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学思想在书法中的表现
F+; 51*.0:34+ 8-//7,*-:4; H+034+3780 I-39*-//;
内容提要 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美学思想都对各门艺术的创作与表现起着重要的作用。博
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孕育了完善而独到的中国美学理论6 书法家运用了这些蕴含辩证思想的美学原
理,在书法艺术表现中充分地展示出他们特有的审美意识,形成了书法独特的艺术风格。继承与创新
书法艺术要懂得中国的美学思想,只有运用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指导着书法的发展与创新,才能弘扬
中国书法艺术6 真正体现出书法特有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 书法 美学 自然
中国分类法 J&!"K L
文献标识码 H
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经千载,经久不衰,它
星辰得其经纬、昭回之度。近取诸身,远取诸
能表现人格、创造意境,并和其他艺术相圆融。汉 代书法家蔡邕在其《笔论》中说:
了书法匠心独运的艺术构思,形成了具有中国传 中国传统美学对书法技法的发展变化起了重要的
统哲学精神的书法美学理论。书法中的美是辩证 指导作用。受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书家对
的,在书法的艺术表现中讲究“虚实相间”、“计白 “美”的认识既有外露又有含蓄;既有内倾又有外
《东南文化》#$$% 年第 & 期总第 "’# 期
书家的书法创作中,书家心中如果没有意境与情 书法艺术作品。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如果能够被当
感,是无法体会博大精深的中国美学之真谛。虽然 今书法家在创作中运用! 那么发展书法艺术! 就能
就书法艺术美而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无 在扎 根中国 本土文化 的基础 之上开 辟出新 的途
论何见不离其宗,此宗与人性相通,即一切美若背 径。
#%%* 年。 " + $ 上海 书画出 版社 、华 东师范 大学 古籍整 理研 究室 选编 :
《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 #%,% 年。
欢迎订阅《东南文化》 欢迎选购以下书刊
本 刊 编 辑 部 现 有 下 列 书 刊 邮 购 - 邮 费 ’,每册单价:’’ 元。
’(. / 。
&0 《天台山文化专号》- 第一、二、三辑 / ,浙
一又以审美体验为中介。这决定了中国文化崇尚 对“虚象”的表现! 才能达到“气韵生动”的意境。作
精神对自然的寄托,使人生获得审美超越。
为中国艺术的根本标准、追求的审美理想———“气
在道家的哲学中,“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 韵生动”,其根据是“动的范型”,即“道”,那生生不
说法可谓影响至深。《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 息的宇宙规律与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中国哲学
#0 《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成立三十周 江 天 台 山 文 化 研 究 会 编 ,第 一 辑 ,每 册 单 价
年纪念文集 》,蒋赞初主编,天津人民出版社 , #’0 , 元;第二辑 - 复印本 / ,每册单价:+( 元;第
每册单价:#1( 元。
三辑,每册单价:’( 元。
’0 《扬州博物馆建馆五十周年纪念文பைடு நூலகம்》,
!"
向的特点,由此也就造就了书法形式美独有的艺 体现出代表中国文化的审美意识和审美理念,离
术风格。如:在历代书法作品中表现出的有无、虚 开了这个主流,书法就失去了原有的艺术精神。这
实、浓淡、燥润、厚薄、深浅、远近、明暗、藏露、疏 种提法并不是在排斥西方美学,对艺术思想而言,
密、繁简、刚柔、动静、曲直、形神、情态、意境等等, 吸收一些西方的、外来的哲学或美学思想未尝不
“意境”说。“意境”说是中国美学相对于西方美学 的是人的精神与灵魂之美,这对书家的艺术修养
自己独特的理论。这个理论根基的就是中国哲学 起了重要的作用。
“天人合一”的精神,自然万物之间不断地渗透,不
佛家对美的认识,是重视“美由心造,心融万
断地互相生发,天地圆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充 物”,由此而引发了“实有境无,境假识真”的意境
都充分体现出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对其产生的巨大 可,但是,必须是在以中国传统美学为基础的前提
影响。
之下,恰当地融入一些实用可行的西方哲学与美
中国的美学思想重理,更重情,让人发之畅想 学思想,才是创作书法的基本原则。只有这样才能
并回味无穷。这种境界唯中国美学所拥有,在历代 创作出体现中华民族文化,蕴含中国美学思想的
雾,若日月,纵横有可像者,方得谓之书矣。 于天地万象,与文学、音乐、舞蹈、建筑在构象上
西晋大书法家钟繇论书法说:
有着审美的相通之处。因此,书法被誉为“纸上的
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非凡庸所知。 舞蹈,无声的音乐”。
见万象皆类之,点如山颓,摘如雨线,纤如丝
西方哲学家柏拉图对“美是什么?”问题的提
毫,轻如云雾,去者如鸣凤之游云汉,来者如 出,开启了中西美学“美在哪里”与“美是什么”的
天法道,道法自然。”所谓“道法自然”就是指“道” 文化中的动的精神“正与中国艺术精神相表里”。
以“自然”为法则,“自然”是整个宇宙的普遍规律, 这体现了书法 “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此外,“五
自然 界和人 类社会要 遵循这 一法则 才能达 到和 行”学说相生相克的原理更是在书法中得到圆满
谐。后来庄子在老子的这一思想基础上,把人之性 体现,书法中的美是辩证的而不是绝对的关系,因
明书法的美学原理。道家学说提出的阴阳关系,体 上的“无法之法,乃为至法”体现的正是中国古代
现出宇宙间自然万物对立与统一的辩证关系。阴 书家追求的艺术境界。
与阳的关系是一种既相对对立,又保持着一种自
在谢赫“六法”画论中,首先提出“气韵生动”
然的、和谐的统一与平衡的关系,这种和谐与平衡 是绘画的至高境界! 其余五法讲的作画技巧。书法
物,幽至于鬼神之情伏6 细至于喜怒舒惨,莫 不毕载。
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 而唐代另一位书法家张旭见公孙大娘舞剑器,便
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 悟得草书用笔之妙,他运笔如飞,提按顿挫,何尝
叶,若 利剑长戈 ,若强弓 硬矢 ,若水火 ,若云 不是一种笔迹的空间舞蹈?这些都说明书法取法
之美构成了中国美学理论的基础。虞世南“字虽有 同样如此。中国书画通过特殊的工具———毛笔表
质,迹本无为,禀阴阳而动静,体万物以成形。”历 现 笔 墨 ,是 中 国 书 画 艺 术 魅 力 之 所 在 。“笔 墨 情
代书法家运用了这种辩证的美学思想,从而产生 趣”,“墨分五色”,就是指的这种笔墨的艺术魅力。
满着无穷尽的生机,这是真正的审美意义上的“天 论,并且提出了诸如“心悟”、“心不孤起,托境方
人合一”。中国哲学对自然观的重视,既标志着中 生,境不自生,由心故显,”等审美观念。在书法的
国哲学思辨的深入,同时也为美学自然观的进展 艺术 表现中 就有来自 于书家 对这种 美学观 的认
打开了通路。以上这些审美情节在书法艺术特别 识,书法中的“计白当黑”即是书家以“空”体现出
离了自然! 失去了人性,也就不谈不上美了。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由于是在儒、释、道三家哲 学思想交融并存中产生并发展的,因此更加丰富 了中国美学的理论,这是西方美学无法达到的美 学境界。当今有一些书法家,对美学的认识大多都 是以西方美学思想作为研究的标准,这从书法本 身具备的艺术表现特性来讲,是一种本末倒置的 美学观。中国人进行书法创作时却不懂中国的美 学 ,反 而 以 西 方 美 学 审 视 书 法 ,甚 至 成 为 主 流 意 识,这岂不是舍本求末。既然是中国书法,就应当
" # $ 刘蔚华、赵宗正主编:《中国儒家学术思想史》,山东教育 出版社 #%%& 年。
" ’ $ 李泽厚:《美的历程》,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年。 " ) $ 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 ’((( 年。 " * $ 陈 方 既 、雷 志 雄 :《书 法 美 学 思 想 史 》,河 南 美 术 出 版 社
是在草书的畅情写意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了佛家的“无相之象”的道理。此“空象”引发了“空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书法美学受道家的影响 白”之美,同时给观赏者带来了无穷的想象,“说是
很多,蔡邕“书肇于自然”,王羲之“书之气必达乎 一物即不中”“空中见有,以无藏有”,这完全可以
道,同混元之理”等等都是以道家的宇宙本体论说 反映出古代书家对“空”的深刻理解。而书法技法
《艺东术南史文论化》#$$% 年第 ! 期总第 &’# 期
!"
中国美学思想在书法中的表现
苏金成
’ 淮南师院美术系 安徽淮南 !(!""& )
*+,-*./+00 12 34+ +-03 1* 34+ 5+036 34+ -+0340378 3419,430 -// :/-; -< 7=:1*3-<3 *1/+ 31 8*+-371< -<. >+4-?71* 12 +?+*; -*3@ AB3+<07?+ -<. :*1219<. C47<+0+ 89/39*+ >*++. -<. :+*2+83 >93 1*7,7<-/ C47<+0+ -+0340378 34+1*;6 34+ 8-//7,*-:4703 4-0 90+. 34+0+ 31 -889=9/-3+ 6 29//; 0415 34+7* :+89/7-* -+034+378 81<087190<+00 7< 34+ -*370378 +B:*+0071< 12 34+ 8-//7,*-:4;6 4-?+ 21*=+. 34+ 9<7D9+ -*370378 03;/+ 12 8-//7,*-:47+0@ E<4+*73-<8+ -<. 7<<1?-371< 8-//7,*-:4; -*3 0419/. 9<.+*03-<. -+0340378 3419,43 12 C47<- 31 3-F+ 6 90+ C47<- 3*-.7371<-/ -+0340378 3419,43 ,97.+ .+?+/1:=+<3 -<. 7<<1?-371< 12 8-//7,G *-:4; 1</;6 819/. 8-**; 21*5-*. C47<+0+ 8-//7,*-:4; -*3 6 *+-//; +=>1.; :+89/7-* -*370378 84-*= 12 8-//7,*-: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