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天然药物的提取分离方法

天然药物的提取分离方法

酚类和酸类的羟基(或羧基)与酰胺键的羰基形成氢键。芳香硝基化 合物(包括DNP-氨基酸)和醌类的硝基(或醌基)与酰胺键的游离氨基 形成氢键。
形成氢键缔合的能力与溶剂有关,在含水溶剂中通常有如下大致规律: ①形成氢键的基团数目越多(如:酚羟基、羧基、醌基、硝基等),则吸附 能力越强。如:
②形成氢键的位置与吸附力有很大关系。易形成分子内氢键者,其在聚酰 胺上的吸附也相应减弱。如:
3.纸色谱法
纸色谱以滤纸作为支持体,依靠样品在两相间分配系数的差异达到分离 目的。
滤纸的选择:滤纸质地要均一,厚薄要适宜、平整无折痕,杂质要少。 展开剂的选择:纸色谱的展开剂常由有机溶剂和水组成,往往不是单一
溶剂,如常用的正丁醇-水,是指水饱和的正丁醇。 点样:可以采用少量多次点样的方法;点样量不宜过大,超载会出现拖
比移值(Rf):指样品的点在薄层色谱上移动的距离与溶剂移动距离 之比,是薄层色谱的基本定性参数。
显色:通用的显色方法有碘蒸气显色和紫外显色,也可喷5%硫酸乙 醇加热显色等,不同类型的天然产物需尽量针对性的使用特征显色 剂。
(2)薄层色谱操作
薄层板的准备:自制或直接购买预先铺好的薄层板。 点样:使用点样器或毛细管点样。在距离薄层板底边1.0-1.5 cm的
2.根据化合物的酸碱性进行分离
酸性、碱性或两性有机化合物可以通过加入酸或碱调节PH值,改变 分子的存在状态(游离型或离解型),从而改变溶解度,使某种成 分析出。
二、两相溶剂萃取法
1.萃取法的原理
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分配系数的不同而达到分离的 方法。
稀浸膏的比重:最好在1.1~1.2之间
1.柱色谱法 (1)分配柱色谱法
溶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在柱上作连续的、动态的反复分配, 从而利用不同成分在两相间分配系数的差异而得以分开。
反相柱色谱的填料
(2)吸附柱色谱法
吸附色谱的原理是利用固体吸附剂(固定相)对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吸 附能力的不同而进行分离。
a.吸附剂:即吸附柱色谱中的固定相,通过物理吸附或化学吸附作用将 被分离物质产生吸附作用,常用的吸附剂有硅胶、氧化铝、聚酰胺、大 孔树脂、硅藻土等。
b.溶剂:色谱过程中溶剂的选择,对组分分离影响极大。
c.被分离的物质:对极性吸附剂而言,成分的极性大,吸附力强。被分 离物质的极性则取决于分子中所含官能团的种类、数目及排列方式等综 合因素。
d.聚酰胺柱色谱的分离原理:聚酰胺树脂的分子内有很多酰胺键,可与 酚类、酸类、醌类、硝基化合物等形成氢键,因而对这些物质产生了吸 附作用。
③分子中芳香化程度越高、共轭双键越多,则吸附性越强;反之,则弱。如:
(3)凝胶柱色谱法
凝胶是具有许多孔隙的网状结构的固体,有dex G)以及羟丙基葡聚
糖凝胶(Sephadex LH-20)。
(4)离子交换柱色谱
离于交换树脂是一种合成的呈球状或无定形粒状的高分子化合物, 可分为阳离子交换树脂和阴离子交换树脂两大类。
1
2
3
4
5
6
溶剂的选择 溶剂的沸点 要低于化合 物的熔点; 可以选择单 一或混合溶 剂。
结 晶 溶 液 结晶溶液
的除杂: 的制备:
除 去 色 素 用适量的
等 杂 质 ; 溶剂在加
过 滤 、 活 温的情况
性 炭 脱 色 、 下溶解化
柱 色 谱 除 合物(或
杂。
样品)。
加速结晶的 重结晶及分
方法:
步结晶:
逆流连续萃取法:不需要加热,装置由一根、数根或更多 的萃取管组成,管内用小瓷圈或小的不锈钢丝圈填充,以 增加两相溶剂萃取时的接触面。
3.逆流分配法(CCD)
是一种多次、连续的液-液萃取分离过程。 操作条件温和、试样容易回收,故特别适合中等极性、不稳定物质
的分离。
三、结晶法
结晶法的分离原理是利用温度引起溶解度的改变以分离物质。 结晶法及重结晶是工业化制备单体化合物的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两相溶剂萃取 操作要点
萃取溶剂的用量 萃取次数:一般萃取3~4次即可 乳化:如用乙酸乙酯、氯仿等
萃取设备:小量(分液漏斗)、中量(下 口瓶)、工业生产(密闭萃取罐)
2.连续萃取法
利用两溶剂的比重不同自然分层或分散相液滴穿过连续相 溶剂时发生传质。
此法简便且可避免乳化,由于两相呈动态逆流相遇,并经 常能保持较大的浓度差,萃取过程能连续不断地进行,所 以溶剂用量不多而萃取效率甚高。
a.引入晶种。 a.用溶剂溶
b.用玻璃棒蘸 解再次结晶
过饱和溶液 精制。
诱导结晶的 b. 母液经处
形成。
理又可分别
得到结晶。
结晶纯度的 判定: a.通过晶形 和熔点判断 b.通过色谱 方法确定纯 度
四、色谱法
色谱法是基于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两相(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不均匀的 性质进行分离的一种方法。
基线上点样,样点直径不大于2 mm。 展开:放入层析缸的展开剂中(浸入展开剂的深度为距离原点5 mm
较为适宜)。 显色与检视:显色剂显色;观察荧光;紫外显示。
(3)薄层色谱的应用
判断两个化合物是否相同。 确定混合物中含有的组分数。 柱色谱选择合适的展开剂,监视柱色谱分离状况和效果。 检测反应过程。
阳离子交换树脂中的解离性基团为磺酸(-SO3H)、磷酸(-PO3H2)、 羧酸(-COOH)和酚性羟基(-OH)等酸性基团。
阴离子交换树脂中含有季铵、伯、仲、叔胺等碱性基团。
2.薄层色谱法 (1)薄层色谱条件
固定相选择:主要是硅胶、氧化铝、聚酰胺等,但薄层色谱吸附剂 的粒度更小。
展开剂选择:应考虑混合样品中各组分的极性以及溶剂对样品中各 组分的溶解能力。
目录
contents
1 结构类型与理化性质概述 2 提取方法 3 分离与精制方法
31 分离与精制方法
一、溶剂分离法
根据物质“相似相溶”的溶解特性,采用适当的溶剂将所需要的有效成分从 提取物中溶解出来或去除不需要的杂质。
1.根据化合物溶解度差别进行分离
2.根据化合物的酸碱性进行分离
酸性、碱性或两性有机化合物可以通过加入酸或碱调节PH值,改变 分子的存在状态(游离型或离解型),从而改变溶解度,使某种成 分析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