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年级下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二年级下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课题 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1
单元

1
课 总第 1 个教案
教学时间: 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感受有余数的平均分,并能根据图正确列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2.知道有余数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能够理解有余数活动的意义。

能列出正确的算式。

教学难点:
能够理解有余数活动的意义。

教具准备:每人10枝铅笔。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出示8个三角形,如图
说说这8个三角形是怎样分的,并写出2道除法算式。

8个三角形,平均分成2 份,每份是4个。

8÷2=4
8个三角形,每4个一份,可以分成2份。

8÷4=2
(在说的过程中,重点要说到平均这两个字,还要突出没有剩余。


小结: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可
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但是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时候,有时可以正好分完,有时却不能正好分完,还有剩余,后一种情况下应该怎样用算式表示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 探索新知
1、小明在学校组织的数学比赛中和同组小朋友一起夺得了冠军,奖
品是10枝铅笔。

小明想把这10枝铅笔分给他的好朋友们,为了不
思考与调整
这里剩下的1枝还够不够分给1个人?为什么?(每人要分3枝)
这里剩下的2枝还够不够分给1个人?为什么?(每人要分4枝)……
2、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每次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①学生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谁来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如有学生说:我发现每人分的枝数越多,分的人数就越少。

师:
反过来每人分的枝数越少,分的人数就——越多。


(如有学生说:我发现前两个数想乘,再加上后面的数都等于10。

师提问:为什么都等于10呢?)
如果学生没有发现,教师引导:
请同学们看(指最后一拦),10 枝铅笔,在分的时候,有的怎么……,有的怎么……
(对!10枝铅笔,在分的时候,有时正好分完,有时分不完有剩余。


你看出哪几次分的时候有剩余吗?
(如学生说第1次……,教师引导:第2次也就是每人分3枝,
还有每人分……,还有每人分……都有剩余。


②分完的这几次,你能根据分的结果写出除法算式吗?
学生回答,教师在表格左面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

10÷2=5 10÷5=2(其余两条看情况出示:10÷1=10 10÷10=1 )
指第1道算式,谁能说出这道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指第2道算式,在这道算式中,除数是几,商是几?
③这几种分法是正好分完的,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另外的几
种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也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先来看每人分3枝的这种分法:10枝铅笔,每人3枝,可以分给
3人,还剩1枝。

写成除法算式是:
10÷3=3(人)……1(枝)

余数(指出这部分是和以前的算式不
同的部分,叫做余数,表示平
均分后还剩余的部分。


这样的算式叫做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读作:“10除以3等于3余1”。

要求学生照着样子读一读
④说说各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进一步理解算式的含义。

⑤你能把分铅笔时有剩余的其他几种情况也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
吗?(试一试)
⑥交流:你写的是哪道算式?表示的是把10枝铅笔怎样分?每人
分几枝,分给几人,还剩几枝?这道算式的商和余数各是多
少?
三练习拓展
1、想想做做第一题。

①先用学具按要求摆一摆,然后根据摆的结果填空。

②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填空情况,说说每题中的商和余数分别表示什么?
2、想想做做第二题。

①看图独立完成。

②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填空情况。

③观察比较:这两题有什么不同和相同之处?
(第一题是先确定每几个一份,第二题是先确定平均分成几份,但是都是平均分后有剩余,都可以写成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3、游戏:老狼和小红帽
老狼要吃“小红帽”,“小红帽”必须团结起来,合力对付老狼。

交待活动方法:如请8人上台表演“小红帽”,教师扮演老狼,台
下的同学一起问:“老狼老狼几点了?”
教师说3点了!
台上的同学就每3人抱在一起,请台下的同学列出除法算式。

组织活动,不断变换“小红帽”的人数和点数进行游戏。

四、课堂总结
1、今天这节课学会了什么?
2、生活中还有哪些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课后到生活中去找一找,如果找到了就用有余数除法说一说,说给父母听。

五、作业设计
《当堂反馈》第1页。

六、板书设计
8÷2=4 8÷4=2
10÷2=5 10÷3=3(人)……1(枝)
10÷5=2 ︰
余数
10除以3等于3余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