价值而成为美学对象了。
其次,毛笔、墨的使用为中国汉字成为书法艺术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繁体书字从“聿,”聿就是笔,篆书聿,象手抓笔,笔杆下扎了毛。
从殷朝就有了毛笔,这个特殊的工具。
就使中国人的书法有可能成为一种世界独特的视觉艺术,也使中国画有了独特的风格。
毛笔是把兽毛(主要是兔毛)捆缚起来做成的。
它铺毫出锋,极富弹性,所以粗细收放,变化无穷。
其线的丰富性,汉字间点、线、面的艺术对比是欧洲人用鹅管笔、钢笔、铅笔或油笔所万中不能及一的。
有了表现力极强的毛笔我们从美学观点来细论书法里的用笔。
用笔有中锋、侧锋、藏锋、岀锋、方笔、圆笔、轻重、疾徐等等区别,所以运用单纯的点画成其变化,来表现万事、万物,表现内心丰富情感。
笔蘸墨画在纸帛上,留下了笔迹(点画),突破了空白,创始了形象。
线条能圆能方,能直能曲,能上能下,左右均齐,凹凸变化,断截横斜,用无不神而法无不贯也。
从这一画之笔迹,流出万象之美,也就是人心内之美。
没有人没有用笔就感悟不到这美、写不出、表不出这美。
所以钟繇说:“流美者人也。
”
最后,汉字的结构和丰富的章法成就了中国书法艺术
(一)、汉字的结体又称结构布白。
因字由点画和点画的空白处组成,虚实相生,每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鲜活的生命。
汉字笔画的疏密排迭、远近避
让。
天覆者上势复下,地载者所有笔画皆托于其上。
对代者,向背朝揖、相让。
联络者交而不犯。
实则穿插,虚则管领、包者外张其势,满者内固其体,笔有大小,体有大小,书有大小安置处更饶区分。
一切以美为目标。
为了实现美,不怕依据美的规律来改变字形,也就是一种“汉字书法的空间构造”。
(二)、章法的艺术魅力。
章法又称为布局、布白。
书法作品的章法是指作品的整体格式,分行布白的方法。
书法不仅要求法度严谨、气韵生动,还须章法合理完善,使整幅作品款识得当,分行布白虚实相生、黑白相间。
如书圣王羲之所书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既气舒意畅、节奏鲜明,又行气贯通、首尾呼应而浑然一体,给人以完整和谐的整体美感。
我们在历代书家作品当中能感到丰富的章法是书法艺术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中国书法,视觉艺术的又一座高峰!天才画家毕加索在看到中国书法时曾说:我如果生在中国可能会成为一名了不起的书法家。
书法蕴含着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文化基因,闪耀着祖先智慧的光芒,有着鲜明的时代性格。
书法是书家送给人们感受世间万事万物的珍贵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