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笔记(完整版)
布鲁纳——认知结构教学理论 3、 关注人格的教学理论
是基于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学习的认识,研究促进学习者全面发展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真正的学习涉及到整个人,而不是仅仅为学习者提供实事, 真正的学习经验能够使学习者发现他自己独特的品质,发现自己作为一 个人的特征,教学的本质即促进学生成为一个完善的人。 罗杰斯——非指导教学理论
4、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前沿 智能机器人 3D 打印技术 开源硬件和创课运动 体感技术 教育游戏 虚拟世
界 移动学习 云计算 虚拟社区 学习分析技术
专题 1.3 信贷教育技术的时代意义
一、 现代教育技术助力教育信息化
1、推进教育信息化是国家意志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以此推动教育 的全面改革与发展,促进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过程。
以功能系统为新的分析单元,认为只能存在于学习环境,学习者使 用的工具,学习者之间的交互以及所有学习者之中。
二、 组成要素
教师,学生,媒体,内容,资源,传播途径
三、 基本理论
现代教育技术·第二章——现代教育理论基础
1. 控制论 是关于各种系统中的控制和调节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2. 信息论 是研究系统中信息的计量,传递,变换,存储和使用规律的科学。
3. 系统论 是从系统的角度去研究事物的发展,运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其促使我们 以整体的观点,综合的观点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
五、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马斯洛,罗杰斯)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主张将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关注人的高级心理活 动。该理论从全人教育的视角阐释了学习者成长历程,注重启发学习者的经 验和创造潜能,引导其结合认知与经验肯定自我,进而自我实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育教学的意义:
现代教育技术·第二章——现代教育理论基础
二、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1、国外现代教育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2、我国现代教育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第一章——现代教育技术概论
3.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1) 与相关学科的融合 (2) 实践性和学习支持性研究 (3) 教学媒体应用实效的全面研究 (4) 技术化环境中的学习者心理研究 (5) 信息技术与中小学学科教学的融合 (6) 教学的系统化设计
现代教育技术·第一章——现代教育技术概论
三、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四、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基础教育改革
1、促进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 2、丰富了课堂资源建设的形式和内容 3、革新了教学管理与评价体系
五、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1、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 2、促进教育公平
现代教育技术·第二章——现代教育理论基础
二、 传播模式
1、 拉斯维尔
2、 香农——韦弗
3、 贝尔洛
现代教育技术·第二章——现代教育理论基础
环境,教育目的,信息符号与序列,传播途径和媒体,影响,效率提高
三、 应用
视听教育,计算机辅助教育,有线电视教育,在线教育,多媒体环境下 教育
四、 研究课题
1. 课堂多媒体教学传播研究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媒体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媒体的编制与利 用,教学效果优化等的研究。
2、 教育技术与电化教育 (1) 电化教育 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 活动以实现教育过程最优化。 (2) 教育技术与电化教育的联系 概念本质相同 特点,功能以及分析,处理问题的方式相近
现代教育技术·第一章——现代教育技术概论
(3) 教育技术与电化教育的区别 名称来源不同 概念的涵盖面不同 处理问题的方法不同
专题 2.1 学习理论
一、 定义
学习理论是探究人类学习本质及其形成机制的心理学理论,重点研究学 习的性质,过程,动机以及方法和策略等等。
二、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华生,桑代克,斯金纳,班杜拉)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又称“刺激——反应”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 “刺激——反应”,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叫做强化。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积累的关键因素是刺激,反应以及两者之间 的联系,学习就是通过强化建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可观察的行为,认为行为的多次愉快或痛苦的后 果改变了个体的行为或者个体模仿他人的行为。行为主义重视环境和经验的 作用,强调学习中的各种要素及其相互作用。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基本方法,为学 生创造一种环境,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通过“刺激——反应”的联结与递 进,促进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专题 2.5 理论研究新进展
一、 情境学习理论
1、 定义 在一定的情境中,完成对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强调日常认知,真实性任务,情境性学徒训练 应用:认知学徒制,抛锚式教学,实践共同体
2、 启示 (1) 建立基于学习的实践共同体 (2) 加强教育环境的互动性设计 (3) 利用技术增强课堂的情境性
二、 多元智能理论
二、 教学理论的流派
1、 关注行为的教学理论 是基于行为主义心理学对学习的认识,研究促进学习者行为变化的理论,
即把“刺激——反应”作为行为的基本单位,学习即“刺激——反应”之间 的联结的加强,教学的艺术在于如何安排强化。
斯金纳——程序教学理论 2、 关注认知的教学理论
学习的基础是基于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和改组,而不是刺激—— 反应的联结的形成或行为习惯的加强或改变,教学就是促进心理结构学习者 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或改组。
专题 1.2 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与发展
一、 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
1、 教育技术的内涵 (1) AECT(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94 定义 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 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2) AECT94 定义的内涵 一个目标:为了促进学习 两大对象:与学习有关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 五个范畴:设计、开发、利用、管理、评价 两种性质:实践领域 + 理论领域 (3) AECT05 定义 教育技术是通过创设、使用、管理合适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 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的研究与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 (4) AECT05 定义的内涵 两大领域:研究和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 双重目的: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 三大范畴:创设、使用、管理 两大对象:合适的技术性的过程与资源 主要特征:在于其技术性
先前知识,基本结构,认知加工过程,主动性和加工深度
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皮亚杰,维果斯基,乔纳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 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 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是实质是: 认知结构的改变 个体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 影响学习的因素: 先前知识经验 真实情境
1、 定义 是关于个体身上相对独立存在着的,与特定的认知领域或知识范畴
相联系的多种智力的理论。 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动觉智能,音乐
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 2、 实质
重视每个人身上的潜力,整体提高个体的智力素质。
三、 分布式认知理论
1、 定义 是一个考虑到残余认知活动全部因素的分析单元,包括参与者全体,
4A 模式
2、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变革
(1) 教育观念的变革
现代教育观
现代媒体观
现代学习观
现代人才观
现代教师观
学习时空观
现代学生观
现代课程观
(2) 教学环境的变革
多媒体设备
教室的转变
校园的转变
(3) 教学内容的变革
知识快速增长
注重培养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4) 教学方式的变革
网络课程,慕课课程,微课课程,翻转课堂
2. 远距离教育传播研究 利用卫星电视与计算机网络系统,移动通信系统等进行教育传播活动的 理论与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的研究。
3. 学生利用信息传播进行自学的研究 自学媒体的编制,媒体中心的建设与利用等理论问题的研究。
4. 家庭,社会与学校的协同教育研究 利用互联网,移动通信建立家庭,社会与学校互联系统的研究,利用互 联平台建立家庭,社会与学校协同教育规律与效果的研究
2、教育信息化的基本要求 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 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教育管理信息化 水平显著提高,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
3、教育信息化建设
二、 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 为教师提供学习和教学工具 2. 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3. 加快教师专业发展的步伐 4. 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4) 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 将数字媒体技术以及网络技术与教育技术相融合,形成新的理论与 实践研究领域,将这样的教育技术成为现代教育技术。
(5) 现代教育技术的“现代”体现在 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虚拟化
3、 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区别 (1) 信息技术的定义 信息技术指对信息的识别,获取,加工,利用,交流,应用和 创新的手段与方法的总称。它包括物化形态的技术和智能形态 的技术。 (2) 信息技术的主要体现 感测与识别技术 信息传递技术 信息处理与再生技术 信息施用技术
三、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皮亚杰,布鲁纳,奥苏贝尔,加涅)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学习过程是信息加工的过程。认知主义重点放在引发 行为的思维过程上,而不是行为本身。认知主义强调在教学设计中必须了解 学习者已有的认知结构,然后设计出相应的教学过程。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在于帮助学习者习得事物及其特性,使外界客观事物 (知识及其结构)内化为其内部的认知结构。
现代教育技术·第二章——现代教育理论基础
4、 掌握教学理论 (1) 恰当的材料 (2) 充分的学习时间 (3) 恰当的帮助
三、 教学理论新发展
1、重视学生 2、重视能力培养 3、重视学法 4、重视发展 5、重视过程 6、重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