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江苏省南京市金陵区汇文中学八年级(上)段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共15小题,每小题2分,计30分)1.学习物理需要特别细心,一不小心就容易出错.你认为下列关系书写正确的是()A.1kg=9.8N B.1kg/m3=1g/cm3C.1t=1000g D.1L=10﹣3m32.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春天:春江水暖鸭先知B.夏天:满架蔷薇一院香C.秋天:数树深红出浅黄D.冬天:纷纷暮雪下辕门3.人们常把物质的一些属性作为选择材料的依据,下列应用与材料的属性对应正确的是()A.冰箱门吸﹣﹣磁性B.用胶木制作热水壶的手柄﹣﹣良好的导热性C.用复合材料制作撑杆跳高的撑杆﹣﹣较大的硬度D.用特殊合金制作飞机的机翼﹣﹣较大的密度4.一个轻质小球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它们相互吸引,则小球()A.一定不带电B.一定带负电C.一定带正电D.可能不带电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块砖切成体积相等的两块后,砖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B.铁的密度比铝的密度大,表示铁的质量大于铝的质量C.同种物质,其状态改变时,密度会变化D.密度不同的两个物体,其质量一定不同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B.在天文学中,用“光年”作为时间单位C.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是太阳的一颗行星D.摩擦起电的过程中,质子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7.人体的密度约等于水的密度,则一名初中生的体积约为()A.5dm3B.50 dm3C.500 dm3D.5000 dm38.两支相同的试管装入质量相等的两种不同液体,如图所示放置时,它们液面齐平,甲、乙两液体的密度()A.甲大B.乙大C.一样大D.无法比较9.已知酒精的密度为0.8×103kg/m3,下列说法成立的是()A.同体积的水和酒精质量之比是4:5B.同质量的水和酒精体积之比是5:4C.能装1kg纯净水的瓶子一定能装下1kg的酒精D.能装下1kg酒精的瓶子一定能装下1.2kg纯净水10.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力的作用效果只与力的大小、方向有关B.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C.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D.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才会有力11.有关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液体、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液体、固体分子间没有间隙B.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分子间有排斥力C.霾是大量极细微的尘粒悬浮在空中,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D.在做墨水滴入水中的扩散实验中,我们看不到墨水的分子在运动12.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物质的质量大于乙物质的质量B.甲物质的密度大于乙物质的密度C.甲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关系D.乙物质的密度为0.5×103kg/m313.一捆粗细均匀的铜线,质量约为9kg,铜线的横截面积是25mm2.这捆铜线的长度约为()ρ铜=8.9×103kg/m3.A.4m B.40m C.400m D.4000m14.随着我国航天员在轨道舱内停留时间的增加,在轨道舱内进行体育锻炼必将成为航天员需要完成的一项重要工作.下列适合航天员在轨道舱中进行体育锻炼的运动项目是()A.举哑铃B.跳绳C.踢毽子D.拉弹簧拉力器15.阿基米德采用排水法解决了王冠掺假问题,现有一个金和银做成的王冠,用排水法测量出其体积为56.9cm3,若与王冠质量相同的纯金块和纯银块的体积分别为52.5cm3和96.5cm3,则王冠中银的质量和金的质量之比为()(ρ金=19.3g/cm3ρ银=10.5g/cm3)A.1:8 B.1:9 C.1:10 D.1:11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6.填写合适的单位:一枚大头针的质量是80 ;一只常用水杯体积约为200 ;某位八年级同学的体重约为500 ;空气的密度约为1.29 .17.如图所示,装满水的玻璃瓶中的水结冰后会使玻璃瓶破裂,由水变成冰的过程中质量,密度(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8.气球与羊毛衫相互后会吸引头发,这说明气球带了电荷;如果将两个带同种电荷的气球靠近时,会出现相互的现象.19.与丝绸摩擦的玻璃棒A分别靠近悬挂的轻质小球B和C,发现B被排斥,C被吸引,则C的带电情况是;用久的风扇扇叶上布满灰尘主要是由于风扇旋转与空气发生摩擦,摩擦后的带电体具有的性质.20.体积为0.5m3的木块,质量为200kg,它的密度为g/cm3,若把它分为体积之比为3:1的二块,则它们的质量之比为,密度之比为.21.如果把一实心铜块浸没在盛满酒精的烧杯中,从杯中溢出24g酒精,如果把它浸没在盛满水的烧杯中,将从杯中溢出g水,这块铜的质量为g.22.王兵在“测量石块的密度”时,测出几组数据,根据这些数据绘出图象,如图四幅图象中,能正确表示石块“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的图象是,能正确表示“密度与质量的关系”的图象是23.下表为小红在“测定液体密度的实验”中记录的数据.根据表中数据可得液体密度是,容器的质量为.实验次数 1 2 3 4液体体积/cm3 5.8 7.9 16.7 35.1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g 10.7 12.8 21.6 40.424.一包A4型号复印纸共500张,小吴用刻度尺测出这包复印纸的厚度为5cm,那么一张这样的复印纸的厚度为mm;这种复印纸的质量规格是80g/m2,则该复印纸的密度为kg/m3.三、解答题(共50分)25.(1)小车受到大小为60N、方向与水平方向成30°角的斜向右上方的拉力作用,请用力的示意图1表示出这个拉力.(作用点在A点)(2)福娃踢出去的足球,在图2中画出足球在空中飞行时的受力示意图.(不考虑空气阻力)26.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如图乙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如图丙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 .27.请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探究密度概念的建构:表格 图象实验次数物体 m/g V/cm 3 /(g•cm ﹣3) 1铝块1 27 10 2.7 2铝块2 20 2.7 3铁块1 79 10 7.9 4 铁块2 158 207.9 结论方法 ①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 的,不同物质的 . ②上述实验图象如图所示,图象中的 图线反映了铝块的实验情况. ③由上述实验引入了密度的概念,密度在数值上等于物体的质量.讨论 小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石块的密度,运用了排水法.首先在量筒中导入适量的水,请用物理语言描述适量的含义实验得到如下数据:石块的质量m/g 量筒中水的体积V 1/cm 3 石块和水的总体积V 2/cm 3 石块的体积V/cm 3 石块的密度 ρ/(kg•m ﹣3)50 20 2.2×10328.小明观察发现,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均匀的,由此他猜想弹簧的伸长量与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为了验证猜想,小明决定独自进行实验.(1)要完成实验,除了需要如图1所示的一根两头带钩的弹簧、若干相同的钩码(每个钩码重力已知)、铁架台以外,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 .进行实验后小明记录数据如下表,表中数据明显错误的是第 次实验.(3)由图象可验证小明的猜想是的(填“正确”或“错误”).(4)小华认为实验中可以用弹簧测力计代替钩码.他独自实验的过程是:用弹簧测力计挂钩勾住弹簧下端向下拉来改变力的大小,力的数值由弹簧测力计读出.你认为独自完成实验用弹簧测力计好,还是用钩码更好一些?答:;理由是:.29.物理探究性学习小组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关系时,实验记录如下表:被测物体物体质量m(kg)重力G(N)比值G/m(N/kg)比值G/m的平均值(N/kg)物体1 0.1 0.99 9.9物体2 0.2 1.96 9.8物体3 0.3 2.91 9.7(1)在探究过程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2)在横线上写出表空白处正确内容.(3)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30.探测月壤力学性质是月球车登月的科研任务之一.月球上某月壤样品的体积为90cm3,测得其密度为0.8g/cm3.已知物体在月球上受到月球吸引力的大小是其在地面受到重力的,求:(1)该月壤样品的质量;(2)该月壤样品受到月球的吸引力.g=10N/kg.31.一个铜球的质量为178g,体积为40cm3,请问:(1)这个铜球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2)若是空心的,请你求出空心部分体积?(3)在空心部分装满水,球的总重是多大?32.在“测酸奶密度”的实验中,(1)小明的实验方案:用天平和量筒测密度.托盘天平称量空烧杯的质量.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取下两侧的橡胶垫圈,指针就开始摆动.稳定后,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位置如图1所示.请实验操作的角度,详细叙述接下来的调节过程:.(2)他用已调节好的天平测得空烧杯的质量m0为37.4g;接着把酸奶倒入烧杯中,测得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m1,如图2所示m1= g;然后把烧杯中的酸奶倒入量筒中,如图3所示,V奶=cm3;则酸奶的密度ρ=g/cm3.(3)在交流讨论中,小雨同学认为小明测得的酸奶密度值偏大.其原因是.(4)小雨的实验方案:巧妙地利用天平、小玻璃瓶(有盖)和水(密度记为ρ)测酸奶密度.请你简要写出小雨的实验过程中遗漏部分和酸奶密度的计算表达式(用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①测出空玻璃瓶的质量m;②测出玻璃瓶装满酸奶后的总质量m1;③倒出瓶中的酸奶,将玻璃瓶清洗干净后,并将瓶的外部擦干,,测出m2.根据所测得的数据,可知酸奶密度的表达式为:ρ酸奶= .2015-2016学年江苏省南京市金陵区汇文中学八年级(上)段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共15小题,每小题2分,计30分)1.学习物理需要特别细心,一不小心就容易出错.你认为下列关系书写正确的是()A.1kg=9.8N B.1kg/m3=1g/cm3C.1t=1000g D.1L=10﹣3m3【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分析】①g=9.8N/kg是指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N,不能写成1kg=9.8N,再说千克(kg)和牛顿(N)分别是质量和力的单位,不存在等量关系;②知道两单位之间的关系(1kg=1000g、1m3=106cm3、1t=106g、1L=10﹣3m3),按照先换后算的方法进行单位换算后判断.【解答】解:A、因为kg和N是不同物理量的单位,不存在等量关系,故A错;B、1kg/m3==1×10﹣3g/cm3,故B错;C、1t=106g,故C错;D、1L=10﹣3m3,故D正确.故选D.2.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春天:春江水暖鸭先知B.夏天:满架蔷薇一院香C.秋天:数树深红出浅黄D.冬天:纷纷暮雪下辕门【考点】扩散现象.【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机械运动是宏观上的物体的运动,分子运动是微观上的,肉眼看不见的运动.【解答】解:A、春江水暖﹣﹣﹣﹣﹣﹣指的是水的温度升高,物体的内能发生了改变,所以不符合题意;B、蔷薇一院香﹣﹣﹣﹣﹣﹣花香扑鼻是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的结果,符合题意;C、深红出浅黄﹣﹣﹣﹣﹣﹣是树叶的颜色发生了改变,不符合题意;D、暮雪下院门﹣﹣﹣﹣﹣﹣下雪是雪花做的机械运动,不符合题意.故选B.3.人们常把物质的一些属性作为选择材料的依据,下列应用与材料的属性对应正确的是()A.冰箱门吸﹣﹣磁性B.用胶木制作热水壶的手柄﹣﹣良好的导热性C.用复合材料制作撑杆跳高的撑杆﹣﹣较大的硬度D.用特殊合金制作飞机的机翼﹣﹣较大的密度【考点】物质的基本属性.【分析】本题要根据题干中所列这些事物的用途,来分析它们分别是利用了材料的什么属性.【解答】解:A、冰箱门吸中装有磁性材料,是利用了这种材料的磁性,使门便于密封,故A正确;B、用胶木制作热水壶的手柄是因为胶木不善于导热,这样才不会烫手,故B错误;C、用复合材料制作撑杆跳高的撑杆是利用了其良好的弹性,不是利用其硬度大,故C错误;D、用特殊合金制作飞机的机翼利用了其较小的密度,不是较大的密度,故D错误.故选A.4.一个轻质小球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它们相互吸引,则小球()A.一定不带电B.一定带负电C.一定带正电D.可能不带电【考点】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分析】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解答】解: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把一个轻质的小球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它们相互吸引;说明这个小球可能带与橡胶棒不同的电荷(正电荷),也可能不带电.故选项ABC错误,选项D正确.B.铁的密度比铝的密度大,表示铁的质量大于铝的质量C.同种物质,其状态改变时,密度会变化D.密度不同的两个物体,其质量一定不同【考点】密度及其特性.【分析】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是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即物体单位体积时的质量;与物体密度的质量、体积的大小无关;同种物质构成的物体,其密度相同;不同物质,其密度一般不同;密度还与物质的状态有关.【解答】解:A、一块砖切成体积相等的两块后,每块砖的材料并没有改变,即砖的密度不变;故A错误;B、铁的密度比铝的密度大,不能表示铁的质量大于铝的质量,因为铁和铝体积大小不知,故B错误;C、同种物质,其状态改变时,密度会变化,如水结冰后密度变小,故C正确;D、密度不同的两个物体,其质量的大小不能确定,因为两个物体的体积大小不知,故D错误.故选C.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B.在天文学中,用“光年”作为时间单位C.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是太阳的一颗行星D.摩擦起电的过程中,质子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考点】原子的核式模型;人类探究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摩擦起电的实质.【分析】(1)根据原子的结构组成直接做出判断;(2)光年表示光传播一年所通过的距离,是距离(长度)的单位;(3)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宇宙没有中心,地球是太阳的一颗行星;(4)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发生了转移.【解答】解:A、由原子的结构可知,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故A正确;B、在天文学中,光年表示光传播一年所通过的距离,是距离(长度)的单位,不是时间的单位,故B错误;C、宇宙是没有中心的,太阳只是太阳系的中心,地球是太阳的一颗行星,故C错误;D、摩擦起电的过程中,是电子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质子是不会转移的,故D错误.故选A.7.人体的密度约等于水的密度,则一名初中生的体积约为()A.5dm3B.50 dm3C.500 dm3D.5000 dm3【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分析】先估测出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已知水的密度,直接利用密度的变形公式V=即可求出.【解答】解:一名初中生的质量约为50kg,水的密度为1.0×103kg/m3,因此一名初中生的体积约为:V===0.05m3=50dm3.故选B.8.两支相同的试管装入质量相等的两种不同液体,如图所示放置时,它们液面齐平,甲、乙两液体的密度()A.甲大B.乙大C.一样大D.无法比较【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分析】知道两试管液面相平、试管规格相同,可知液体体积的大小关系;又知道液体的质量相同,根据密度公式可知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解答】解:两支试管装的液体液面齐平,由图知,V甲>V乙,故选B.9.已知酒精的密度为0.8×103kg/m3,下列说法成立的是()A.同体积的水和酒精质量之比是4:5B.同质量的水和酒精体积之比是5:4C.能装1kg纯净水的瓶子一定能装下1kg的酒精D.能装下1kg酒精的瓶子一定能装下1.2kg纯净水【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分析】A、已知水和酒精的密度,不同物质体积一定时,质量之比等于密度之比;B、已知水和酒精的密度,不同物质质量一定时,体积与密度成反比;C、瓶子的容积不变,已知水的密度和酒精的密度,同样质量水的体积小于酒精的体积,据此判断;D、瓶子的容积不变,求出1kg酒精的体积,再利用m=ρV求同样体积的水的质量,据此判断.【解答】解:A、由m=ρV可知,不同物质体积相同时,质量和密度成正比,故m水:m酒精=ρ水:ρ酒精=1g/cm3:0.8g/cm3=5:4,故A错;B、由V=可知,不同物质质量相同时,体积与密度成反比,即V水:V酒精=ρ酒精:ρ水=0.8g/cm3:1g/cm3=4:5,故B错;C、因为瓶子的容积不变,并且酒精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同样质量水的体积小于酒精的体积,所以能装1kg纯净水的瓶子不能装下1kg的酒精,故C错;D、1kg酒精的体积V===1.25×10﹣3m3,同样体积水的质量m水=ρ水V=1×103kg/m3×1.25×10﹣3m3=1.25kg,所以装下1kg酒精的瓶子一定能装下1.2kg纯净水,故D正确.故选D.10.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力的作用效果只与力的大小、方向有关B.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C.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D.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才会有力【考点】力的作用效果;力的概念;弹力;重力的方向.【分析】(1)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力的三要素共同影响着力的作用效果;(2)重力的方向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竖直向下的;(3)弹力是物体发生形变后,在恢复原状的过程中对与其接触的物体所产生的力;(4)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不能离开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而单独存在;有力作用的物体间可以直接接触,也可以不直接接触.【解答】解:A、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力的大小和方向有关,还跟力的作用点有关,故A错误;B、重力的方向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竖直向下的,故B错误;C、弹力是物体发生形变后,在恢复原状的过程中对与其接触的物体所产生的力,故C正确;D、有力的作用的物体间不一定直接接触,如空中的足球受到重力作用,但它们间并不直接接触,如磁体间的相互作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都不需要直接接触,故D错误.故选:C.11.有关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液体、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液体、固体分子间没有间隙B.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分子间有排斥力C.霾是大量极细微的尘粒悬浮在空中,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D.在做墨水滴入水中的扩散实验中,我们看不到墨水的分子在运动【考点】分子间的作用力;扩散现象.【分析】分子动理论: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因为分子很小,人肉眼看不到,看到的就不是分子的运动.【解答】解:C、尘粒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尘粒的运动属于物体的机械运动,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C错误;D、在做墨水滴入水中的扩散实验中,看到的是由分子组成的水的运动,水分子的运动是肉眼看不到的,故D正确.故选D.12.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物质的质量大于乙物质的质量B.甲物质的密度大于乙物质的密度C.甲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关系D.乙物质的密度为0.5×103kg/m3【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分析】根据图示图象,应用密度公式分析答题.【解答】解:由图示图象可知:ρ甲===4g/cm3=4×103kg/m3,ρ乙===0.5g/cm3=0.5×103kg/m3,A、不知道物质的体积关系,无法判断质量关系,故A错误;B、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故B正确;C、由图象可知,甲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故C正确;D、乙物质的密度为0.5×103kg/m3,故D正确;本题选错误的,故选:A.13.一捆粗细均匀的铜线,质量约为9kg,铜线的横截面积是25mm2.这捆铜线的长度约为()ρ铜=8.9×103kg/m3.A.4m B.40m C.400m D.4000m【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分析】已知铜的密度和质量,利用密度公式可求铜丝的体积,又知道铜丝的横截面积,可求长度.【解答】解:由ρ=可得,铜丝的体积:V==≈0.001m3,∵V=SL,S=25mm2=25×10﹣6m2,∴这捆铜丝的长度:L===40m.故选B.14.随着我国航天员在轨道舱内停留时间的增加,在轨道舱内进行体育锻炼必将成为航天员需要完成的一项重要工作.下列适合航天员在轨道舱中进行体育锻炼的运动项目是()A.举哑铃B.跳绳C.踢毽子D.拉弹簧拉力器【考点】重力;弹力.【分析】在轨道舱内,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根据运动时是否受到重力的影响来分析解答此题.【解答】解:在失重状态下,可以用很小的力举哑铃、跳绳、踢毽子,起不到锻炼身体的作用;在失重状态下,要拉开弹簧拉力器,与在正常的不失重状态下一样,需要航天员施加较大的拉力,航天员可以通过拉弹簧拉力器来锻炼身体.故选D.15.阿基米德采用排水法解决了王冠掺假问题,现有一个金和银做成的王冠,用排水法测量出其体积为56.9cm3,若与王冠质量相同的纯金块和纯银块的体积分别为52.5cm3和96.5cm3,则王冠中银的质量和金的质量之比为()(ρ金=19.3g/cm3ρ银=10.5g/cm3)A.1:8 B.1:9 C.1:10 D.1:11【考点】空心、混合物质的密度计算.【分析】根据王冠的质量等于金和银的质量之和m=m金+m银;王冠的体积等于金和银的体积之和,根据ρ=表示出王冠中白银和黄金的体积,然后再求出王冠中银的质量和金的质量之比.【解答】解:∵与王冠质量相同的纯金块的体积为V=52.5cm3,∴王冠的质量m=ρ金V=19.3g/cm3×52.5cm3=1013.25g;设王冠中含金和银的体积为V金、V银,则王冠的质量为ρ金V金+ρ银V银=1013.25g,即19.3g/cm3×V金+10.5g/cm3×V银=1013.25g﹣﹣﹣﹣﹣﹣①王冠的体积为V金+V银=56.9cm3﹣﹣﹣﹣﹣②由①②两式可得:m银=101.325g或V银=9.65cm3;黄金的质量m金=m﹣m银=1013.25g﹣101.325g=911.925g.所以王冠中银的质量和金的质量之比:m银:m金=101.325g:911.925g=1:9.故选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6.填写合适的单位:一枚大头针的质量是80 mg ;一只常用水杯体积约为200 cm3;某位八年级同学的体重约为500 N ;空气的密度约为1.29 kg/m3.【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不同物理量单位的认识,填上符合实际的单位即可.【解答】解:大头针的质量较小,在0.08g=80mg左右;一只常用水杯的体积约200cm3;八年级同学的体重约为500N左右;空气的密度是比较小的,空气的密度是1.29kg/m3.故答案为:mg;cm3;N;kg/m3.17.如图所示,装满水的玻璃瓶中的水结冰后会使玻璃瓶破裂,由水变成冰的过程中质量不变,密度变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考点】质量及其特性;密度及其特性.【分析】水在0~4℃之间具有热缩冷胀的特点,所以一定质量的水结冰体积膨胀,密度变小;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都无关.【解答】解:装满水的玻璃瓶中的水结冰后会使玻璃瓶破裂,由水变成冰的过程中质量不变,密度变小.故答案为:不变;变小.18.气球与羊毛衫相互摩擦后会吸引头发,这说明气球带了电荷;如果将两个带同种电荷的气球靠近时,会出现相互排斥的现象.【考点】摩擦起电;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分析】(1)两个物体摩擦时,出现带电现象,称为摩擦起电现象;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能够吸引不带电的物体(2)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解答】解:与羊毛衫摩擦过的气球靠近头发,会看到气球吸引头发,这是因为与头发摩擦过的气球摩擦起电,从而吸引不带电的头发;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将两个带同种电荷的气球靠近时,会相互排斥.故答案为:摩擦;排斥.19.与丝绸摩擦的玻璃棒A分别靠近悬挂的轻质小球B和C,发现B被排斥,C被吸引,则C的带电情况是带负电或不带电;用久的风扇扇叶上布满灰尘主要是由于风扇旋转与空气发生摩擦,摩擦后的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考点】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摩擦起电.【分析】(1)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2)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3)带电体能够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解答】解: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A带正电,A与B排斥,说明B带正电,A与C吸引,说明C带负电或不带电;风扇叶转动时,与空气摩擦而起电,因为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所以扇叶会布满灰尘.故答案为:带负电或不带电;吸引轻小物体;20.体积为0.5m3的木块,质量为200kg,它的密度为0.4 g/cm3,若把它分为体积之比为3:1的二块,则它们的质量之比为3:1 ,密度之比为1:1 .【考点】密度的计算;密度公式的应用.【分析】①已知体积和质量,利用公式ρ=计算密度;②已知体积之比和密度关系,利用公式m=ρV得到质量之比;③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密度相同,与质量、体积无关.【解答】解:木块的密度为ρ===400kg/m3=0.4g/cm3;将木块分成两块后,密度不变,质量改变,由公式m=ρV知: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所以质量之比为3:1,密度之比为1:1.故答案为:0.4;3:1;1:1.21.如果把一实心铜块浸没在盛满酒精的烧杯中,从杯中溢出24g酒精,如果把它浸没在盛满水的烧杯中,将从杯中溢出30 g水,这块铜的质量为267 g.【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分析】(1)知道溢出酒精的质量,利用密度公式求溢出酒精的体积(铜块的体积);知道铜的密度,再利用密度公式求铜块的质量.(2)溢出水的体积等于溢出酒精的体积,再利用密度公式求溢出水的质量.【解答】解:(1)∵ρ=,溢出酒精的体积:V溢酒精===30cm3,铜块的体积:V铜=V溢酒精=30cm3,铜块的质量:m铜=ρ铜V铜=8.9g/cm3×30cm3=267g;(2)溢出水的体积:V溢水=V溢酒精=30cm3,溢出水的质量:m溢水=ρ水V溢水=1×103kg/m3×30×10﹣6m3=0.03kg=30g.故答案为:30;267.22.王兵在“测量石块的密度”时,测出几组数据,根据这些数据绘出图象,如图四幅图象中,能正确表示石块“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的图象是 C ,能正确表示“密度与质量的关系”的图象是 A。