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近海油气田地质特征及开采策略

中国近海油气田地质特征及开采策略

2002Ο10Ο25收到中国近海油气田地质特征及开采策略陈国风 胡仲琴(中海石油研究中心开发设计院 河北三河 065201)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勘探研究院 河北高碑店 074010)摘要 根据地质特征可以将中国近海油气田分为以海相砂岩为主的中小型油田,以陆相砂岩为主的大中型常规重质油油田,以复杂断块为主(包括潜山和特殊岩性)的复杂油气田和大中型砂岩气田等四大类。

总结了中国近海不同类型油气田的地质特征,并论述了针对不同地质特征油气田所采取的不同开采策略,以及实施不同开采策略所取得的良好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中国近海 油气田 地质特征 开采策略 海相砂岩油田 常规重质油油田 复杂油气田 大中型砂岩气田 开发效果 经济效益截至2001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下简称总公司)有24个海上油气田正在生产,年产原油1881×104t ,年产天然气42×108m 3,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

根据地质特征可将中国近海油气田划分为四大类型,即以海相砂岩为主的中小型油田,以陆相砂岩为主的大中型常规重质油油田,以复杂断块为主(包括潜山和特殊岩性)的复杂油气田和大中型砂岩气田。

根据不同类型油气田的地质特征,采取不同的开采策略,可以使每个油气田的开采方法基本符合其地下地质实际,能够使每个油气田的开发和生产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运行,从而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1 以海相砂岩为主的中小型油田此类油田主要分布在南海东部珠江口盆地,如惠州油田群、西江油田群和陆丰油田群等;南海西部北部湾盆地的涠洲11Ο4油田和珠三坳陷的文昌13Ο1/13Ο2油田也属于此类。

这类油田的石油地质储量约占总公司石油地质储量的1/4,但其产量却占到总公司原油总产量的2/3。

111 油田地质特征 中国近海海相砂岩油田具有如下地质特征:(1)构造相对简单、完整,多数为背斜构造,圈闭面积小,构造闭合度低(倾角1°~5°,构造闭合度10~45m );储层以海相砂岩为主,分布稳定,物性好(孔隙度20%~26%,渗透率一般为500×10-3~10000×10-3μm 2,最高达几十平方微米);含油井段长、油层多。

(2)油藏类型以块状底水和层状边水油藏为主,天然水驱能量十分充足;含油面积和地质储量都不大(含油面积几~十几平方公里,地质储量几百万~几千万吨),如惠州26Ο1油田(图1)。

(3)流体性质好,以中低粘度轻质原油为主(地面原油密度0179~0189g/cm 3,地层原油粘度一般为013~5mPa ・s ,最高达14mPa ・s );生产能力旺盛,油井单井产量高(14个油田18口井61个层段的试油资料统计,单井日产量大于2000m 3、2000~1000m 3和1000~500m 3的分别占2718%、3818%和3313%)。

112 开采策略[1,2]11211 充分发挥天然水驱能量,在不注水的条件下获得完全水驱的开发效果 惠州21Ο1、惠州26Ο1和西江24Ο3油田,原先设计的开发方案都要注水,但在方案实施过程中,发现天然水驱能量充足,不注水也可获得完全水驱的开发效果,因此将注水井改为了生产井。

11212 采用稀井、高产和高速开采的方针,使油田在较短的开发寿命内获得较高的采收率 开发这类油田的井数一般都比较少,一个油田一般只有几口到十几口井,最多的也只有20口井(如惠州26Ο1、西江30Ο2油田)。

单井产量都比较高,在含水率较低时的平均单井日产量均超过500t ,千吨井占1/4;目前钻探了许多2002年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CHINA OFFSHORE OIL AND G AS (GEOLO GY ) 第16卷 第6期 图1 惠州26Ο1油田综合图 (据中海石油研究中心勘探研究院,2002)加密井和调整井,含水率已经达到70%~80%,但单井平均日产油仍超过200t 。

采油速度一般为5%~10%,开采年限一般为7~8年,长的也只有12~14年,短的仅5~6年。

采收率达30%~40%,其中惠州32Ο3、西江24Ο3、涠洲11Ο4等油田的采收率都超过了40%,分别达到了5116%、5011%和4310%。

11213 海上工程采用以“三大件”为主、全海式的方案,基本满足了我国海上油田生产的需要 “三大件”是指生产平台、单点系泊和储油轮,三者用海底管线连接。

这样,油气处理、集输和动力系统都在储油轮上,大大减少了平台的负担。

由于这种工程设计方案基本符合我国海上油田的实际情况,因此在珠江口、渤海和北部湾等地区的多数油田都采用了这种方案,如惠州油田群、西江油田群、渤中28Ο1、渤中34Ο2/4和文昌13Ο1/13Ο2油田等,并且比全平台的工程方案要节省投资约1/3。

11214 实施油田群联合开发方案,使一部分在经济线以下的油田也能投入开发 油田群联合开发首先在惠州21Ο1和惠州26Ο1油田实施。

这两个油田平台起初是公用一套单点系泊和储油轮,后来随着惠州32Ο2和惠州32Ο3油田的先后开发,4个平台公用一套单点系泊和储油轮设施;再后来惠州32Ο5和惠州26Ο1N 油田用水下井口开发时也用这套设施,结果是6个油田、4个平台公用一套单点系泊和储油轮,从而使原来独立开发没有效益的边际油田(惠州32Ο2、32Ο3、32Ο5和26Ο1N 油田)也能投入开发,独立开发有效益的油田(惠州21Ο1、26Ο1油田)效益变得更好。

西江油田群也采用了这种开发方式。

11215 采用先进有效技术,开发小型边际油田 西江24Ο1油田距西江24Ο3油田8km ,石油地质储量535×104t ,独立开发没有经济效益。

中外双方研究确定,利用西江24Ο3平台剩余井槽,向西江24Ο1构造钻一口大斜度长距离水平位移井(即X J 24Ο3ΟA14井),设计井深9529m ,水平位移8200m ,最大井斜79°33′,预充填筛管完井,电潜泵采油。

该井钻井、完井、投产一次成功,创当年世界钻水平位移井最高记录。

陆丰22Ο1油田水深330m ,面积918km 2,基本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903×104t ;1986年西方石油公司发现后钻2口评价井,认为开发风险大,于1991年退出合同;1992年,澳大利亚安波利克斯公司与中方合作又钻一口评价井,经双方评价研究后决定采用5口水平井、水下井口、人工举升系统,在水下井口设电动增压泵,将生产的流体直接送上储油轮进行处理,从而节省了建造平台的投资,打破了“三大件”开采模式,开创了用一条船开发一个油田的先例。

11216 不断地进行油田开发调整 通过补钻加密井、调整井和水平井,补孔调整开发层系,调参、放大生产压差等措施,使油田开发更加合理,经济可采储量不断增加,达到了最佳的经济效益,其中补钻和侧钻水平井对于底水油藏和动用程度较低的低渗透层及薄油层应用效果较好。

104第16卷 第6期 陈国风等:中国近海油气田地质特征及开采策略由于采用了以上正确的开采策略,从而使以海相砂岩为主的中小型油田在开发和生产中投资回收快,经济效益好。

除个别新投产的油田外,都已回收全部开发投资,例如惠州油田群已回收全部开发投资的3倍,其中惠州26Ο1N 油田投产7个月就收回了全部开发投资,惠州32Ο5油田投产1年多也收回了全部开发投资。

2 以陆相砂岩为主的大中型常规重质油油田此类油田主要分布在渤海,如绥中36Ο1、埕北、秦皇岛32Ο6、锦州9Ο3、南堡35Ο2、蓬莱19Ο3、渤中25Ο1和曹妃甸11Ο1等油田。

南海东部流花11Ο1油田是个例外,它是以上第三系珠江组生物礁Ο滩灰岩为主力产层的大型重质油油田。

此类油田的石油地质储量占总公司石油地质储量的2/3,但其目前的产量却只占到总公司原油总产量的近1/3。

在将来,此类油田的产量要占总公司原油产量的一半以上,渤海油气区也将成为我国海上原油生产的主要基地。

211 油田地质特征 中国近海常规重质油油田具有如下地质特征:(1)以大型披覆背斜为主,构造面积大,储量规模大。

这类油田含油面积一般为数十平方公里,探明石油地质储量一般都在亿吨级以上,如绥中36Ο1油田(图2)近3×108t ,秦皇岛32Ο6油田117×108t ,蓬莱19Ο3图2 绥中(SZ )36Ο1油田综合图(据中海石油研究中心勘探研究院,2002)油田超过5×108t ;也有一些储量规模为中等的常规重质油油田,如埕北油田地质储量为2000×104t ,锦州9Ο3油田为4600×104t ;有的油田断层发育,有的不发育,如绥中36Ο1油田构造简单且断层很少,而秦皇岛32Ο6和蓬莱19Ο3油田则断层较多,一系列断层已将大型构造切割成为许多断块。

(2)储层均为河湖三角洲—河流相沉积砂体,埋藏浅(800~1800m ),含油层数多(数层~数十层),含油井段长(几十~数百米);储层物性好,渗透率高(500×10-3~8000×10-3μm 2),孔隙度大(25%~35%),胶结疏松,油井出砂严重。

(3)流体性质较差,原油具有密度大(0193~0197g/cm 3)、粘度高(地下原油粘度26~150mPa ・s )、胶质和沥青质含量高(17%~44%)及低含蜡(5%~9%)、低凝固点(-29~-3℃)、低气油比(5~30m 3/m 3)的特点,属常规重质油,可以用常规的注水方式进行开发。

204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2年(4)油藏类型多数为层状边水油藏,大多数油田天然能量不足,边水不活跃,只有少数油田天然能量充足(如流花11Ο1和埕北油田);油层饱和压力高,地饱压差小,常有小气顶存在。

212 开采策略[3]21211 建立有效的水压驱动方式,是开发海上常规重质油油田的核心 除个别油田(如埕北、流花11Ο1)天然能量充足,可以采用天然水驱能量开发外,大多数常规重质油油田天然能量都不足,需要人工注水才可获得较好的开发效果。

21212 认真进行油藏评价,编制符合油田实际的ODP 报告以获得较好的开发效果 由于受开发年限、平台寿命和经济条件的限制,海上常规重质油油田井下作业不能过于频繁,调整工作量也不能过大,油田地质储量、单井产能、生产规模、层系划分、井网和井距等都不能有重大失误。

因此,只有针对海上常规重质油油田埋藏浅、地震反射质量好、油藏描述相对容易等特点,结合其它数据对油藏进行认真评价,才能编制出一个符合油田实际的ODP 报告,从而获得较好的开发效果。

21213 生产井采用先期防砂和机械采油技术,采用正方形井网和面积注水 先期防砂以绕丝筛管管内砾石充填和压裂防砂为主,做到一次作业终身免修;机械采油以电潜泵为主;油田多采用正方形井网、面积注水,井距小(350~400m ),井数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