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功和机械能(讲义及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AB为一轻质杠杆,O为支点,OB=60cm,OA=20cm 两端分别悬挂实心铝球和实心铜球,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若将两球同时浸没在水中,(铝的密度为2.7×103kg/m3,铜的密度为8.9×103kg/m3)则()A.杠杆仍能保持平衡B.铝球一端下降C.铜球一端下降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2.材料相同的甲、乙两个物体分别挂在杠杆A、B两端,O为支点(OA<OB),如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将甲、乙物体(不溶于水)浸没于水中,杠杆将会A.A端下沉B.B端下沉C.仍保持平衡D.无法确定3.如图所示,重为12N的物体A放在足够长的水平桌面上,通过轻质细绳与滑轮相连,不计绳重与滑轮间的摩擦,动滑轮重为2N,重为6N的物体B通过滑轮拉动物体A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为0.2m/s,2min后,物体B着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3NB.1min内拉力对物体A做功为36JC.2min内B物体的重力做功为144JD.若用一个向左的拉力F使 A向左匀速运动,则F=8N4.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很多地方举行了赛龙舟活动,极大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关于赛龙舟活动,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 .运动员划水的船桨是费力杠杆B .龙舟漂浮在水面上,说明龙舟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C .运动员向后划水,龙舟向前运动,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D .划船时,水既是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5.如图人们用木棒撬石块,在 C 点沿不同方向施加作用力 F 1 或 F 2 或 F 3 ,这三个力的大小关( )A .123F F F ==B .123F F F >>C .123F F F <<D .无 法 判断6.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牵引小车沿水平地面匀速前进,已知小车的重力10N G =,拉力大小15N F =,该装置的机械效率是60%,则小车与地面之间摩擦力为( )A .27NB .36NC .18ND .270N7.如图所示,一根直硬棒被细绳系在O 点吊起.A 处挂一实心金属块甲,B 处挂一石块乙时恰好能使硬棒在水平位置平衡.不计硬棒与悬挂的细绳质量,下列推断合理的是A .甲的质量和密度都比乙大B .O 点绳子拉力一定等于甲、乙重力之和C .如果甲浸没在水中,硬棒会逆时针转动D .如果甲浸没在水中,要使硬棒水平平衡,可将乙向右移动8.用同种材料制成的物体A 和B ,分别挂在杠杆的两端,且G A >G B , 此时杠杆平衡,如图(a )所示,若将两物体全部浸入水中,如图(b )所示,杠杆将会( )A .A 物体下移,B 物体上移 B .A 物体上移,B 物体下移C .仍将保持平衡D.无法判断9.通过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可得出下列各措施中能提高机械效率的是( )A.增加动滑轮,减小拉力 B.改用质量小的定滑轮C.减少提升高度,减少做功 D.增加提升重物重力,增大有用功10.如图中某同学体重为500 N,他的手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600 N,动滑轮重100 N,该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把物体A吊起来,物体A的重量不能超过A.1 000 N B.1 200 N C.900 N D.1 100 N二、填空题11.如图,物体A重120N,物体B的体积是1dm3,此时A恰能沿着水平桌面以0.2m/s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若将B始终浸没在水中并以原速度匀速上升,需要对A施加100N水平向左的拉力,不计滑轮摩擦,绳重及滑轮重,则此时绳子对物体B的拉力功率______W;物体B密度___kg/m3。
12.如图,把物体A放在水平板OB的正中央,用一不变的力F将板的B端匀速地慢慢抬高(O端不动),设A相对平板静止,则A对板的压力将__________,A与B之间的摩擦力将___________,F对O点的力矩将_____________.13.小红所在的科技小组利用所学知识自制一杆秤(自重不计),如图.秤砣的质量m0为1kg,已知秤杆上0.5kg和2.5kg的两根刻度线相距10cm,则秤钩连接点A与提纽O点的距离是_____cm.小红又利用自制的弹簧测力计,想测出某金属块的密度,将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先后浸没在水和酒精中,金属块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中甲、乙所示.则金属块的密度为______kg/m3.(酒精的密度为0.8×103kg/m3,g=10N/kg)14.如图为吊装工具示意图,物体M为重5000N的配重,杠杆AB的支点为O,OA:OB=1:2,每个滑轮重100N.当重为700N的工人用300N的力竖直向下匀速拉动绳子时,工人对地面的压力为_____N,物体M对地面的压力为_____N.(杠杆与绳的自重、滑轮组摩擦均不计)15.如图所示,甲、乙两套装置中,每个滑轮的质量相等,绳重和摩擦忽略不计.用甲装置把重为 100N 物体 G 升高 2m,所用拉力为 62.5N,甲、乙装置的机械效率分别η1、η2,则η1= ___;若用乙装置提相同的重物,则拉力 F2 ___F1(选填“>”、“<”或“=”,下同),机械效率η2________η1。
16.用如图所示滑轮组拉着一重为 90N 的物体匀速前进了 0.2m,若物体与地面的摩擦力是物体重力的 0.1 倍,则木块克服摩擦所做的功为___________J。
如果小勇对绳的拉力F=4N,则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___%。
17.如图所示,0为轻质杠杆AC的支点,在B处挂一小球,小球的重力30N,AO=OB=BC,在杠杆上施加最小动力F,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画出F的示意图________,此时F =________ N.18.五一长假期间,小聪随母亲去老家农村,看到很多老乡使用如图a所示杆秤称量质量。
回家后,小聪用一根长30厘米的轻质细木棒作秤杆、用0.3千克的铁块作秤砣,在距木棒一端4厘米处系上提纽线,制作了一把简易杆秤如图b所示。
①将被测物挂上并调节秤砣至图c所示位置时杆秤水平平衡,则被测物的质量m物=_______________。
②这把简易杆秤的最大称量是________千克。
若小聪不小心将秤砣摔掉了一块,则该杆秤测量物体质量的值将比真实值________(选填“偏小”、“不变”或“偏大”)。
19.如图所示,用F为40N的拉力,通过滑轮组拉着重为300N的物体A在水平面上以0.4m/s的速度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物重的0.3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拉力的功率是 W。
20.如图所示,A物体受到的重力是100N,在拉力F的作用下,能以0.2m/s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向右匀速直线运动。
已知拉力F=5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拉力F的功率是______;物体A受到水平地面的摩擦力是______N。
三、实验题21.(1)如图是某街道路灯悬挂的情景。
画出斜拉钢丝对横杆拉力F的示意图和对应的力臂L(_______________)(2)某同学在研究滑动摩擦力时,先后做了如下两次实验:实验一:将重为G的物块A放在一水平薄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物块,使它在木板上匀速运动,如图甲所示。
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0。
实验二:再将上述木板一端垫起,构成一个长为s、高为h的斜面;然后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拉动物块A,使它在斜面上匀速向上运动,如图乙所示。
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1。
请你结合实验过程,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如下问题。
(阅读图丙)①画出物块A在斜面上运动时对斜面的压力F N的示意图____________。
②物块A与薄木板之间摩擦力的比例常数μ=_________。
(用实验中的数据表示)22.某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_____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2)小组同学发现实验过程中边拉动边读数,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稳定,应该静止读数,你认为他的想法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因为她没有考虑到_____对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3)用丁图装置进行实验,得出表中第4次实验数据,请将表中的两个数据填写完整______.(4)通过比较_____两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同一重物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绳子段数无关(填实验次数的序号)(5)通过比较_____两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时,物重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填实验次数的序号)(6)通过比较3、4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某组同学用同样的滑轮安装了如图甲、乙所示的滑轮组,实验测得的数据如表所示。
次数物体的重力G/N 提升的高度h/m拉力F/N绳端移动的距离s/m机械效率120.110.366.7% 230.1 1.40.371.4% 340.1 1.80.374.1% 420.1 1.50.2(1)表格内的第4次实验中应补充的数据是______(结果精确到0.1%)。
这次数据是用图中_______(填“甲”或“乙”)所示的滑轮组测得的。
(2)分析比较第1、2、3次实验数据可以判定,若要增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应该________。
在第1次实验中,当拉着物体以0.1m/s的速度匀速上升时,拉力F的功率为________W。
(3)某同学认为,使用相同的滑轮所组成的滑轮组提升同一个重物时,越省力的滑轮组其机械效率越大,他的想法正确吗?________。
请你利用补充完整后的表格中的数据说明你的判断依据:________。
24.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某同学实验前发现杠杆左端低右端高,这时应调节杠杆左右两端的螺母,使其向______端移动,直到杠杆在 ______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写一条)(2)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在下表空格处填上适当的数值;实验次动力/N动力臂/cm阻力/N阻力臂/cm10.98 4.0______8.02 1.47______ 2.94 6.0调节钩码位置,并调节杠杆两端螺母使杠杆重新保持平衡,并记录有关数据,该同学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
25.用如图的实验装置“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其中甲、乙滑轮组相同,丙滑轮组中的动滑轮比甲、乙的动滑轮重,每个钩码重均为2N,三次实验的测量数据如下表。
(1)实验中要用______测量钩码和绳子通过的距离;应尽量竖直向上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2)实验3中用滑轮组做的有用功是______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3)通过比较1、2两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用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时,物重越______,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通过比较1、3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用滑轮组提升相同重物时,动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