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学笔记整理第一章:现代教育技术概述1、信息时代教育的特点: 信息时代的教育 创新型、能力本位型;凡是能提供学习环境、资源的地方; 辅助地位,知识的指导组织者 灵活便捷的个性化教学, 混合教学 传统教育知识型、学科本位型 以学校、教室为中心 主体地位,知识的传输者 整齐划一的班级授课教学, 说①教育目标: ②教学环境:③教师地位: ④教学方式: 教性讲授 ⑤教学手段: 段 ⑥教学内容: ⑦教学资源: ⑧教学评价: ⑨教育制度: 2、 AECT 的定义: 概念:教育技术是为了 促进学习 (一个目标) ,对有关的 计、开发、运用、管理 和评价(五个领域)的 理论 与实践启示: 1、理论与实践并重 2、 教育技术的核心方法是系统方法3、与学习相关的过程是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的重要对象4、学习资源是改善、优化学习过程的重要条件 3、 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在 现代教育理论 的指导下,充分而有效地 利用先进的技术与方法 ,通 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的创新性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来实现教与学优化的理 论与实践 。
“现代”的体现:★更多的注重、探讨与现代科技有关的课题; ★充分利用各种现代科技成果作为传播教育信息的媒体 ★吸收科学的和现代的思维方法,使教育技术更科学化、系统化 4、信息化教育定义: 信息化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 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 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
信息素养 包括 信息意识 、 信息知识 、 信息能力 、 信息道德 等。
5、 现代教育技术: 20世纪 90 年代开始在我国使用; 研究对象是运用了先进技术的教学过程(如计算机、多媒体、网络、卫 星广播、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 。
关注的主要是与先进技术相关的学习资源。
6、 视觉教育发展阶段( 20 世纪初至 20 世纪 30 年代) 最早使用视觉教育概念:美国 1906 年 《视觉教育》 1910 年,美国出版了第一本教学影片记录 7、 从视听教育到视听传播阶段( 20世纪 30年代至 20世纪 50年代) 1946 年,拉森制定研究生教学计划,首次开设视听教育课程,培养视听教育方面的的专 门人才。
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 依靠粉笔, 黑板等传统教学手 根据教育需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 以书本、电子课件、网络学习资源为主 多元化评价方式 泛在学习、社会化学习、终身学习 1994”很少改变以书本为主 评价方式单一 学校教学,仅针对在校学生 过程和资源 (两大对象)进行 设 两种性质)。
8、我国教育技术的全面发展( 1978 至今):(1)建立了各级教育技术系统 ( 2)扩大了电化教育工作者队伍 (3)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 (4)“三件”建设成绩显著(5)形成了多元化的教育技术理论体系 (6)丰富多彩的学术活动(7)涌现出了一批有影响的大规模的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研究项目9、“三件”建设: 硬件、软件、潜件 建设 硬件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基础) 软件建设:信息化课程、教材建设(核心) 潜件建设:信息化教育理论、方法建设(关键)10、教育技术基于教育的 发展趋势 :(1)、作为交叉学科的特点日益突出 (2)、更加重视实践性和支持性研究 (3)、关注技术环境下的学习理论研究 (4)、更加重视学习活动的设计与支持第二章: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理论、系统理论)1、学习理论:①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桑代克:试误说“尝试一一错误”华生 :学习是在刺激情境与有机体的反应之间建立的联结的过程 学习的结果表现为特定刺激与特定反应之间联结的建立(表述为R )(2)、教育传播理论: ※教育传播模式:♦拉斯韦尔传播模式1948年美国传播者( who )信息( say what )媒体( in which channel )接受者( towhom ) 效果( which what effect )♦香农――韦弗传播模式 《通信的数学理论》7 个基本要素:信源、编码、信道、译码、信宿、干扰和反馈♦贝罗传播模式(也称 SMCR 模式) 1960年4 个基本要素:信源、信息、通道和受众 (教师 -课业 -手段 -学生)斯金纳:S ―― R 之间联结建立(学习)的过程中 ②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皮亚杰 :认知结构说程中形成的结构性动作和活动。
奥苏贝尔 :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与重新组织, 强调学习材料本身的内在逻辑结构。
罗伯特•加涅;“联结一一认知”学习理论 ③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环境四大要素: 2、视听与传播理论:(1)、视听教育的理论依据: 核心: 1946年 戴尔 “ 察的经验、抽象的经验)“经验之塔”的启示 : 1、强化 是成功的关键 认知是在主体转变为客体过强调已有知识和经验的作用,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 。
经验之塔” 做的经验、 观2、 3、 把学习经验分为具体经验与抽象经验提出视听教材分类的理论依据 视听教材必须与课程相结合3、教育传播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1)、说明了教学过程所涉及的要素(2)、指出了教学过程的双向性 ( 3)、确定了教学传播过程的基本阶段 (确定教学信息, 选择教学媒体, 媒体传递信息, 接收和解释信息,评价和反馈,调整和再传递)(4)、揭示了教学传播过程的基本规律(共识律、 4、系统科学:主张把事物,对象看作一个系统进行整体的研究。
系,通过信息的传递和反馈来实现系统之间的联系, 优化的效果。
定义:系统科学理论是“老三论” ( 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 )和“新三论”(耗散结构 理论、协同论和突变论 )的总称。
信息论:系统正是通过获取、传输、加工与处理信息而实现有目的的运动的 控制论:是通过信息反馈进行有效操作,以实现目的的一种活动 系统论:是研究一切系统的模式、原理以及规律的科学5、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反馈原理、有序原理、整体原理6、系统科学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启示:(1)、反馈原理:任何系统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能实现有效的控制。
(2)、有序原理:任何一个系统的要素及其子系统都按一定的顺序和层次进行排列。
( 3)、整体原理: 整体性是系统的根本属性。
整体原理指系统各要素是相互作用、 相互 依存的。
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混合学习: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 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赞可夫 : 布鲁纳 : 巴班斯基 布鲁姆 :第三章: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1、教学设计的 概念 : 为目的 ,以系统理论、 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 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教学设计也称教学系统设计,是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在美国教育技术领域逐渐形成和 发展起来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
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规划和安排的过程就是教学设计的过程。
教学设计是一种系统规划教学的过程 教学设计是一种创设与开发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的技术2、教学设计应注意的问题:(1)、教学设计要有明确、具体的目标(2)、教学设计要以现代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为指导,明确设计思想 (3)、教学设计必须运用系统方法3、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式:ADDIE 模式 作为“通用教学设计模型” ,它是在实践中应用的最广泛,也是最典型的一谐振律、选择律、匹配律)研究它的要素、 结构、功能的相互联 达到有目的地控制系统的发展, 获得最智力发展重要,也要强调学生的情绪、意志、好奇心和动机等因素 发现教学法——提供适合学生进行再发现活动的教材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掌握学习教学法 教学设计是 以教学系统为研究对象 ,以促进学生学习、 优化教学效果 传播理论、 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 为理论基础, 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 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与方案, 试行解决方案, 评价试行结果和对种教学设计模式。
包括分析、设计、开发、实施 和评价 5个环节。
流程式模式 就是把教学设计的各环节按照一定顺序安排的基本模式 圆周式模式 典型代表是肯普模式,以学科教学,课堂教学为中心4、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学习需要分析:问题分析、确定问题、分析和确定学习目的。
教学内容分析:内容的详细说明,教学分析,任务分析。
教学目标的阐明:教学目标的详细说明,陈述教学目标, 学生特征分析:教学对象分析、预测,学生能力评定。
教学策略的制定:安排教学活动,说明方法,确定策略。
教学媒体的选择与利用:教学资源选择,教学媒体决策, 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实验原型,分析结果,形成评价, 评价,反馈分析。
5、学习需要分析 :是教学设计的首要环节,是判定教学设计必要性和可行性的依据定义: 就是指通过系统、 科学的调查研究和对比分析, 找出学生的现有水平和期望水平 之间的差距, 确定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并确定问题的性质, 从而形成教学设计项目的总 目标,为教学设计其他环节的完成打好基础。
学习需要的基本方法:学生所在的教育机构内部6、教学内容分析:是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定义 :就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对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技能,应该形成的态度、行 为和经验等内容进行选择、组织,确定教学内容的范围、 深度和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为 后面教学顺序的安排打好基础。
学习内容分析以学生的学习结果为起点, 并以学生学习的起点为终点, 是一个逆向分析 过程。
教学内容编排 的三种代表性方式: ( 1)、布鲁纳的 螺旋式 编排方式( 2)、加涅的 直线式 编排方式( 3)、奥苏贝尔的 渐进分化和整合协调 的编排方式7、学生特征分析: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依据,是教学设计成功的必要条件。
定义:主要包括 学生学习准备情况分析 (学习者从事新的学习时, 其原有的知识水平或 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和 学生学习风格分析 (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 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综合)两个内容。
8、教学目标分析:加涅 学习结果理论: 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和动作技 能。
布鲁姆 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9、教学目标的表述: ( 1)、行为目标的表述方法: 行为主体、外显行为、行为条件、行为标 准,简称 ABCD10、 教学策略概念 :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方式、方法、 媒体的总和。
11、 教学策略的制定 :( 1) (3)教学方法的确定 12、信息化教学设计:( 1)、信息化教学概念(1)、 (2)、 (3)、 为目标。
(4)、 (5)、(6)、(7)、确定目标,编写行教学材料开发。
总结性评价,行为和 教育机构外部教学顺序的确定 ( 2)教学活动程序的确定(4)教学组织形式的设计 (5)教学媒体的选择 :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是信息化教学, 所谓信息化教学就是在信息 化的环境中, 教学者与学习者借助现代教育媒体、 教育信息资源和教育技术方法进行的双边 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