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3 书法欣赏甲骨文(如下图)钟鼎文(如下图)隶书作品欣赏字体特点:笔画简省,字体连绵,纵横奔放,龙飞凤舞。
字体特点:笔画平直,字体方正,端庄整齐。
欧阳询,字信本,潭州临湘人(今湖南长沙),唐朝著名书法家,曾任太子率更令,所以人们称他为“欧阳率更”。
在隋代欧阳询的书法享有较高的声誉,到了唐代,年近古稀的欧阳询还在“宏文馆”教授书法。
欧阳询早年学习王羲之的书体,传说他曾以重金购得王羲之教子习字用的《指归图》,日夜揣摹、刻苦钻研。
还有一次他跟虞世南外出,途中见到晋代书法家索靖写的一块碑石,竟席地而坐,在碑旁细心观察描摹学习了3天,可见欧阳询对书法爱好之深。
后来他又广泛地学习北朝的碑版石刻,同时吸取了当地一些书家的长处,再融入隶书笔意,形成“刚健险劲,字体飘扬”的“欧体”(也称“率更体”)。
欧阳询楷书碑版多为中楷,主要有《化度寺邕禅师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九成宫醴泉铭》等。
欧阳询书法用笔方整,略带隶意,笔力刚劲,一丝不苟。
颜真卿(709-785),琅邪临沂(山东临沂)人。
字清臣。
是中唐时期的书法创新代表人物,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
颜真卿现存的书法作品有:多宝塔碑,颜氏家庙碑,颜勤礼碑,麻姑仙坛记,祭侄文稿等。
他和唐代另一位以楷书成名的书法家柳公权,被人合称为“颜柳”。
柳公权(778-865),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
官至太子少师,故世称“柳少师”。
他初学王羲之并精研欧阳询、颜真卿笔法,然后自成一家。
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
较之颜体,柳字则稍清瘦,故有“颜筋柳骨”之称。
他的传世书迹很多,影响较为突出的有《玄秘塔》、《神策军碑》、《金刚经》等。
赵孟頫(fǔ)(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
是元代最显赫的画家,也是在当时、并在后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的画家。
宋太祖子秦王德芳的后裔。
他的书法婉丽流美,与其他三位楷书名家的刚健风格正好形成鲜明的对比。
赵孟頫是一个修养非常全面的艺术家,他在绘画上的造诣,也常常被艺术史家称道。
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
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
5、行书行书,代表人物王羲之。
行书既没有像正书那样规矩繁难,也没有草书那样狂放难认的弊病,因具有“不拘不放,易认好写”的优点,所以笔札函牍,皆使用,兼以古今人学书,亦特别重视此体。
久之已成为在社会上流行最普遍,在日常生活中最切实用的字体。
字体特点:笔画勾连,潇洒飘逸,行云流水。
天下三大行书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兰亭集序》。
东晋永和九年(353)旧历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41人,聚会于山阴(今浙江绍兴)的兰亭,临水"修禊",古时风俗,每年这天,人们到水边嬉游,以表示用水来消除不详,叫做修禊。
那天,大家坐在水边随意取饮,作诗唱和。
这些诗集江在一起称为"兰亭诗",由羲之写了一篇序言,这就是著名的书法杰作《兰亭集序》。
该帖用行书写成,有几处还有涂改的痕迹,写得极其自然潇洒。
《兰亭集序》全篇28行,共计324字,布局参差错落,点划相应,气脉相通,代表他最高的行书之造诣。
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祭侄季明文稿》。
天宝十四年,北方广大地区的藩镇军阀安禄山发动叛乱,很快就南下攻占了东都洛阳。
当时任平原太守的颜真卿他的从兄太守颜杲卿分别在山东、河北境内起兵讨伐叛军,颜杲卿的幼子季明往来平原、常山之间做过联络工作。
不久常山被叛军攻陷,杲卿父子被俘,先后被害。
颜真卿命人到河北寻访杲卿一家的流落人员,结果由常山携归季明的首骨,所以颜真卿为文致祭,在这篇手稿中,他把抑制不住的感情,倾泄在磅礴迅疾的笔墨中,所以能毫不拘谨地将长期积累的精湛书艺充分挥出来,笔墨一气呵成,因而枯笔极多,愈至后来,愈加纵逸,不仅记录了这场悲壮的历史悲剧,也传达出书者的激烈情感,令人难以忘怀。
天下第三行书苏轼《黄州寒食诗》帖。
作于元丰五年,是苏轼反王安石变法失败,政治上失意,谪居湖北黄州后的代表作,此时,苏轼"幅贝芒履,与田父野老相从溪间",第二年(元丰四年),故友马正卿为苏轼请得城东营防废地数十亩,苏轼垦荒建室,耕食其间,自号"东坡居士",诗中自叙来黄州三年,生活清苦,每为寒食,清明之雨所苦,眼前觉萧瑟难受,其心绪或漫声细诉,娓娓道来,或放任声腔,孑然饮泣,或凄然长啸。
书法与诗相得益彰,满纸身世颠沛之悲,家国不宁之苍,字字含泪,令人感受深刻。
书法欣赏整体把握章法是从整体上看书法作品的印象与效果。
它包括了书法作品的正文与落款、分行与布白、落款与印章等多方面的关系处理。
书法的点画线条在遵循汉字的形体和笔顺原则的前提下交叉组合,分割空间,形成书法的空间结构。
空间结构包括单字的结体、整行的行气和整体的布局三部分。
1、单字的结体单字的结体要求整齐平正,长短合度,疏密均衡。
这样,才能在乎正的基础上注意正欹朽生,错综变化,形象自然,于平正中见险绝,险绝中求趣味。
2、整行的行气书法作品中字与字上下(或前后)相连,形成“连缀”,要求上下承接,呼应连贯。
楷书、隶书、篆书等静态书体虽然字字独立,但笔断而意连。
行书、草书等动态书体可字字连贯,游丝牵引。
此外,整行的行气还应注意大小变化、欹正呼应、虚实对比,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节奏感。
这样,才能使行气自然连贯,血脉畅通。
3、整体的布局书法作品中集点成字、连字成行、集行成章,构成了点画线条对空间的切割,并由此构咸了书法作品的整体布局。
要求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疏密得宜,计白当黑;平整均衡,欹正相生;参差错落,变化多姿。
其中楷书、隶书、篆书等静态书体以平正均衡为主;行书、草书等动态书体变化错综,起伏跌宕。
1、品字法:字法即字的结构安排,也就是“集点画成字”。
通过违与和、正与斜、疏与密、增与减、向与背、松与紧、平与险、避与就的处理构成美的汉字形体,这就是理想的字法。
2、观笔法:从字面上看是用笔的方法。
从书法欣赏的角度讲,应该是以正确的用笔写出形态规范的点画。
点画自然因书体的不同而不同。
但是古往今来的书评中都认为“凡是能给人以美感的用笔(线条或点画)都应是有力度的”。
这种力度,在传统书学中称为“笔力”。
判断点画有无“笔力”——也就是书法线条的审美条件,主要是以“圆”和“涩”为标准的。
3、看墨法:墨法即用墨的技巧。
是书法艺术形式中一个重要课题。
“字本与笔,而成于墨”“肉生于墨,血生于水”,没有墨色的变化、配合,用笔效果就难以达到。
墨大致可分为浓、淡、干、湿、焦五种,但也不能过分悬殊,应在看似变化不大的墨色中,写出使人感到变化极为丰富而又保持“润”的特点,才是理想的用墨。
习题巩固1、下面是老师向同学们展示的一幅书法作品,用一个词评价这幅作品,最恰当的一项是( )A.浑厚圆润B.潇洒飘逸C.端庄雄健D.纤细柔美2、楷书、行书、草书是最常见的书法字体,它们给人别样的审美感受。
下面三种字体的书法作品, 用打个比方的方法说出它们各自的美感,最恰当的一项是( )行书 草书 楷书A.楷书如人端正站立 行书如人悠然行走 草书如人欢快舞蹈B.楷书如人端正站立 行书如人漫步行走 草书如人随性乱舞C.楷书如人正襟危坐 行书如人悠然行走 草书如人随性乱舞D.楷书如人正襟危坐 行书如人漫步行走 草书如人欢快舞蹈3、你去拜访一位书法前辈,他刚写完一幅作品(如下图)。
你想由衷地对这幅作品进行赞美,下面四句话,你认为最合适的一项是( )A.笔画敦厚,沉着稳健。
B.丹青妙笔,入木三分。
C.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D.字字珠玉,酣畅淋漓。
4、汉字书法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一,除了具有语言文字的实用价值之外,更具有艺术欣赏价值。
下面三幅作品各有特点,作品与特点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作品一作品二作品三①行笔潇洒飘逸,笔势委婉含蓄,如行云流水。
被书法界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唐太宗赞之曰:“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②用笔方整,且能于方整中见险绝,字画的安排紧凑、匀称,间架开阔稳健。
明代赵崡《石墨镌华》称此碑为“正书第一”。
③用笔放纵,笔势连绵环绕,字形奇变百出,不计一笔一字的工拙,力求气势畅达豪放,大起大落,放任不羁。
A.作品一①作品二②作品三③B.作品一①作品二③作品三②C.作品一②作品二①作品三③D.作品一③作品二②作品三①5、对下面三幅书法作品使用字体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王羲之《何如帖》张旭《肚痛帖》颜真卿《多宝塔碑》A. 楷书草书行书 B.行书楷书草书 C.行书草书楷书 D.草书行书楷书6、仔细观察下面的闲章,请选择其中一枚,将其内容用规范的正楷字书写下来。
7、旁边这枚邮票上有两方印章,(1)印章上的文字属于()A.楷书B.篆书C.隶书D.草书(2)邮票右侧印章上的文字是“百花齐放”,请用规范的正楷字将左侧..印章上的四个字抄写下来。
8、欣赏下面这幅书法作品,对这幅书法作品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A.运笔章法严谨,流畅洒脱B.线条变化自如,粗细适当。
C.笔墨干净利落,浓淡相宜。
D.布局整齐有序,彰显楷书气势。
9、右边的这幅书法作品选录的是《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这首诗中的两句诗,请你任选其中一句,用简体楷书抄写在答题卡的田格内。
答:⑵阅读上述文字与对联内容,你认为,这副字画内容最能反映我国爱国主义优良传统中的哪一项()A.热爱祖国,矢志不渝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C.维护统一,反对分裂D.同仇敌忾,抵御外强10、观赏右面的书法作品,完成⑴题。
⑴对这幅书法作品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A.风格娟秀华美,用笔干净利落。
B.字型瘦长,如其人在舞台上表演,亭亭玉立。
C.脉络相通,意气流动。
D.点画独立,匀称工整。
11、对这副书法作品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A.字体错落有致,收放有度,线条奔放,笔力雄健。
B.大气磅礴,汪洋恣肆,酣畅淋漓。
C.起笔为行书,收笔为狂草,反应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
D.篆体书写,潇洒飘逸,堪称书法精品。
12、欣赏毛泽东手书《沁园春雪》,完成第(1)—(2)题。
(共4分)(1)对这幅书法作品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A.笔断意连牵丝不断B.劲健雄峻神韵飘逸C.和谐匀称端庄整齐D.奇大奇小粗细相间(2)感情是书法创作的动力之源,情动于中而形于书。
从上面书法作品的用笔、结体、章法和墨法,我们感受到毛泽东在创作这幅作品时的。
13、欣赏下面的著名扇面书法作品,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一) (二)(三)(四)A.第一幅是雍正行书扇面,总体表现畅朗娴熟、宽辍自然、文雅遒劲、谋略深邃、格调非凡,有皇帝欲凌驾雄强的气派。
B.第二幅是仿唐张旭的草书扇面,笔致似有节奏地忽重忽轻,线条整体或凝炼浑厚,或飘洒纵逸,点画与线条的和谐组合,整体感强。
构成了一幅自然生动、雄伟壮阔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